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B超检查普及应用,对胆囊结石的诊断率明显提高,而且手术技术不断提高,胆囊切除病人逐年增加。同时,由于右半结肠癌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与胆囊结石混淆,而临床医生满足于胆囊结石诊断,放松了对右半结肠癌警惕性,行胆囊切除术时发现右半结肠癌。为提高右半结...  相似文献   

2.
34例右半结肠癌误诊为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尤其是右半结肠癌,症状可有肠功能紊乱,腹部隐痛或钝痛,粪便呈糊状,隐血阳性,贫血,右侧腹部肿物。我院1981~1996年共收治以缺铁性贫血为首发症状的右半结肠癌患者34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4例,男21例,女13例,男女之比为1.6:1;年龄29~81岁,平均55岁。首诊为缺铁性贫血至发现癌肿时间:4~24个月,平均14个月。伴随症状;在内科治疗缺铁性贫血期间,出现便血20例,大便习惯改变13例,触及腹部肿物8例,出现肠梗阻11例,不明原因腹部隐痛或钝痛28例,发生远处脏器转移5例;全部病例中有2…  相似文献   

3.
右半结肠癌95例误诊与漏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为宪  钟英强 《新医学》2003,34(2):77-79
目的:总结右半结肠癌误诊和漏诊的原因,探讨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被误诊和漏诊的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和结论:95例中主要表现为右腹痛和包块者48例,解黑便和潜血试验阳性者11例,腹痛、烂便或腹泻者27例,只有大便性状改变者2例,首发贫血者7例。误诊为慢性阑尾炎和阑尾脓肿18例,消化性溃疡1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4例,慢性胃炎6例,慢性胆囊炎15例,慢性结肠炎12例,缺铁性贫血7例,结肠克罗恩病2例,肠结核4例,肠易激综合征2例,钩虫病1例,阿米巴痢疾1例,中医漏诊右半结肠癌8例。误诊和漏诊原因:主诊医生对黑便、粪潜血试验阳性、我国青年大肠癌的特点和缺铁性贫血的病因认识不足,片面强调了X线钡剂灌肠造影的结果;部分专科医生结肠镜的操作技术较差。只要采取反复多次行粪潜血试验和全结肠镜检查等措施,则可以减少或避免右半结肠癌的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4.
5.
右半结肠癌误诊41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肠癌是消化道常见肿瘤之一,早期症状不明显,误诊率高,有献报道结肠癌早期诊断仅占2%~7%。为提高早期诊断率,作收集了本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右半结肠癌误诊4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 案情和病史 某女,时年20岁,某年10月25日到某医院处就诊,门诊病史记录显示:10月28日:腹痛伴腹胀不适3天;体检(简单且字迹难以辨认);处置:补液(具体用药不清);门诊处方见结肠炎丸、654-2片等口服药物。11月1日B超检查:子宫附件未见明显超声征象。11月1日至5日、11月29日至12月10日每天均可见门诊病史记录,但极为简单,且字迹不清,  相似文献   

