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负载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对高表达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人乳腺癌MCF-7/ADR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提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常规诱导出CIK及DC;制备MCF-7/ADR细胞冻融抗原后冲击DC,并与CIK共培养作为实验组(冻融物DC-CIK组),未负载抗原的DC与CIK共培养作为对照组(DC-CIK组),同时设单独培养的CIK组或DC组作为空白对照组。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的表型及P-gp表达,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中IL-12、IFN-γ水平,MTT法检测对MCF-7/ADR及MCF-7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冻融物DC-CIK组、DC-CIK组细胞增殖活性均大于CIK组(P<0.05)。冻融物DC-CIK组对MCF-7/ADR、MCF-7细胞的杀伤活性在效靶比10∶1、20∶1、40∶1时分别为(44.29±1.39)%、(58.24±3.52)%、(68.9±2.83)%和(33.51±2.18)、(40.43±2.3)%、(44.62±1.19)%,均高于DC-CIK组及CIK组(P<0.05);冻融物DC-CIK组对MCF-7/ADR耐药细胞株的杀伤活性高于非耐药细胞株MCF7(P<0.05);而对于非耐药株MCF-7细胞的杀伤活性,冻融物DC-CIK组和DC-CIK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与CIK共培养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活性均强于CIK,经冻融抗原冲击的DC与CIK共培养可以显著提高对MCF-7/ADR耐药细胞株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2.
DC与CIK共培养后对白血病细胞杀伤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同源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CIK细胞的增殖活性、表型的变化,及其对K562、HL-60白血病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供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置于37℃,5%CO2培养箱培养2 h,收集非贴壁细胞用于诱导培养CIK细胞,贴壁细胞诱导分化出成熟DC,将成熟DC和CIK细胞按1 5的比例混合培养3天,用MTT法检测DC-CIK共培养细胞杀伤K562和HL-60白血病细胞株的活性。结果DC-CIK共培养后增殖速度明显快于单纯CIK细胞组(P<0.05);培养第14天,CIK中CD3+CD8+、CD3+CD56+双阳性细胞的比率分别为58.6%±7.3和26.5%±6.2,DC-CIK的CD3+CD8+、CD3+CD56+的比率分别为72.5%±4.2和38.4%±6.1,表达差异显著(P<0.05);在2.5∶1~20∶1的效靶比范围内,DC-CIK对K562、HL-60细胞的杀伤活性较单纯CIK细胞组的杀伤活性要高(P<0.05)。结论DC与CIK共培养细胞是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活性均高于CIK细胞的免疫活性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DC-CIK细胞抗鼻咽癌CNE2细胞的作用.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加入CNE2细胞冻融液,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MTT法测定杀伤活性.结果:DC-CIK细胞杀伤鼻咽癌细胞活性高于CIK细胞(P<0.05).结论:DC-CIK细胞抗鼻咽癌CNE2细胞的作用显著,为DC-CIK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DC-CIK细胞抗鼻咽癌细胞的作用.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加入CNE1或CNE2细胞冻融液,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MTT法测定杀伤活性.结果:DC-CIK细胞杀伤鼻咽癌细胞活性高于CIK细胞(P<0.05);杀伤CNE1细胞活性高于CNE2细胞(P<0.05).结论:DC-CIK细胞抗鼻咽癌细胞的作用显著,为DC-CIK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CIK、DC-CIK细胞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与树突状细胞( DC)共培养后对神经母细胞瘤( neuro-blastoma,NB)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取健康人和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加入不同的细胞因子分别诱导出DC和CIK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诱导培养前后DC和CIK细胞的表型,MTT法测定不同组CIK细胞对NB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健康人PBMC培养后CD3+CD56+淋巴细胞百分比以及对NB细胞株的杀伤活性均显著高于肿瘤患者( P〈0.05)。此外,与单纯CIK细胞相比,DC-CIK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NB细胞株的活性( P〈0.05)。结论:DC-CIK细胞是一种细胞毒作用高于单纯CIK细胞的免疫活性细胞。健康人和肿瘤患者的PBMC经诱导培养获得的CIK细胞有显著差别,为临床进一步提高CIK细胞的治疗效果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共培养的树突细胞和CIK细胞对肺癌的体内外抑癌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Yang XJ  Huang JA  Lei W  Zhu YB  Zhang XG 《癌症》2006,25(11):1329-1333
