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应用缝线固定术植入后房人工晶状体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8例无后囊眼行巩膜睫状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随访6-15月。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0.5者35.7%,0.3-0.5者42.9%,0.1-0.2者10.7%,<0.1者10.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巩膜睫状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作为无后囊眼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方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36眼)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患者。根据眼部不同情况采用单纯睫状沟植入法或巩膜缝线固定法进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术,并对手术效果、术后视力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3眼(36.11%)行单纯睫状沟植入术,7眼(19、44%)行单襻巩膜缝线固定术,16眼(44.44%)行双襻巩膜缝线固定术。术后裸眼视力≥0、3者24眼(66、67%),≥0、1者33眼(91.67%),术后常见并发症为早期角膜水肿、葡萄膜炎和眼压升高。结论采用适当的时机和手术方式进行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术,可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经巩膜睫状沟二期人工晶状体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对81例(81眼)玻璃体切除术后无玻璃体、无晶状体眼施行在前房灌注下后房多类型人工晶状体巩膜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3月~9年,观察临床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81例术中一次固定成功,术后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最佳矫正视力均达到或接近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中6例少量出血,术后少数患者出现一过性低眼压、再次外伤后襻折断、黄斑水肿、人工晶状体襻扭曲,光学面倾斜、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中应注意维持眼压,选择适合缝线固定的人工晶状体,可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二期后房型人晶状体固定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42眼后囊缺损或无后囊的无晶状体眼,行单襻(15眼)或双襻(27眼)人工晶状体穿透巩膜睫状沟固定术。单襻巩膜固定采用线结埋藏于角膜缘切口内;双襻巩膜固定采用在切开前房前已安置好固定缝线的方法。术后随访1~15个月。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0.1~0.4者24眼,0.5~0.9者15眼,1.0以上者3眼。结论 二期人工晶状体改良单襻或双襻穿透巩膜睫状沟固定,手术安全,术后视力恢复好,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二期IOL植入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复杂性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疗效,评估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手术31例(31眼),术后随访3~20月,观察视力、散光度、眼压及并发症:结果 30眼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或接近术前矫正视力: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7眼中视力≥0.5者占28.57%,后房型人工晶状体透巩膜睫状沟缝线固定术18眼中视力≥0.5者占22.22%,虹膜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眼中视力≥0.5者占33.33%:1眼视力下降。结论 复杂性眼外伤行玻璃体切除术后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经过术前病例的选择,术中采用眼内灌注,适宜的人工晶状体植入,可获得较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巩膜瓣经睫状沟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C-IOL)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无晶状体囊膜支撑患者15例15眼进行无巩膜瓣经睫状沟固定的PC-IOL植入手术,巩膜外缝线采用巩膜层间"W"字形穿行、末端烧灼固定法。一期手术5例,二期手术10例。术后随访0.5~3(平均1.8)a,观察视力恢复、缝线位置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视力≥0.5者10眼(67%),术中少量出血4眼(27%),人工晶状体偏斜3眼(20%),黄斑囊样水肿2眼(13%);无1例发生缝线暴露或滑脱。结论:在无晶状体囊膜支撑时,无巩膜瓣经睫状沟缝攀缝线固定PC-IO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效果。方法24例(24眼)无晶状体眼后囊破裂或无后囊者,其中Ⅰ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13例(13眼);Ⅱ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11例(11眼)。结果24例(24眼)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诊1~12月,视力≥0.3者20例占83.33%;0.1~0.2者4例(4眼)占16.67%。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是角膜水肿和葡萄膜炎,但1周内都能恢复。结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后囊破裂或无后囊者进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人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经巩膜睫状沟二期人工晶状体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 对81例(81眼)玻璃体切除术后无玻璃体、无晶状体眼施行在前房灌注下后房多类型人工晶状体巩膜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3月~9年,观察临床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81例术中一次固定成功,术后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最佳矫正视力均达到或接近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中6例少量出血,术后少数患者出现一过性低眼压、再次外伤后襻折断、黄斑水肿、人工晶状体襻扭曲,光学面倾斜、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中应注意维持眼压,选择适合缝线固定的人工晶状体,可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特点及术式选择。方法 玻璃体腔灌注维持眼压经巩膜隧道切口行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或后房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3~25月。结果 17例(17眼)中术后视力0.1~0.2者6眼(35.2%),≥0.3者ll眼(64.7%)。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与后房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二者间术后视力和并发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并发症有玻璃体积血2眼,人工晶状体瞳孔夹持2眼。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最好采用玻璃体腔灌注及巩膜隧道切口以使术中维持良好的眼压。  相似文献   

10.
