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高血压左室肥厚与窦性心律震荡的相关情况。方法将本院近年来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共计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左室肥厚与心力衰竭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单纯高血压组、B组是高血压左室肥厚组、C组为高血压左室肥厚心力衰竭组,每组患者的数量均为100例。并对这三个组别之间如下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患者的震荡开始:TO、震荡斜率TS变化情况。结果经过统计,高血压左室肥厚组患者的TO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患者,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左室肥厚心力衰竭组的TO增加更要明显、TS显著下降,三组患者的TO和TS进行对比,P0.01,差异显著。结论在临床中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尤其是患者合并心力衰竭情况的,其窦性心律震荡情况会显著下降。在对高血压心脏损害患者猝死危险程度评价的过程中窦性心律震荡可以作为一个有价值的指标,在临床中可以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探讨高血压病合并左室肥厚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情况,可知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尤其是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律震荡减弱,而且窦性心率震荡可对高血压心脏损害患者猝死危险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AMI及同期43例非器质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资料,AMI患者中14d内存活的79例设为存活组,死亡的25例设为死亡组,43例室性心律失常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三组心律震荡初始(TO)和斜率(TS)。结果 AMI患者死亡组、存活组TO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S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死亡组TO、TS均较存活组改变程度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MI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明显减弱或消失可预示心源性猝死风险较高,临床应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原发性高血压及合并左室肥厚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情况,探讨患者自主神经状态.方法:原发性高血压89例,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左心室肥厚组45例,左心室正常组44例;健康对照组47例共3组.记录其24 h动态心电图,计算窦性心率震荡初始值(Turbulence onset,TO)与震荡斜率值(Turbulence slope,TS),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左心窒肥厚组、左心室止常组较对照组TO增大,TS降低,TO、TS异常发生率高(均P<0.01);左心室肥厚组较左心室正常组TO增大,TS降低,TO、TS异常发生率高(均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HRT明显减弱,合并有左室肥厚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更加严重.提示高血压患者存在自主神经损害,左窒肥厚者损害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田长明 《中原医刊》2011,(16):67-68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根据有效24h动态心电图表现,分析比较3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和20例冠心痛心力衰竭猝死及36名健康者的HRT的初始值(TO)、HRT的斜率(TS),并进行TO、TS与年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组间比较。结果冠心病心力衰竭组与健康组HRT间存在明显差别: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TO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冠心病心力衰竭组TO明显低于冠心病心力衰竭猝死组(P〉0.05):冠心病心力衰竭组TS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3.20±2.01)%与(9.62±6.64)%,P〈0.01];冠心病心力衰竭组TS明显高于猝死组(P〉0.05);TO、TS与年龄、LVEF、LVED相关。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明显减弱,由于TO、TS与LVEF、LVED相关,可应用TO、TS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危险分析,作为冠心痛心力衰竭猝死率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王利亚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2):152-153
目的探讨男性高血压患者室性期前收缩(PVS)后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男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心电图出现PVS者50例,对照组选择为无高血压24h动态心电图出现PVS健康者30例,从两组各自记录的24h动态心电图中分别计算HRT的起始值(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男性高血压组TO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而TS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结论男性高血压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减弱,提示存在心脏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震荡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海军钓鱼台干休所卫生所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75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5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采用美国Space Lab分析系统对患者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震荡斜率(TS)、动态心率震荡(TD)等心率震荡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心率震荡各指标与年龄、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TO、TS、TD、SDN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O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与TS、TD、SDNN呈负相关(P〈0.05);TS与TD、SDNN呈正相关(P〈0.05),与TO呈负相关(P〈0.05);TD与TS、SDNN呈正相关(P〈0.05),与TO、平均心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震荡指标明显减弱,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严重。心率震荡指标可以作为早期诊断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有效可靠无创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窦性心律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住院的UAP患者60例,根据冠脉血管病变部位分为单支病变组(n=18)、双支病变组(n=30)及三支病变组(n=12)三个亚组。健康对照组6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美国Del Holter分析系统分别测量窦性心律震荡的参数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及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结果:UAP患者TO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0.89±1.34)%vs(0.58±1.48)%],TS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4.11±2.53)ms/RR vs(7.45±2.21)ms/RR],两参数较正常对照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病变程度越严重,窦性心律震荡减弱越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冠脉病变程度与TO正相关(r=0.463,P〈0.01),与TS负相关(r=-0.581,P〈0.01)。结论:UAP患者HRT明显减弱。HRT可作为评价UAP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指标和发生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同时可作为判断UAP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可靠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心率震荡在高血压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中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对高血压病并发不良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高血压病患者分为良性(30例)及不良室性心律失常组(30例),同时取30例健康人群做对照组,行24hhoher检查,计算HRT的震荡初始值(TO)、震荡斜率(Ts),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别。