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分诊方案改进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医院急诊科于2017年2月~2018年5月在科室内开展急诊分诊方案改进,设为实施后,2015年10月~2017年1月设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质量效果。结果:实施分诊改进管理后,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文书书写、病区管理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急诊分诊方案改进管理模式,有效改善了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条理清晰并且分工明确,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改进管理模式易被住院患者广泛接受,是行之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环节的质量监测和护理管理在提升供应室工作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医院消毒供应室的13名护理人员纳入研究,2016年3~12月采取常规护理的为实施前,2017年1~9月采取质量监测护理管理的为实施后。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情况。结果: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质量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安全意识、服务意识、收回供给及时度、防范意识都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实施质量监测与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护理人员和科室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诊科护理关键环节管理流程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急诊科1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2017年1~6月实施常规管理方式,为实施前;2017年7~12月实施关键环节管理模式,为实施后。将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急诊科护理人员排班管理模式评分、管理效果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急诊科护理人员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急诊科护理人员护理文书评分、病区管理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通过对急诊科实施关键环节管理流程模式后,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能将护理工作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4.
探讨组长负责制层级管理模式对中医骨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中医骨科收治的60名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为实施前。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中医骨科收治的60名患者实施组长负责制层级管理模式,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实施后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护理病历、工作责任心、护理技能评分和护理措施落实情况等都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中医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中使用组长负责制层级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科室内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风险预警与预控管理体系的构建。方法:为提升护理风险管理质量,医院急诊科从2018年7月起构建实施护理风险预警及预控管理体系,2017年10月~2018年6月为实施前,2018年7月~2019年3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4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实施前后科室风险管控质量。结果:护理风险预警及预控管理体系实施后,急诊科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急诊科医护人员对科室护理风险预警预控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护理风险预警及预控管理体系应用于急诊科中,能显著提升科室护理风险管理工作质量,降低风险和差错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口腔科消毒灭菌监测与管理质量。方法:医院门诊口腔科于2018年5月开始实施强化消毒灭菌监测管理,2017年12月~2018年4月为实施前,2018年5~12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200份样本为研究对象,统计实施前后样本消毒灭菌合格率及口腔科医护人员对消毒灭菌监测管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门诊口腔科样本监测总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门诊口腔科医护人员对消毒灭菌质量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门诊口腔科实施强化消毒灭菌监测管理,能显著提升科室物械消毒灭菌合格率,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护理活动量表在EICU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为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医院EICU从2019年1月起,应用改良护理活动量表管理,抽取应用前(2018年3~11月)和应用后(2019年1~10月)EICU共34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应用改良护理活动量表管理前后EICU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及医护人员满意度情况,比较差异。结果:应用后EICU医护人员对科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应用前(P0.05);应用后EICU医护人员对科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应用前(P0.05)。结论:改良护理活动量表应用于EICU人力资源管理中效果良好,能明显提升科室综合管理水平,提高管理工作效率,职工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文化融入心血管科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成效。方法:医院心血管科自2021年1月开始将中医护理文化融入到实际工作之中,2020年为实施前,2021年为实施后,实施前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的精细化管理方式,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期间科室护理人员共16名,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检查结果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中医护理文化联合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模式实际应用到心血管科病房的工作之中,十分有利于提升患者对于该科室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同时也有利于改善该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中医药人本理念的急诊科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5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实施前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管理模式。选取2019年6~10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实施后组,采用基于中医药人本理念的急诊科护理管理模式。科室于2019年6月起开始实施基于中医药人本理念的急诊科护理管理模式,内容包括正确认知中医药人本理念、人本知识培训、构建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制度,以及对急诊护士实施柔性管理、为急诊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护患纠纷和护理投诉发生率。结果:实施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投诉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1)。结论:基于中医药人本理念的急诊科护理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的认可度,降低护患纠纷和投诉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并提出相应干预对策,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方法:于2010年3月~2011年7月对医院急诊科和其他科室各35例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进行评价;于2011年8月开始对急诊科实施危机管理,对实施危机管理前后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进行比较。比较管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护理缺陷发生率、仪器设备和药品完好率、患者满意率。结果:实施危机管理前,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语言和态度恰当、护士越职操作与其他科室相比无差异(P0.05)。实施危机管理后,急诊科护理人员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语言和态度恰当得分明显高于管理前,护士越职操作明显少于管理前(P0.05)。