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首先,基于异氰酸酯与醇羟基和氨基的反应合成了功能化的端儿茶酚基聚乙二醇大分子单体(PEG-catechol);然后,采用一锅法制备了PEG-catechol水凝胶;最后,在PEG-catechol水凝胶中引入海藻酸钙(Alg-Ca2+)制备了基于PEG-catechol和海藻酸钙的双网络(PEG-catechol/Alg-Ca2+ DN)水凝胶。采用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分析(TG)对水凝胶的分子结构、微观形貌和热失重行为进行了测试及分析,采用万能试验机研究了水凝胶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EG-catechol/Alg-Ca2+ DN水凝胶具有优异的抗压缩、抗拉伸性能,其断裂拉伸强度和拉伸断裂能分别为(191.9±22.4)kPa、(721.9±84.6)kJ/m3,最大压缩强度及压缩断裂能分别为(25.49±2.34)MPa、(1.58±0.12)MJ/m3。与PEG-catechol水凝胶相比,PEG-catechol/Alg-Ca2+ DN水凝胶的断裂拉伸强度、拉伸断裂能、最大压缩强度及压缩断裂能分别提高了15倍、28倍、2倍及6倍。  相似文献   

2.
采用多元有机酸柠檬酸(CA)对壳聚糖(CS)进行改性,并通过冷冻-凝胶处理形成CS-CA水凝胶来提高CS的湿态力学性能。采用红外吸收光谱分析CA改性CS的作用机理,通过扫描电镜(SEM)、孔隙率、吸水动力学及拉/压力学性能测试优化CA的添加量(m(CA)∶m(CS-CA))和CS与CA在乙醇水溶液中的质量分数(w(CS-CA))。结果表明:CA主要是通过其结构中含有的羧酸位点与质子化CS的NH3+形成稳定的离子键进行物理交联;冷冻-凝胶处理可得到孔隙互相连通的多孔结构CS-CA水凝胶;当m(CA)∶m(CS-CA)=0.3、w(CS-CA)=3%时可获得性能最优的CS-CA水凝胶。  相似文献   

3.
首先以正己胺为引发剂,引发肌氨酸-N-羧酸内酸酐(Sar-NCA)和谷氨酸苄酯-N-内酸酐(BLG-NCA)进行开环聚合制备共聚物,该共聚物经水合肼改性得到无规共聚物聚肌氨酸-co-聚谷氨酸酰肼(PSar-co-PGH);然后用高碘酸钠氧化海藻酸钠制备了氧化海藻酸钠(ALG-CHO);最后将不同浓度的PSar-co-PGH溶液和ALG-CHO溶液进行物理混合,制备了水凝胶。聚合物结构分别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进行表征;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旋转流变仪分别对其凝胶机理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探讨了pH对水凝胶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基于PSar-co-PGH/ALG-CHO的pH响应性水凝胶,水凝胶的储能模量随着PSar-co-PGH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分别通过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丁二酰亚胺(EDC/NHS)偶联反应和席夫碱-还原反应,并以高碘酸钠(NaIO4)为氧化交联剂,得到2种邻苯二酚接枝改性的壳聚糖基水凝胶组织胶黏剂(CHI-C和CCS)。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抗菌实验和黏结强度测试对壳聚糖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了胶黏剂配比对其成胶性能和黏结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此种胶黏剂的成胶时间短,邻苯二酚基团和NaIO4含量的增加均有利于凝胶形成,CHI-C的最大黏结强度为40.42 kPa,CCS的最大黏结强度为15.68 kPa。两种壳聚糖衍生物均具有优良的抑菌性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辅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硬脂酸(HPMC-硬脂酸)作为辣椒素透皮凝胶基质的适用性,并对制剂处方进行优化。方法 以HPMC-硬脂酸为基质制备了辣椒素透皮凝胶,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对基质处方进行优化,并考察其体外经皮渗透性能和稳定性。结果 所制备的凝胶为白色半透明胶体,正交试验筛选出的优化处方组成为1% HPMC-硬脂酸、15%丙二醇、10%甘油,辣椒素12 h累积渗透量为275.45 μg/cm2结论 以HPMC-硬脂酸为基质制备的辣椒素凝胶性质稳定,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经皮渗透性能,有望成为辣椒素的新型透皮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辅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硬脂酸(HPMC-硬脂酸)作为辣椒素透皮凝胶基质的适用性,并对制剂处方进行优化。方法 以HPMC-硬脂酸为基质制备了辣椒素透皮凝胶,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对基质处方进行优化,并考察其体外经皮渗透性能和稳定性。结果 所制备的凝胶为白色半透明胶体,正交试验筛选出的优化处方组成为1% HPMC-硬脂酸、15%丙二醇、10%甘油,辣椒素12 h累积渗透量为275.45 μg/cm2结论 以HPMC-硬脂酸为基质制备的辣椒素凝胶性质稳定,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经皮渗透性能,有望成为辣椒素的新型透皮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7.
首先采用格氏试剂法合成了甲基三苯乙炔基硅烷(MTPES),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然后以MTPES和4,4’-二叠氮甲基联苯(BAMBP)为原料制备了新型聚三唑树脂(MPTA)。利用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DSC)研究了MPTA树脂的固化行为,通过动态力学热分析(DMA)和热重分析(TG)研究了炔基与叠氮基配比对树脂热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测试凝胶时间随贮存时间的变化研究了树脂及其四氢呋喃(THF)溶液的贮存稳定性。结果表明,固化后的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Tg)达到236 ℃,在氮气中的5%热失重温度(Td5)在320 ℃左右。MPTA树脂在35 ℃和25 ℃下分别贮存7 d和20 d后,100 ℃下树脂的凝胶时间分别为40 min和25 min,MPTA树脂的THF溶液在同样条件下贮存28 d后,凝胶时间分别为54 min和61 min,具有比现有聚三唑树脂更好的贮存稳定性。单向T700碳纤维-MPTA复合材料常温下的弯曲强度为1 660 MPa,弯曲模量为129 GPa,150 ℃下的弯曲强度保留率为70%。  相似文献   

