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联合预置小梁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1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囊外摘出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联合预置小梁切口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患者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眼压均降至正常范围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1眼发生早期人工晶状体前膜,2眼暂时性角膜水肿。 结论:预置小梁切口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是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的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的手术效果.方法对42例(42眼)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行手术治疗.其中5眼行单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4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另3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眼压正常40眼(95.24%),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视力≥0.3者29眼(69.05%).结论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可以控制眼压及提高视力,及时手术是预防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小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囊外摘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患者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眼压均降至正常范围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1眼发生早期浅前房,2眼暂时性角膜水肿。结论:小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致盲眼病,小梁切除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术方式.但小梁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较多,如浅前房、低眼压、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促进白内障发展等.社旗县第二人民医院自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收治伴有晶状体浑浊的闭角型青光眼64例(72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眼,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36眼,采用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其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09/2011-10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86眼。本组患者均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患者的视力和眼压情况。结果:术后视力:〈0.1共5眼,0.1~0.2共11眼,0.3~0.5共53眼,0.6以上17眼。术后患者眼压均降到临床统计正常范围(10~21)mmHg。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减轻了患者多次手术的负担,临床有显著效果,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较佳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高眼压青光眼白内障三联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萍  陈惠英 《国际眼科杂志》2009,9(10):1965-1966
目的:探讨高眼压状态下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18眼白内障青光眼患者在高眼压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眼压均比术前用降眼压药的情况下明显下降,11~22mmHg者17例,其中眼压26mmHg者1例。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不比小梁切除术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高。结论:在高眼压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增多,但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7.
杨旭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9):1801-1802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经颞侧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效果。方法:对32例40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的白内障患者用倍诺喜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注射20g/L利多卡因麻醉,行改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手术的麻醉效果及手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眼均能达到理想的麻醉镇痛效果,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视力<0.1者5眼(12.5%),视力0.1~0.4者9眼(22.5%),术后视力≥0.5者26眼(65.0%),所有患眼术后视力与术前比较均有提高。结论: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经颞侧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是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有效的手术方式,手术操作简便,不需要昂贵的手术设备,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8.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2例32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9(平均7.3)mo,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3者27眼(84%),术后所有患者眼压控制正常,平均13.50±5.30mmHg,功能性滤泡者28眼(88%),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组织切除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33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再借助小梁剪在巩膜隧道内直视下完成小梁和周边虹膜的切除。随访3~6个月,并与对照组单纯青光眼32例(32眼)的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较。结果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P=0.067)。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疗效好,而且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切口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效果.方法对比分析了56例(60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资料,其中30眼行巩膜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另作一切口行小梁切除术(双切口组);另30眼行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术(对照组).结果术后1月内,双切口组视力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t=2.12287,P<0.05);术后8月两组的眼压控制程度相似,但对照组需加用抗青光眼药物;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率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提示巩膜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另外切口小梁切除术组(双切口组)的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刘颖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160-161
目的:探讨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与发病因素、临床症状与体征、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恶性青光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药物控制眼压恢复的13眼,玻璃体切除术结合药物治疗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的6眼,1眼药物治疗失败,因拒绝手术导致失明。结论:充分了解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与发病因素、临床症状与体征,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手术与药物治疗相结合,能有效治疗各种恶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方法对恶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16眼小梁切除术后的恶性青光眼患者,晶状体核硬度≤2级,视力≥0.1者采取抽吸玻璃体水囊联合前房注气重建(A术)。晶状体核硬度≥3级,视力<0.1者采取抽吸玻璃体水囊、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晶状体后囊膜、玻璃体前界膜切开(B术)。结果:所有病例经4~5d药物治疗均无效,其中5例7眼采取A术,有2眼前房形成后又消失,再次行A术后获成功,余均一次性成功。7例9眼采取B术者均全部成功,随访5~13(平均9)mo,全部病例眼压得到控制,前房深度恢复正常,视力得到有效保护,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恶性青光眼采取A,B两种术式可以有效的控制眼压,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13.
The fate of visual fields in 42 eyes with capsular glaucoma followed for 5 to 14 years (mean 9.1 years) and 46 eyes with simple glaucoma followed for 5 to 14 years (mean 10.2 years) was studied retrospectively. In the treatment the IOP levels were around 19.5 mmHg. In both groups the visual field deteriorated in 70-80% of eyes, and 11% of patients became blind. In most cases the progression appeared during the first 4-6 years of follow-up, but in individual cases it did not occur until 8-10 years after the diagnosis. In 26 eyes disc cupping preceded the visual field loss. Five out of 42 eyes with capsular glaucoma developed retinal vein occlusion whereas this occurred in 2 out of 46 eyes with simple glaucoma. Two patients with IOP level of 9 mmHg maintained unchanged visual fields for 6 and 11 year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4.
