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81岁。因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11个月入院。尿色鲜红,无血块,无脓尿,无发热,无排尿困难及不适。10年前行前列腺切除术。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108g/L,WBC6.3×10~9/L;尿常规:RBC+~+++,尿脱落细胞检查三次阴性。膀胱镜检:右侧壁有一憩室,内有新生物,憩室口约1cm×1cm。B超:膀胱右后壁4.1cm×2.6cm较低回声区,呈憩室状,其内可见不均匀较强回声光斑、亮点。从憩室口凸向膀胱腔。CT:膀胱右后壁实质性肿物向外凸出生长,轮廓尚清楚,密度均匀。膀胱造影:膀胱憩室大小5.2cm×3.2cm,无充盈缺损。1991年9月28日手术,术中见膀胱右后下壁距右侧输尿管口2cm处有憩室,其内有一菜花样肿瘤组织,基底部位于憩室内,向膀胱内生长,肿瘤未穿透膀胱壁及浸润周围组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切口Ⅰ期愈合。病理报告:膀胱移行细胞癌,Ⅲ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摘除术后镇痛与减少膀胱痉挛的最佳方式。方法 45例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镇痛(PCEA)组,静脉输注镇痛(PCIA)组和肌肉注射哌替啶镇痛组(对照组),主要观察切口镇痛和抑制膀胱痉挛的效果。结果 PCIA组和对照组均能使切口镇痛,但不能有效抑制膀胱痉挛,而PCEA组在产生良好镇痛效果的同时,可有效抑制膀胱痉挛。结论 PCEA为前列腺癌摘除术后镇痛与抑制膀胱痉挛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膀胱与食管癌罕见。现报告1例。男,62岁。缘于1988年6月中出现无痛性肉眼全程血尿。B超检查发现膀胱后壁有3.0×2.0×1.5cm肿物,初诊膀胱肿瘤,于1988年7月18日入院。体检:无著变。尿液中未查到肿瘤细胞。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右侧壁有一个菜花样肿物。行膀胱肿瘤切除术,术中发现膀胱右侧壁有一暗红色菜花样肿物,约2.0×2.0×1.5cm,有蒂。病理诊断为膀胱乳头状移行细胞癌Ⅰ—Ⅱ级。术后10天尿常规恢复正常,切口愈合良好。出院后定期行噻替哌膀胱灌注治疗,随访观察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4.
脐尿管癌是发生于残留的脐尿管组织中的恶性肿瘤 ,临床上较少见 ,我院于 1991年 6月~ 1998年 7月收治 3例 ,现报告如下 :例 1:男性、5 3岁 ,主因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 2月 ,1991年6月 3日入院 ,B超检查 :膀胱前壁有一 3cm2 的占位病变 ,主要向膀胱外生长 ;CT检查 :膀胱前壁有一 3cm2 的肿物 ,侵犯膀胱前壁 ;膀胱镜检查 :在膀胱顶部气泡内有一 5mm大小的肿物 ,呈菜花样 ;临床诊断 :膀胱癌。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 ,术中发现肿物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 ,随同切除 ;病理报告 :脐尿管粘液性腺癌、术后 5个月切口下发现一个 5× 4.…  相似文献   

5.
膀胱外翻癌变1例马际春,吕纯义,黎宝连,陈彤天津市天和医院泌尿科(天津市300050)患者男,46岁。因膀胱外翻46年,于1993年5月17日入院。20年前因膀胱外翻在某院行回肠膀胱术。当时对膀胱外翻未予治疗。入院前半年,发现膀胱外翻处分泌物增多,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膀胱截石位时取脐下正中小切口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结果。[方法]150例Ia2~Ⅱa期宫颈癌患者,均开腹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术。其中67例行膀胱截石位,切口位于脐下,称为截石位手术(1ithotomyposi-tionoperation,LPO)组,83例行水平仰卧位,切口绕脐左上,称为仰卧位手术(supinepositionopera-tion,SPO)组,进行临床相关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LPO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和SPO组相当,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明显少于SPO组,有显著性差异fP〈0.05);LPO组与SPO组术后相比,肛门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早,有显著性差异(P〈O.05)。LPO组没有发现膀胱截石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膀胱截石位时行脐下正中小切口完全能够满足包括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术在内的宫颈癌根治术的要求,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仰卧位手术,对早期宫颈癌手术的近期疗效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膀胱癌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老年膀胱癌患者12例,采用5个Trocar,腹腔镜下行膀胱根治性切除术,下腹正中做小切口,取出切除的膀胱、前列腺、子宫、附件。