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单分散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P(St-co-MMA))微球为载体,FeSO4·7H2O和FeCl3·6H2O为铁源,NaOH为沉淀剂,在氧化石墨烯(GO)存在下,利用反相共沉淀法通过原位复合技术在P(St-co-MMA)微球表面包覆磁性氧化石墨烯(P(St-co-MMA)/Fe3O4/GO)。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氮吸附-脱附等温线对P(St-co-MMA)/Fe3O4/GO样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级的磁性氧化石墨烯成功地负载在了微米级的共聚物P(St-co-MMA)表面,所制备的P(St-co-MMA)/Fe3O4/GO微纳米复合物平均孔径为14.55 nm,孔体积为0.204 2 cm3/g,比表面积为56.14 m2/g。该复合物具有超顺磁性和良好的磁响应性,能够满足磁分离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首先,以4-乙烯基吡啶(4-VP)与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DMAEMA)为单体通过自由基共聚,得到聚(4-乙烯基吡啶-co-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共聚物(P(4-VP-co-DMAEMA));然后,用1,3-丙磺酸内酯对P(4-VP-co-DMAEMA)侧链进行季铵化改性,得到不同离子化修饰程度的P(4-VP-co-DMAEMA)的两性离子共聚物(P(4-VPPS-co-DMAPS))。采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P(4-VP-co-DMAEMA)和P(4-VPPS-co-DMAPS)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用万能拉力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热重分析仪(TG)以及稀释涂布平板法对P(4-VP-co-DMAEMA)和P(4-VPPS-co-DMAPS)薄膜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以及抗菌/防污性能进行了表征。探究了单体单元物质的量之比、季铵化修饰程度对P(4-VPPS-co-DMAPS)薄膜材料物理化学性能以及功能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两种单体单元的物质的量之比(n4-VP/nDMAEMA)为3/7,离子化修饰程度为20%时,得到的两性离子共聚物薄膜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韧性和强度,且兼具优异的抗菌/防污特性。  相似文献   

3.
将4-乙烯基吡啶(4-VP)、丙烯酸乙酯(EA)和丙烯酸丁酯(BA)进行自由基三元共聚,得到聚(4-乙烯基吡啶-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三元共聚物(P(4-VP-co-EA-co-BA));随后用1,3-丙磺酸内酯(1,3-PS)对其进行季铵化改性,得到了两性离子共聚物P(4-VPPS-co-EA-co-BA)。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TG)分析、万能材料试验、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等对P(4-VP-co-EA-co-BA)和P(4-VPPS-co-EA-co-BA)的化学结构、热力学性能、杀菌性能和抗黏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4-VPPS-co-EA-co-BA)不仅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拉伸强度和韧性,还具有优秀的抗菌与抗黏附性能。  相似文献   

4.
汪冬  肖艳 《医学教育探索》2017,30(4):450-456
首先以4-甲酸苄基哌啶内酯(NPIL)为原料,采用钯碳(Pd-C)催化加氢脱保护的方法合成了4-哌啶内酯单体(PIL);然后以苯甲醇为引发剂,分别采用酶(Novozym 435)和异辛酸亚锡(Sn(Oct)2)催化己内酯(CL)和PIL开环聚合,制备了阳离子共聚物聚(4-哌啶内酯)-co-聚己内酯(P(PIL-co-CL))。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方法对共聚物的结构组成、数均分子量以及热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阳离子聚合物P(PIL-co-CL),相较于有机金属催化剂Sn(Oct)2,固定化酶Novozym 435催化内酯开环聚合表现出聚合可控且无副反应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以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MPS)修饰的二羟基硅酞菁(SiPc(OH)2)为荧光单体(SiPc,OSi(C9H17O42)、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采用原位共聚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单分散聚苯乙烯荧光微球(P(St-co-SiPc))。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微球的形貌与组成进行了分析与表征,并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了荧光单体与苯乙烯的用量、反应温度对微球形貌与荧光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紫外光谱进一步研究了该微球的光敏特性。结果表明,柔性不饱和侧链修饰的硅酞菁单体与苯乙烯的相容性良好,合成的荧光微球具有优异的稳定性与光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利用单体对之间的氢键特殊相互作用,采用一步反应在水相中共聚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胺(AM)和交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制备了pH响应性共聚物P(MAA-co-AM)纳米水凝胶。采用纳米粒度与电位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等对P(MAA-co-AM)纳米水凝胶的尺寸、形貌、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系统研究了反应参数对P(MAA-co-AM)纳米水凝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两单体等物质的量投料时所制备的P(MAA-co-AM)纳米水凝胶粒径分布最窄(〈Dh〉=129 nm,PDI=0.095),且其粒径随着两单体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单体加入时间的延长或EGDMA用量的增加,P(MAA-co-AM)纳米水凝胶的粒径逐渐变小。P(MAA-co-AM)纳米水凝胶表现出极好的pH响应性:当介质的pH从4增加到8时,溶胀比高达7,体积扩张了343倍。  相似文献   