背景与目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killer,CIK)细胞是高效的肿瘤杀伤细胞。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s,DCs)是体内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并且能够提高效应细胞的抗瘤活性。本实验将DCs和CIK细胞共培养观察DCs对CIK细胞的细胞表型、增殖活性及体内外的抗肺癌作用的影响。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常规诱导出DCs、CIK细胞后,将DCs和CIK细胞按1∶10比例共培养5天获得DC-CIK细胞。流式细胞仪测DC-CIK细胞表型变化,3H-TdR掺入法测定其体外的细胞毒活性,并用肺腺癌细胞株A549建立裸鼠模型观察DC-CIK体内的抗肿瘤效果。结果:在培养第14天,DC-CIK细胞与单独CIK细胞培养组相比,增殖速率提高[(17.0±1.8)倍vs.(10.9±2.0)倍,P<0.05],CD3 CD56 表达水平明显上调[(36.0±4.2)%vs.(25.7±2.9)%,P<0.05],同时对A549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明显增强(P<0.05)。裸鼠体内实验表明,接种肺癌细胞51天后DC-CIK组、CIK组的抑瘤率分别为62.9%、41.5%,与对照组相比DC-CIK组及CIK组均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P<0.01),且DC-CIK组与CIK组抑瘤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s与CIK细胞共培养可使CIK细胞获得更高的增殖活性和更强的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G-1a中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c stem cell,LSC)的体外杀伤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细胞用GM-CSF和IL-4诱导培养DC,悬浮细胞用IL-2、IL-1、IFN-γ和CD3 mAb诱导培养CIK。将KG-1a细胞冻融物作为抗原负载DC(即Ag-DC),与CIK共培养作为实验组(Ag-DC-CIK),无抗原负载的DC与CIK共培养作为对照组(DC-CIK),单独CIK作为空白对照组,与KG-1a共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CD34+CD38-CD123+白血病干细胞的比例。DC-CIK与KG-1a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中KG-1a细胞与CD34+CD38-CD123+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成功诱导DC。CIK组、DC-CIK组及Ag-DC-CIK组中CD3+CD56+细胞比例为(17.36±4.44)%、(28.22±3.66)%和(36.16±5.88)%,依次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Ag-DC-CIK组与DC-CIK组细胞中CD34+CD38-CD123+细胞比例显著降低[(8.78±0.62)%vs(3.95±0.53)%、(3.03±0.62)%,P<0.01〗。DC-CIK可诱导KG-1a细胞凋亡,凋亡率由(2.34±0.74)%上升至(12.27±1.01)%,但对其中CD34+CD38-CD123+细胞无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结论:DC联合CIK能杀伤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干细胞,但无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结肠癌Lovo细胞总RNA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在体外特异性杀伤的影响.方法 利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脐血单核细胞,分别诱导CIK和DC细胞,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采用Trizol提取结肠癌Lovo细胞总RNA作为肿瘤细胞抗原,转染脐血来源的DC.实验分为3组:转染Lovo DC共培养CIK组、未转染DC共培养CIK组和单纯CIK组.靶细胞为Lovo细胞,在效靶比为50∶1和20∶1的条件下以噻唑蓝法分别检测CIK的体外杀伤活性.结果 在效靶比为20∶1时,负载Lovo RNA抗原的DC能诱导出CIK对Lovo细胞最强的细胞毒杀伤力为(76.49±4.21)%,DC+CIK组次之为(53.84±2.15)%,CIK组细胞毒性最低为(32.20±3.07)%,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细胞总RNA提取方法简单,易于临床实施,其作为抗原致敏DC能强化CIK的特异性杀伤,将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多种肿瘤具有杀伤活性,其杀伤肿瘤活性具有非MHC限制性,被认为是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新希望,并且CIK与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可以发挥强大的协同抗肿瘤作用,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系统的肿瘤中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本文将对DC-CIK细胞共培养抗肿瘤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负载α-半乳糖神经酰胺(alpha-galactosylceramide,α-GalCer)的DC功能与成熟度的改变情况,探讨α-GalCer-DC与CIK共培养对CIK细胞表型、增殖活性及杀伤肝癌细胞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悬浮细胞诱导培养CIK细胞,贴壁细胞诱导培养DC;流式细胞仪检测α-GalCer负载DC的表型,Real-time PCR检测DC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改变.将α-GalCer-DC与CIK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DC与CIK细胞表面标志物;锥虫蓝染色法检测CIK细胞的增殖倍数;Real-time PCR检测CIK细胞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CCK-8试剂盒检测α-GalCer-DC对CIK杀伤HepG2细胞的影响.结果:经过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可获得CIK细胞和成熟的DC;α-GalCer负载可促进DC成熟,DC表面标志物CD80、CD86、CD83和CD11c的阳性率均升高(P<0.05或P<0.01),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7、IL-12、IL-10的mRNA水平升高(P<0.05).