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炎性体是指存在于细胞质内能够激活半胱天冬酶-1(caspase-1)的大分子复合物,活化的caspase-1通过酶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前体分子而生成具有生物学活性的IL-1β和IL-18.近来研究发现,炎性体分子NLRP1、NLRP2、NLRP5、CARD8、CASP5的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1(NLRP1)炎性体在阿托伐他汀抑制THP-1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分泌中的作用。方法:用10 μg/L脂多糖诱导THP-1巨噬细胞分泌IL-1β和IL-18,以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1、10和20 μmol/L)孵育细胞24 h,或以10 μmol/L阿托伐他汀处理细胞不同时间(12、24和48 h),或转染NLRP1 siRNA以沉默细胞内NLRP1的表达。采用RT-PCR检测细胞内NLRP1炎性体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NLRP1炎性体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β和IL-18的含量。结果:阿托伐他汀可抑制THP-1巨噬细胞NLRP1炎性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且这种效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转染NLRP1 siRNA后,THP-1巨噬细胞NLRP1的蛋白表达明显下降,且阿托伐他汀对IL-1β和IL-18分泌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抑制NLRP1炎性体表达减少巨噬细胞IL-1β和IL-18的释放,发挥抗炎作用,进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3.
新近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应激等刺激时,细胞的线粒体会由于活性氧(ROS)的积累、钙离子的异常等发生损伤,受损的线粒体与线粒体双磷脂酰甘油、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等通过调控炎性小体的形成,进而影响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依赖的炎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等的分泌以及细胞焦亡(pyroptosis)的发生,在机体抵抗感染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着重探讨线粒体在炎性小体激活过程中的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含pyrin结构域NOD样受体家族3(NLRP3)炎性体是由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及胱天蛋白酶1(caspase-1)组成的蛋白复合体,主要介导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8的前体成熟参与炎症反应。NLRP3炎性体的异常活化与代谢紊乱、神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寻找并开发NLRP3炎性体的有效抑制剂成为治疗炎症性疾病的新策略。我们总结了已报道的在NLRP3炎性体活化的起始阶段和激活阶段发挥作用的抑制剂及其作用机制,期望为开发以NLRP3炎性体为靶点的抗炎药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NLRP3炎性小体是一种包含胞内受体(主要是NOD样受体)、半胱天冬氨酸前体和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的蛋白质复合体.该复合体最初只是被描述为一种影响感染和炎症过程的复合体,它的活化引起半胱天冬氨酶-1的激活并剪切加工底物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从而引起炎症反应;此外,炎性小体的激活过程对有氧糖酵解(瓦伯格效应,Warburg effect)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同样可以促进炎症的发生.随后的证据表明炎性小体的活化还影响很多代谢紊乱包括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2型糖尿病、痛风和肥胖等.本综述将探讨AS与炎症、NLRP3炎性小体活化的关联性,以及瓦伯格效应如何关联炎症反应及炎性小体的激活.  相似文献   

6.
NLRP3 (NLRP3)炎性小体作为组成先天免疫系统的蛋白复合体,可通过调节IL-1β和IL-18的成熟释放介导炎性反应,是机体发生多种病理损伤的基础。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时产生的多种损伤因子均可激活NLRP3炎性小体,导致IL-1β和IL-18的过度释放,进而引起炎性级联反应使各组织器官的损伤加重。而抑制NLRP3炎性小体活化已成为减轻器官I/RI的有效方法。因此,探究NLRP3炎性小体介导I/RI的详细作用机制,可以为器官I/RI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NLRP3炎性小体是一种胞内多蛋白复合体,主要由NOD样受体家族成员NLRP3、接头蛋白ASC以及前体半胱天冬酶1(pro-caspase-1)组成,该炎性小体可以通过激活caspase-1促进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 beta(IL-1β)和IL-18的分泌以及细胞焦亡(pyroptosis)的形成.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在很多自身免疫性及自身炎症性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深入探究NLRP3炎性小体激活的调控机制可为NLRP3炎性小体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介素18(IL-18)是新近发现的细胞因子,其独特的少TATA型启动子、特殊的mRNA结构及其前体蛋白需IL-1β转化酶(ICE)加工成熟的特点,使得IL-18基因可广泛表达于多种类型的细胞。IL-18与IL-18受体结合组成受体复合物,受体复合物信号通过IRAK-TRAF6途径激活NF-кB,及通过酪氨酸蛋白激酶(PTK)的LCK-MAPK信号途径诱导TH1细胞产生IFN-γ、IL-2等细胞因子。IL-18通过AP-1位点调节IFN-γ启动子活性,而IL-12则需要通过STAT4和AP-1两个位点共同调节IFN-γ启动子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背景:白藜芦醇有肾脏保护作用,但其对蛋白尿负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炎性损伤的保护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究白藜芦醇对白蛋白诱导的人近端管上皮细胞HK-2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白蛋白诱导HK-2细胞炎性损伤,分别使用白藜芦醇、SIRT1抑制剂EX527进行预处理,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SIRT1、NLRP3、ASC、caspase-1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双染观察NLRP3和ASC在肾小管的共定位,Hoechst33342/PI染色法观察细胞焦亡情况,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8水平。结果与结论:(1)白蛋白减低HK-2细胞活力,显著升高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8水平和NLRP3炎性小体蛋白表达(P <0.01),增加细胞焦亡;(2)白藜芦醇可显著提高HK-2细胞中SIRT1蛋白表达(P <0.01),显著降低NLRP3、ASC和caspase-1蛋白表达(P <0.05)及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8水平(P <0.01),减少细胞焦亡;(3)SIRT1抑制剂可显著提高NLRP3炎性小体...  相似文献   

10.
