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了解2007年全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疫情报告,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全市报告法定传染病18种8733例,死亡23例,发病率490.07/10万,死亡率1.29/10万,与2006年相比,发病率下降9.85%,死亡率上升108.08%。乙肝、肺结核的发病率、死亡率稳居前2位,职业分布以农民、学生为主,学校时有疫情暴发。结论有效开展乙肝、肺结核控制工作,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加大学校传染病控制力度,是全市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2006~2007年信阳市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信阳市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流行特点。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信阳市2006~2007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7年我市共报告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起,发病676人,无死亡病例报告,分别占同期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起数的65.00%,总发病人数的67.20%。以传染病疫情为主,其发病人数占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发病数的91.27%;传染病疫情中多为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例主要集中发生在上学期;村级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率和发病率明显高于乡镇和县区,全市乡村两级多为传染病发病,而县区则是食物中毒常见;90%以上的事件及病例发生在各类小学学校。结论加强学校内的卫生管理,建立严密的疫情监测制度,加强学校和卫生部门的交流合作,减少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郑州市2004~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郑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7年通过网络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郑州市2004-2007年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3起,发生病例738例,死亡3例;传染病爆发疫情12起,占52.17%,食物中毒和其他中毒7起,占30.43%,职业中毒2起,占0.70%。发生在中小学和幼托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大多数,共14起,占52.77%;农村15起,占65.22%,城市包括县级市8起,占34.78%;3—4月(34.78%)和12月份(13.04%)为高发月份。结论2007年郑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总数高于2005、2006年,全市除新密市、矿区外,均有发生。尤其发生在乡镇小学传染病事件较多,中小学校必须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何秀玲 《中外医疗》2010,29(4):155-155
目的了解辽阳县近几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点,为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辽阳县2004~2008年通过网络直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8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起,均为传染病疫情。乙类传染病3起,丙类传染病11起,其它传染病3起。所有事件均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发病高峰在4~6月。结论以春季呼吸道传染病为主的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是减少辽阳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道县2004~2007年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各类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道县2004~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7年道县共发生2起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病143例,无死亡病例.两起疫情均为校园内传染病暴发事件,一起是甲型病毒性肝炎暴发,另一起是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由于控制措施得力,疫情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结论 加强监测预警工作及加大学校卫生管理力度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濠江区1994-2005年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濠江区1994-2005年各医疗卫生机构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濠江区12年间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率最高达259.0/10万(1994年),最低至109.2/10万(2003年),年平均发病率为153.2/10万。12年间,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主要是肺结核)呈缓慢上升趋势,从2001年开始,位居濠江区甲、乙类传染病的首位,但肠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痛的发病率则呈下降趋势。主要传染病以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为主。结论 濠江区夸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是要加大对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力度,同时加强对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的防治和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天水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天水市2004—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1年天水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16起,发病4 639人,发病率1.80%;死亡18人,死亡率6.99/10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占91.38%,呼吸道传染病发病较多,其中流行性感冒发病率最高;5月、11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峰,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占74.14%),事件报告时间与事件持续时间呈正相关。结论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管理的重点单位,应积极落实学校疾病监测的各项工作,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张娜  徐玉萍  徐卫和 《医学动物防制》2013,(11):1233-1234,1237
目的通过分析传染病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制定相应对策,控制传染病的发生,降低其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方法分析2006—2010年包头市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包头市2006—2010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5种,56825例。其中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7种,44815例;报告丙类传染病8种,12743例。传染病年发病率在441.86/10万~586.12/10万之间,总体呈下降趋势。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发病率在184.11/10万~202.23/10万之间,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48.97%,总体呈上升趋势;呼吸道传染病年发病率在77.03/10万~172.38/10万之间,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4.67%,总体呈下降趋势;肠道传染病年发病率在34.02/10万一73.10/10万之间,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12.87%,总体呈下降趋势;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发病率在2.28/10万~38.78/10万之间,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49%,总体呈上升趋势;新生儿破伤风仅2009年报告1例,发病率为0.04/10万。结论在巩固以往控制传染病所取得成绩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大对乙肝、肺结核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力度,加强对淋病、梅毒、布病的宣传、教育、监测等干预措施,同时要积极应对甲型HlNl流感、手足1:3病等新发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以达到全面控制并逐渐降低传染病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瑞安市2004—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瑞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调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瑞安市2004—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调查处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7年瑞安市共报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3起,合计波及人数26658人,发病或中毒人数1417人,死亡4人,病死率为0.28%。事件类型以传染病疫情为主,占报告事件总数的84.85%,占发病或中毒总人数的84.90%。幼托机构和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占报告事件总数的66.67%和发病或中毒总人数的90.47%,以外来民工子女集中的乡村小学为主,高发月份为夏、冬季,以水痘暴发最为常见;而较大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为甲类传染病暴发和化学毒物中毒所致,好发为夏秋季。结论瑞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多数发生在民工子女集中的乡村小学,应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时应高度关注甲类传染病暴发疫情和职业中毒等,避免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7—2011年青海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2007—2011年青海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11年青海省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3起,占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83.1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占事件总数的99.19%,主要为呼吸道传染病。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最多的地区为西宁市和海东地区,分别占事件总数的42.28%和35.77%;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4~6月份和9—10月份,分别占事件总数的43.90%和37.40%;发生场所以乡村小学为主,占事件总数的37.40%;不同类型学校之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应加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郑州市二七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突发事件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10年网络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辖区4年报告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1起,发生病例338例,死亡5例;传染病疫情29起,占93.55%,食物中毒与其他中毒2起,占6.45%。