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时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组(1200mg/kg),缺血2h再灌注6h后观测各组的神经行为变化,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病理学变化,脑组织MDA含量和SOD、GSH—PX活性。结果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神经行为障碍,减少脑梗死体积(P〈0.05);可以降低脑组织MDA含量,提高脑组织GSH—PX、SOD活力(P〈0.05)。结论外源性谷胱甘肽可通过提高GSH—PX、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及减少大鼠脑组织氧自由基的堆积而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时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PI-1095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90只SD大鼠被随机分成6组:BPI-1095大剂量组(240mg/kg)、BPI-1095中剂量组(80mg/kg)、BPI-1095小剂量组(27mg/kg)、阿司匹林组(80mg/kg)、安慰剂组、假手术组,每组15只。于线栓法复制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模型术后10min,动物分别以灌胃的方式给予不同剂量的观察药物及对照药物。于给药后4h、24h采用动物行为学量表对缺血动物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24h评分完成后,在造模成功且存活的各组动物中,每组随机取7或8只(使每组各剩余5只)用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大脑半球梗死面积百分数。结果大剂量及中剂量BPI-1095可以改善缺血大鼠神经功能障碍(P<0·05);大、中剂量治疗组梗死面积百分数小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80~240mg/kgBPI-1095可以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缩小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3.
背景血液稀释是血液保护的重要措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有研究报道血液稀释可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脑血流,具有脑保护作用.但同时也降低血氧含量,使这一保护作用受到限制. 目的探讨中度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 ANH)对大鼠局部脑缺血模型的脑血流和脑梗死面积的影响. 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 地点和材料本研究的地点在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材料为健康成年雄性 Wistar大鼠 16只,体质量 300~ 350 g,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提供的二级动物. 干预 16只 Wistar大鼠单纯随机分为对照组( n=8)和 ANH组 (n=8),其中使 ANH组血细胞比容( hematocrit,HCT)降至 30.7%,两组分别阻塞左侧大脑中动脉.于缺血前和缺血 120 min内,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连续测定缺血周边皮层的局部脑血流(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rCBF)变化,以上部分由作者本人实施.缺血后 24 h,由不知道分组情况的人员测定脑梗死面积. 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动物生理指标的比较及血液稀释后的变化,两组脑缺血前后 rCBF的变化, TTC染色后两组脑梗死面积. 结果 ANH组在 ANH后, HCT从 47.28%降至 30.74%,动脉血氧含量( CaO2)从 (8.90± 0.57) mmol/L降至 (5.91± 0.74) mmol/L,与 ANH前和对照组比较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01).在脑缺血后,两组缺血周边区的 rCBF均显著下降( P< 0.01). ANH组的 rCBF降至基础值的 55.77%,对照组降至基础值的 28.50%,组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 0.01).缺血 24 h后的脑梗塞面积,在 ANH组为 40.01%,对照组为 51.19%,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05). 结论中度 ANH可增加大鼠局部脑缺血模型的缺血周边区的 rCBF,缩小脑梗死面积,在脑缺血情况下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缺血前运动训练对小鼠脑局灶缺血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在大脑中动脉闭塞前进行运动训练,是否有利于小鼠脑局灶缺血后的功能恢复。方法:选雄性C57BL/6J小鼠23只,随机分两组;缺血前运动组(A,n=11)和不运动对照组(B,n=12),运动组每天跑笼训练1小时,连续14天后两组均电凝右侧大脑中动脉,制成脑梗塞模型,在其后3、7、14天观察动物的行为变化,并在术后14天,取脑,进行尼氏染色,观察梗塞体积。结果:缺血前运动组较对照组功能恢复快(P<0.01);两组梗塞体积,运动组小于对照组(P<0.05);运动组行为变化与梗塞体积成负相关(P<0.05)。结论:缺血前运动训练有助于小鼠脑局灶缺血后的功能恢复,并能减少梗塞灶。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大鼠康复训练后脑功能恢复及病理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康复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脑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及其病理学变化。方法采用抽签法将 3 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 :A组 (假手术组 )、B组 (造模组 )、C组 (康复组 )。运用血管内线栓法制备脑梗死动物模型 ,术后 2 4h、3d及 7d分别进行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 ,平衡木、转棒、网屏测评 ,并于术后第 7d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 ,B、C组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各时间点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各组大鼠术后 2 4h均出现抓握、行走及协调能力障碍 ,随着时间的延长 ,A组的各项功能很快恢复 ,B、C组功能改善远不及A组 ,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与B组比较 ,缺血后 3d ,C组平衡木试验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缺血后 7d ,除Berderson评分外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脑缺血第 7d ,与A组比较 ,B组大鼠缺血区脑组织明显水肿 ,周围区神经细胞数目明显减少 ;与B组比较 ,C组大鼠脑缺血区脑组织水肿减轻 ,神经细胞数目增多。结论康复能提高脑梗死大鼠平衡、行走及抓握能力 ;减轻大鼠脑缺血区脑组织水肿 ,增加周围区神经细胞数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早期高压氧(HB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梗死体积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的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对照组和HBO组各20只,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HBO组大鼠给予HBO治疗。