恶性青光眼18例综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青光眼综合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14眼小梁切除术后的恶性青光眼,6例6眼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恶性青光眼进行药物及玻璃体腔水囊抽吸术治疗。结果: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4例4眼恶性青光眼患者在术中发现并及时行玻璃体腔水囊抽吸联合前房形成术;其余14例16眼先用药物治疗2d无效后,行玻璃体腔水囊抽吸术1~2次,其中1例1眼(小梁切除术后)在行2次玻璃体腔水囊抽吸术后未能控制眼压、恢复前房,经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玻璃体水囊抽吸术,全部成功。眼压控制理想,前房正常,随访平均21mo期间未复发。结论:恶性青光眼治疗中,抽吸玻璃体腔水囊、解除睫状环阻滞、建立前房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恶性青光眼34眼治疗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育红  吴作红  喻长泰 《眼科》2013,22(1):38-41
 目的 探讨恶性青光眼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9-2011年武汉爱尔眼科医院31例(34眼)恶性青光眼患者,发生于小梁切除术后、术中及青白联合术后者分别为28眼(82.4%)、4眼(11.8%)、2眼(5.9%)。方法 回顾恶性青光眼发病特点、治疗方式及效果。平均随访(21.7±6.5)个月。主要指标 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结果 阿托品治疗有效者4眼 (11.8%),激光后囊膜及玻璃体前界膜切开2眼(5.9%),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前房成形术12眼(35.3%),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8眼(23.5%),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8眼(23.5%)。术后1个月恶性青光眼复发者3眼。眼压由治疗前的(42.5±11.8)mm Hg降至治疗后的(15.3±4.2)mm Hg(P=0.000);前房轴深由治疗前的(0.3±0.4)mm升至(2.4±0.4)mm(P=0.000)。术前矫正视力大于指数的18眼术后矫正视力提高至0.1~0.3者7眼,0.3以上者6眼。1眼玻璃体切除术后少量玻璃体积血,1眼角膜内皮失代偿,1眼阿托品过敏。结论 恶性青光眼多需晶状体玻璃体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时手术治疗多可获得较好的保存视力效果。(眼科,2013,22:38-4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恶性青光眼的临床特点与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例(13只眼)恶性青光眼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本组病例角膜直径9.5—11mm,平均10.8mm。眼轴长17.8~22.5mm,平均21.9mm,发生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11只眼,占84.6%。6只眼行药物治疗,其中2只眼联合YAG激光治疗;5只眼行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囊截开、前部玻璃体切除术;2只眼行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小粱切除术,再次经睫状体平部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晶状体后囊膜部分切除术。结果出院时患者眼压在10-15mm Hg,中央及周边前房形成。随访观察10个月至5年,平均20个月,前房稳定,眼压15—21mm Hg,平均18.7mm Hg。结论恶性青光眼好发于小角膜、短眼轴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药物治疗、无晶状体眼联合Y-AG激光治疗可以控制部分恶性青光眼,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囊截开、前部玻璃体切除手术可以治愈药物不能控制的恶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2例(57眼)眼压控制不良的闭角型青光眼进行了联合前房穿刺的小梁切除术.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时,观察患者的视力和眼压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术中无脉络膜爆发性出血、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视力低于0.1者17眼,0.1~0.3者20眼,大于0.3者20眼.眼压控制在10~21 mm Hg(1 mm Hg=0.133 kPa)者50眼,需要加用局部降眼压药才能控制眼压者7眼,手术成功率87.7%.结论 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闭角型青光眼进行联合前房穿刺的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治疗恶性青光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摘除晶状体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治疗恶性青光眼的疗效,并对具体操作手法作一介绍。方法:对23例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患者行联合手术,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前房形成,其中20例眼压控制良好,1例需加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2例再行阀门管植入术以控制眼压。22例视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超声乳化摘除晶状体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8例462眼青光眼行滤过手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类型及处理方法。结果:患者298例462眼中,浅前房99眼,浅前房发生率21.4%。小梁切除术358眼,浅前房77眼,发生率21.5%;小梁切除+MMC(丝裂霉素C)85眼,浅前房20眼,发生率23.5%;青光眼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9眼,浅前房2眼,发生率10.53%。浅前房发生的时间多在术后1~5d,其中滤过过强42眼,占42.4%,脉络膜睫状体脱离29眼,占29.3%;结膜瓣渗漏20眼,占20.2%,恶性青光眼6眼,占6.1%,恶性青光眼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2眼,占2.0%。79眼通过保守治疗恢复前房、20眼经手术治疗恢复前房。结论:浅前房的发生主要与术前高眼压、眼部炎症反应以及术后滤过强、结膜瓣渗透、脉络膜脱离有关,大多数浅前房通过保守治疗可治愈,必要时需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20.
迟缓型恶性青光眼的特点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迟缓型恶性青光眼的特点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观察12例(14眼)迟缓型恶性青光眼出现的时间、眼压、前房深度及处置方法的选择。结果:术后出现恶性青光眼的时间1~8(平均3.1)mo;前浅房程度:Ⅱ°:7眼,Ⅲ°:7眼;眼压:28~46(平均34.6)mmHg。3眼经药物治疗后恢复前房;其余分别选择手术治疗;2眼行玻璃体水囊抽吸+前房成形术;2眼行玻璃体水囊抽吸+前房成形+Phaco+后囊截开术;3眼行前部玻璃体部分切除+Phaco+后囊截开术;4眼行前部玻璃体部分切除+Phaco+后囊截开+IOL术;术后均恢复前房。术后眼压14~23(平均18.3)mmHg。结论:慢性炎症刺激引起的瞳孔后粘连是迟缓型恶性青光眼发生的主要原因。前部玻璃体部分切除+Phaco+后囊截开+IOL术是迟缓型恶性青光眼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