α-GalCer-DC与CIK共培养,可显著提高CIK细胞CD3+ CD56+的表达和增殖活性(P<0.05或P<0.01),并显著提高INF-γ、IL-12、穿孔素和颗粒酶素B的mRNA表达水平(P<0.05或P<0.01);CIK、DC-CIK、α-GalCer-DC-CIK细胞对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随效靶比的升高而增强,在同一效靶比时α-GalCer-DC-CI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最强(P<0.05).结论:α-GalCer负载可促进DC成熟,α-GalCer-DC与CIK共培养能促进后者增殖和成熟,能显著增强其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为DC-CIK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细胞免疫治疗的新途径。方法:自正常健康人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进行培养,于不同时间分别加入相应的细胞因子,培养9天后收获 CIK 和 DC 细胞。按照1:5的比例将 DC 细胞与CIK 细胞混合培养,收集共培养的细胞,以不同比例与急性粒系白血病细胞共培养测定细胞杀伤活性。结果:DC 细胞与 CIK 细胞共培养后,其细胞增殖能力、细胞毒活性与单独 CIK 细胞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在同一效靶比对急性粒系白血病细胞均有杀伤作用,随着效靶比的增高对急性粒系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活性增强。结论:DC 细胞可增强 CIK 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DC-CIK细胞应用于临床的质量控制及对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选取陕西省友谊医院肿瘤生物诊疗科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33例(恶性黑色素瘤3例,肠癌4例,肺癌5例,胃癌3例,食管癌4例,宫颈癌7例,肾癌7例).采集患者外周血分离PBMC,诱导DC-CIK细胞,并扩增培养.质控检测细胞数量和活细胞比例、细胞毒活性、感染源、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将检测合格后的DC-CIK细胞分5次静脉回输入患者体内,每2天回输一次,每疗程5次,共2个疗程,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经诱导后的DC-CIK细胞符合预期免疫活性细胞质控的各项要求.33例患者经治疗后,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7例,稳定9例,进展4例.总有效率60.6%,临床受益率87.8%.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3+CD56+T细胞比例分别为(60.25±7.75)%、(29.76±3.85)%、(30.25±4.35)%和(18.20±4.30)%,较治疗前均明显增高(P均<0.05).生活质量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75.3±7.6)分vs(58.5±6.2)分].无严重不良反应和化验指标异常.结论:DC-CIK细胞制剂质量控制指标切实可行,对恶性肿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有效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DC—CIK细胞抗鼻咽癌细胞的作用。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加入CNE1或CNE2细胞冻融液,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M1Tr法测定杀伤活性。结果:DC—CIK细胞杀伤鼻咽癌细胞活性高于CIK细胞(P〈0.05);杀伤CNEl细胞活性高于CNE2细胞(P〈O.05)。结论:DC-CIK细胞抗鼻咽癌细胞的作用显著,为DC—CIK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DC—CIK细胞抗鼻咽癌CNE2细胞的作用。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加入CNE2细胞冻融液,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MTF法测定杀伤活性。结果:DC—CIK细胞杀伤鼻咽癌细胞活性高于CIK细胞(p〈0.05)。结论:DC—CIK细胞抗鼻咽癌CNE2细胞的作用显著,为DC—CIK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长期培养的CIK细胞hTERT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进一步评价CIK细胞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抽取3名健康人外周静脉血进行CIK细胞培养,每周台盼蓝染色计数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培养第0、2、7、21及42天的CIK细胞hTERT基因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培养第0、7、14、28、49及56天的CIK细胞周期的改变并检测凋亡,MTT法测定培养第14、30天的CIK细胞对肺癌LTE细胞系的细胞毒活性。结果:CIK细胞在体外培养第28天至第35天细胞增殖达高峰,与第0天相比扩增约6.7至15.95倍,此后存活细胞逐渐减少,最终约60天左右细胞全部死亡,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一致。hTERT表达水平在培养48小时最高,较第0天增加约(2.84±1.27)倍,随后随培养时间延长表达水平下降,在培养1周时降至培养初始水平,并在此后的培养过程中维持低水平表达。在CIK培养1周时处于S期细胞比例最高,约(41.27±4.57)%,随培养时间延长G0/G1期细胞比例占绝大部分,在培养第49天G0/G1期细胞比例在90%以上[(97.56±1.17)%];CIK细胞在第14天杀瘤活性约(58.58±8.52)%,在30天时杀瘤活性明显下降,约(32.47±7.51)%。结论:长期培养的CIK细胞随培养时间延长hTERT表达水平下降,未见细胞永生化倾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由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在体外的增殖情况,分析体外CIK细胞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杀伤作用。