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Quad-Helix矫治器的改良制作和临床应用赵桂芝,柯杰,张洪杰,马景虎,刘超英Quad-Helix矫治器是由Ricketts医师设计的上颌扩弓装置,它通过固定在上颌胯部的四环圈扩弓簧加力,使上颌前磨牙和磨牙颊向移动,从而扩大上颌牙弓[1]。该矫治...  相似文献   

2.
四圈扩弓簧矫治下颌牙弓狭窄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圈扩弓筑矫治器对下颌牙弓狭窄的扩弓效果,注意事项及适应症。方法:采用插入式下颌四圈扩弓簧矫治器,为下颌牙弓狭窄的患者进行扩弓,矫治器通过焊接在下颌第一磨牙带环舌侧的扁形插槽固.结果:扩弓后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增加2.0-4.0mm,第二双尖牙间牙弓宽度增加3.0-5.0mm,疗程3-6个月,平均4个月。结论:四圈扩弓筑矫治器对下颌后牙弓的扩弓是肯定有效的,是配合常规固定矫正技术扩弓的有效装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摆式矫治器治疗后腭弓联合Nance弓预防牙及骨骼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10.1~13.6岁的牙性安氏Ⅱ类错患者20例,摆式矫治术推磨牙到远中位,观察3个月后拆除摆式矫治器,两治疗组均行MBT直丝弓托槽固定矫治术,对牙列作进一步矫治,对照组不作支抗保护,试验组采用Nance弓联合腭弓加强磨牙支抗,直至固定正畸治疗结束前,以X线片头影测量分析为测定手段。结果两治疗组的磨牙和下颌骨位置都有复发,但对照组的复发更明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后,腭弓联合Nance弓联合支抗可有效预防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4.
改良Jones装置推磨牙向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峰 《口腔正畸学》2001,8(3):122-124
在正畸临床治疗中,牙源性安氏Ⅱ类错 ,常需推磨牙向后以开拓间隙,矫正磨牙至I类关系。我们采用改良Jones装置推磨牙向后,共治疗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该矫治器的制作和临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矫治器组成 矫治器选用Jones装置[1],并对其进行改良,包括支抗和作用力两部分。(图1) 支抗部分为Nance 腭托,在或上制作带环,颊侧焊托槽,腭侧用直径1.0mm不锈钢丝制作连接丝,埋于腭托内。腭托面积尽量大,近中至切牙腭侧,远中至第二双尖牙远中,边缘离开龈缘约3——5mm,并避开腭乳头。 作用力部分:…  相似文献   

5.
横腭杆是一种在正畸临床中应用广泛的固定矫治器的辅助装置。本文就横腭杆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及其力学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与传统观念不同,单独使用横腭杆并不能有效加强支抗,将其与其他传统支抗加强装置联合使用可以在某些情况下提供充足的支抗。同时,横腭杆可以辅助唇侧固定矫治维持牙弓宽度,辅助排齐牙列,纠正不良习惯,使矫治效率得以提高,副作用减少。用作主动矫治装置时,横腭杆可以使单侧或双侧磨牙在三维方向进行移动,尤其适用于改正磨牙旋转和宽度不调。应用力学原理对横腭杆与双侧磨牙连接构成的双力偶系统进行分析,可以增进对于矫治机制的理解,提高矫治结果的确定性。近年来,横腭杆常常与种植体支抗联合使用以压低磨牙或整体近移或远移上牙列。未来研究者可探讨更多横腭杆与种植体支抗、上颌骨性扩弓装置等结合方案以进行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6.
Quad -helix由Ricketts医师设计发明一直在正畸临床用于扩大后牙弓宽度。我们在伴有上牙弓宽度不足的Ⅲ类病人先用quad -helix扩大后牙弓 ,建立后牙的覆牙合覆盖关系 ,然后考虑到支抗的问题 ,通过将Quad -helix改良 ,继续用于前方牵引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且简化了治疗。现介绍如下。 一、制作及戴用方法1.按临床常规锤造 6 |6带环 ,并用 0 .9~ 1.0mm钢丝弯制四个圈 ,焊接形成Quad -helix。图 1 改良后的矫治器示意图2 .Quad -helix戴入后 ,每 4~ 6周复诊一次 ,拆下矫治器加力 …  相似文献   

7.
下颌舌侧半固定扩弓矫治器由下颌磨牙带环、栓道和扩弓簧组成,将扩弓簧两末端的栓销插入栓道内可对下牙弓进行扩弓。对25例下牙弓狭窄患者的扩弓矫治表明,下颌舌侧半固定扩弓矫治器的扩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改良腭弓矫治伴有上颌第二磨牙颊侧错位的单侧或双侧正锁(牙合).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2年8月第二磨牙正锁(牙合)正畸患者20例,男7例,女14例,年龄15~36岁.采用直径1.2 mm不锈钢丝弯制改良腭弓拉颊侧错位的上颌第二磨牙入牙列,根据错(牙合)情况下颌牙弓采用固定矫治器和/或交互牵引配合矫治,观察临床疗效.每个病例正锁(牙合)纠正前后拍摄曲面断层片及头颅侧位片,比较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20例患者均在2~4.5个月内完成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矫治,磨牙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颅面软硬组织测量值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改良腭弓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矫治上颌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装置.  相似文献   