8.
接骨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离鉴定侗药接骨草Sambucus chin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 经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数据测定、1H-NMR和13C-NMR等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接骨草中分离出13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绿原酸(3)、木犀草素(4)、槲皮素(5)、东莨菪素(6)、落叶松脂醇(7)、α-香树脂醇(8)、山柰酚(9)、单棕榈酸甘油酯(10)、豆甾醇(11)、熊果酸(12)、齐墩果酸(13)。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9.
以二胺型苯并噁嗪为前驱体,通过浸涂和热固化的方法在低碳钢表面制备了聚苯并噁嗪涂层。二胺型聚苯并噁嗪涂层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并对低碳钢基体具有良好的附着力。采用动电位极化测试和交流阻抗测试考察了固化温度对聚苯并噁嗪涂层防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固化温度制备出的聚苯并噁嗪均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效果;其中,固化温度为150℃时所制备的涂层防腐蚀性能最佳,腐蚀电流为1.49×10-8A/cm2,相比空白低碳钢样品的腐蚀电流(6.91×10-6 A/cm2)下降了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0.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二乙烯基四甲基二硅氧烷(乙烯基双封头)为主要原料制备了3种具有不同乙烯基质量分数的端乙烯基硅油,并将其与自制的低含氢硅油和二氧化硅等助剂固化制备了3种具有不同交联密度的硅凝胶。分别采用氢核磁共振(1H-NMR)、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分析(TG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万能测试仪等手段对端乙烯基硅油的结构及固化后的硅凝胶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乙烯基硅油结构符合实验分子设计;制品的热稳定性与交联密度和Si-O键的含量相关;随着交联密度增加,硅凝胶拉伸强度增大,断裂伸长率下降,二氧化硅交联点彼此聚集,聚集区数量减少,交联点尺寸变大。  相似文献   

11.
首先通过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苯乙烯(PS)微球,该微球经浓硫酸磺化后得到了磺化聚苯乙烯(SPS)微球;然后将合成的SPS微球作为多功能交联点加入丙稀酰胺(AAm)化学水凝胶网络中制备了SPS-PAAm杂化水凝胶。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了SPS微球及杂化水凝胶的微观结构。研究了SPS微球对SPS-PAAm杂化水凝胶的凝胶分数、溶胀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SPS微球用量的增加,SPS-PAAm水凝胶的凝胶分数先增加后降低,平衡溶胀度降低;SPS微球的加入能改善水凝胶的力学性能,随着SPS含量的增加,水凝胶的拉伸强度和能量损耗增加;SPS微球和PAAm分子链间存在物理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壳聚糖为主链,以双端苯醛基聚乙二醇(DF-PEG)为交联剂,以希夫碱为动态交联键制备了动态化学交联水凝胶,通过改变大分子交联剂的分子量和浓度调控凝胶网络结构。以旋转流变仪的动态频率扫描和稳态剪切为主要手段,研究了凝胶结构对凝胶模量、松弛时间、剪切增稠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DF-PEG的分子量和浓度会影响凝胶网络内弹性活性链的密度从而影响模量、松弛时间,而凝胶剪切增稠程度与弹性活性链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首先利用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PEO-DE)、聚二甲基硅氧烷二缩水甘油醚(PDMS-DE)与无水哌嗪以1:1:1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合成环氧封端的聚醚胺(ePEA),然后将ePEA分散在水相中与明胶混合,浇铸固化成膜。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原子吸收光谱(AAS)等手段研究了明胶-环氧聚醚胺交联膜的结构和离子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与纯明胶膜相比,交联膜中的环氧聚醚胺与明胶之间出现了新的化学交联结构,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提高;交联膜对Cu2+、Pb2+、Cd2+均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并且吸附能力随着ePE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模型。  相似文献   