李正莉  李莉  朱长庚  于珊  李平  魏瑛 《解剖学报》2004,35(6):570-57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致痫或促痫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动物行为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结果行为学观察表明:IL-1β组大鼠有轻至中度癫痫发作,IL-1β和谷氨酸(Glu)联合注射组有中至重度癫痫发作,IL-1受体拮抗剂(IL-1ra)预处理可减轻或抑制癫痫发作。IL-1β致痫或促痫时,大脑皮质和海马神经元Gas蛋白免疫反应明显增强,海马组织cAMP含量明显增高,IL-1ra预处理,则可抑制cAMP的升高。结论IL-1β可能有致痫和促进Glu致痫作用,IL-1ra可抑制此作用。IL-1β致痫或促痫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在海马区与Gas蛋白介导的AC-cAMP途径可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微循环学杂志》2020,(1):78-81
痛风性肾病是痛风常见并发症之一,通常认为是由尿酸盐(MSU)晶体沉积于肾脏引起,主要通过MSU的炎症机制,包括通过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3(NALP3)炎性体/白细胞介素-1β(IL-1β)、Toll样受体(TLRs)/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和细胞内黏附分子-1(ICAM-1)的共同作用;此外,近年来研究表明,除MSU外,可溶性尿酸的促炎作用和氧化应激作用也与痛风性肾病的发生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2.
衣原体(Chlamydia)感染仍是世界面临的难题,数亿人口因衣原体感染引起相关疾病,但具体感染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参与衣原体感染后机体固有免疫过程。在感染初期,衣原体通过受体介导的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通路等,促使机体释放多种促炎白细胞介素如白细胞介素1β(IL-1β)、 IL-6、 IL-8和IL-17等,抑制衣原体复制,加速清除衣原体。随着促炎白细胞介素的持续分泌,机体调控免疫细胞分泌抗炎性白细胞介素如IL-4、 IL-10和IL-22等,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组织损伤。我们总结了衣原体感染疾病中白细胞介素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颅脑伤患者血清IL-6、IL-8和NSE变化与预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是血清中能测出的少数细胞因子,它不仅参与各种损伤局部炎性反应,而且在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是烯醇酶的γγ同工酶,主要存在于大脑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内并参与糖酵解的特异性酶.血清NSE含量变化是检测脑中神经元损伤的客观指标[2-3].本实验应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IL-6和NSE水平,探讨炎性介质IL-6和IL-8及NSE与脑神经元损伤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神经炎症是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度的神经炎症会导致神经元死亡、加剧神经系统疾病的发展,抑制神经炎症有助于神经元的存活,改善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和预后。大量研究证实,促炎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炎症反应中起关键作用。最近研究发现NLRP 3炎性小体可介导IL-1β和IL-18释放,对引发炎性反应部位的细胞焦亡至关重要。目前对神经系统疾病与炎性因子的研究较多,但对神经系统疾病与NLRP 3炎性小体之间关系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探明它们间的具体关系和作用将对阐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NLRP 3炎性小体在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神经炎症是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度的神经炎症会导致神经元死亡、加剧神经系统疾病的发展,抑制神经炎症有助于神经元的存活,改善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和预后。大量研究证实,促炎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炎症反应中起关键作用。最近研究发现NLRP 3炎性小体可介导IL-1β和IL-18释放,对引发炎性反应部位的细胞焦亡至关重要。目前对神经系统疾病与炎性因子的研究较多,但对神经系统疾病与NLRP 3炎性小体之间关系的研究还在起步阶段,探明它们间的具体关系和作用将对阐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NLRP 3炎性小体在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炎性因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与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预后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12月北海市人民医院烧伤外科收治的47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病情恢复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19)和预后不良组(n=28)。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烧伤后入院时间、烧伤面积、烧伤深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分别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NLRP3炎性小体mRNA、Caspase-1 mRNA水平。