9.
上颌牙弓反复快速扩缩的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建立上颌牙弓反复快速扩缩的动物模型并进行初步研究。材料和方法选择6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22只,随机分成3组:实验一组(单纯扩弓组)9只,连续扩弓5天;实验二组(反复扩缩组)9只,先扩弓5天,再缩弓5天,然后再扩弓5天…,如此反复25天,扩三次,缩两次;对照组4只,不进行任何处理。实验组在实验前、扩弓结束、缩弓结束时,拍腭中缝X线片,取大鼠上颌石膏模型。结果大鼠上颌咬合片中可以看到:扩弓后,大鼠腭中缝被打开,而缩弓结束后,腭中缝回复到扩弓前水平。模型测量发现:单纯扩弓组扩弓结束时中切牙间距离及第一磨牙间的距离比扩弓前增大(P〈0.05)。反复扩缩组每次扩弓结束时中切牙间距离及第一磨牙间的距离均增大(P〈0.05);每次缩弓结束时,中切牙间距离及第一磨牙间的距离均缩小,与扩弓前水平相当(P〉0.05)。对照组腭中缝宽度、中切牙间距离及第一磨牙间的距离均无变化。结论本研究利用扩弓和缩弓装置成功建立了上颌牙弓反复快速扩缩的动物模型;腭中缝宽度、中切牙间距离及第一磨牙间的距离随着扩弓或缩弓而增大或回复,并且随着扩弓次数的增加,每次扩弓后中切牙间距离及第一磨牙间的距离均比前一次扩弓增大,第一扩弓和第三次扩弓的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我科近两年来,用片段弓矫治器矫治腭侧阻生的上颌尖牙,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矫治器制作:手术暴露腭侧阻生尖牙,在尖牙冠上粘托槽或小牵引钩备牵引。在6上粘带颊面方管的带环,并在带环间用1.0mm钢丝弯制横腭弓增强支抗。片段弓由固位曲、调整曲和牵引曲的方丝构成,初期用0.016″×0.016″的方丝弯制。以防止弓丝在磨牙带环颊管中旋转,并有利于控制牵引力大小和方向,固位曲紧靠带环颊管并与之结扎,调整曲位于带环颊管前2mm~3mm,有时需在弓丝加一颊向转矩,以防对牙的损伤;牵引曲弯制在尖牙相对牙弓的唇侧并有1cm左右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单侧后牙扩弓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附颊屏的(牙合)垫矫治器进行单侧后牙扩弓,治疗单侧后牙反(牙合)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混合牙列期或恒牙列早期的单侧后牙反(牙合)病例4例,男2例,女2例,年龄12~15岁,平均13.5岁,应用附颊屏的(牙合)垫矫治器配合改良横腭杆进行治疗,对矫治前后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结果:4例患者经过3~5个月的治疗,单侧后牙反(牙合)均纠正,效果满意.模型分析显示,反(牙合)侧治疗前后第一、第二前磨牙腭尖及第一磨牙近中腭尖到腭中缝的距离变化均较正常侧明显.结论:附颊屏的(牙合)垫矫治器配合改良横腭杆治疗单侧后牙反(牙合),既可保持正常侧良好的咬合关系,又可快速矫治后牙反(牙合).  相似文献   

12.
腭侧新装置纠正上颌第二磨牙颊移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腭侧新装置纠正上颌第二磨牙颊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6例因上颌第二磨牙颊移位所造成的第二磨牙单侧或双侧正锁牙合患者 ,采用腭侧新装置进行矫治。结果  6例患者均在 2 5~ 3 3个月内完成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矫治 ,上下磨牙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结论 该腭侧新装置制作简单 ,方法灵活 ,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年轻成人快速上颌扩弓后腭部表面形态的变化.方法 选择15例年轻成人快速上颌扩弓患者为试验组,22例替牙期快速上颌扩弓患者为对照组.扩弓前(T1期)、扩弓后(T2期)分别制取患者高精度牙颌超硬石膏模型,并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腭部表面形态的数字化模型,截取6+6腭部表面形态轮廓线,采用Handelman分析法进行测量分析.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测量数据行统计分析.结果 1)快速上颌扩弓后腭龈缘水平宽度和腭中部宽度的增加以及腭顶宽度差两组相比较,前两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腭顶宽度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快速上颌扩弓后上颌第一恒磨牙(牙合)平面交角的减小和腭穹隆角的增加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轻成人快速上颌扩弓能够有效地扩展上颌牙弓的宽度,扩弓主要依靠上颌磨牙和牙槽骨的颊向倾斜移位.  相似文献   

