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形性日光疹( polymorphous light eruption,PLE)是一种特发性、间歇性反复发作、以多形皮损为特征的光感性皮肤病。目前,PLE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可能与环境、遗传、免疫等因素相关,其中与免疫,尤其是与细胞粘附分子(CAM)的关系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CAM在紫外线照射后引起的皮肤炎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研究发现紫外线诱导的PLE皮损与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的表达相关,且黏附分子的表达形式与正常皮肤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相似,提示免疫反应是PLE发病机制的基础。本文就国内外对多形性日光疹与细胞粘附分子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望能有助于明确其发病机制并对临床和预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多形日光疹(PLE)是最常见的特发性光线性皮肤病,但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学者认为,PLE是紫外线引起细胞介导免疫反应,导致T细胞对光诱发抗原的异常免疫应答,从而导致皮肤的损伤。不论免疫反应还是炎症损伤均离不开粘附分子的参与。已证明PLE皮损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升高,而以特殊形式存在的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参与PLE发病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AFP测定对诊断原发性肝癌已被临床广泛应用[1] 。AFP含量测定使 80 %~ 85 %的原发性肝癌得到明确诊断。据文献报道[2 ,3 ] ,多种肿瘤细胞表达粘附分子、粘附分子参与肿瘤的浸润、转移以及杀伤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本文报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1)含量 ,旨在探讨其在肝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病情发生、发展的关系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一 )正常人 :35人。均为我院保健科体检合格的健康人 ,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患 ,肝、肾功能试验正常。(二 )病人组 :33…  相似文献   

4.
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是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超家族成员之一,对白细胞牢固黏附和白细胞从血管中迁移到炎症组织部位起着关键作用.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如:ICAM-1)相互作用后可介导白细胞从血液循环中迁移到肺组织的炎症部位,这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起着重作用.本综述将简阐述ICAM-1及其表达调控在支气管哮喘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细胞粘附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由多因素引起,其发病机理到目前为止仍未完全确定,而脂代谢异常和局部血管的炎症反应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多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脂质和纤维成分的增加,当它们的数量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即会出现临床心、脑血管病变[1].在以前的研究中已经注意到细胞粘附分子(celladhesionmolecules,CAMs)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相一致,并认为它们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2,3].本文将对三种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即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_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celladhesionmolecule_1,VCAM-1)、E-选择素(E_selectin)以及它们在血液循环中的存在形式,即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E-选择(sE_selectin)与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细胞粘附分子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s,AMS)是一类介导细胞间粘附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粘附的糖蛋白,传递细胞间信息,调节细胞功能,在炎性细胞向气道炎区跨内皮转移和浸润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活性物质[1],深入研究两者间的关系将为揭示哮喘的发病机制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高免疫覆盖率的免疫效果.方法 收集接种人群历年的接种报告、乙肝血清学流行率调查结果,分析乙肝疫苗接种后历年乙肝发病的疫情报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和乙肝核心抗体,并与接种前期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992—2011年(乙肝疫苗接种20年)烟台市15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下降了86.84%.5~14岁发病高峰被削平.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0年13.59%,降至2006年4.61%,从乙肝高度流行区降到了中度流行区.同期0~15岁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由12.67%降至0.82%,降幅达到93.53%.结论 乙肝疫苗高覆盖率接种有显著的免疫保护效果,应继续坚持.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患者血清硫化氢、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硬化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阐明其发病机制一直是该领域有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上世纪末后发现的内源性气体分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在肝硬化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作为他们的最新成员是否在肝硬化中也具有相似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丹参醇提取物对内皮细胞VCAM-1、I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所周知,粘附分子在内皮细胞受损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中药丹参对血栓性疾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对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但保护机制的研究尚不充分,如对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是否有影响,还未见文献报道。本文用丹参醇提取物作用内皮细胞后,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以进一步阐明丹参对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为临床上用丹参防治心血管疾病补充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患者粘附分子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粘附分子β2整合素(β2-integrin熏CD18)、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CD54)、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CD18和血清sICAM-1的表达;采用酶连接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血清IL-6和IL-8水平。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D18和血清sICAM-1表达显著增加穴P<0.05雪;(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6和IL-8水平显著增加穴P<0.05雪;(3)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D18和血清sICAM-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91熏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D18和血清sICAM-1表达以及IL-6和IL-8水平增加,可能是支气管哮喘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中较常见的肿瘤,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粘附分子(CAMs)或其配基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 2].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法,对子宫内膜癌组织进行细胞粘附分子CD15(以下简称CD15)检测,旨在探讨CD15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ICAM—1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应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检测了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sICAM-1水平,并分析其与肝功能的关系.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与肝细胞的损伤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sICAM-1水平可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和肝细胞坏死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肝活检组织CXCR1、CXCR2 及CXCL8 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36 例乙肝相关肝癌患者外周血PBMCs 中CXCR1、CXCR2 及CXCL8 mRNA 水平;SP 法检测肝活检组织CXCR1、CXCR2 及CXCL8 蛋白表达水平;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CRP 水平,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乙肝相关肝癌患者PBMCs 中CXCR1、CXCR2 及CXCL8 mRNA 水平分别为(0.952 7±0.197 2)、(0.896 9±0.173 0)、(1.771 9±0.248 9),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 结果提示,CXCR1、CXCR2 及CXCL8 的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乙肝相关肝癌患者血清CRP 水平与PBMC 内CXCR1(r =0.54,P<0.01)、CXCR2(r =0.49,P<0.01)及CXCL8(r = 0.63,P<0.01)呈正相关。结论:乙肝相关肝癌患者外周血PBMCs 及肝活检组织CXCR1、CXCR2 及CXCL8 表达明显升高,且与血清CRP 呈正相关,推测CXCR1、CXCR2 及CXCL8 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可能在乙肝相关肝癌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肝癌免疫干扰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4.
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肝病、各种损肝因素所致的肝脏损伤都可能发生肝细胞炎症坏死 ,并继发纤维化的病理特征。有关肝硬化时免疫分子所发挥的作用近几年来使临床和科研工作者颇感兴趣[1] 。本文通过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肿瘤坏死因子 (TNF)、白细胞介素 - 2受体 (SIL - 2R)水平的检测 ,旨在探讨其在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中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一 )正常人 :35人 (男 2 0 ,女 15 )均为我院预防保健科体检合格的健康人 ,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患 ,肝、肾功…  相似文献   