尿流改道方式回肠膀胱术患者9例,直肠膀胱术患者3例。[结果]手术时间4~7h,平均手术时间5.3h;术中失血400~650ml,平均约542 ml。术后禁食时间3~7d,平均3.7d。随访时间1~35个月,1例复发于术后5个月死亡,其余病例均生存。[结论]对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取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膀胱癌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新诊断的病例中近三分之一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MIBC的标准治疗方案仍是行膀胱根治性切除(radical cystectomy,RC)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原位新膀胱术(orthotop-ic neobladder,ONB)是RC术后尿流改道的主要方式,但术后尿路、肠道以及切口相关并发症较多,本文将就ONB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机制以及预防和处理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1病例报告 患者男,49岁,因尿频,尿痛1年于2000年3月17日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争,偶有尿痛,以终末为重;无肉眼血尿,发热,盗汗及排尿困难。曾在当地医院按膀胱炎治疗,病情无好转,转诊我院。入院查体未见异常,膀胱镜示膀胱憩室。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中发现膀胱右前壁肿物,切除肿物及其周围约2cm膀胱壁,病理检查:送检带物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膀胱远输尿管切除术在治疗肾盂,输尿管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肾切除后,从远端输尿管放置输尿管导管入膀胱,然后经膀胱将输尿管内翻套叠于膀胱。用电刀切除远端输尿管及输尿管口周围部分膀胱壁,采用此法治疗9例肾盂癌。结果:9例术后无感染,尿瘘等并发症。谱无明显出血,经平均18.6个月随访,未发现环切口肿瘤种植,亦未发现膀胱和其他部位发生肿瘤。结论:此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无需特殊设备,且并发症少,效果好,是治疗肾盂及上段输尿管肿瘤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 ,68岁。因间歇性无痛性血尿半年就诊。患者于半年前出现无痛性全程血尿 ,间歇发作 ,无排尿困难及尿痛 ,无消瘦。查体 :一般情况良好 ,腹部无压痛及肿块 ,肾区无叩压痛 ,B超检查于膀胱后壁见实性占位 ,随体位活动。临床诊断为膀胱肿瘤 ,于1999年 8月 2 8日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膀胱颈部尿道内口周围有数个大小不一的乳头状肿物 ,质脆、触之易出血 ,前列腺肿大质硬 ,部份突入膀胱。术中行膀胱肿块快速病理检查 ,诊断为前列腺癌侵及膀胱 ,行前列腺及受累膀胱壁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 :前列腺低分化腺癌侵及包膜及膀胱壁。住院 14天出院…  相似文献   

12.
患者 ,男 ,64岁。因血尿 2年 ,尿痛 5天 ,于 1998年 3月 31日入院。两年前在一次排尿时发现尿中有小花生米大血块 ,当时曾进行膀胱B超检查 ,未发现异常 ,未进行任何治疗。此后血尿间断性出现 ,但无痛苦 ,5天前血尿频繁 ,有尿阻及尿痛感 ,尿中含暗红色血块 ,膀胱B超示有占位性病变 ,膀胱镜检查 :见膀胱三角区有 6cm× 5cm× 5cm菜花状突出物 ,于肿瘤处咬取绿豆大小组织两块活检。病理报告 :膀胱移行细胞癌。 1998年 4月 4日在全麻下进行膀胱全切除 ,乙状结肠腹壁造瘘术 ,术后进行两个疗程化疗 ,4个月后终因盆腔广泛转移在家中病故。…  相似文献   

13.
羟基喜树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羟基喜树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术后3年内用羟基喜树碱15~20 mg定期行膀胱灌注。结果 189例患者随访2.4~5年,复发24例,3年内总复发率为12.7%。结论 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对预防切口种植的作用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输尿管癌在国内外均为少见,我院自1975年至1992年间的病理工作中.仅见此一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51岁。在1992年9月间进行职工身体健康普查中.B超发现左输尿管实性占位性病变,於9月2日入我医院,患者平素无尿急,尿频及血尿史,排尿不痛,腹不胀,不发热,既往史:八年前因食物中毒有过尿血一次,经过抗炎治疗后好转。 9月25日做膀胱窥镜检查.见左输尿管向膀胱内突出一圆形长蒂肿物.随输尿管蠕动而蠕动,蠕动幅度约3至4(cm).喷尿正常.膀胱内未见其它病变。 9月27日施行手术,术中见膀胱左前壁输  相似文献   

15.
