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提高老年血透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的方法。方法:收集并比较研究1998年1月~2004年12月37例65岁以上的老年血透患者和31例65岁以下的非老年血透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组继发性肾损害比对照组高,继发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CRF为(56.8%vs6.5%);老年组体内动静脉内瘘通畅率比对照组低,血透时血流量比对照组低,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况比对照组差,心血管并发症和感染是老年血透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因,(P〈0.01)。结论:老年血透患者治疗的关键在于积极控制原发病,去除感染、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因素,改善营养状况,给予早期、充分的血液透析,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因高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男性等传统心血管钙化危险因素,加上CKD特有因素:矿物质代谢紊乱、含钙磷结合剂及活性维生素D的不合理使用、微炎症状态、氧化应激等常引起严重的心血管钙化,病情进一步发展会加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影响CKD患者的预后。使用磷结合剂、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西那卡塞等药物控制高钙、高磷、高PTH对预防心血管钙化至关重要。药物治疗无效或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能控制的矿物质代谢异常,则要考虑手术切除甲状旁腺。甲状旁腺切除术(parathyroidectomy,PTX)作为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有效治疗之一,可迅速降低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和血清钙磷水平,减少活性维生素D等药物的使用,缓解骨痛、瘙痒、肌无力等症状,但PTX后是否可以减轻心血管钙化?术后长期的低PTH状态与心血管钙化的关系如何?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本文就CKD患者心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尤其是PTX对CKD患者心血管钙化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衰竭与血管钙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病死率远高于与之年龄匹配的普通人群,由于心血管事件造成的死亡占总的死亡原因的50%以上。一些非传统的尿毒症与透析相关的危险因素如贫血、营养不良、高磷血症及高钙磷乘积等,现已被证实参与了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与发展。其中钙磷代谢紊乱及与之相关的血管钙化发生率增加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血管钙化与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都呈密切的相关,目前被认为是强有力的心血管病死率和总病死率的预测因素。近年来,我们在心血管钙化方面从文献整理到临床实验研究上做了一些工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大黄延长慢性肾衰竭患者血透间歇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在1995年1月~1999年12月,对89例患慢性肾衰竭(CRF)进行血液透析(HD)的患,选择其中43例经费较困难,在HD间歇期,采用大黄液口服、灌肠交替疗法,探讨用大黄延长CRF患HD间歇期,减少HD次数,与48例充分HD的患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钙化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钙化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对35例MHD患者应用彩色B型超声仪观测双侧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钙化情况,同时记录透析龄、收缩压、脉压差,抽血检测血钙、磷、血胆固醇、三酰甘油、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素,并计算钙磷乘积。结果:35例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18例(51.4%)存在颈动脉钙化。钙化组IMT值较无钙化组显著增高(P〈0.01),透析龄、收缩压、脉压差、血磷、钙磷乘积、CRP较无钙化组明显增高(P〈0.05),而钙化组血浆白蛋白较无钙化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IMT值、透析龄、血磷、钙磷乘积增高是颈动脉钙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收缩压、脉压差、CRP升高和低血浆白蛋白与颈动脉钙化密切相关。MHD患者存在较高的颈动脉钙化率。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炎致慢性肾衰竭患者心衰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慢性肾炎致慢性肾衰竭患者血压、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脂、血肌酐、电解质及尿素氮、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及高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与心力衰竭发生之间的关系,分析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43例慢性肾炎致慢性肾衰竭患者心衰发生及其同期血压等指标变化情况,了解其规律及相互关系。结果:(1)343例患者有77例合并发生心衰(22.4%),其中19岁~39岁占20.5%,40岁~59岁占22.8%,〉60岁占33.3%;合并发生心衰多为CKD5期患者(97.4%)。(2)血压、血红蛋白、CO2CP、血肌酐、高敏C反应蛋白在有无心衰发生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血压、血肌酐、光抑素C、高敏C反应蛋白等与心衰发生呈负相关(P〈0.05),而年龄、钙磷、血清白蛋白及血脂、尿素氮、同型半胱氨酸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慢性肾炎致慢性肾衰竭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很高,其发生可能与高血压、贫血、酸中毒、血肌酐及微炎症状态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维持性血透患者心肌病变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MHD)患者的心肌病变,特别是左心室肥厚(LVH)和心肌缺血损害,以及与其相关的因素.方法: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结果,分析60例MHD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ST-T改变情况,并进一步探讨LVH和心肌缺血与血压(BP)、血红蛋白(Hb)、血浆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素(PTH)、同型半胱氨酸(Hcy)、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有80%的MHD患者存在LVH,与non-LVH组相比,LVH组SBp、DBp、MAp和CRP显著增高,RBC、Hb水平显著低下(P均<0.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LVMI与SBp、DBp、MAp、CRP成显著正相关(r=0.362,0.374,0.389,0.635,P均<0.01),与RBC、Hb呈显著负相关(r=-0.337,-0.310,P<0.01,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VMI与CRP、DBp有关,逐步回归方程为y=3.02 x1 0.93 x2 23.52(y为LVMI,x1为CRP,x2为DBp).(2)65%的MHD患者存在心肌缺血,心肌缺血组血Hcy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心肌缺血组(P均<0.01).结论:MHD患者LVH、心肌缺血损害普遍存在,LVH的发生与高血压、贫血、慢性炎症关系密切,心肌缺血损害与慢性炎症、高Hcy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8.