7.
右半结肠癌术前清洁灌肠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改进清洁灌肠方法,提高右半结肠癌术前清洁灌肠的效果,减少灌肠次数及患者的不良反应。方法将15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方法,实验组采取改进方法,评价灌肠效果,记录灌肠次数及患者主观感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灌肠效果明显改善(P〈0.05),灌肠次数显著降低(P〈0.01),患者主观感受显著提高(P〈0.05)。结论改进的清洁灌肠方法能提高右半结肠癌术前清洁灌肠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彩色多普勒显像对右半结肠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对右半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右半结肠癌的彩超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声像特征。结果:声像学特征是:“假肾征”、“靶环征”、不规则形等,间接发现肠梗阻、肝转移、腹腔淋巴结转移率;CDFI癌瘤内见丰富或较丰富血流信号,血流显示率为83.3%,其频普为高速血流、高阻力指数(RI)。结论:彩色多普勒显像对右半结肠癌的诊断和手术范围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右半结肠癌10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国内发病率占常见的恶性肿瘤前三位.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之势,而且有直肠癌发病率下降、结肠癌发病率上升的趋势.结肠癌中主要以右半结肠癌增长较快,原因可能与人口老龄化有关[1].特别是位于结肠肝曲的右半结肠癌因具隐匿性,又易发生闭袢性肠梗阻,临床常易误诊.现对本院1990年1月~2003年10月误诊的10例右半结肠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延误诊断原因,以期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a来确诊的126例Hp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主要症状均有0.5a以上,既往至少就诊3次以上,Hp感染儿童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部分患儿有心理行为问题。结论:应提高对Hp感染的认识,详细采集病史,结合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可提高Hp感染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从青年结肠癌特点看结肠正规检查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年结肠癌的特点及其误诊原因。材料与方法:与老年组进行对比研究,分析青年结肠癌的临床、病理、手术及术前检查情况。结果:青年结肠癌半数以上病程在三个月以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初诊误诊率78.9%;细胞分化程度较低,分化不良者占52.6%,晚期患者占36.8%,手术根治率57.9%。结论:青年结肠癌发病隐匿且病情发展迅速,误诊率高,正规的客观检查是提高青年结肠癌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96例老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减少临床漏诊和误诊,以提高老年人大肠癌患者的生存期。方法:回顾分析经结肠镜和病理确诊的96例老年大肠癌的临床特点。结果:老年大肠癌发病率较高,占同期大肠癌的45.3%,以腹部包块、贫血、腹痛、血便和大便习惯改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合并症达76.04%;癌灶位于升结肠比例较高(28.13%),以腺癌多见(58.38%);误诊率高达80.02%。结论:老年人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大肠癌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对临床疑诊病例,应尽早行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3.
许正文 《华西医学》2009,(5):1135-1136
目的:分析D3根治术在右半结肠癌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7.4~2003.7年间的右半结肠癌175例分别采用D3和D2两种术式临床疗效。结果:采用D3术式较D2术式其预后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D3根治术在右半结肠癌手术中有重要意义,应作为标准的根治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结肠癌术前CT诊断与其对于评价术后复发所具有的价值。方法:选出我院接受并治疗的38例结肠癌病例,纳入的时间段最开始由2017年6月直到2019年10月,对所有患者都施予术前CT检查,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在进行术前CT诊断后,结肠癌T分期、N分期、M分期的总准确率依次是81.58%、71.05%、73.68%,与手术病理检查间具有更高的一致性(P<0.05);在术后半年、1年中发生复发患者总数的CT术前T分期、N分期、M分期间进行对比,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对于结肠癌患者,术前CT诊断效果颇为显著,建议临床推崇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扩大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横结肠癌合并梗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32例行扩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横结肠癌合并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为(175±34)min,出血量(82±14)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4.0±0.2)d,术后住院时间(11±2.1)d;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2例患者随访5-58个月,10例失访,4例术后2年内发现肝转移,1例术后6月发现腹腔转移。结论:扩大右半结肠根治术治疗横结肠癌合并梗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加压钡气灌肠双对比造影(简称CEDC)对结肠癌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84例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简称CF)均不能通过,再行CEDC检查,按造影剂(稀硫酸钡胶浆)经加压(13.3kPa。2~4次)后通过结肠狭窄段所测管径,将癌性梗阻分为轻(0.90~0.60cm)、中(0.59~0.30cm)、重度(<0.30cm)狭窄组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对结肠腔压力平衡后分次测压,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按大体标本分为增生型、溃疡型、浸润型及混合型各16、7、13、48例,各度狭窄间平衡压统计具有显著(P<0.05)与极显著性差异(P<0.01)。适度加压对结肠癌的范围、性质等显示更为明确。结论:CEDC能进一步诊断结肠癌病变,弥补结肠镜检查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分析超声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出现假阴性假阳性的原因。方法 通过对术前超声诊断与术中所见不相符的12例病儿进行对照分析,找出超声诊断出现假阴、阳性的原因。结果 全部假阴性假阳性病例均找到相应的病理或解剖因素。结论 超声检查对诊断阑尾炎有重要价值,但是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外科医生应结合临床判断超声提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