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呼吸科临床用药过程中护理中断事件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12月之间呼吸科护士护理用药过程中医嘱处理、药物配制、执行用药三个重要环节中出现的护理中断事件,对该类事件影响因素的类型、来源和处理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共发生846例次护理中断事件,按照影响因素类型分类,前三位分别为意外因素、主观因素、损毁因素,占42.4%、26.1%和22.8%;按照影响因素来源分类,前三位分别为环境因素、家属因素、医生因素,占26.7%、25.5%和15.7%;对处理结局进行分析,其中医嘱处理环节出现意外的积极处理率最高,占15.9%,执行用药环节消极处理率最高,占97.4%。结论:影响呼吸科临床用药护理中断事件的因素较多,来源复杂,处理结局多以消极处理为主,应当加强护士的相关培训,强调用药护理的重要性,总结影响因素,避免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呼吸科用药护理中断事件情况及原因,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医院呼吸科发生的护理中断事件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护理过程中处理医嘱、配置药物、执行医嘱等环节中出现的护理中断事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来源及处理措施。结果:按照影响因素类型分类:意外因素占比41.2%,主观因素占比28.6%,损毁因素占比30.2%。按照影响因素的来源分类:环境因素占比28.2%,管理因素占比30.4%,患者及家属因素占比26.4%,护理人员自身因素占比15%。结论:影响呼吸科用药护理中断事件的因素很多且来源较为复杂,因此,要不断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相关培训,重点强调用药护理的必要性,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减少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呼吸科用药护理中断事件的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与安全管理措施,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接受用药护理期间发生的500次中断事件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用药过程(医嘱干预、药物配置、给药执行)护理期间出现的护理中断事件展开分析,总结该事件发生频次、类型、因素。结果:患者中发生中段时间频率为45次/h,平均频率为9.0次/h;发生的类型主要分为侵扰型(42.00%)、分心型(26.00%);导致中断事件发生的因素主要为环境(26.00%)与家属(25.00%)。结论:在呼吸科患者接受用药护理期间,出现护理中断时间发生率较高,原因涉及多样化,为确保护理给药的安全性,需减少或避免用药期间不必要的中断事件发生,提升患者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急诊科用药中断事件发生情况,分析存在的安全隐患与原因,并制定对策。方法:随机观察2020年7—12月急诊科护士的临床用药过程,统计医嘱处理、药物配制、临床给药3个过程的中断事件发生率,分析影响因素和影响因素来源。结果:急诊科用药中断事件率为14.45%,平均中断持续时间为(2.03±0.64) min。在用药中断事件影响因素调查中,侵扰是最主要因素,占比高达50.32%;其次是分心、损毁、矛盾,分别占21.94%、19.03%、8.71%;影响因素中,护理人员、环境因素和患者因素占比相当,分别为30.87%、30.32%和29.03%;管理因素占比最低,为9.68%。结论:急诊科临床用药中断事件发生率较高,尤其高发于处理医嘱、临床给药两个环节,主要影响因素来自外界干扰,应从强化护士安全意识、优化工作环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患者安全教育等方面强化用药管理,降低中断事件的发生,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呼吸科临床用药护理中断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2014年9月~2015年9月杭州市中医院呼吸科护士临床用药护理中断事件进行调查,分析临床用药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的频率、来源、类型与结局。结果: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发生护理中断事件的频率为7.69次/小时。发生中断事件的主要来源是环境、家属,中断事件的类型以侵扰型和分心型为主,且在临床用药护理中断事件中消极结局的发生率最高。临床用药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频率、类型分布与结局差异显著(P0.05)。结论:呼吸科临床用药护理中断事件发生频率较高、发生原因复杂,绝大部分以消极影响为主,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呼吸科临床用药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全面提升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内分泌科用药护理中断事件的现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医院内分泌科329件用药护理中断事件,对发生环节和影响因素进行现状调查,针对结果制定对策。结果:329件用药护理中断事件显示,医嘱处理(48.33%)、药物配置(30.70%)和给药执行(20.97%)三个环节均可发生,其中医嘱处理环节发生率最高。影响用药护理中断的因素,最主要的是侵扰(43.16%),其次为分心(23.71%)和损毁(24.01%),矛盾(9.12%)较为少见。结论:内分泌科用药护理中断事件可发生在任何环节,主要影响因素为侵扰,为了更好地提高用药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应根据影响因素制定解决对策,改善用药护理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普外科病房药物配置护理中断事件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提高普外科病房的用药安全。方法:采用参与观察法,对2018年5~6月间普外科病房药物配置情况进行为期1个月的观察,每日观察3次,每次20min,总观察次数93次,累计观察时间31h,记录中断事件发生情况、发生原因和结局。结果:共出现中断事件356例次,以中断2~3次较多,占57.87%;中断时间为2~4 min,时间集中在中午,占51.97%;导致中断的原因以家属为多,占25.00%;其次为环境,占22.19%;中断结局的处理,积极者占13.20%,消极者占86.80%;消极结局中以工作负荷量大为主,占51.12%。