肾移植患者普遍存在冠状动脉钙化。即使是成功的肾移植术后,心血管疾病仍是肾移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血管钙化是心血管事件发病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可作为患者冠心病的监测指标,能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衰竭患者左心室肥厚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慢性肾衰竭 (CRF)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都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其中以左心室肥厚 (LVH)的发生最为常见[1] ,引起的可能原因有高血压、贫血、脂质代谢紊乱、营养不良等 ,但CRF患者LVH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 ,国内报道不多。为此 ,我们对我院CRF患者LVH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9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CRF患者共 333例 ,其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84例 ,高血压肾硬化 4 8例 ,成人型多囊肾 2 3例 ,糖尿病肾病 19例 ,狼疮性肾炎 17例 ,慢性肾盂肾炎 15例 ,梗阻性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尿毒清颗粒对于非透析慢性肾衰竭(CRF)主动脉瓣膜钙化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CRF主动脉瓣膜钙化患者48例,研究分组为主动脉瓣膜钙化对照组及治疗组各24例,对照组治疗以常规对症治疗为主,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毒清颗粒,治疗周期为4周.治疗开始及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尿酸及相关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BUN、Scr及U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Scr、BUN、UA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OD、GSH-Px较治疗前升高,MDA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SOD、GSH-Px和MD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O5);治疗后,治疗组SOD和GSH-Px较对照组升高,MDA较对照组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尤为突出.结论: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尿毒清颗粒配合治疗,对于CRF主动脉瓣膜钙化患者具有一定的改善氧化应激状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衰竭急剧加重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了解慢性肾衰竭急剧加重因素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0年3月~2003年3月收治的61例患者的病因、年龄、基础肾脏病及相关药物等进行分析.结果:在导致慢性肾衰竭急剧加重的因素中,老年组与青壮年组有明显的差异,老年组以肾毒性药物、严重感染及血容量不足等为主要原因,而青壮年组以恶性高血压、原发疾病活动及急性左心衰等常见.61例患者中,8例患者因原发病活动而导致慢性肾衰竭急剧加重(13.11%),9例患者与药物相关(14.75%),常见的药物主要有抗菌素(特别是氨基糖甙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一些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等.结论:慢性肾衰竭急剧加重的因素多种多样,老年患者尤其要警惕药物性肾损害、严重感染及血容量不足,青壮年患者积极控制高血压、结缔组织病的活动及急性左心衰对于预防慢性肾衰竭急剧加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衰竭与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竭中晚期患者骨质疏松情况,探讨骨质疏松与年龄、体重指数、性别及慢性肾衰竭的相关性及骨质疏松表现。方法①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正位(L1~L4)和股骨颈、Ward’s三角、大粗隆的骨密度,测量134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及154例对照组骨密度(BMD)值,采用病例对照法分析慢性肾衰竭对骨质疏松发病率的影响;②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法分析慢性肾衰竭、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对骨质疏松的影响。结果①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分别为85.3%和41.2%;②按慢性肾脏病(CKD)分期观察,CKD 3、4、5期患者中,骨质疏松发病率与肾衰竭程度正相关(P<0.01);③骨质疏松与年龄及慢性肾衰竭正相关,与体重指数负相关;慢性肾衰竭、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④股骨颈、Wards三角、大粗隆的骨质疏松患病率及骨量减少程度高于腰椎(P<0.01)。结论慢性肾衰竭是骨质疏松的重要影响因素。ward’s三角区可作为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的首选检查部位。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衰竭(CRF)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肾性贫血疗效显著,可用于已作透析和还未作透析的患者.为使EPO充分发挥作用,应补足铁 [1].有文献报道,静脉补铁优于口服补铁[3].我们于2003年 9月~200 4年3月对维持血液透析的CRF患者给予静脉滴注科莫非(低分子右旋糖酐氢氧化铁复合物注射液),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可有效个体化预测老年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脏瓣膜钙化(cardiac valve calcification,CVC)的列线图.