膀胱淋巴瘤少见,治疗5年后,以全身软组织淋巴瘤复发更为罕见.本院2005年12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51岁,5年前下腹胀痛,尿痛,尿急1个月收住院.泌尿系超声示:膀胱右后壁局限性增厚,最厚处约2.5cm.膀胱镜检查示:膀胱三角区右侧壁可见菜花样偏实性新生物数个,触及易出血,大小约1.0 cm×0.5 cm,范围较广,基底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早期再次手术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7年12月根治性膀胱切除术227例,其中术后早期(30 d内)再次手术患者17例(7.5%),男性14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6岁.肠道相关的并发症6例,输尿管代膀胱瘘合并阴道瘘1例,切口感染6例,切口裂开4例.结果 机械性肠梗阻2例,行小肠部分切除端端吻合术;早期粘连性肠梗阻1例,行肠粘连松解术;回肠吻合口瘘合并回肠新膀胱尿瘘1例,行回肠部分切除再吻合和回肠新膀胱修补术;乙状结肠吻合口瘘1例,行结肠造瘘术后出现小肠瘘经6次手术治愈;直肠瘘合并尿瘘1例,行结肠造口和输尿管代膀胱再吻合术;输尿管代膀胱吻合口瘘并阴道尿瘘1例,经充分引流后无效,行输尿管代膀胱再吻合术;伤口感染6例、伤口裂开4例,均经二次清创缝合治愈.失访2例,15例随访1个月~10 a,平均42个月.术后肿瘤转移死亡2例,肾功能恶化需长期血液透析1例,余12例病情稳定,生活质量满意.结论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早期(30 d内)易出现并发症需再次手术,围手术期及时再次手术可减轻患者痛苦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膀胱混合性癌临床上较少见。国内1984年沈志坚等曾报告5例。1985年张思孝也描述了7例膀胱混合性上皮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我院1981年4月~1988年10月曾收治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合并鳞状细胞癌,现报告如下。例1 男,57岁,反复尿频、急、痛伴排尿不畅3年,出现血尿1年6个月于1981年4月8日入院。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底部有3cm广基肿瘤呈溃疡型。行膀胱部份切除。病理诊断:膀胱鳞癌合并移行细胞癌。术后6月因肿瘤广泛转移死亡。例2 男,66岁,4年前曾患膀胱癌在本院行膀胱部份切除及左侧输尿管再植术。术后病理诊断为移行细胞癌。因再次发现血尿伴尿痛于1983年8月20日入院。膀胱镇检查发现膀胱底部有3cm广基肿瘤,其表面附着钙盐结晶。行膀胱部分切除。病理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Ⅱ级合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9例膀胱癌术后腹壁切口种植癌。原发膀胱癌为高分级、浸润性癌。种植癌亦皆为高分级癌,均位于腹直肌前鞘深面。5例合并复发性膀胱癌,3例有浅表淋巴结转移。文中对切口种植癌的发生、预后、预防和治疗进行了讨论。本文同时报告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噻替哌溶液浸泡离体膀胱癌细胞的结果,提示噻替哌有预防切口种植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膀胱鳞癌少见,占膀胱肿瘤的3%~6.7%.而膀胱转移性鳞癌则更罕见,兹报告1例.患者男性,62岁,因突发终末无痛性肉眼血尿、间歇发作2个月伴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进行性加重,于1992年1月8日入院.即往史:4年前因患肺鳞癌行左上肺叶切除术,术后曾用VCR,5—Fu及CTX化疗6个疗程,剂量不详,多次复查均未见复发或转移.入院检查:双侧锁骨上淋巴结不大,尿常规BLD(?),血肝肾功能正常.胸片示:左肺舌叶炎症左侧胸膜肥厚.B超检查:肝及双肾(一),膀胱右侧壁肿物约4cm侵犯肌层.IVP双肾及输尿管显影正常,膀胱右侧壁约4.7cm×2.5cm充盈缺损区.膀胱镜检:膀胱容量约150ml,右侧壁广基实性肿物,约4cm×3cm×3cm,结节状,表面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膀胱肿瘤根治术加回肠原位膀胱术的经验.方法:15例患者中男11例,女4例,年龄46~72岁,平均61.8岁,采用5点穿刺法,腹腔镜由脐部下缘导管进入,手术者经左侧2个套管操作,助手经右侧2个套管操作.从右到左分别游离输尿管中下段并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输尿管暂不离断.男性患者先游离并离断输精管、精囊,前列腺后壁及前壁,紧贴前列腺尖部离断尿道,再行膀胱前列腺全切;女性患者在行膀胱全切除的同时作子宫及附件切除.在下腹正中线上作长4~5 cm切口,取出标本,回肠拉出切口外,取回盲部交界15 cm近侧隔离50 cm回肠段纵行剖开该肠后M形折叠形成贮尿囊,将输尿管末段1 cm插入贮尿囊后顶部作吻合.贮尿囊最低位开口与尿道断端行6针吻合.结果:手术耗时5~8 h,平均6.3 h,出血量400~800 mL,平均447 mL,术后所有患者3~4 d肠道功能开始恢复,1个月行B超、IVU及新膀胱造影检查示:双肾显影良好,无输尿管返流及梗阻,新膀胱充盈良好,容量约300 mL,15例患者均于术后4~6周内均恢复控尿能力,无排尿困难及尿失禁症状.结论:腹腔镜下行膀胱全切除视野清楚,有助于精确地处理盆底深部的重要结构,术中出血少,尿道括约肌损伤概率较小,有助于减少术后肠粘连,保护身体的免疫机制,减少术后感染,小切口取出标本,体外构建贮尿囊,吻合输尿管,可缩减手术时间,减少腹腔内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