结论:普外科病房进行药物配置时较易出现护理中断,且多为消极结局,应加强对药物配置的护理管理,降低药物配置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保障普外科病房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呼吸科出现药物准备中断的影响因素及管理办法。方法:对医院呼吸科2017年1~6月间出现的药物准备中断时间事件研究,探究其中影响因素,并提出管理办法。2017年7~12月实施之前提出的管理办法。比较管理前后要种准备中断频次。结果:药物准备中断占比为87.22%,中断现象较为严重;导致药物准备中断的因素中,以人为因素为主,占比67.52%,非人为因素为32.48%;应用管理后,药物准备中断事件发生频次显著降低(P0.05)。结论:应当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减少呼吸科药物准备中断事件,提升呼吸科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全院2012年1~12月份共34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探讨避免发生不良事件的对策,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方法采用全年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发生不良事件排在前四位的是医嘱执行错误、给药错误、漏输液体和无腕带标识。结论发生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护士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责任心不强、护士工作超负荷、专业理论基础差、沟通不到位、患者文化程度低和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低呼吸科静脉输液给药风险的护理管理措施。方法:建立呼吸科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小组,运用精益管理工具,评估静脉输液流程中的护理风险环节。完善静脉输液规章制度,定期评估静脉输液质量,加强科室护士的输液风险意识,增加对护士输液风险防范能力的培训。比较实施前后,科室导管相关炎症、静脉炎、护理不安全事件(给药错误、药物渗出、滴速与病情不符)、及护士针刺伤等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施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后,呼吸科导管相关炎症、静脉炎、护理不安全事件(给药错误、药物渗出、滴速与病情不符)、及护士针刺伤等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均有了显著下降(P0.05)。结论:加强呼吸科静脉输液的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静脉输液的给药风险,提高患者的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药物医嘱闭环管理模式实施后给药错误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如何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对医院2015年1月~2017年9月自护理管理系统上报的不良事件给药错误7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给药错误发生在白班的占72.60%,其中0~5年的护理人员占61.65%;配药、开处方、管理、给药是发生给药错误的主要相关因素,其中与配药相关的占13.70%,与开处方相关的占16.43%,与管理因素相关的占17.81%,与给药环节相关占52.05%。结论:在药物医嘱闭环执行过程中,应根据给药错误相关因素特点制定相应策略,加强医、护、药剂各部门协作沟通,不断完善信息系统,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加强护士药物知识的培训,降低给药错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医院心内科高警讯药物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发生原因,并探讨有关处理对策,为优化心内科高警讯药物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2013~2017年医院心内科高警讯药物管理中存在的85例风险事件及相关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特征并探讨发生原因及相关改进措施。结果:(1)心内科高警讯药物管理风险事件种类分布按发生频率多少,依次为:医生处方差错、护士用药配制失误、患者服药依从性不足、药房配药差错、患者用药时间不当、护士给药技术错误、用药存放差错、患者用药遗漏、护士发药差错、护士给药监测失误及患者用药剂量不当;(2)心内科相关风险事件发生率与住院人数呈正相关;(3)高警讯药物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与医护人员职称呈负相关。结论:心内科高警讯药物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具有多样性,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是优化心内科高警讯药物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84 例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在种类、风险程度、发生人员和科室等方面分布的特点及高危因素,制定预防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对策.方法:2005 年6月至2007年4月,采用设计好的调查表对护理部确认的84 例风险事件进行登记和资料收集,评定风险程度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直接风险是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主要风险,占风险事件总数的82.1%,临床护理中最为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为:意外伤害、给药错误问题、执行医嘱问题,分别占12%、34.6%、36.7%.三类风险事件占总数的83.3%.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多发区是内科(神经内科、呼吸消化内科)、儿科和工作繁忙的输液室.风险事件的发生数占调查期间全院全年总数的71.3%.另外,发生风险事件的高危人群是护龄在2年以下的护士,占83.6%.