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因CRF于茂名市人民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单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颈动脉钙化患者中CRP与高尿酸血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门诊和住院中所有CRF患者,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饮食治疗、血压、血糖及血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系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结肠透析,结肠透析治疗每周3次,治疗时间为2 h,治疗观察周期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CRP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结果:两组治疗前,BUN、Scr、UA、CRP及Ccr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8周治疗后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其Scr、UA及CRP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其Scr、UA及CRP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UN及C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肠透析能够减轻CRF颈动脉钙化患者CRP与高尿酸血症水平,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流行病学发现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病率、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10~20倍。其中钙磷代谢紊乱及与之相关的血管钙化发生率增加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血管钙化与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都呈密切的相关,目前被认为是强有力的心血管病死率和总病死率的预测因素。高磷血症是CRF患者血管钙化的重要作用因素,与心血管死亡事件密切相关。本文,通过观察尿毒清颗粒对于钙磷代谢的影响,探讨对CRF患者血管钙化的可能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7.
维持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均存在着慢性微炎症状态,其标志物为C-反应蛋白(CRP),慢性炎症反应可导致肾性贫血,营养不良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研究证实,HA型树脂灌流器可有效吸附炎症介质,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脂代谢紊乱,减少心血管的并发症。我们自2007年10月~2008年6月对维持血透的CRF患者采用丽珠HA130型树脂灌流器行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3个月后观察在改善患者肾性贫血,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及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中炎症发生的原因和后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尽管在近20年来透析技术有了迅速的发展,但终末期肾衰竭(ESRD)患者的生存率仍不理想.导致ESR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虽然传统的Framingham危险因素在ESRD患者中发生率相当高,但仍不能够解释ESRD患者中心血管并发症的范围和严重程度[1].因此,近年研究发现ESRD存在着一些非传统性心血管危险因素,诸如炎症、氧化应激及营养不良等[2].由于炎症在ESRD患者中的高发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并最终导致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3].为此,本文中将着重阐述在接受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中炎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后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主动脉弓钙化发生的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观察220例MHD患者胸部正位片主动脉弓钙化的发生情况;将其年龄、性别、原发病、血压、心胸比、血常规及血生化结果与主动脉弓钙化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有钙化组和无钙化组的上述指标。结果82例发生主动脉弓钙化,其中48例透析前已存在主动脉弓钙化,34例透析后(21.15±12.12)月出现。钙化组的年龄、MHD时间、心胸比、钙磷乘积、脉压、球蛋白(G)明显高于非钙化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白蛋白(A)明显低于非钙化组。结论MHD患者发生主动脉弓钙化的几率很高;影响主动脉弓钙化的因素主要为年龄、脉压、钙磷乘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钙化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3月的非住院患者60例,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腹部侧位X线片检测腹主动脉钙化评分(Kauppila法),心脏超声检测心脏瓣膜钙化情况,并计算心血管钙化指数.结果 本组患者影像学检查可见钙化的总发生率为68.3%,腹主动脉钙化的患者中5≤腹主动脉钙化评分< 16者占41.4%,瓣膜钙化以主动脉瓣为主(占64.5%).有钙化组与无钙化组患者的年龄、血钙、心血管钙化指数存在差异(均P <0.05),而透析龄(月)、身高、体质量、握力、血磷、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脂未见差异(均P≥0.05).结论 本组患者心血管钙化部位不均衡,随患者年龄和血钙水平的增加,心血管钙化的发生风险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