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总结了25例PA的临床资料.结果APA19例,占76%;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6例,占24%;66.67%IHA患者立位后醛固酮上升大于33%,氨体舒酮试验阳性率达80%;B超、CT检查结果与PA的诊断符合率为72%、92%.结论血、尿醛固酮、肾素活性测定与氨体舒通试验是PA的主要诊断方法;血醛固酮立位试验有助于肾上腺皮质肿瘤和增生的鉴别;双侧肾上腺静脉采样,是PA分型定侧的重要方法;PA的定侧主要依靠B超、CT;外科手术是治疗APA的重要方法;IHA多采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肾上腺静脉取血(AVS)法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H)的醛固酮腺瘤(APA)型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型与通过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4个基因多态性位点行基因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本院住院患者中通过氟氢可的松抑制试验(FST)确诊,并行AVS分型定位诊断的PH患者120例,根据AVS结果分为APA组57例(男36例,女21例)和IHA组63例(男36例,女27例)。筛选同期住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00例(低肾素EH组58例,正常或高肾素EH组142例),并与上述2组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相匹配。采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RFLP)和实时定量PCR法进行3组CYP11B2 T(-344)C、Lys173Arg(K173R)、CYP11B2第2内含子(Rs10086846位点、Rs7461740位点)基因分型研究。结果:①在PH患者中携带TT/KK/CT/CG基因型患IHA的可能性增加(APA组6.5%,IHA组29.5%,EH组16.1%,P=0.026)。②与正常或高肾素EH组优势基因型比较发现,低肾素EH患者中携带TT/KK/CT/CG基因型易于发展为IHA。结论:IHA优势诊断基因型为TT/KK/CT/CG。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患病率,并分析PA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就诊于东莞市中医院内科门诊高血压患者640例,于清晨9∶30~10∶30患者起床2小时后,取坐位5~15 min后采血测定血浆醛固酮(ALD)水平和肾素活性(PRA),计算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ARR)。ARR≥30且ALD水平≥15 ng/dL的患者接受开博通试验,服开博通后2小时血浆醛固酮水平抑制程度≤30%,则试验结果为阳性,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进一步分型时,PA患者均进行肾上腺薄层增强CT检查,诊断为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的患者加用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螺内酯)治疗,诊断为醛固酮瘤(APA)患者予以在腹腔镜下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结果 640例患者中112例(17.5%)ARR≥30,其中87例(13.59%)ARR≥30且ALD水平≥15 ng/dL的患者接受开博通试验。服用开博通2 h后血ALD水平抑制≤30%者32例,确诊为PA(5%),其中20例诊断为APA(3.125%),另外12例(1.875%)诊断为IHA。诊断为IHA的患者加用螺内酯治疗,醛固酮瘤患者予以在腹腔镜下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结论 高血压人群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病率较高,要重视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筛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临床具有高血压、低血钾、高尿钾、高醛固酮、低肾素、高ARR的典型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4.
雷斌  蔡广  曾海城  庞亮亮 《心脏杂志》2009,21(3):400-402
目的 分析和比较两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其治疗前后胰岛素敏感性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本院确诊PA患者32例,其中肾上腺皮质腺瘤(APA)20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12例,观察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血压、血浆醛固酮、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PA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140±8.6)mmHg]、舒张压[(82±9)mmHg]、空腹胰岛素[(7.6±1.8)mmol/L)]、空腹血糖[(5.0±0.7)mmol/L]、HOMA-IR(1.6±0.4)均低于治疗前[收缩压(178±10)mmHg、舒张压(105±11)mmHg、空腹胰岛素(10±3)mmol/L、空腹血糖(5.6±1.1)mmol/L、HOMA-IR(2.4±0.9),均P<0.01];治疗前IHA组血浆醛固酮水平[(228±52)ng/L]低于治疗前APA组[(344±41)ng/L,P<0.01)];治疗前IHA组胰岛素抵抗患者所占百分率(58%)显著高于APA组(20%,P<0.05);APA手术组醛固酮水平(82±23)ng/L低于治疗前[(344±41) ng/L,P<0.01)];治疗后APA组血钾(4.0±0.4)mmol/L、HIA组血钾(4.1±0.4)mmol/L分别较治疗前[(3.2±0.4)mmol/L、(3.4±0.3)mmol/L]高(P<0.01)。结论 PA患者部分存在胰岛素抵抗。PA患者在进行肾上腺腺瘤切除或应用螺内酯治疗后胰岛素敏感性可有一定程度恢复。  相似文献   

5.
