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周令飞  朱杰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2):4409-4410
目的:进一步认识高分辨CT(HRCT)下的胸部结节病影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45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其中病理证实15例,临床证实30例。结果:42例有胸部淋巴结增大,其中纵隔伴双侧肺门淋巴结增大的26例,纵隔淋巴结伴一侧肺门淋巴结增大的11例,5例仅有纵隔淋巴结增大,而无肺门淋巴结增大,其余3例纵隔肺门均未见增大淋巴结。肺部病变有33例,其中两肺多发结节24例,斑片状阴影5例,孤立性结节1例,肺纤维化3例。胸膜病变6例,均伴有肺部病变,其中胸腔积液5例。另一例表现为结节状胸膜(斜裂)增厚。结论:HRCT对肺内小结节检出率高,但不典型表现时要密切结合临床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胸部结节病的CT诊断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结节病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证实52例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结果】52例结节病中,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46例(88.5%),其中仅见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16例(30.7%),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伴有肺内改变30例(57.5%),仅见肺部侵润性改变而无淋巴结肿大2例(3.8%),肺纤维性改变4例(7.7%)。肺内主要表现为结节影(30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4例),小叶间隔增厚(8例),实变影(2例),磨玻璃影(2例)。【结论】双侧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及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结节影是胸部结节病的特征性表现;不典型者需密切结合临床检查及治疗后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进一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分析47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结果]胸部淋巴结增大47例,其中纵隔淋巴结增大46例,双侧肺门淋巴结增大45例,一侧肺门淋巴结增大而无纵隔淋巴结增大1例。肺部病变30例,其中多发结节21例,单发结节1例,磨玻璃样影9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5例,实变5例。胸膜病变11例。[结论]有典型影像学表现的胸部结节病诊断容易;不典型者诊断困难,需密切结合临床及治疗后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并在治疗前后均进行CT检查的10例胸部结节病的CT征象。结果 10例均可见胸部淋巴结增大,其中5例有广泛的纵隔和对称性肺门淋巴结肿大;4例纵隔和单侧淋巴结肿大;1例可见纵隔淋巴结肿大。7例出现肺部病变(包括5例肺内多发结节,2例斑片状融合块影,1例肺纤维化);1例胸膜病变。结论 64层螺旋CT对胸部结节病的诊断及鉴别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胸部结节病的回顾性分析,认识典型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方法复习1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胸部结节病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12例中,10例表现为两侧肺门淋巴结增大和(或)纵隔淋巴结增大,2例仅有纵隔淋巴结增大,占16.7%,低于统计资料。结论胸部结节病影像不典型时诊断困难,需结合临床资料或治疗中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结节病肺部改变的CT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节病的CT表现.结果 结节12例.团块 5例,磨玻璃影 6 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5例,小叶间隔线9例,纤维化3例,空气潴留1例,胸膜改变6例,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13 例.多种肺部病变并存14例,肺部病变合并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13例.结论 结节病肺部CT表现形式多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改变,有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7.
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目的 探讨胸部结节病CT的特异性与诊断价值。(2)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3)结果 CT显示14例两侧肺门、纵隔广泛性对称性淋巴结增大。增大淋巴结度密度均匀,边界清楚,无浸润性改变,增强扫描呈中度均匀性强化。9例显示肺实质异常,其中6例兼有淋巴结增大。典型改变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微结节(4例)、小结节(7例)和肺间质纤维化(2例)。(4)结论 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内结节病的影像学分型及各型的CT影像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内结节病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 40例胸部结节病中,0期患者1例,肺部清晰,未见明显异常;Ⅰ期11例,Ⅱ期20例,双侧肺门淋巴结对称性增大,伴纵隔、右支气管旁淋巴结肿大,前者肺内无异常,后者伴肺浸润影,沿支气管血管束、小叶间隔、淋巴管及胸膜下散在分布;Ⅲ期3例,仅见肺部浸润影;Ⅳ期5例,肺部出现肺纤维化、肺大泡、肺囊肿改变.结论 CT对肺内结节病的影像学分型及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胸部结节病的影像学表现,探讨造成结节病初诊困难的原因。方法:分析57例胸部结节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其中有32例初诊为其他疾病,但需进一步检查除外结节病。结果:57例均可见胸部淋巴结增大,其中42例纵隔、双侧肺门淋巴结均增大;8例纵隔、单侧淋巴结增大;7例仅见纵隔淋巴结增大。36例出现肺部病变;4例胸膜病变。结论:结节病的胸部影像及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胸部淋巴结增大是导致结节病初诊困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认识非典型胸部结节病的发生情况和CT表现.方法 回顾复习了43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胸部结节病的CT影像表现,凡无两侧肺门淋巴结肿大者为非典型胸部结节病.结果 22例呈非典型表现,其中以仅有纵隔淋巴结肿大者最多(9例),其次为伴纵隔淋巴肿大的一侧(1例);6例仅有肺部异常表现,而无胸部淋巴结肿大,在初诊时均误诊.18例非典型者发生在>50岁的病例中,仅4例发生在<50岁的病例中.结论 半数胸部结节病例的CT表现不典型,多发生在>50岁的较年长者中,容易引起误诊.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对胸部结节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系统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病理上以非干酪样上皮细胞肉芽肿形成为特征[1],90%以上患者胸部有影像学改变[2]。由于缺少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或体征,所以其影像学表现往往成为提示结节病的诊断依据。X线胸片及常规CT能发现肺门增大,多层螺旋CT(Multiple slice CT,MSCT)能够更进一步了解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及肺内病变细节,可明确提示结节病诊断,结合临床及组织活检,可大大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17例结节病临床,X线及CT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17例经病理证实胸内结节病,部分病例伴皮肤、眼、骨、消化系统等受累。临床表现随受累脏器而异,本组均有连续胸部X线片,主要以两侧肺门淋巴结增大为突出特征。10例胸部CT扫描优于胸部平片,显示出纵隔内不同部位淋巴结肿大、肺内小的结节病变及轻度胸膜肥厚,少量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13.