7.
首先以正己胺为引发剂,引发肌氨酸-N-羧酸内酸酐(Sar-NCA)和谷氨酸苄酯-N-内酸酐(BLG-NCA)进行开环聚合制备共聚物,该共聚物经水合肼改性得到无规共聚物聚肌氨酸-co-聚谷氨酸酰肼(PSar-co-PGH);然后用高碘酸钠氧化海藻酸钠制备了氧化海藻酸钠(ALG-CHO);最后将不同浓度的PSar-co-PGH溶液和ALG-CHO溶液进行物理混合,制备了水凝胶。聚合物结构分别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进行表征;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旋转流变仪分别对其凝胶机理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探讨了pH对水凝胶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基于PSar-co-PGH/ALG-CHO的pH响应性水凝胶,水凝胶的储能模量随着PSar-co-PGH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以乙二胺(EDA)为试剂,对氯甲基化聚砜微滤膜(CMPSF)进行化学改性,制得胺基化聚砜微滤膜(AMPSF);然后在AMPSF膜与水溶液界面处,构建—NH2/S2O82-表面引发体系;最后以对苯乙烯磺酸钠(SSS)为单体、Cd2+为模板、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接枝/交联与离子印迹同步进行的方法,制得接枝型Cd2+印迹膜(GⅡM)。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光学显微镜(OM)对印迹膜进行表征,并深入研究了印迹膜对Cd2+的识别选择性能和渗透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印迹膜对Cd2+具有优良的结合亲和性、识别选择性及渗透分离性,结合量与渗透量分别高达1.41 mmol/cm2和0.95 mg/mL,而相对于参比离子Pb2+和Zn2+,印迹膜对Cd2+的选择系数分别为9.97和11.9。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3.0 T心脏磁共振(C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技术评估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微血管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行CMR检查的26例HCM患者及12名健康对照,所有纳入对象均接受短轴心脏电影及IVIM扫描,HCM患者还接受钆造影剂延迟增强(LGE)扫描。应用MITK-Diffusion后处理软件测量各心肌节段快速扩散成分所占比例(f)、快速表观扩散系数(ADCfast)、慢速表观扩散系数(ADCslow),于短轴电影图像上测量舒张末期心室壁厚度(EDTH)。依据左心室壁肥厚程度及有无LGE将HCM患者进行分组,分别比较HCM患者与健康对照之间、HCM患者中非肥厚节段与肥厚节段之间和有无LGE心肌节段之间,以及肥厚节段组中不同肥厚程度亚组之间f值、ADCfast、ADCslow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究各节段IVIM参数f值、ADCfast、ADCslow与EDTH的相关性。结果 HCM患者ADCslow及ADCfast均低于健康对照[ADCslow分别为0.003(0.002,0.005)、0.004(0.002,0.007)mm2/s,ADCfast分别为0.046(0.025,0.074)、0.069(0.052,0.086)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34、-7.268,P均<0.05),而f值在HCM患者和健康对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M患者非肥厚节段组及肥厚节段组的ADCfast分别为0.051(0.029,0.077)、0.027(0.019,0.052)mm2/s,均低于健康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505、-8.144,P均<0.01)。肥厚节段组f值及ADCfast均低于非肥厚节段组[0.444(0.080,0.834) vs 0.735(0.302,0.877)、0.027(0.019,0.052)mm2/svs 0.051(0.029,0.077)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527、-4.722,P均<0.01)。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肥厚节段亚组之间仅ADCfas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035(0.021,0.061)、0.023(0.015,0.038)、0.018(0.013,0.025)、0.012(0.005,0.055)mm2/s,H=9.769,P=0.021],但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CM患者有LGE心肌节段的f值及ADCfast均低于无LGE心肌节段(Z=-2.704、-2.143,P=0.007、0.032)。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示EDTH与f值及ADCfast均呈负相关(r=-0.195、-0.282,P均<0.01)。结论 CMR IVIM技术可无创、定量地反映HCM患者心脏微血管功能障碍。微血管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与心肌肥厚程度有关,非肥厚及无LGE心肌节段亦存在微血管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将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乙酯(DMAEMA)和微量荧光单体4-丙烯酰氧基四苯乙烯(TPE-a)经自由基共聚合制备了共聚物Poly(DMAEMA-co-TPE-a)(PDT),并通过引入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和致孔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制备了pH敏感荧光多孔光纤。采用FT-IR、1H-NMR、TG和SEM表征了产物的结构,研究了产物的荧光和pH响应性能。研究表明,共聚物PDT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效应,并具有较好的pH响应性能;当单体、交联剂和致孔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0:1:40时,制备的pH敏感荧光多孔光纤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内部结构和pH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11.
应用一氯二乙基铝和苄基氯催化剂体系进行了丁苯橡胶的阳离子环化反应。研究了反应温度、苄基氯/一氯二乙基铝比例、溶剂、原胶浓度对环化的影响。发现通过控制苄基氯/一氯二乙基铝比,可在高温(120℃)、高原胶浓度(2~4%w/v)下进行丁苯橡胶的环化,制得特性粘度较原胶有大幅度降低,可溶性无凝胶的环化丁苯胶。通过对红外光谱、^1H-NMR谱初步解析,证实了环化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以某苯乙烯装置仪表选型及安装实例为背景,针对苯乙烯介质易聚合,易堵,粘度大等特点,分析和探讨了苯乙烯装置仪表选型和应用。并对不同参数的测量解决方案(如:采用带吹扫差压变送器和伽玛射线液位计测量液位,采用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和热式质量流量计检测流量等)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3.
对N-苯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悬浮聚合体系作了系统的研究,找到适合该体系的最佳反应温度,单体用量化,引发剂用量,搅拌速度以及水油比。通过采用聚乙烯醇,CMC-Na盐,无机粉末混合分散剂,得到稳定的悬浮体系,产物为颗粒起先均匀分布在0.5-0.7mm范围内的IP树脂。  相似文献   