该文评价多种临床试验方法对肾上腺腺瘤(APA)和增生(BAH)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在124例临床确诊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入选标准为:1)高血压:血压〉140/90mmHg,应用常规降压药物仍控制不佳;2)低血钾:血钾〈3.5mmol/L,同时伴有尿路失钾;3)高血、尿醛固酮;清晨8:00卧位血醛固酮〉565.1pmol/L,24h尿醛固酮高于12.7μg;4)低血浆肾素活性:清晨8时卧位血浆肾素活性〈0.1ng/mL&#183;h,且不易被激发,站立2h及肌肉注射呋塞米0.7mg/kg后激发值〈0.73ng/mL&#183;h;5)影象学检查有或无肾上腺占位性病变。进行体位激发试验(PST):患者于清晨8时卧位抽血检测血醛固酮及血浆肾素活性,然后肌肉注射呋塞米0.7mg/kg(通常40mg)并站立2h再抽血。体位激发后血醛固酮较基础值升高30%以上为阳性,低于30%或下降者为阴性。赛庚啶抑制实验:患者清晨卧位顿服赛庚啶8mg,于服药前30min及服药后30、60、90、120min抽血测定醛固酮浓度。服药后血醛固酮浓度下降111pmol/L或较基础值下降30%以上者为阳性,降幅低于30%或服药后血醛固酮值反而上升为阴性。肾上腺静脉插管检查(VSA),并与影像学检查、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APA组的血钾显著低于BAH组(Pd0.01),血、尿醛固酮则显著增高(P〈0。05)。(2)PST:22例APA患者中,12例血醛固酮升幅〉30%,7例升幅〈30%,较试验前下降者有3例;7例BAH中有4例升幅〉30%。(3)赛庚啶试验:BAH中反应者占69.2oA(18/26),APA中反应者占50.0%(20/40)。(4)VSA:11例行VSA的APA患者中,9例APA插管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相符,另2例示醛固酮不呈一侧优势分泌;3例BAH插管结果均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相符。结论:PST及赛庚啶试验在APA及BAH中有相当一部分重叠,对两者的鉴别价值有限。影像学未能发现明显占位性病变者可进行VSA,如结果提示一侧病变则考虑手术治疗;如提示双侧病变,则予药物治疗,并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分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及靶器官损害,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和靶器官损害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病区住院的PA患者100例,其中醛固酮瘤(APA) 57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 43例,以及同期住院的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术前各项诊断筛查方法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PA患者不同指标筛查PA的阳性率,各项确诊试验对PA确诊率及CT与术后病理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在上述患者中,以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比值(ARR)30 ng/dl为筛选条件筛查PA的阳性率为42%,以ARR50 ng/dl筛查PA的阳性率为64%(P0.01);盐水滴注抑制试验和卡托普利抑制试验对PA的确诊率分别为90.91%和92%(P0.05);与术后病理对照,CT对醛固酮腺瘤(APA)和单侧肾上腺皮质增生(UAH)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24%和73.33%(P0.05)。结论 ARR50 ng/dl筛查PA的阳性率高于ARR30 ng/dl;盐水滴注抑制试验与卡托普利抑制试验确诊率相当;对于分型,CT对APA的诊断符合率与UAH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995-2005年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67例P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血钾值与血浆醛固酮浓度(PAC)及病程长短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26、0.08,P分别为0.06、0.02;病灶大小与PAC及血浆醛固酮浓度血浆肾素活性比值(PAC/PRA)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53、0.09。B超、CT、MRI的对病灶的定位准确率分别为76.9%、100%、91.7%。结论 血钾值与PAC不具有相关性但与病程长短相关,病灶大小与PAC及PAC/PRA不具有相关性。病灶的定位优先考虑CT。目前手术治疗PA的主要手段是采用腹膜后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9.