15.
锌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对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外源性锌对缺血再灌注肝脏(HIR)的防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包括对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HIRI模型,灌胃给锌,观察实验动物肝组织形态、血清转氨酶活性、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粘附分子表达的改变。结果:在肝脏缺血30min,再灌注90min时,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增高,肝细胞结构受损,血清MDA含量升高,肝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两种粘附分子表达增强;锌+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血清GPT、GOT活性及血清MDA含量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肝组织粘附分子表达亦较弱,肝细胞的结构基本正常。结论:外源给锌可以明显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抗脂质过氧化和抑制粘附分子表达是其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生长激素 (GH)在 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中的价值 ,采用RIA法对 180例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H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无血管合并症的糖尿病组血清GH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有血管合并症的糖尿病组血清GH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 ,这两糖尿病组间血清GH水平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0 1)。GH在 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肾病综合征(NS)患儿周围血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的变化,并检测周围血中细胞因子IL-8、IL-6、TNF-α、NO和粘附分子P-选择素(P-sel)、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水平,探讨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对PMN凋亡的影响。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8例NS病人周围血PMN凋亡,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水平。 结果:活动期NS患者PMN凋亡率明显低于健康人对照组和缓解期NS患者,缓解期NS患者PMN凋亡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不同病情活动期NS患者之间PMN凋亡有显著差异,活动期NS患者周围血中IL-8、IL-6、TNF-α、NO、P-sel 、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且与PMN凋亡呈负相关,与病情呈正相关。缓解组患者IL-8 、IL-6、TNF-α、NO、P-sel和ICAM-1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结论: NS患者PMN凋亡延迟,且与病情及疗效密切相关。炎性细胞因子产生过多、免疫细胞粘附分子表达上调可能是导致PMN凋亡延迟的重要机制,适度调控PMN凋亡有可能会改善NS预后。  相似文献   

18.
细胞间粘附分子-1是粘附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在Graves病效应器官的不同组织成分各有相应的表达特点,它能介导效应器官内漫润淋巴细胞和靶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它的可溶性形式与疾病免疫活动性存在相关关系,借此可评估疾病的免疫活动性.通过深入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该病发病中的作用,相信会为以后开辟的针对免疫发病机制而实施的免疫治疗途径提供更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乙肝患者的乙肝五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乙肝DNA(HBV-DNA)和甲状腺参数(TSH、FT3、TT3、FT4、TT4)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在本院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慢乙肝患者106例,其中慢乙肝轻度患者29例(慢乙肝轻度组)、慢乙肝中度患者57例(慢乙肝中度组)、慢乙肝重度患者20例(慢乙肝重度组)和正常体检者为30例(对照组).检测其血清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HBV-DNA、TSH、FT3、TT3、FT4、TT4,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慢乙肝组的TT3、FT4、TT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01);TSH、FT3无明显变化(P>0.05).(2)FT4、TT4在慢乙肝轻度组、慢乙肝中度组、慢乙肝重度组和对照组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慢乙肝重度组的TT3与轻度组和中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4在慢乙肝随病情的轻重呈现降低的趋势,慢乙肝重度组和中度组的FT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TT4在慢乙肝加重呈现升高的趋势,但是升高不明显;慢乙肝三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慢乙肝组中,TT3在大三阳组和小三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NA≤20IU/mL,大、小三阳两组中的所有检测项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NA>20 IU/mL中,大、小三阳两组中的TT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的项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TT3在慢乙肝中度组中的表达,提示在DNA阳性(>20 IU/mL)且大三阳的慢乙肝中度患者的TT3水平明显高于小三阳(P <0.05).结论 慢乙肝患者血清TT3和FT4水平随病情的加重呈现明显降低,与大小三阳无直接关系.DNA阳性(>20 IU/mL)的大三阳慢乙肝中度患者的血清TT3水平高于DNA阳性的小三阳组.通过检测和监测慢乙肝中度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对 2 18例受检者 (慢性乙肝患者15 8例 ,正常对照组 6 0例 )血清中HA、LN、CⅣ进行检测。在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A、LN、CⅣ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随着病程进展 ,呈逐渐上升趋势 ,在肝硬化时达到最高水平。故可较好地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对象 :慢性肝病患者 15 8例 (男 10 6 ,女 5 2 )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的乙肝病人 ,按 2 0 0 0年 (西安 )全国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进行。对照组为健康献血员 ,共 6 0例 (男 4 8,女 12 ) ,无心、肝、肺等重要器官疾患 ,肝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