14.
用转矩流变仪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粉末聚丙烯(PP)的熔融接枝反应。研究表明:采用粉末PP有利于吸收液态接枝单体,使各组分均匀分散在PP基体中,从而使GMA的接枝效率显著提高。加入第2单体苯乙烯(St)可有效控制PP降解,促进GMA接枝。通过对苯乙烯用量、引发剂用量、温度等影响接枝反应因素的系统研究,确定了优化的熔融接枝反应工艺条件为:在100 g PP粉末中,加入St和GMA各12 g,过氧化二异丙苯DCP 1.4 g,反应温度170 ℃时,GMA的接枝效率最高,可以达到94.0%,接枝  相似文献   

15.
用紫外线引发接枝,研究了苯乙烯在甲醇溶剂中对纤维素的接枝。探讨了在接枝体系中加入多功能团单体(多烯酯)以后,苯乙烯对纤维素接枝所发生的变化,并通过对多功能团单体、溶剂、辐照时间以及硫酸亚铁对接枝率的影响,选出提高接枝率的途径。结果表明,多功能团单体均能明显提高接枝率,其中以1,2,3-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为最佳。甲醇是理想的溶剂。随着溶剂分子量的增加,接枝产率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16.
针对苯乙烯工艺流程的设计及控制复杂性,使用Kriging代理模型方法,对由Aspen plus构建的苯乙烯工艺流程模拟系统进行建模,并且使用分布估计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基于Kriging模型的分布估计算法,在保证较高精度要求的前提下,明显减少了计算时间,有效地化解了精度和效率之间的矛盾,具有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和二乙烯苯(DVB)三元共聚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体系中MMA和DVB浓度对聚苯乙烯型树脂交联的影响。结果表明:MMA加速St和DVB的聚合速率,其中对St的加速作用又明显大于对DVB的。随MMA含量的增加,聚苯乙烯型树脂交联不均匀的情况得以明显改善,而增加体系中DVB的含量,DVB与St、MMA反应速率的差异变大,树脂交联不均匀的情况变严重。  相似文献   

18.
采用过氧化2-乙基己基碳酸叔丁酯为引发剂,研究了苯乙烯自由基本体聚合的动力学过程,考察了引发剂浓度、温度、乙苯质量分数对聚合反应速率和聚苯乙烯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7 °C下,聚合速率(Rp)对引发剂浓度的反应级数为0.42,对苯乙烯浓度的反应级数为1,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54.8 kJ/mol。引发剂浓度、温度、乙苯质量分数的提高导致聚苯乙烯数均分子量分别下降了约30%、20%和15%,其中引发剂浓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针对乙苯/苯乙烯实际生产装置,分别建立了烷基化、烷基转移、乙苯精馏、乙苯脱氢、苯乙烯精馏生产过程的机理模型,该机理模型与实际生产过程误差范围在2%左右。以该模型为基础进行系统优化操作设计,生产装置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基于该优化操作系统,可有效降低装置的能耗,为其他乙苯/苯乙烯装置的优化运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接枝聚乙二醇400(PEG400)水凝胶.研究了环境pH、温度、离子强度对该凝胶溶涨性能的影响,并对凝胶的动态溶涨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水凝胶对环境pH、温度、离子强度等变化均作出体积相转变响应,表现出了智能高分子凝胶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