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气腹压对糖尿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肝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糖尿病行LC术患者40例,根据术中CO2气腹压水平将患者分为2组:低气腹压组(LP组,n=20)腹内压(IAP)维持在1.3 kPa水平;标准气腹压组(SP组,n=20)IAP维持在1.6 kPa水平。各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24、72 h抽取静脉血测定肝功能,并对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LP组和SP组血清ALT、AST、Tbil、DBil水平均在术后1、24 h明显升高(P〈0.01),其中SP组升高更明显(P〈0.01)。2组在术后72 h血清ALT、AST、Tbil、DBil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在糖尿病患者LC术中建立CO2气腹是可行的,但可能引起糖尿病患者术后一过性肝功能异常,且与CO2气腹压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气腹前预处理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预处理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常规建立CO2气腹;预处理组在建立气腹前实施预处理:5 min充气和5 min放气,反复两次.检测术前、手术结束时及术后d1、d3 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术后d1,ALT、AST、TNF-α、IL-6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d3恢复到术前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手术结束时、术后d1预处理组ALT、AST、TNF-α、IL-6显著降低(P<0.05).[结论]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肝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CO2气腹对老年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73岁ASAⅠ或Ⅱ级择期行LC患者5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26例:L组采用低气腹压力9±1 mmHg;S组采用标准气腹压力15±1mmHg;分别于术前24 h(T1)及术后2 h(T2)、24 h(T3)、72 h(T4)抽取外周静脉血送检肝功能,检测记录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L组术后2 h、24 h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转移酶(AST)均较术前升高(P0.05);S组术后2 h、24 h的ALT、AST、γ-谷氨酸转肽酶(GGT)、乳酸脱氢酶(LDH)与L组比较升高更显著(P0.05);两组各指标均于72 h趋于术前水平。结论老年患者在LC中CO2气腹可引起术后一过性肝功能异常,采取低气腹压有利于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4.
CO2气腹对腹腔镜妇科手术病人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腔镜妇科手术中CO2气腹对病人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行腹腔镜妇科择期手术病人,麻醉前30 min肌注安定1.0 mg,阿托品0.01 mg/kg。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机械控制呼吸,术中吸入异氟烷0.8%~2.5%维持麻醉。用WISAP全自动气腹机行人工气腹,气腹压力维持在11~13 mmHg。分别在CO2气腹前和CO2气腹后15、20 min,记录病人潮气量(VT)、每分钟通气量(VE)、气道压力(Paw)和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以及动脉血气分析,并对CO2气腹前、后的通气功能各项指标以及动脉血气的各项参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CO2气腹前相比,CO2气腹后15、20 min所有病人的Paw和PETCO2均明显增加(P<0.05,P<0.01)。病人的VT、VE、SpO2在CO2气腹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所有病人的PaCO2在CO2气腹后20 min及术毕明显增加(P<0.01),pH值在CO2气腹后20 min及术毕明显降低(P<0.05),但仍属正常范围。结论:在应用腹腔镜进行妇科手术时,CO2气腹可对呼吸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手术是一门新兴的微创方法,具有切口小、痛苦小和恢复快等优点,临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作者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行腹腔镜妇科手术40例患者,进行手术前后呼吸、血压等情况观察,探讨其对生命体征和机体应激的影响,为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提供可靠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眼内压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D)组和对照(C)组,每组20例。2组均给予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注射液、异丙酚注射液、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和注射用维库溴铵。麻醉诱导后,D组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1μg·kg-1静脉泵泵注10min。然后,持续静脉泵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0.4μg·kg-1·h-1至术毕。C组给予持续静脉泵泵注等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至术毕。观察2组气管插管后5 min(T0),二氧化碳气腹后5min(T1)、30min(T2)、60min(T3)及气腹结束后5min(T4)、30min(T5)时的眼内压。结果与T0时比较,D、C2组T1—4时眼内压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C组比较,D组T2—5时眼内压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能够较好地抑制气腹引起的眼内压升高,降低视力损害的风险,值得临床应用。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气腹压力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并实施腹腔镜手术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Ⅰ组的65例患者采用较低的气腹压力11 mm Hg(即1.463 kPa),Ⅱ组的65例患者采用较高的气腹压力13 mm Hg(即1.729 kPa)。