梁全柱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7):505-506
目的探讨影像学在肺部结节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8年12月36例肺部结节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肺部结节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胸部X线片及常规CT仅表现为肺门增大,以双侧多见,易误诊为肺结核或肿瘤。高分辨率CT可明确显示肺门肿块及肺内病变的细节,结合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或淋巴结、皮下结节等组织活检,即可明确诊断。结论影像学对胸部结节病的诊断及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扫描对小细胞肺癌诊断及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在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及分期中的应用。方法搜集67例经病理证实的小细胞肺癌胸部螺旋CT扫描,观察其胸部螺旋CT表现及分期特点。结果67例小细胞肺癌中,中心型54例(80.6%),周围型13例(19.4%)。属于局限性病变27例,广泛播散性病变40例。54例中心型小细胞肺癌中,伴阻塞性肺炎9例,伴阻塞性肺不张5例。50例肺门淋巴结增大,41例纵隔淋巴结增大。21例纵隔大血管被包埋或侵犯。13例周围型小细胞肺癌中,5例肿大的肺门、纵隔淋巴结较肺内肿瘤大。结论小细胞肺癌的螺旋CT扫描有一定特征,螺旋CT在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及分期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对多系统结节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避免漏诊、误诊。方法 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1 例多系统结节病患者的诊治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表现为咳嗽、咳痰, 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结节病最易侵犯肺及其他胸部脏器, 胸部增强CT特点为双侧肺门淋巴结对称性增大, 伴或不伴纵隔淋巴结增大, 肿大淋巴结边界清楚, 强化均匀, 未见融合。PET/CT 显像中肿大淋巴结多呈结节样、对称分布。支气管镜下可见支气管黏膜炎症和黏膜结节。结节病的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典型的结节病病理表现为散在、紧密的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激素治疗有效。结论 结节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全身多系统疾病, 缺乏特异性临床表征, 因而容易误诊。影像学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有助于结节病的诊断。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6.
结节病的病人中90%以上存在胸部结节病,而X线是发现胸部结节病的重要方法。本病X线表现可多样化,但较特征性的X线征像是双肺门淋巴结对称性肿大并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及肺内网格结节状改变。此外,临床症状轻而胸内病变重也是本病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结节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肺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支气管镜和病理检查结果,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因咳嗽、渐进性呼吸困难2个月入院,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胸部CT显示双肺多发结节影,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PET-CT影像诊断为肺癌伴癌性淋巴管炎(PLC),双侧锁骨上、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入院后纤维支气管镜病理回报肺组织内见慢性肉芽肿性炎,未见明确坏死,不能完全排除结核。给予患者糖皮质激素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1个月后复查胸部CT显示双肺结节明显减少,3个月后患者症状消失,胸部CT显示双肺结节基本消失,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明显缩小,最终诊断为肺结节病。结论:结节病的确诊应主要依据患者的病理诊断并结合临床表现,仅凭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结果易误诊为肿瘤或者结核。  相似文献   

18.
赵荣  陈志烈  闻燕妮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12):1111-1111
目的探讨影像学对肺部结节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6例肺部结节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肺部结节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胸部X线片及常规CT仅表现为双肺门增大,易误诊为肺结核或肿瘤,HRCT可显示肺门肿块及肺内病变的细节,结合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或淋巴结、皮下结节等组织活检,可明确诊断。结论影像学对胸部结节病的诊断及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英楠 《中外医疗》2010,29(32):171-171
目的进一步探究肺内炎性结节病的CT特征表现。方法肺内炎性结节病患者经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结果肺部结节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胸部X线片及常规CT仅表现为肺门增大,以双侧多见,易误诊为肺结核或肿瘤,HRCT可明确显示肺门肿块及肺内病变的细节,结合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或淋巴结、皮下结节等组织活检,即可明确诊断。结论肺内炎性结节有较明显的CT特征,综合分析各种表现绝大多数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非典型结节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非典型结节病患者20例,采用螺旋CT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就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胸内淋巴结肿大15例,占75%,其中无肺部病灶仅胸内淋巴结肿大者7例,为仅有纵隔淋巴结肿大但肺门淋巴结无肿大者3例,以淋巴瘤误诊;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伴纵隔淋巴结2例,以纵隔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转移误诊.出现蛋壳样钙化,主要在肺门及前中纵隔分布,肿大淋巴结均<2.5cm2例,肿大淋巴结在增强后重度强化.有肺部病变14例,占70%,误诊12例,为60%误诊率,分别误诊断转移性肺癌和亚急性血型播散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伴胸腔积液.另外肺部病变和胸内淋巴结肿大者8例,纵隔淋巴结及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者3例,其中误诊为纵隔及肺转移1例.本组20例患者中,诊断为结节病5例,占25%.肺活检诊断8例,经纵隔淋巴结活检诊断5例,经实验室及临床诊断2例,在给予激素治疗后病情均缓解.结论 结节病常被误诊为其它疾病,影像学表现多不典型,需在对胸部结节病的典型影像学进行掌握的同时,也应了解不典型影像学表现,与其它疾病作鉴别诊断,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病史行综合分析,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误诊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