数据行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烧伤后入院时间、烧伤面积、烧伤深度、IL-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预后良好组患者IL-1β、IL-18、NLRP3炎性小体mRNA、Caspase-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37.28±6.54) pg/mL、(38.26±8.79) pg/mL、1.75±0.35、1.15±0.27,预后不良组患者IL-1β、IL-18、NLRP3炎性小体mRNA、Caspase-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49.46±8.87) pg/mL、(76.83±10.58) pg/mL、2.23±0.41、1.94±0.36, 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1、13.10、4.17、8.13,P值均小于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β、IL-18、NLRP3炎性小体mRNA、Caspase-1 mRNA表达水平是导致烧伤合吸入性损伤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β=1.56、0.87、1.05、1.11,P值均小于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L-1β、IL-18、NLRP3炎性小体mRNA、Caspase-1 mRNA水平与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预后不良呈正相关(r=0.42、0.39、0.52、0.56,P值均小于0.05)。 结论IL-1β、IL-18、NLRP3炎性小体、Caspase-1的水平异常升高可作为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特征指标,可根据上述指标指导临床进行早期救治,有助于降低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白细胞介素 -1I型受体 ( IL-1RI)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致痫大鼠行为改变与脑内 IL-1RI表达变化。结果发现 ,侧脑室注射白细胞介素 -1β( IL-1β)后再注射阈下剂量谷氨酸钠 ,可导致动物痫样发作 ,其大脑皮质及海马锥体细胞层 IL -1RI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免疫反应增强 ;如先注射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 ( IL-1ra)、再注射 IL-1β和阈下剂量谷氨酸钠 ,则动物无痫样发作 ,且大脑皮质及海马锥体细胞层 IL-1RI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较注射 IL -1β和阈下剂量谷氨酸钠组减少 ,免疫反应着色减弱。结果提示 ,IL -1β有明显促进谷氨酸钠致痫的作用 ,IL-1RI可能参与致痫过程 ,IL-1ra具有抗痫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放射性肺损伤模型,研究胱天蛋白酶1(caspase-1)依赖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即细胞焦亡(pyroptosis)在放射性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BALB/c小鼠胸腔15 Gy X线辐照5 d,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变化,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辐照后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γ组蛋白2AX(γ-H2AX)、抗原KI-67(ki67)、含pyrin结构域NOD样受体家族3(NLRP3)、caspase-1和含CARD结构域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TMS-1)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pyrin结构域NOD样受体家族3(NLRP3)、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的m RNA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肺组织NLRP3、caspase-1和TMS1的表达情况,使用caspase-1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1活性;ELISA检测血清IL-1β和IL-18水平。结果辐照后小鼠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壁增厚;肺组织细胞TUNEL染色阳性指数升高,γ-H2AX和ki67的表达增强,提示细胞DNA遭到破坏且细胞增殖活性降低;肺组织细胞中IL-6、IL-8、TNF-α和MCP-1 m RNA水平增加;血清IL-1β和IL-18水平增加,肺组织NLRP3、caspase-1、ASC/TMS-1表达水平增加,caspase-1活性增强。结论辐照后,激活小鼠肺组织NLRP3炎性体诱导肺组织的细胞发生pyroptosis。  相似文献   

19.
细胞焦亡是一种促炎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并同时具有凋亡和坏死的特点。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TLRs)可以感受及识别不同的刺激,并传递信号至依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caspase-1)的经典焦亡途径或依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1(caspase-11)的非经典焦亡途径。炎性体在激活信号下的装配是诱导焦亡途径的核心环节,其中NLRP3炎性体是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其典型代表。激活的炎性体可以活化炎性caspases,后者进一步促进白细胞介素-1β/18(IL-1β/18)的成熟和释放。焦亡的执行蛋白GSDMD可以在细胞膜上形成膜孔,最终导致细胞渗透溶胀和裂解,同时将炎症因子释放到细胞外,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炎症小体是一种细胞内多聚蛋白复合物,其组装可导致半胱氨酸天冬蛋白酶-1(caspase-1)自我剪切,后者不仅通过促进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18(IL-18)等细胞因子的成熟和分泌,还通过诱发细胞焦亡,对病原体或危险相关分子产生应答。皮肤恶性肿瘤发生与炎症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作为炎症反应的关键介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