对比两组患者在气腹前、气腹后和手术半小时后的血液动力学检测指标,两组患者气腹半小时之后的呼吸循环参数,以及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时间指标和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气腹之前的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中心静脉压(CVP)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气腹之后和手术半小时后各项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气腹之后的气道峰值(P_(peak))、呼吸末CO_2分压(PETCO_2)和血氧饱和度(SpO_2)等呼吸循环参数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下床时间及康复时间均比Ⅱ组的短,并且Ⅰ组的恶心呕吐者比例和服用镇痛药者比例都比Ⅱ组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手术患者,11 mm Hg的气腹压力对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检测指标、呼吸循环参数等的影响小,患者苏醒康复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的二氧化碳(CO2)气腹时间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按手术时间分成3组,T1组(〈1h)、T2组(1~2h),T3组(〉2h),分别于术前,术后10min、1h、24h检测血肌酐、尿肌酐和尿微量白蛋白。结果:T1组和T2组术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较术前无显著差异;T3组术后10minCcr较术前显著降低,并且低于T1组和T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1h起逐渐升高。3组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在术后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长时间的CO2气腹可对肾功能产生显著急性影响,但在较短的时间内肾功能可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气腹压和不同气腹时间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120例,按气腹压力和气腹时间分为4组。Ⅰ组为常规气腹压(10~13 mm Hg)、气腹时间在1 h以内;Ⅱ组为常规气腹压、气腹时间在1 h以上;Ⅲ组为高气腹压(15~17 mm Hg)、气腹时间在1 h以内;Ⅳ组为高气腹压、气腹时间在1 h以上。4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 d抽血检测血清前白蛋白含量。结果Ⅰ组、Ⅱ组、Ⅲ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气腹压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明显降低,能够快速地反映肝细胞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气腹压力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低气腹压组和高气腹压组各50例,低气腹压组患者气腹压力维持12 mm Hg,高气腹压组患者气腹压力维持15 mm Hg,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0 min脉搏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 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患者气腹压力维持在12 mm Hg时,患者血流动力学等参数影响较小,患者苏醒速度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标准气腹压腹腔镜手术与低气腹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手术治疗发病48 h内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收治的发病48 h内行手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80例,根据术式将患者分为标准气腹压组(n=41)与低气腹压组(n=39).标准气腹压组患者行标准气腹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气腹压力对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societyof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因胆石症或胆囊息肉行LC的病人,随机分为高气腹压力组(H组)和低气腹压力组(L组),每组30例,两组病人全麻诱导均选择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4μg/kg、异丙酚1mg/kg、维库溴铵0.1mg/kg,术中吸入异氟醚、间断静注芬太尼及维库溴铵维持麻醉。L组术中气腹压力控制在(8±1)cmH2O,H组术中气腹压力控制在(12±1)cmH2O,记录两组病人气腹前、气腹后10、20和30min和放气后5min时的BP、HR、Ppeak、PETCO2,并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测定PaO2、PaCO2、pH、SBE,根据血气分析计算VCO2、A-aDO2、Pa-PETCO2。结果与气腹前比,气腹后两组病人的SBP、DBP均增高,HR增快,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病人的Ppeak、PETCO2、PaCO2、A-aDO2、SBE、VCO2气腹后10、20和30min均明显高于气腹前(P<0.05),且H组高于L组。结论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采用12cmH2O腹腔CO2气腹压力会使机体CO2的吸收和排出增加,机体有呼吸性酸中毒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肌松程度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到2020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LC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浅度肌松组(S组)、中度肌松组(M组)和深度肌松组(D组),3组均在肌松监测下采用罗库溴铵维持目标肌松程度,S组、M组和D组目标肌松程度分别为TOF计数4、TOF计数1~3、PTC计数≤2,分别于插管后(T1)、气腹10 min(T2)、气腹结束后(T3)和术毕(T4)时记录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和肺顺应性(lung compliance,CL),在T1、T2、T4时采集桡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RI)和肺内分流率(Qs/Qt),术后进行手术条件满意度评级,并记录拔管时间和罗库溴铵用量。结果:与S组相比,M组和D组T2时CL和OI较高、RI和Qs/Qt较低(P<0.01),T4时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组和D组手术条件满意度较高,但拔管时间明显延长(P<0.01),罗库溴铵用量增加(M组P<0.05,D组P<0.01)。D组与M组相比,拔管时间延长11 min,罗库溴铵用量增加(P<0.01),其余指标无统计学意义。3组各时间点Ppeak和Ppla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度肌松能够提供与深度肌松相似的手术条件,在改善气腹期间肺功能的同时,拔管时间较短,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较为适宜的肌松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开展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麻醉,试验组开展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麻醉.比较两组的躁动情况、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5.