结论:加强风险监控应以意外伤害、给药错误问题、处理医嘱问题为主,同时重视护龄在2年以下护士的防范教育和培训,加强高危环境的监管和风险监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护药一体化管理在内科安全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8月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合计400条医嘱,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每组患者计200条医嘱。对照组患者按照内科相关管理规范执行各项医嘱和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医护药一体化管理。记录两组患者的医嘱缺陷和转抄缺陷、服药缺陷情况,调查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发生医嘱缺陷、转抄缺陷及服药缺陷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科安全护理管理中实施医护药一体化管理,可避免用药缺陷等发生,保障患者安全用药和护士正确执行医嘱,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护理人员参与药事管理工作的水平,改善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方法: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及作者自身工作经验,对护士参与药事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原因并提出管理对策。结果:护理人员在药品管理、用药医嘱执行、患者用药告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护士作为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参与者,药事管理作用并没有得到发挥。结论:从参与意识、药学基础、工作流程、监管制度、质量管理等多个角度出发,利用多学科合作,切实提高护理团队参与药事管理工作的水平,为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研究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对患者用药安全知识情况的掌握程度,分析护士用药安全现状,并制定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对16名心血管内科护士进行用药安全的调查。结果:6.25%的护理人员缺乏必要的用药安全知识,不同职称护士对于用药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护理人员认为相对容易出现用药安全风险的项目中,认为反复抽吸药品存在安全风险的比例最高,占93.75%。结论:心血管内科护士的用药安全知识掌握程度尚可,但应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用药安全的培训和考核,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应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程用药监测在临床护理中的科学化管理。方法:分析130份医嘱中药物向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采用考试方式了解护士用药能力。结果:护士对药物用途、剂量、浓度、用法比较重视,对药物作用机制、毒副作用、全程监控缺乏认识。能够准确掌握静脉给药时间者占62%;能够正确掌握口服给药方式者占74%。结论:全程用药监测可提高临床用药护理质量,使患者达到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泌尿科安全用药护理流程,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方法:自2017年8月起构建泌尿科安全用药护理流程并实施,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分组,2016年8月~2017年7月为实施前,2017年8月~2018年7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泌尿科用药相关差错事件发生率,并调查实施前后泌尿科护士对用药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结果:实施后泌尿科用药相关差错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泌尿科护士在药物核对、用药说明、不良反应观察、用药交接等用药安全管理制度上的执行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构建泌尿科安全用药护理流程,能够规范护士的用药行为,提高护士对相关制度的依从性,减少了用药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护士用药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护士用药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研究时间为2015年7月~2016年7月,回顾性分析这一时间段护士用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护士用药不良事件的因素包括药物因素、患者因素、护士对医嘱执行情况、给药操作、用药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工作强度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药物因素、患者因素、给药操作和工作强度是造成护士用药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因素。结论:重视护士用药不安全因素,采取持续性措施,消除护士的用药不安全行为,提高患者的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护理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其发生.方法:对我科2009-2011年发生的18例护理不良事件,按发生的类型,原因,时段,责任人年资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意外事件8例占44.44%,跌倒4例占22.22%,给药错误3例占16.67%,管路滑脱2例占11.11%,压疮1例占5.56%.其发生原因依次为护士经验不足,预见性欠佳,安全管理不到位;护理服务欠缺:核心制度执行不力,责任心不强等.结论:发挥护理质控小组作用,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患者安全目标,防范不良事件发生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加强对年轻护士培训和教育,改善护理服务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