警惕漏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杂志》2004,12(3):187-187
原醛是一个综合征,表现为:高血压、低肾素、血浆与尿中醛固酮增高。最常见的是:①单侧肾上腺产生醛固酮腺瘤(ADA);②双侧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过去诊断ADA占70%~80%,IHA只占20%~30%,由于生化检查的进步,现在IHA反而占多数。近年来,国际医学界对原醛的研究发展迅猛,有不少见解推翻了过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方法对1999年7月至2005年3月间连续确诊的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9例患者中有低血钾者占85%,血浆立、卧位肾素活性处于正常低值,立、卧位醛固酮水平均增高。醛固酮和肾素活性比值(ARR)>25者占71%,ARR>50者占8%。81例行B超检查,99例行CT检查,20例行MRI检查,其阳性率分别为:51.9%,80.8%,85%。58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43例血压均恢复正常,15例仍需要药物继续控制血压。结论血浆肾素活性,血浆醛固酮水平,以及血浆醛固酮和肾素活性比值(ARR)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主要定性诊断方法。CT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主要定位诊断依据。外科手术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4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证实的42例P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血钾值与血浆醛固酮(Ald)浓度及病程长短的决定系数,2分别为0.26、0.09(P分别为0.07、0.03),病灶大小与Ald、肾素(PRA)及ARR(血浆Ald/PRA比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56,0.48,0.09(P〉0.05)。B超、CT、MRI对病灶定位准确率分别为76.9%、96.2%、100%;定性准确率分别为53.5%、76.9%、93.8%。结论:血钾值与Ald浓度不具有相关性但与病程长短相关,病灶大小与血Ald,PRA及ARR不具有相关性。CT和MRI检查可提高疾病的诊断率。PA的病因决定其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总结1例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比值(ARR)阴性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的诊断过程,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ARR阴性的PA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疗过程。结果 患者男,44岁,阵发性头晕,出汗、乏力,发作时测血压高,曾应用多种降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其舅舅和女儿均患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查ARR阴性,卡托普利试验结果显示服药2 h后醛固酮浓度未被抑制,体位试验结果显示立位醛固酮浓度升高,肾上腺增强CT示右侧肾上腺外侧支结节,基因检测未见异常,PA诊断明确,考虑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能性大。给予螺内酯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降压治疗,患者血压控制可,头晕、出汗症状较前好转,出院继续联合降压治疗。结论 对于临床怀疑PA但ARR阴性的患者,应考虑有无其他因素致ARR假阴性,尤其是降压药物的影响,行确证试验排除或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肾上腺静脉采血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分型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肾上腺静脉采血(AVS)检查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瑞金医院近4年来39例临床确诊的原醛症患者[23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特醛症),16例醛固酮瘤],经肾上腺静脉插管检查,取双侧肾上腺静脉以及肾静脉水平下的下腔静脉血液,测各点醛固酮和皮质醇水平,并将结果与影像学检查、体位激发试验(PST)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23例特醛症患者体位激发后血醛固酮较基础值均升高;16例醛固酮瘤患者血醛固酮升高者占56.3%(9/16);(2)特醛症患者肾上腺B超检查符合率为69.6%(16/23),醛固酮瘤患者为56.3%(9/16);肾上腺CT检查特醛症患者符合率为73.9%(17/23),醛固酮瘤患者为81.3%(13/16);(3)AVS检查以两侧醛固酮之比作为判定标准时符合率为71.8%,以醛固酮与皮质醇之比为判定标准则达到100%。醛固酮瘤患者生化异常程度较特醛症患者明显。PST在特醛症及醛固酮瘤中有部分重叠;体位激发后血醛固酮升高者不能排除醛固酮瘤,而血醛固酮下降者可诊断为醛固酮瘤。结论单纯依赖影像学检查对于原醛症患者进行分型诊断易发生误诊。AVS检查的准确性高,对于影像学检查未能发现明显占位性病变者须进行该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AVS结果,用两侧醛固酮与皮质醇的比值之比分析较单纯比较两侧醛固酮之比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诊断中多项临床试验方法的作用。方法收集1995~2000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104例PA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生化检查、体位激发试验、影像学检查与肾上腺静脉插管在诊断中的阳性率及符合率。结果(1)血醛固酮升高为筛选PA阳性率最高的检测指标。(2)醛固酮腺瘤患者生化异常较明显。(3)与手术病理比较,B超在醛固酮腺瘤和双侧肾上腺增生中的诊断符合率分为95.77%及73.33%;CT为98.51%及31.03%;体位激发试验以升幅30%为标准时在醛固酮腺瘤和双侧肾上腺增生中的符合率分别为61.11%及57.14%,以50%为标准时为72.22%及42.86%;肾上腺静脉插管的符合率为83.33%及100%。结论PA的诊断中,典型患者经血钾、血尿醛固酮及血浆肾素活性等筛查可明确诊断,但部分患者上述生化改变并不典型。体位激发试验结果在醛固酮腺瘤及双侧肾上腺增生中有部分重叠。影像学未能发现明显占位灶者可行肾上腺静脉插管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检出率。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5月入住本院内科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42例,均接受PA及其他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继发性高血压,并分为PA组43例和原发性高血压(EH)组199例。2组检查项目包括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立位和卧位试验;卡托普利试验;静脉高钠试验;血钾测定,肾上腺及(或)垂体CT扫描,主要指标为血、尿皮质醇、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及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比值(ARR),全部手术患者均在术前行垂体CT扫描。