方法: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在体外诱导成CIK细胞,计数培养不同时间的CIK细胞,并用流式细胞术动态分析其表型特征。倒置显微镜下观察CIK细胞作用于SGC-7901胃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培养上清液对胃癌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采用MTT法检测CIK细胞对SGC-7901胃癌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CIK细胞随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数量及杀伤活性均增加。体外培养21d,细胞总数增殖倍数111.63±10.97,CD3+CD56+双阳性细胞数量亦增加,比例达(35.8±9.7)%,其后两者数量逐渐降低。CIK细胞上清液能够诱导胃癌细胞株凋亡;CIK细胞对胃癌SGC-7901细胞株有明显的杀伤作用,最高杀伤率为(74.91±2.71)%。结论:CIK细胞具有较强的抗胃癌细胞活性,体外培养14~21d时具有较强的抗瘤活性,其主要通过直接杀伤及释放细胞因子诱导凋亡的作用杀伤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负载射频消融肿瘤原位裂解物的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活性细胞(CIK)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制备BALB/C小鼠脾脏来源的CIK细胞及骨髓来源的Dc。建立射频消融灭活小鼠皮下结肠癌的实验模型,将其原位裂解的肿瘤组织反复冻融后取上清,lowry蛋白定量法定量,以终浓度5μg/ml载培养第5天的Dc(即Ag-Dc),2d后再与培养第7天的CIK细胞共培养48h,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试剂盒)检测其体外杀伤活性。结果DC表面分子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 CD11c+、MHCⅡ+ CD11c+、MHCⅡ+ CD80+双阳性细胞百分含量分别为9.50%、42.4%、53.4%;Ag-DC表面分子表达共刺激分子双阳性细胞百分含量明显提高,分别为19.2%、74.2%、61.1%。CIK细胞培养第1天,CD3+ NK1.1+双阳性的百分含量为1.45%,第7天CD3+ NK1.1+双阳性表达明显提高为36.9%。Ag—DC—CIK细胞对结肠癌细胞C26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DC-CIK、CIK细胞,且相同效靶比下前者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后者。效靶比为5:1时,Ag-DC-CIK细胞杀伤率为(74.9±3.5)%,DC-CIK细胞杀伤率为(71.2±2.1)%,CIK细胞杀伤率为(68.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07,P=0.007);效靶比为10:1时,Ag—DC-CIK细胞杀伤率为(82.3±4.5)%,DC-CIK细胞杀伤率为(77.1±5.1)%,CIK细胞杀伤率为(72.7±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27,P=0.005);效靶比为20:1时,Ag-DC-CIK细胞杀伤率为(83.2±1.9)%,DC-CIK细胞杀伤率为(77.2±4.2)%,CIK细胞杀伤率为(73.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594,P=0.000)。结论负载肿瘤射频消融原位裂解产物的DC联合CIK细胞可以提高体外细胞毒活性,为肿瘤综合治疗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体外经自体肝癌细胞抗原致敏后诱导的抗肿瘤作用。方法肝癌患者外周血经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得DC前体细胞,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P)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联合培养,诱导扩增DC。制备自体肝癌细胞抗原,体外脉冲DC,检测DC诱导自体T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毒性T细胞(CTL)在体外对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并检测肿瘤抗原致敏DC分泌的IL-12水平。结果经自体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能分泌IL-12和诱导较强的自体T细胞增殖,且能诱导特异性CTL,该CTL对自体肝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活性,杀伤率明显高于DC、未经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CTL及T淋巴细胞的杀伤率,而对3LLLEWIS肺癌细胞、H22肝癌细胞则无明显的.杀伤作用。结论肝癌患者外周血DC经自体肝癌细胞抗原致敏后能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肝癌免疫,其机制可能与增强T细胞应答和诱导机体产生肿瘤特异CTL而发挥特异性的抗肿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作用于人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后对顺铂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经不同浓度的米非司酮和顺铂单药或联合作用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r丌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el-2和增殖相关抗原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1.25mg/L和2.5mg/L的米非司酮对HEC-1-B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其与1.0—4.0mg/L顺铂联合作用后,明显增强顺铂对HEC-1-B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1.25mg/L和2.5mg/L米非司酮和2.5mg/L顺铂联合作用组与单用2.5mg/L顺铂组比较,HEC-1-B细胞G1期比率明显增高、S期比率明显下降(均P〈0.05)。细胞的Bcl-2和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米非司酮能增强顺铂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滞细胞周期和调控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