各组大鼠均于缺血后12h断头取脑,比较各组脑梗死体积、脑组织水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BO组梗死体积及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超早期HBO治疗能够减低脑水肿,减小脑梗死体积,进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可溶性表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sEHi)TPPU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血脑屏障(BBB)破坏的作用。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4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制作MCAO模型)、TPPU组(于MCAO术前24 h、缺血再灌注后0、24及48 h经大鼠尾静脉注射TPPU),各15只。Garcia评分法评估神经功能缺损及恢复情况;TTC法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干湿重法评估脑水肿程度;伊文氏蓝(EB)法检测BBB通透性;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BBB相关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PPU能够改善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P0.01),减小脑皮质梗死体积,减少EB向脑组织渗漏,减轻血管性脑水肿,减轻MCAO后BBB紧密连接蛋白的丢失(均P0.05)。结论:TPPU能够保护MCAO大鼠BBB完整性,减轻脑水肿,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8.
降纤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 再灌流模型 ,1 82只大鼠分为 :正常对照组 ;假手术组 ;缺血 3h再灌流 (3h、6h、2 4h、72h) ,缺血 6h再灌流 (3h、6h、2 4h)组 ,缺血再灌注组分为治疗组 :再灌流前 30min尾静脉注射降纤酶 (8U Kg) ,对照组 :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 ;脑组织TTC染色 ,计算梗塞灶体积 ;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缺血 3h再灌注大鼠降纤酶治疗组各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低 (P <0 .0 5) ,梗死灶体积较对照组小 (P <0 .0 5)。缺血 6h再灌注组降纤酶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灶体积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降纤酶组未见脑内出血加重的倾向。结论降纤酶对大鼠局灶脑缺血 3h再灌流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和脑组织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窗尿激酶溶解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后脑梗死体积及脑出血情况。方法应用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用光化学法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在血栓形成后不同时间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结果溶栓治疗组在MCAO后0.5、1、2、3h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MCAO后0.5h和1h组比MCAO组体积小(P<0.05),而MCAO后2h组与MCAO组梗死体积无差别(P>0.05)。溶栓治疗组溶栓复流后0.5、1、2、3h脑出血分别为0/6(0%)、1/8(14.29%)、2/7(28.57%)和3/7(42.86%)。结论大鼠MCA血栓形成尿激酶静脉溶栓复流后,能减小脑梗死体积,此模型的溶栓复流时间窗<2h。脑梗死溶栓治疗后脑出血与治疗时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在建立免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的基础上,分别检测脑组织和血浆中生长抑素的含量。实验家兔48只,随机分成四组:对照组(C,正常和假手术对照)、脑缺血后2小时、4小时、24小时组(I2、I4、I24)。结果发现脑缺血后脑组织和血浆中生长抑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递增;脑组织生长抑素含量与脑组织H2O、Na 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该结果提示,生长抑素参与脑缺血脑水肿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We observed an increase in cerebral blood flow (CBF) for control of pain but were otherwise normal. Based on that observation, we implanted stimulators for cervical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cSCS) in three patients who had symptomatic cerebral ischemia. Two had severe basivertebral occlusive disease and one had bilateral carotid occlusive disease. In all three cases, cSCS alleviated the symptoms of ischemia. Xenon-CBF studies or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y (SPECT) showed increased CBF in response to cSCS. Although no mechanism clearly responsible for this remarkable therapeutic efficacy can be proposed yet, further clinical trials of cSCS for inoperable cerebral ischemia may be justifi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Collapsin反应调节蛋白2(CRMP2)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大鼠脑皮质的适宜注射部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50只随机分为空白质粒(VP)组、侧脑室(LV)组、海马(H)组、皮质(C)组及嗅球(OB)组。选定质粒注射部位后,2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MCAO)组、缺血再灌注+空白质粒(MCAO+GFP)组、缺血再灌注+CRMP2真核质粒干预(MCAO+CRMP2/GFP)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后,分别于相应4个部位立体定向注射CRMP2真核表达质粒/空白质粒,转染后24 h和48 h,采用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缺血区皮质CRMP2蛋白及m RNA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检测GFP的表达。TTC检测脑梗死体积,同时行神经功能评估。结果:不同部位注射CRMP2真核表达质粒后,皮质CRMP2的表达均有增高,其中LV组及H组的转染效率明显高于C组及OB组(P0.05),LV组与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CAO及(MCAO+GFP)组相比,CRMP2真核质粒干预之后能缩小脑梗死体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P0.05)。结论:CRMP2真核表达质粒能够成功转染大鼠脑组织,使缺血区皮质CRMP2蛋白及m RNA的表达明显增高。侧脑室的转染效率较其他三个部位更高。  相似文献   

13.