比较2组相关指标。结果与EH组比较,PA组患者血浆醛固酮水平在立位[796.44(517.48,899.13)ng/L vs 489.36(431.47,586.32)ng/L]、卧位[(688.20±81.96)ng/L vs(417.63±106.25)ng/L]和服用卡托普利前、后均显著升高[(655.15±109.33)ng/L vs(411.24±114.21)ng/L,(599.64±101.34)ng/L vs(317.65±94.52)ng/L,P<0.05,P<0.01],立位、卧位状态及服用卡托普利前ARR均显著升高(P<0.05),立位状态及服用卡托普利前肾素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在本院同期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PA的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醛固酮瘤(APA)患者高血糖患病率及其术后变化. 方法 检测APA组血压、血醛固酮(S-Ald)、尿醛固酮(U-Ald)、血浆肾素活性(PRA)基础和激发值,与原发性高血压(EH)和对照组比较.APA组行肾上腺肿瘤摘除术后随访激素及糖代谢指标,与术前比较. 结果 APA组葡萄糖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g,AUCi)高于EH、对照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对照组.APA组高血糖者44.6%,高于EH、对照组.根据OGTT结果将APA组分为APA合并高血糖(A)亚组和APA未合并高血糖(B)亚组,A亚组S-Ald高于B亚组.APA患者08:00 S-Ald与2hPG、AUCg呈正相关,血钾与2 hPG、AUCg呈负相关.APA组术后S-Ald、U-Ald、FPG、2hPG、AUCg及AUCi均较术前下降,血钾升高.术后患者高血糖患病率35.4%. 结论 APA患者高血糖患病率升高,其原因与醛固酮高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卧立位检测血浆醛固酮浓度(plasma aldosterone concentration,PAC)与血浆肾素浓度(plasma renin concentration, PRC)比值(ratio of aldosterone/rennin,ARR)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的诊断价值与临床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19年240例高血压卧立位试验阳性或可疑阳性患者,通过卡托普利试验阳性联合盐水负荷试验阳性确诊114例PA患者及126例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卧立位PAC及PRC,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诊断PA卧立位PAC、ARR截断点,评价不同指标诊断PA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结果 PA组与EH组间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卡托普利试验联合盐水负荷试验同时阳性为诊断标准,卧位ARR诊断PA最佳截断点6.73,敏感度=79.8%,特异度=9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16(95% CI:0.873,0.948);卧位PAC诊断PA的截断点18.15,敏感度83.3%,特异度64.3%,ROC曲线下面积为0.777 (95% CI:0.719,0.828);立位ARR诊断PA的截断点4.08,敏感度58.8%,特异度87.3%,ROC曲线下面积为0.798 (95% CI:0.742,0.847);立位PAC诊断PA截断点24.39,敏感度69.3%,特异度74.6%,ROC曲线下面积为0.744 (95% CI:0.687,0.801)。 结论 卧立位ARR较卧立位PAC诊断PA的特异度强而敏感度差,综合两种体位下的激素检查结果可提高诊断PA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分型定侧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醛 )临床分型不仅具有理论意义 ,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指导治疗。目前所知原醛至少有 7种类型 ,其中以醛固酮腺瘤 (APA)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IHA)两型为多见。鉴别腺瘤和增生的方法中以双侧肾上腺静脉采样检查 (AVS)法最为可靠 ,但由于其本身具有局限性而难以广泛开展。CT应用最为广泛 ,对于单侧大结节腺瘤CT诊断的结论可靠 ,不必考虑AVS检查 ;对于其它病例 ,特别是IHA ,CT检查的结论不可靠 ,必需进行AVS检查以及早作出分型诊断和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胰岛素抵抗及葡萄糖代谢异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与胰岛素抵抗、葡萄糖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北京协和医院2003年9月至2005年12月期间诊治的103例肾上腺皮质腺瘤(APA)患者,75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患者及56例代谢综合征(M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对象均行3h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稳态模型(HOMA model)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MS患者的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NS_(AUS) 270.8(192.7,370.4)mU·L~(-1)·h~(-1)]、HOMA-IR[3.2(2.4,4.7)]及胰岛素抵抗所占百分率(64.3%)均高于APA患者[113.2(81.5,193.6)mU·L~(-1)·h~(-1)、1.4(1.0,2.2)、16.5%]和IHA[186.9 (116.6,243.3)mU·L~(-1)·h~(-1)、2.0(1.4,3.1)、32.0%]患者(均P<0.01);IHA患者的INS_(AUC)、HOMA-IR及胰岛素抵抗所占百分率均高于APA患者(P<0.05或P<0.01)。APA、IHA患者发生糖调节受损(41.7%和34.7%),糖尿病(15.5%和16.0%)的比例与MS(41.1%和26.8%)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其中IHA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与高血压(附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我院14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hyperaldosteronism,简称PA)的临床表现与诊治,以提高PA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14例以高血压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论 高血压合并低血钾,应高度怀疑PA。定位诊断应充分依靠CT,术前应行抗醛固酮治疗,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