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绵状血管瘤由衬有内皮细胞的无数血窦所组成,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低流速的血管畸形,其治疗目前仍是一大难题,特别是病变巨大弥漫者更为棘手.我科近来诊治1例腹壁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海绵状血管瘤是由血管内皮增生构成的血管延长、扩张并汇集成团的先天血管良性肿瘤。其主要特点是质地柔软,具有压缩性膨胀性,无搏动和杂音。我科于1979年曾收治一名酷似下腹壁海绵状血管瘤的病人,后来经过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为一种罕见的腹壁浅静脉的先天畸型,复习有关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主要分为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和毛细血管瘤.临床上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而从大小、数量和位置上还可分为小肝血管瘤和巨大肝血管瘤;单发性肝血管瘤和多发性肝血管瘤;肝左叶血管瘤和肝右叶血管瘤.  相似文献   

4.
高君  孙文兵 《中级医刊》2014,(12):13-15
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占肝良性肿瘤的73%;是仅次于肝转移癌的肝脏第二常见肿瘤;中年女性患者多见,男女比例为1:(5~6)[1-5]。在组织学上,肝血管瘤可分为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和毛细血管瘤,临床以海绵状血管瘤多见。依照瘤体直径大小,肝血管瘤可分为三级:小血管瘤(〈5cm)、大血管瘤(5~10cm)和巨大血管瘤(〉10cm)。  相似文献   

5.
复合栓塞剂治疗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平阳霉素、碘油、地塞米松混合乳剂对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介入肝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30例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的栓塞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的肿瘤大小变化、临床症状的缓解、生存时间、有无副作用.结果 30例病人治疗后症状缓解,肿瘤明显缩小,无严重并发症,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复合栓塞剂治疗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腹壁超声、增强MSCT检查对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收治63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MSCT影像学图像进行分析,并以手术结果为基准,对比经腹壁超声、增强MSCT检查对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正确率以及对不同直径肿瘤的检出率。结果经腹壁超声检查对肝海绵状血管瘤诊断正确率为84.12%(53/63),明显低于增强MSCT检查诊断正确率(98.41%,P0.05)。在直径为≥4mm的肝海绵状血管瘤中,经腹壁超声、增强MSCT检查两者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4mm的肝海绵状血管瘤中,增强MSCT检查检出率明显高于经腹壁超声检查(P0.05)。MSCT平扫显示病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58例患者低密度造影病灶,5例患者为更低密度病灶。在三期增强扫描中,病灶均有不同强化程度50例患者病灶为边缘结节状强化,5例患者为均有弥漫性强化,8例为弥漫不均匀强化病灶。结论增强MSCT检查对肝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价值高于经腹壁超声,有着较高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海绵状血管瘤合并玻璃体积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视网膜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在临床上较罕见的视网膜血管错构瘤,现将我院1例视网膜海绵状血管瘤合并玻璃体积血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血管瘤为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 ,发病率较高。我院1989~ 2 0 0 1年间收治血管瘤患者 2 316例。用磷 [32 P]同位素贴敷或瘤体内注射 ,治愈率达 97%。其中 72例未愈者均为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我科采用血管瘤区域缝扎术磷 [32 P]瘤体注射 ,治疗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少见,是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的一种,发生率为0.02% ~0.13%,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的9%[1].海绵状血管瘤多位于脑实质内,少数生长在脑外,而发生在室间孔的海绵状血管瘤极为罕见.现报道1例室间孔海绵状血管瘤伴脑积水病例.  相似文献   

10.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少见,是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的一种,发生率为0.02% ~0.13%,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的9%[1].海绵状血管瘤多位于脑实质内,少数生长在脑外,而发生在室间孔的海绵状血管瘤极为罕见.现报道1例室间孔海绵状血管瘤伴脑积水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