14.
异氰酸根封端的聚氨酯离子聚合物与乙酸木质素交联合成了一种水凝胶。研究了该水凝胶的吸水溶胀率、热稳定性能及以此凝胶包裹的硫酸铵的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当木质素与聚氨酯离子聚合物的质量比为0.35时,水凝胶在pH=6.86的缓冲溶液中的最大溶胀率为3.14;聚氨酯水凝胶中引入木质素,可以提高凝胶的热稳定性;木质素聚氨酯水凝胶包裹的硫酸铵表现出明显的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以二乙烯基砜(DVS)作为交联剂通过亲电加成反应制备了可德胶化学水凝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质构分析手段表征了所得凝胶的结构与性能,并对其形貌、溶胀率以及水凝胶的力学性质与制备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凝胶网络结构较为致密均匀,溶胀率依赖于交联度。可德胶化学水凝胶的强度和韧性可以通过DVS的用量、可德胶的浓度和碱溶液的浓度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甲基丙烯酸(MAA)在黏土Laponite纳米粒子表面原位聚合,制备了一种透明且对亲水和疏水表面均具有良好黏接性能的纳米复合水凝胶,并采用实验室自制的Johnson-Kendall-Roberts (JKR)表面能测量仪结合流变性能以及180°剥离强度测试,从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角度系统地研究了此类水凝胶的黏接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聚甲基丙烯酸/Laponite纳米复合水凝胶是一种理想的假牙黏合剂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担载奥沙利铂(OXA)的类弹性蛋白多肽(ELPs)水凝胶,研究其体外药物释放情况及对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的杀伤作用。 方法 利用大肠杆菌(E.coli)系统表达ELPs原核蛋白,利用可逆相变循环法(ITC)进行蛋白纯化,将ELPs蛋白溶液与交联剂四羟甲基氯化磷(THPC)混匀制备水凝胶,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水凝胶的超微结构,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ELPs水凝胶处理后CT26细胞和小鼠成纤维NIH3T3细胞存活率,活/死细胞染色法观察30和40 g?L-1 ELPs水凝胶作用48 h后CT26细胞存活情况。制备载OXA的ELPs水凝胶,检测其在不同pH值(6.5和7.4)缓冲液中的药物释放情况,CCK-8法检测加入载不同浓度(0.25、1.00、4.00、16.00和64.00 mg?L-1)OXA的ELPs水凝胶浸泡液后各组CT26细胞存活率和处理不同时间各组CT26细胞存活率。 结果 凝胶电泳分析,E.coli诱导后在预计相对分子质量38 000附近出现明显加粗的蛋白条带,ITC纯化后泳道中无明显杂蛋白存在。ELPs蛋白溶液中加入THPC后由透明液体状态转变为不透明的白色水凝胶,SEM观察显示出排列整齐的孔隙和三维结构;CCK-8法检测,经不同浓度ELPs蛋白处理后CT26细胞和NIH3T3细胞存活率仍接近100%;活/死细胞染色,ELPs水凝胶处理后的CT26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明亮的绿色荧光。载OXA的ELPs水凝胶能在体外持续释放OXA,在pH值6.5条件下OXA的释放速度较pH值7.4条件下稍快;CCK-8法检测,载不同浓度OXA的ELPs水凝胶浸泡液呈剂量依赖性抑制CT26细胞增殖,且随孵育时间的延长CT26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 结论 载OXA的ELPs水凝胶具有持续释放OXA的特性,能够高效且持续地杀伤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递送载体用于抗肿瘤研究。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To analys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phytochemical and evaluate in vitro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various alcoholic and aqueous extracts of leaf and root parts of Hypochaeris radicata.MethodsPreliminary phytochemical analysis for alkaloids, cardiac glycosides, flavonoids, glycosides, phenols, resins, saponins, steroids, tannins, terpenoids and triterpenoids and quantitative phytochemical analysis for alkaloids, total phenolics, total flavonoids, tannins, saponins and ascorbic acid were made by following standard procedures. In vitro antioxidant properties were evaluated by assessing DPPH, NO and ABTS+, radical scavenging abilities and assaying the reducing power, β-carotene and antihemolytic activities by adapting standard methods.ResultsThe quantitative phytochemical analysis of this species exhibited the presence of alkaloids, total phenolics, total flavonoids, tannins, saponins and ascorbic acid in considerable quantity. The 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he species, Hypochaeris radicata clearly demonstrated that both the leaf and root parts have prominent antioxidant properties.ConclusionsFrom this study,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species is effective in scavenging free radicals and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a powerful antioxid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