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对《金匮要略》一书中有代表性的方剂进行了剖析,探讨了张仲景组方中的阴阳兼顾、表里同治、攻补兼施等对立统一规律的运用,对进一步阐明张仲景的用药组方规律,指导临床组方用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探讨张仲景《伤寒论》《金匮》的组方特点、用药规律。较详细地阐明了张仲景组方特点是因病立方,先立法后组方,用药精练,针对性强,同一个方,只因药量有别,作用不同,主治不同等。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对腹痛的辨治用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对腹痛的论述内容丰富,其用药之精,配伍之巧,疗效之著,后世医家无不称道.通过仅对芍药、附子、生姜、干姜、乌头、大黄等几味张仲景论治腹痛时广泛运用药物的用药特点与规律进行探讨和研究,以便进一步了解张仲景遣方用药的特色,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金匮要略》一书中有代表性的方剂进行了剖析,探讨了张仲景组方中的阴阳兼顾、表里同治、攻补兼施等对立统一规律的运用,对进一步阐明张仲景的用药组方规律,指导临床组方用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东汉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代表性解表方剂为研究对象,分析张仲景解表方剂中麻黄用法用量古今对应的关系,对现代用药提供借鉴、指导。  相似文献   

6.
探讨张仲景《伤寒论》《金匿》的组方特点、用药规律。较详细地阐明了张仲景组方特点是因病立方,先立法后组方,用药精练,针对性强,同一个方,只固药量有别.作用不同,主治不同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用药知度条文的整理,探讨汗出、得下、下利、得吐等相应治法中患者服药后机体表现出的现象对疾病治疗的意义,从而引起临床医师对张仲景用药知度思想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誉为"众方之祖",所载方剂被尊为"经方"。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创制的方剂,皆用药精当,配伍严谨,疗效可靠。其中,很多方剂名称相同而仅有大小之分,文章试从病机、主证、治法、方药、用量等方面阐述《伤寒杂病论》中方剂的"大、小"之别,并阐明张仲景此为的深意,深入体会张仲景辨证论治和组方用药思想,旨在提高临床思辨能力,开拓治疗思路,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9.
浅谈张仲景的“保胃气存津液”在汤剂煎服法中的体现王湃1武永利1袁素荣2祖国医学治病的根本是辨证施治,而与之相适应的用药方法,对治疗效果也起着很大作用。古代医学家张仲景对用药方法有着独特见解,在《伤寒论》中共载方113首,每方均附有注解,即对药量、配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张仲景组方用药基本思路与方法进行基础的理论认识与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经方的解读,研究探寻张仲景运用半夏的规律.结果:半夏有止呕、化痰饮、散痞结益脾胃、止痛之功用,且量不同效各异,用量上贵在酌量权度,配伍衡定.结论:临床中只有针对病变证选方用药,不拘泥于单一的配伍关系,活学活用,才能真正最大限度地发挥经典方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梳理总结《随息居重订霍乱论》《伤寒杂病论》中有关霍乱的论述,近一步探析王孟英、张仲景二人所述霍乱在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剂以及预防调护上的区别与联系,探寻中国古代对于霍乱的认识.结果发现,王孟英学术思想源于张仲景,开创了霍乱寒热分治的原则,创制了治疗霍乱的新方剂,其主治寒、热霍乱选方用药与张仲景重叠范围较广,如治疗...  相似文献   

12.
总结与归纳张仲景《伤寒论》中桂枝一药的配伍与临床应用,对临证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伤寒论》所载方剂有关煎法、服法、药后调护等内容进行了论述,指出张仲景在遣方用药之际,在煎服方法上也非常重视对脾胃之气和正气的固护,这对指导后世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伤寒论》所载方剂有关煎法、服法、药后调护等内容进行了论述,指出张仲景在遣方用药之际,在煎服方法上也非常重视对脾胃之气和正气的固护,这对指导后世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方治疗儿科疾病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所创方剂,配伍严谨,用药精简,疗效显著[1],尤适合于儿科疾病的用药.笔者在临证中,深得其益,体会铭心,现撷其一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简介临证活用张仲景《伤寒论》之经方当归四逆汤,对痛经、头痛、痹症、血痹及冻疮五则疑难杂症的辨证论治理念及处方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17.
张仲景是瘀血学说的奠基人,他在总结汉代以前医学的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基础上,建立了血瘀证辨证施治体系,所创制的治瘀经方,至今临床疗效显著,应用广泛。本研究根据《伤寒杂病论》原文,结合现代相关研究文献报道,对张仲景瘀血学说的形成进行探讨,认为《黄帝内经》是其理论来源,《神农本草经》是其用药之源头,并对张仲景血瘀学说从病因病机、症候、治则治法、方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临床医学巨著,创立了辨证论治,理、法、方、药融于一体的理论体系,为后世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伤寒论》载方共113方,应用药物82种。笔者仅就张仲景《伤寒论》所载方药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药规律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研读、分析《伤寒论》中与痞证相关条文,厘清痞证的病因病机、类证鉴别及辨证治疗,并进一步探究张仲景遣方用药特点,以裨益临床。  相似文献   

20.
通过归纳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柴胡药对的运用规律,同时收集后世医家在临床应用此药对的理论和经验,总结柴胡药对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和剂量运用的异同,分析张仲景辨证论治的用药思想,进一步揭示它们在临床中应用中的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