14.
X型横腭弓是由日本亚历山大矫正协会嘉海龙三博士介绍的一种新的装置。1、结构及制作。X型横腭弓由带环及X型腭杆两部分组成(附图)。附图x型横腭弓先制作7557带环,55颊侧焊托槽,77颊侧焊颊管,而后在带环的腭侧分别点焊与托槽或颊管等高并处于相同的近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钟摆矫治器联合颊侧推簧远移磨牙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牙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钟摆矫治器联合颊侧推簧远移磨牙组(组1)和头帽口外弓远移磨牙组(组2),在治疗开始前(T0)和远移磨牙完成时(T1)分别拍摄侧位头影定位片进行头影测量,t检验分析组内和组间的差异.结果:组1和组2远移磨牙的平均距离分别是(4.48±1.63) mm、(2.68±1.71) mm;组1和组2磨牙远中倾斜的平均角度分别是5.46°±3.23°、1.02°±2.16°;组1上颌中切牙未发生明显的唇倾和唇向移位,而组2上颌中切牙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腭侧移位.结论:钟摆矫治器联合颊侧推簧远移磨牙可有效防止前牙支抗的丧失、控制磨牙的近中颊侧旋转.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半固定式四眼圈簧矫治器对伴有上牙弓狭窄的唇腭裂患者的扩弓效果。方法选择15例需行牙槽突裂植骨术的唇腭裂患者,术前正畸治疗先采用半固定式四眼圈簧矫治器扩大上牙弓,测量扩弓前、中、后的上颌左右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间宽度的变化。结果经过半固定式四眼圈簧矫治器扩弓治疗的患者,均在5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有效地扩大了上牙弓。正畸治疗后上牙弓扩大,牙齿排列基本整齐,为牙槽突裂植骨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结论半固定式四眼圈簧矫治器可有效扩大唇腭裂患者的上牙弓,同时配合固定正畸治疗,疗效确切,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7.
摆式矫治器与口外弓远中移动磨牙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摆式矫治器与口外弓头帽牵引2种方法推磨牙远中移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牙源性安氏II类错牙合30例,按照配对实验设计的原理分为2组,分别使用摆式矫治器(P组)和口外弓头帽牵引(F组)进行不拔牙矫治。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采用Pancherz分析法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牙颌结构的变化。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α取0.05。结果:推磨牙远中移动的治疗时间:P组为(20.6±4.0)周,F组为(26.0±3.6)周,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矫治前后,P组磨牙远中移动为(-3.1±0.53)mm,F组为(-2.2±0.82)mm,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矫治前后,P组上颌切牙唇向移位(0.8±0.78)mm,F组上颌切牙腭向移位(-1.0±0.88)mm,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摆式矫治器能更快速、有效地推动上颌磨牙远中移动,但需要加强对上颌前牙的支抗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活动矫治器加口外弓牵引装置推上颌磨牙向后机理和特点。方法 17例磨牙前移所致的Ⅱ类(牙合)患者,采用附圈簧的活动矫治器加口外高位牵引推6⊥6向远中。结果 6⊥6以每4周约0.6mm速率向远中倾斜移动,经过6~10个月的治疗基本能达到预期效果,但牙冠有明显的远中倾斜(11.5℃)。结论 该矫治方法使磨牙以倾斜形式向远中移动,口腔卫生好,无支抗丧失,但需患者具有高度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新型磁力扩弓矫治器扩大腭中缝的动物模型。方法选取4只青春期比格犬作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3只和对照组1只。实验组应用新型磁力矫治器开打腭中缝,通过影像学和组织学切片观察上颌扩弓效果。结果扩弓3个月后实验组的上颌牙弓明显被扩宽。组织学观察腭中缝明显增宽.大量胶原纤维和细胞沿扩张方向排列,有新骨形成。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新型磁力扩弓矫治器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细丝片段弓技术中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磨牙的支抗作用。方法选择不同垂直骨面型拔牙矫治患者共55例,治疗前6个月使用细丝片段弓技术移动尖牙,下切牙进行生理性调整,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拍头颅侧位片,取阶段模型,对下颌第一磨牙与下颌平面形成的夹角(L6-MP)、下颌第一磨牙到参照平面的距离(L6E-RL等)、下颌拔牙间隙的变化(L4间隙)等数据进行测量,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6个月后不同骨面型组下磨牙轴倾角存在组间差异,高角组L6-MP角由81.8°调整为79.6°,正常角组由83.1°调整为82.0°,低角组由87.0°调整为86.2°。治疗过程中,三组下磨牙轴倾角变化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磨牙轴倾角与垂直骨面型有关,细丝片段弓治疗中下磨牙支抗作用各垂直骨面型组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