杨莉  郭俊艳  赵莉  陈永秀 《护理研究》2006,20(36):3295-329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病人低血糖和低血压发生情况,以指导护士对病人术前肠道准备的护理。[方法]在病人入院次日06:00(空腹血糖)、术前22:00和术晨06:00分别测血压和血糖,对3次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术前晚和术晨血糖值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1),其中术前晚和术晨有4例出现低血糖,术前晚与术晨血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压变化在本次研究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前病人在肠道准备后术前晚和术晨血糖值均低于入院时水平,提醒护士护理时应注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CO2)气腹压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肩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6月我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手术,CO2气腹压力14 mmHg;试验组采取调节CO2气腹压力10 mmHg,观察两组颈肩痛发生情况和颈肩痛程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CO2用气量明显减少,颈肩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合理调节气腹压力能有效减少CO2用气量,减轻妇科腹腔镜手术肩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脏疾病基础的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耐受性.方法 选择肝炎无症状携带者26例、轻型慢性肝炎28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21例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3、7天抽血复查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结果 无症状携带者、轻型慢性肝炎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第1天肝功能ALT、AST浓度较术前有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无症状携带者:ALT:术前(20.4±4.5) U/L,术后第1天(67.2±7.9)U/L,t=2.32;AST:术前(18.3±2.3)U/L,术后第1天(71.8±18.2) U/L,t=2.15.轻型慢性肝炎患者:ALT:术前(110.2±8.3)U/L,术后第1天(210.2±5.6)U/L,t=2.31;AST:术前(146.8±23.6)U/L,术后第1天(256.5±19.3)U/L,t =2.45.P均<0.05];但术后第3、7天,2组以上两个指标的水平均接近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症状携带者、轻型慢性肝炎者组术后各时期ALB、TBiL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硬化代偿期组术后第1天表现为ALT、AST、TBiL浓度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LT:术前(122.9±6.2) U/L,术后第1天(301.6±9.6) U/L,t =2.95;AST:术前( 156.6±12.7)U/L,术后第1天(327.8±21.8) U/L,t=3.11;TBiL:术前(28.2±2.1)μ mol/L,术后第1天(57.2±3.2)μmol/L,t =2.98.P均<0.01];术后第3天略恢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天:ALT( 235.4±7.9) U/L,t =2.41;AST( 241.5±20.7)U/L,t=2.33;TBiL(43.9±4.2)μmol/L,=2.67.P均<0.05],但所有患者仍处于代偿期.术后第7天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肝炎无症状携带者、轻型慢性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可以出现肝功能的异常,但有可逆性.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手术后肝功能恢复较肝炎无症状携带者、轻型慢性肝炎患者迟,但患者仍处于代偿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血糖水平对肝癌腹腔镜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9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腹腔镜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依据患者术后空腹血糖是否≥6.1 mmol/L将其分为血糖升高组(n=23)和对照组(n=7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和2年肝癌复发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肝癌腹腔镜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血糖升高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分别为47.82%和21.33%,术后2年复发率分别为73.91%和36.00%,血糖升高组患者术后1年和2年肝癌复发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高、Child-Pugh分级为B级、术中输血量多、存在淋巴管浸润、临床病理分期高、术后甲胎蛋白(AFP)高和无术后辅助治疗为肝癌腹腔镜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癌腹腔镜术后血糖升高的患者术后2年内复发率较高,且空腹血糖高、Child-Pugh分级为B级、术中输血量多、存在淋巴管浸润、临床病理分期高、术后AFP高、无术后辅助治疗为其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监控,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气腹压力对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受者眼内压(IOP)的影响。方法 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因胆石症或胆囊息肉进行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高气腹压力组和低气腹压力组,每组30例,两组病人全麻下行LC。L组术中气腹压力控制在(8±1)cmH2O,H组术中气腹压力控制在(13±1)cmH2O,记录两组病人麻醉前、麻醉后气腹前、气腹建立后、气腹后头高位、气腹术毕恢复平卧位、术毕腹腔放气后5 min及术毕2 h的血压(BP)、呼吸(HR)、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及IOP。结果与气腹前比,气腹后两组病人的PETCO2及IOP均增高,IOP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腹期间高气腹压力高于低气腹压力(P〈0.05)。结论全麻下LC术时采用高气腹压力有可能增高眼压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Reduced port surgery has been attracting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Although the use of SILS is becoming widespread, technical difficulty has delayed its adoption for 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 Recently, advances in 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 have been made in tandem with advances in surgical skill and devices. The main driver in conventional 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s evolution to become less surgically invasive seems to be 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 (SILLR). To date, most reports on SILLR have been single case reports or case series. Only a few cohort studies on conventional laparoscopic surgery and SILLR have been conducted. Recent reports have described the use of SILLR for well‐localized lesions and solitary tumors located in the anterolateral segments of the liver or left liver lobe, but its application remains limited to partial resection and left lateral sectionectomy.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SILLR have been demonstrated, but additional work is needed for standardization of the proced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