尼莫地平治疗小鼠局灶性脑梗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对小鼠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情况。方法 :经右侧颈总动脉将尼龙线栓住小鼠大脑中动脉 ,制备永久性小鼠缺血模型。经尾静脉及腹腔注射尼莫地平。采用 8分制评分法 ,于术后每日对小鼠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均于术后 7d处死取脑 ,用红四氮唑 (TTC 0 1MPB配制 )染色、图像分析仪测定脑梗死体积 ,并进行梗死体积与神经功能缺失体征评分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 :单纯缺血组死亡率、神经功能缺失体征评分、脑梗死体积均明显较尼莫地平组高 (P <0 .0 5) ,且脑梗死体积与相应的神经功能评分具有高度相关性(P <0 .0 5)。结论 :尼莫地平能缩小小鼠脑梗死体积 ,明显地改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相似文献   

14.
背景: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制作需要在麻醉状态下通过外科手术完成,但麻醉药物可能影响局灶性脑缺血的结局。目的:观察氯胺酮麻醉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病理结果的影响,并与戊巴比妥进行对照。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和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材料:实验于2004-05/2005-03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和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进行。取30只雄性SD大鼠,单纯随机分为戊巴比妥组和氯胺酮组,每组15只。方法:戊巴比妥组和氯胺酮组大鼠分别以戊巴比妥40mg/kg,氯胺酮60mg/kg腹腔麻醉。待翻正反射消失后,通过腔内线栓永久性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引发脑缺血。主要观察指标:①大脑中动脉阻塞4h时,参照改良的Bederson’s评分方法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②大脑中动脉阻塞24h时,每组选取5只大鼠,处死后取脑,以20g/L的TTC进行染色,计算梗死体积。③大脑中动脉阻塞72h,记录2组死亡率。然后每组取4只大鼠,采用相应的麻醉剂进行麻醉后处死取脑,甲苯胺蓝染色检测半暗带内的存活神经元。结果: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大脑中动脉阻塞4h时,戊巴比妥组和氯胺酮组神经病学评分差异不显著(1.46±0.98,1.38±0.68,P>0.05)。②大脑中动脉阻塞24h时氯胺酮组的脑梗死体积小于戊巴比妥组犤(28.1±4.11)%,(37.8±4.95)%,P<0.05犦。③大脑中动脉阻塞72h,戊巴比妥组和氯胺酮组死亡率差异不显著(42%比33%,P>0.05),但半暗带内的神经元密度氯胺酮组高于戊巴比妥组犤(836±15),(740±24)个/mm2,P<0.05犦。结论:①在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时,氯胺酮麻醉下产生较轻的脑损伤。②在氯胺酮麻醉下制作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中评价一些药物或方法的神经保护作用时,所研究的药物或方法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难以体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C57BL/6小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的可行性。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和永久性MCAO组。线栓法制作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激光多普勒仪实时监测小鼠脑血流,术后神经功能学评分,24h后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确定梗死体积。结果MCAO组术前脑血流(186.78±62.50)PU,栓线插入成功后患侧脑血流降低到(25.80±7.66)PU,降低了90.4%。神经功能学评分在(2.48±0.36)分,脑梗死面积达39.79%。假手术组脑血流在基础值波动,未见降低;神经功能学评分为0分,未见脑梗死病灶。结论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是一个很好的确定小鼠脑梗死模型成功与否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70只,随机分组,每组10只。对照组仅行单纯缺血后再灌注;RIPC组按RIPC与脑缺血间隔时间不同分为30min及1、2、12、24和48h组,即反复3次夹闭双侧股动脉造成肢体缺血5min、再灌注5min后,分别间隔30min及1、2、12、24和48h后,行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120min、再灌注24h。