2009年事件发生总数高于2007、2008和2010年。辖区内大中专院校、小学及托幼机构发病人数达259例,占发病总数的76.63%。传染病疫情暴发占我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构成比,发病人群主要集中于学校。结论学校内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广大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学校卫生工作是目前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通过流行病学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融水苗族自治县传染病的发病情况、流行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做好疫情预测和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年融水县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融水苗族自治县法定传染病共报告19种2452例,年发病率为526.493/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年发病率为349.13/10万(1626例),丙类传染病年发病率为242.13/10万(826例)。传染病构成主要以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及血源性传染病为主。结论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是我县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西双版纳州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为更好地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西双版纳州2002~2007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描述。结果西双版纳州2002~2007年甲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492.94/10万,发病率居前5位的疾病是疟疾、伤寒、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麻疹,占81.49%。流行特征为发病高峰期为5~10月份;年龄以15岁以下儿童和青壮年为主,职业以农民、学生和工人为主,分别占44.23%、11.67%和11.29%;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构成分别为28.10%、27.89%、22.80%和20.7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为主,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2002-2007年西双版纳州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变化不大,西双版纳州的重点传染病除疟疾控制效果明显外,其它病种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均得到有效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控制重点仍在广大农村;艾滋病防治形势严峻;计划免疫工作有待加强;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郑州市二七区2007~2010年法定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二七区2007 ~ 2010年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二七区2007~2010年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5种23 17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 037。89/10万。传染病不同类型构成顺序为血...  相似文献   

15.
揭阳市区2006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揭阳市区2006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揭阳市区2006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9种834例,死亡5例,报告发病率为119.8217/10万;报告丙类传染病3种540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率为77.5824/10万。报告乙类传染病前三位分别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和麻疹,分别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40.83%、10.92%和4.73%,丙类传染病中以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发病数最高,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7.12%。结论应加强对肺结核、乙肝、麻疹、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监测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重庆市綦江区2009~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控制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綦江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綦江区2009~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数据。结果綦江区2009~2013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7起,发病994例,死亡1例(食物中毒事件)。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占82.98%(39/47),食物中毒和犬咬伤分别占2.13%(1/47)和14.89%(7/47)。呼吸道传染病占传染病事件数的78.72%(37/47),以甲型 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居多。4~5月(占34.04%)和10月(占40.42%)是高发期。事件发生场所以学校为主(均为传染病事件),占事件总数的80.85%(38/47)。结论流行季节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是綦江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应高度重视学校(特别是乡镇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同时要加强犬只管理,加强防控知识宣传,有效消除狂犬病发生的隐患。  相似文献   

17.
宁波市2004~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宁波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规律,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置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宁波市2004—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6年宁波市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9起,发病人数4068人,占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起数的81.3%和发病人数的70.8%。乡村小学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好发场所;传染病暴发疫情是各类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类型,发生起数较多的疾病依次为水痘、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结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广大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通过流行病学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艳萍 《医学动物防制》2013,(10):1152-1153
目的了解桦甸市2011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及流行趋势,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和合理分配有限的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全市共报告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病例901例,报告发病率为202.47/10万,死亡2例,报告传染病死亡率为0.45/10万,传染病病死率为0.22%。2010年甲类传染病无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9种,报告发病数823例,发病率为184.94/10万,比去年(177.78/10万)上升了4.03%;死亡2例,传染病病死率为0.22%。乙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病种分别为肺结核(423例)、细菌性痢疾(137例)、病毒性肝炎(119例)、手足VI病(60例)、梅毒(59例),合计798例,占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88.57%。结论当前肺结核、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和梅毒是严重危害我市当地居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11年南宁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制定有效的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宁市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整理,采用率、构成比等指标对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1年南宁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4种73007例,死亡232例,发病率为1095.94/10万,死亡率为3.48/10万。报告发病人数中乙、丙类传染病分别占32.00%、68.00%,死亡病例中乙类传染病所占构成比为99.14%。乙类传染病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最多,报告发病数在前5位的病种分别是病毒性肝炎(37.1%)、肺结核(25.45%)、梅毒(23.26%)、淋病(6.06%)和痢疾(4.16%)。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分别是手足151病(72.31%)、流行性腮腺炎(13.97%)和其它感染性腹泻(9.62%)。结论南宁市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较高,乙类传染病和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不同,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疾病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04—2021年云南省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中云南省2004—2021年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21年云南省共报告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 806起,报告级别主要为一般事件(90.25%),共波及人口2 183 493人,报告病例数94 643例,死亡13例;传播途径主要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报告位居前3位的病种分别是水痘(588起)、流感(300起)、手足口病(267起),占总报告事件数64.0%;事件分布在全省121个县区,集中发生在3—6月和9月—次年1月,主要为水痘暴发疫情,水痘疫情持续时间为19 d。事件发生场所为托幼机构和小学最多(1 386起);疫情发现时间的中位数为7 d(4~13 d)。结论 呼吸道传染病是云南省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类型,托幼机构和小学是防控重点,及早报告并开展处置有利于控制事件扩散范围和减少危害;同时规范疫情处置工作,在疫情高峰期加强学校传染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