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更是代谢紊乱性疾病。高血压很少单独存在,通常并存着一系列代谢功能紊乱、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异常以及动脉顺应性下降等改变。当合并代谢综合征时,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增高,同时影响着高血压的发展和变化,于是有学者提出"代谢性高血压"的概  相似文献   

2.
代谢性手术是治疗重度肥胖及其代谢紊乱的有效方法,其通过限容、调节胃肠激素等机制达到短期大幅减重和改善包括糖代谢、脂代谢、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和性激素异常等多种代谢紊乱的目的。但代谢性手术后短期内可出现骨吸收增加,骨密度下降,甚至骨折发生率增加的情况,其机制未完全明确。本文就不同代谢性术后骨密度下降情况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引起对代谢性手术术后骨健康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高血压是导致老年人心功能异常的常见病,合并糖代谢紊乱后更加速了心脏疾患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GT往往与代谢综合征相关,从而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本研究采用自身对照的试验方法。观察安博维治疗老年单纯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IGT患者12周后左室结构及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代谢性高血压与临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继业 《浙江医学》1999,21(2):82-83
具有糖代谢、脂代谢紊乱,以高胰岛素血症(HIS)与胰岛素抵抗(IR)为标志的原发性高血压(EH),称为代谢性高血压(MH)。MH常伴有肥胖、糖尿病(DM)和/或异常脂质血症,好发动脉粥样硬化,今就其临床表现和治疗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 如何对其综合管理和早期干预是临床关注的重点。基于心血管代谢的慢性疾病的概念有助于对代谢性心血管疾病进行诊疗阶段划分和精细管理。具体的防治手段上, 新型降糖药物、降脂药物以及盐皮质激素拮抗剂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涌现, 生活方式以及减重手术治疗的获益在高质量研究中被证实。此外, 对于心血管残余风险的治疗也有新的进展和突破。本综述回顾了2022年代谢性心血管疾病领域发表的重要研究进展, 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与酸中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瑞霞  刘丽秋 《医学综述》2005,11(9):802-804
代谢性酸中毒有许多负面影响,如负氮平衡、蛋白质分解增加、厌食、疲劳、骨病、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高钾血症、糖异生及血脂代谢紊乱,加速了慢性肾衰竭的进展,甚至轻微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亦是有害的。高浓度碳酸氢盐(40~42mmol/L)是安全的、能耐受的,而且能有效地纠正代谢性酸  相似文献   

7.
肥胖是心血管事件的高风险因素。代谢手术可以在达到长期减重效果的同时,明显改善肥胖相关代谢紊乱,包括高血糖、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由此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和死亡率。本文就代谢手术与肥胖相关心血管疾病临床结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高血压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问题: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抗高血压临床实验的开展和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医学界对高血压的认识及治疗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高血压的传统认识得到了更新,并已成共识,针对高血压的循证医学研究层出不穷,高血压病不再被认为是局限于心血管系统受累和血流动力学异常疾病。而是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聚集。因此改变对高血压传统认识对于评价高血压治疗手段,重新评价降压药物和研发新药有重要意义。因此治疗高血压患者要尽早、要在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1],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2]。  相似文献   

9.
背景 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聚集(CRFC)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流行病学分布特征的描述,有关CRFC与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 探讨CRFC与社区≥55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为开展≥55岁人群社区保健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1年9—11月采用典型抽样法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和银川市5个社区的1 046名≥55岁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一般情况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超声检查、实验室检查和CRFC评价[纳入中心性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共计9项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后,控制一般情况变量,通过构建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各个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β,以回归系数β为权重将所有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评分相加得出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危险总评分],将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危险总评分按照四分位数分为三组:P75组;分别于2017年,2019年和2021年通过面访和死因监测系统搜索的方式完成随访。采...  相似文献   

10.
代谢性心血管疾病是糖脂代谢紊乱与心血管功能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联的临床常见综合征,但具体发病机制不清。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adenosine monophosphate synthase,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TING)信号通路通过识别双链DNA激活固有免疫。代谢性危险因素引起线粒体DNA、核DNA在细胞质中的浓度上升以及内质网应激,驱动cGAS-STING通路激活,从而触发反复无菌性免疫炎症反应、细胞自噬水平上调、细胞衰老及细胞凋亡,最终表现为心血管不良结局的发生与发展。因此,靶向干预c GAS-STING信号通路或将成为治疗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的崭新方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抗高血压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高血压的传统认识得到了更新,循证医学已成为共识.高血压是心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降低血压可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致死危险,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因此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构,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现将目前高血压病治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晕清降压方对代谢性高血压部分组分的影响,并探讨其降压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代谢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晕清降压方治疗。于4周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尿酸、血压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改善代谢紊乱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降压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晕清降压方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可有效改善代谢性高血压部分代谢组分,其降低血压的机制可能与改善其代谢异常组分,减轻代谢异常成分对血管造成的损害,恢复血管顺应性,降低血管阻力有关。  相似文献   

13.
评价高血压治疗与控制以及高血压相关风险的数据在年龄高于80岁的人群中非常稀少。为了解患高血压病老年人的血压情况、高血压的治疗及控制和心血管疾患的风险,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预防医学系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7月的JAMA杂志。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抗高血压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高血压的传统认识得到了更新,循证医学已成为共识.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因此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抗高血压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高血压的传统认识得到了更新,循证医学已成为共识。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因此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Int J Cardiol:本项研究分析纳入了13项总体质量较高的既往研究,共计396,200名受试者。亚组分析显示,高水平高血压前期人群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了33%。低水平高血压前期人群中也显示出一定心血管风险增加的趋势。集合分析显示,高水平和低水平高血压前期均与全因死亡率升高相关。此外,亚组分析显示,超过65周岁的人群中高血压前期与高血压患者CVD风险或高血压前期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无关,老年人中(特别是超过65周岁)高血压前期与CVD事件风险的相关性也并不明显。高血压前期和全因死亡风险的正相关性并不显著。性别对高血压前期受试者发生CVD的风险没有影响。
  由于高血压前期和CVD在一般人群中非常高发,高血压前期究竟是单独还是与其他心血管风险共同引起CVD风险增加仍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7.
根据近几年大规模抗高血压临床实验的开发,高血压的传统认识得到了更新,高血压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因此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改善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器官的不良重塑,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这次大会明确提出与心血管危险有关的理想血压是120/180mmHg时,强调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高危性,指出50岁以下的人DBP(舒张压)是危险因素,50岁以上的人心血  相似文献   

18.
分析探讨慢性肾脏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与防治进展。本文通过分析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从而研究慢性肾脏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肾脏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有传统危险因素:家族史、年龄、高血压等;非传统性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氧化应激、代谢紊乱等会因素。针对这些并发症的危险性因素,采取预防治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姚震 《海南医学》2007,18(3):6-8
高血压作为威胁人类健康最重要的一种异常综合征,是当前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抗高血压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高血压的传统认识得到了更新,循证医学已成为共识.其中的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伴随脂肪、糖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不良重塑.因此治疗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改善上述诸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重塑,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这使得高血压的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高血压的防治过程中,仍然有一些需要深化认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特别高。真正的顽固性高血压的诊断是排除了所有其他可能导致血压失控的原因(包括继发继发高血压、对降压治疗依从性差、白大衣效应的假性抵抗)后的原发性高血压。优化治疗是高血压管理的基石。治疗方案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强化药物治疗,肾脏去神经术,颈动脉窦刺激和动静脉吻合术。在本综述中,讨论了顽固性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相关风险和诊断治疗,强调了基于器械治疗的临床试验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