对各组动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然后行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计算脑梗死容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IPC1、2和24h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而RIPC30min、12h和48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脑梗死容积百分比RIPC1h组〔(17.9±7.5)%,P=0.016〕、2h组〔(18.3±11.2)%,P=0.019〕和24h组〔(20.2±11.9)%,P=0.047〕均明显小于对照组〔(30.5±9.8)%〕;而RIPC30min、12h和48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RIPC对大鼠局灶性脑I/R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时程为预处理后1~2h,24h后再次出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缺血后iNOS基因表达情况。方法:在建立SHRMCAO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基础上,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观察脑缺血后不同时相iNOS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显示脑缺血后1h、4h缺血区iNOSmRNA基因无明显改变,12h时iNOSmRNA基因表达升高(P>0.05),24h、48h后iNOSmRNA基因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脑缺血后中、晚期iNOS基因表达增加,其产生的NO可能参与脑缺血后期的继发性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8.
c-FOS在VEGF 165基因治疗大鼠脑梗死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c-FOS蛋白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 165)基因治疗大鼠脑梗死中的表达情况,为。临床脑梗死的治疗提供分子学依据。方法:将Wistar大鼠制成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7d后断头取脑,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显示脑中c-FOS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各脑区无c-FOS表达,梗死组、空载质粒组及基因组均有表达,以基因组最显著。结论:脑缺血及VEGF 165基因均可诱导c-F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参芎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行为学、脑梗死体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2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川芎嗪组和参芎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I/R)模型,用Zea Longa 5分制评分和TTC染色法评价行为学和脑梗死体积;再灌注24h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各组在I1hR6h、I1hR24h时,Zea Longa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参芎组I1hR24h Zea Longa评分较I1hR6h有明显改善(t检验,P<0.05);和对照组相比,川芎嗪组、参芎组梗死体积明显缩小(t检验,P<0.05),川芎嗪组和参芎组两组比较无差异;MCAO大鼠血液出现粘、浓、聚等病理变化,参芎组血液流变学各参数明显改善(t检验,P<0.01 或P<0.05),优于川芎嗪组。结论参芎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对不同结构性影像类型进展性脑梗死的CT与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3月-2011年6月按入院时不同结构性影像类型将进展性脑梗死分为大灶梗死、中灶梗死、小灶梗死及腔隙梗死4型,共235例,采用分层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尤瑞克林组(治疗组)119例,对照组116例。两组基础用药均为疏血通6 mL+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胞磷胆碱0.5 g+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阿司匹林0.1 g口服,以上用药均为1次/d,连用4周。治疗组同时给予生理盐水100 mL+尤瑞克林0.15 PNAu静脉滴注,对照组同时给予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7~14 d,两组治疗前后均测量梗死的最大层面最大梗死灶的长度与宽度,计算并记录梗死面积;统计分析各型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梗死面积改变:治疗前各亚型治疗组与对照组梗死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大灶梗死组、中灶梗死组、小灶梗死组中的治疗组梗死面积均比治疗前显著缩小(P<0.01),而对照组的梗死面积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梗死组中,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梗死面积均无明显改变(P>0.05)。②临床疗效:各亚型进展性脑梗死,治疗组均取得优于对照组的效果;大灶梗死及中灶梗死的显著进步率分别为47.6%和66.7%,而对照组的显著进步率分别为0.0%和33.3%。结论大灶梗死组、中灶梗死组、小灶梗死组进展性脑梗死使用尤瑞克林治疗后梗死面积均比治疗前明显缩小;各亚型进展性脑梗死使用尤瑞克林后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尤其是大灶梗死及中灶梗死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