实施危机管理后患者发生护理缺陷率、仪器设备和药品完好率、患者满意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护理人员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相当,危机管理可有效提高其危机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OEC模式用于重症监护室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重症监护室于2019年9月开始实行OEC管理,将2019年5~8月设为实施前,2019年9~12月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危重护理、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及文书管理的效果。结果:实施后的危重护理、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及文书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OEC管理用于重症监护室管理,有助于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促进护理人员转变观念,提高科室的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重症监护室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集束化管理对提高急诊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的效果。方法:医院急诊科于2018年4~6月实施集束化管理的急诊护理文书书写管理设为实施后,2018年1~3月实施常规管理设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390例患者,对其急诊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急诊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抢救护理记录单填写完整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急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文书书写过程中,实施集束化管理的管理效果十分显著,能显著提高护理管理质量,规范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文书书写程度,提高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精益化管理对急诊科医患纠纷的影响,以此提高科室护理质量。方法:医院急诊科于2018年3月起实施精益化管理,2017年3月~2018年2月未实施精益化管理设为实施前,2018年3月~2019年2月实施精益化管理设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患者2 000例,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医护人员SAS、SDS评分,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医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急诊科实施精益化管理,能减轻医护人员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管理满意度,从而有效降低医患纠纷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泌尿外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医院2016年实施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模式之前收治的40例泌尿外科患者作为实施前,将医院2017年实施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模式之后收治的40例泌尿外科患者作为实施后。结果: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的各项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对泌尿外科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时,采取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护理管理效果,护理人员的各项考核成绩均能够得到明显提升,患者对于医院的护理满意度也能够得到较大提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泌尿外科护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医院感染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从2019年7月开始应用医院感染预警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医院安全管理,2019年1~6月为实施前,2019年7~12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医院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安全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医院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安全管理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应用医院感染预警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医院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构建ICU护理量化指标后的应用成效。方法:医院ICU科室在2016年10月~2017年9月期间主要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在2017年10月~2018年9月期间开始构建ICU护理量化指标,对比ICU科室实施护理量化指标前后护理质控考核结果与护理人员满意度进行记录。结果:实施护理量化指标后,护理质控各项内容考核结果均优于实施前(P0.05),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ICU量化指标的构建有助于规范ICU病房中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并促进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细节管理应用在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中,进行其效果观察。方法: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中融入细节管理,以细节管理前作为对照,比较细节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检测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细节管理实施后,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对管理效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检测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讨论:将细节管理模式应用在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中成效显著,有效降低了管理不良事件发生,总体上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和护理人员对管理效果的满意度均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S"融合目视化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医院就诊的患者分为两组,2016年6~12月实施"6S"融合目视化管理模式前者为实施前组,2017年1~6月实施"6S"融合目视化管理模式后者为实施后组,比较两组的病房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病房管理评分、院感管理评分、危重患者护理评分、护理安全评分、用药及药品管理评分、护理服务态度评分、护理人员仪表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神经内科病区实施"6S"融合目视化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推动神经内科病区的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药服务与技术在康复科的应用现状与管理对策。方法:医院自2019年1月起对在康复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实施中医药特色护理干预措施,2018年为实施前,2019年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期间随机选择18名护理人员进行研究,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于科室中医护理技术的各项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对于自身的各项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中医特有的护理技术应用到医院康复科就诊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可以帮助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本身的满意度,同时也可以改善就诊患者的负性情绪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质量评价法在促进中医护理技术病区开展的效果。方法:医院自2021年1月起开始针对中医护理的技术操作实施质量评价法,2020年为实施前,2021年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期间护理人员共32名,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干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结果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质量评价法的工作模式实际应用到医院的中医护理工作管理之中,有利于提升患者对于该科室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同时也有利于改善该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