无囊膜支撑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囊膜支撑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效果。方法:用外路法巩膜瓣下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在睫状沟内。结果:本组病例术后的矫正视力≥0.5的占82.8%,效果较为满意。结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是无囊膜支撑时矫正白内障无晶状性屈光不正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介绍并评价小切口无灌注下巩膜缝线固定可折叠人工晶状体的手术体会.方法 选择因晶状体后囊破裂或晶状体脱位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19例.利用推注器系统,通过巩膜小切口把一片式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后房,缝线固定在巩膜壁上.结果 术后视力均提高,11眼大于0.6,平均散光为(1.00±0.25)D,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小切口无灌注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方法具有切口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散光小、视力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利用25G眼内灌注,下行小切口二期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襻固定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23例玻璃体切割术后,无品状体眼采用于角膜缘内或睫状体平坦部置25G灌注管,行小切口二期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襻同定术,术后随访4~26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 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眼内压稳定,手术过程平稳.随访结束时裸眼视力0.1~0.4者12只眼(52.2%);0.5~0.8者10只眼(43.5%);1.0者1只眼.青光眼2例,人工晶状体偏位2例(8.7%).结论 25G眼内灌注辅助的小切口二期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襻固定术,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伟  贾金辰  张卫红 《眼科新进展》2016,(11):1069-1072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割术后儿童无晶状体眼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至2015年在河北省眼科医院眼外伤科行玻璃体切割术后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48眼(男28眼,女20眼)的术后并发症、眼压、人工晶状体位置,并比较手术前后视力、屈光状态。结果 术后出血8眼(16.7%),低眼压3眼(6.3%),一过性高眼压及角膜水肿4眼(8.3%),经保守治疗后均恢复,没有出现明显的人工晶状体倾斜和偏心以及人工晶状体襻缝线脱落。术后末次随访时视力较术前提高(P<0.05)。屈光度数预测值与术后3个月实际屈光度数无显著差异(P>0.05)。屈光度数预测值与实际屈光度数偏差:40眼(83.3%)<1.50D,6眼(12.5%)1.50~2.00D,2眼(4.2%)>2.00D。结论 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对玻璃体切割术后的儿童无晶状体眼的治疗安全有效,但仍不能忽视其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分析了414眼术后低视力的发生率及主要并发症,结果:术后一周低视力的发生率为32.26%,术后三月为17.85%,术后一周自身眼疾导致的低视力占低视力患28.12%,余均与手术并发症有关。结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肯定,但手术并发症是导致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因素,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是医师基本功的训练及手术方式的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中影响人工晶状体居中性、稳定性的因素及减少并发症的手术技巧。方法:对31例31眼患者行软性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治疗,通过术前或术中行水平位标记、烧灼法定位切口穿刺点、缝线固定等标准化方式定位人工晶状体,使晶状体光学面居中稳定。结果:随访12~24(平均18)wk,最佳矫正视力0.5以上者达26例(26/31,84%),全部人工晶状体位置居中稳定,有效地矫正了术眼的屈光状态,且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标准化手术流程下软性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在小切口状态下完成,能充分矫正无晶状体眼的屈光状态,而且尽可能地避免了多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白内障后囊缺损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观察36例(36眼)外伤性白内障后囊缺损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效果。方法:10眼为异物伤行异物摘出联合一期植入术。7眼为术中后囊缺损大而改行缝线固定术。19眼为二期缝线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有用视力,其中达0.5以上25眼(69.4%)。结论: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植入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效果满意,不同程度恢复有用视力及双眼单视功能。  相似文献   

17.
程岩  冯斐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119-120
目的:评价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3-11/2008-08间采用后房型IOL睫状沟缝线固定术52例53眼,其中"单襻固定法"7例7眼,"双襻固定法"45例46眼。结果:随访3~48(平均18)mo。复查时矫正视力0.2~1.2,视力≥0.6者28眼(53%),视力偏低者多为角膜瘢痕或眼底病变所致,所有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IOL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一种矫正无足够后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的有效、安全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无巩膜瓣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双襻固定术的技巧及效果。方法对20例(20眼)因各种原因致晶状体后囊膜破裂较大或囊膜完全缺损而不能行囊袋内或前囊膜睫状沟IOL植入患者,用无巩膜瓣的"W"形巩膜层间缝合技术固定双襻后房型IOL,术后随访3~18个月,观察临床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视力≥0.5者8眼(40%),0.3~0.5者8眼(40%),0.15~0.3者4眼(20%);术中、术后并发症:玻璃体出血1例,低眼压2例,IOL偏移2例。结论无巩膜瓣的"W"形巩膜层间缝合技术固定双襻后房型IOL操作简单,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A patient had a corneal transplant with removal of an anterior chamber lens. As part of the procedure, an exchange posterior chamber lens was inserted and sutured transsclerally into the ciliary sulcus with two subconjunctival 10-0 polypropylene (Prolene) sutures. One month later the patient experienced a sudden decrease in vision and severe eye pain. Streptococcus viridans was cultured from the vitreous tap and the eye eventually was lost from this endophthalmitis. The infecting organism appeared to gain access to the eye through one of the Prolene sutures that had eroded through the conjunctiva and become exteriorized. This report presents a case in which an eroding 10-0 Prolene suture used for transscleral posterior chamber lens fixation was the probable mechanism causing endophthalmitis. This complication represents an avoidable risk unique to this type of intraocular lens fix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