计算TO≥0mm、TS≤2.5ms/RR、TO≥0mm+TS≤2.5ms,/RR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良性及不良室性心律失常组T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良室性心律失常组TS低于良性组(P〈0.05),TO高于良性组(P〈0.05)。TS≤2.5ms/RR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TO≥0mm,TO≥0mm+TS≤2.5ms/RR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最高,敏感性、阴性预测值最低。结论高血压病患者有显著的HRT变钝现象,其中合并不良室性心律失常者更加显著,TS可作为高血压病并发不良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窦性心律震荡(HRT)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室性期前收缩患者40例和有室性期前收缩患者32例,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计算其震荡起始(TO)和震荡斜率(TS),测定动脉血气、吸烟指数、体质量指数及肺功能等。结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室性期前收缩组TO高于对照组(P〈0.01),TS低于对照组(P〈0.01),TO与吸烟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RV/TLC密切相关(r=0.7829、0.7371、-0.6809、-0.7023、0.6245,均P〈0.01)。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室性心律期前收缩患者HRT减低,可以较好地用于判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心率震荡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率震荡(HRT)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对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各45例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并比较3组受试者TO及TS均值,以及TO及TS异常的发生率。结果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组与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组、健康对照组比较,TO增加,TS减低,TO及TS异常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HRT异常亚组的复合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HRT正常亚组(P<0.05)。结论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减弱,HRT可作为评价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和发生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肺心病(PHD)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为84例肺心病患者,并设健康对照组80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震荡起始(TO)及震荡斜率(TS)。将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稳心颗粒组,4周后2组患者再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取得TO及TS值后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肺心病患者TO及TS均明显异常,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心颗粒组与对照组比较TO负值明显增高,TS明显增大(P〈0.05)。结论:肺心病患者的HRT较正常人群减弱,稳心颗粒改善异常的HRT,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王军  黄紫娟  钱斐鸿 《吉林医学》2011,(36):7659-766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窦性心率震荡(HRT)与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入选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计算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按室性期前收缩的Lown分级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30例。根据HRT表现形式(异常及明显异常)分析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结果:观察组TO 2.52(1.97,3.21)%、TS 0.81(0.39,1.28)ms/RR与对照组TO 1.01(0.46,1.71)%、TS 1.89(1.48,2.12)ms/R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RT明显异常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概率(82.35%)明显高于HRT异常者(14.63%)(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RT明显异常,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概率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 min步行试验(6MWT)与心率震荡( HRT)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5例,按6MWT的结果分组:步行距离<300 m为Ⅰ组,300~374.9 m为Ⅱ组,375~449.9 m为Ⅲ组,>450 m为Ⅳ组。各组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HRT的震荡初始值( TO)、震荡斜率( TS)。对HTR与6MWT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Ⅰ-Ⅳ组各纳入了30、35、40、60例患者,4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及糖尿病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TO、TS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组和Ⅱ组TO值与Ⅳ组比较均显著增高( P<0.05);Ⅰ组、Ⅱ组和Ⅲ组TS值与Ⅳ组比较均显著降低( P<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MWT与TO值呈负相关,而与TS值呈正相关( 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6MWT与HRT相关,6MWT的距离越短,其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左室肥大患者血桨Apelin含量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大组(EH-LVH组,29例)及高血压病伴心力衰竭组(EH-CHF组,31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则选取经体检筛查后身体健康的中老年体检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三组人员血浆Apelin的含量。结果EH-LVH组血浆Apelin含量明显高于EH-CHF组及正常对照组(P 〈 0.01),而EH-CHF组血浆Apelin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1)。结论Apelin可能在髙血压性左室肥大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震荡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红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9):2514-2515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48例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组)和35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对照组)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HRT的初始值(TO)、震荡斜率(TS)。结果:心衰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0.76±3.42)%与(-1.61±2.05)%,P<0.01];心衰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2.53±1.21)ms/R-R与(9.56±4.03)ms/R-R,P<0.001]。结论:慢性心衰患者中HRT现象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室性早搏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与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市第六医院综合内科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伴发室性早搏分为高血压伴发室性早搏组(200例)和单纯高血压组(160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人群12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分析3组HRV、HRT的各项指标。结果:高血压伴室性早搏组、单纯高血压组T0、T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伴室性早搏组T0、佟与单纯高血压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伴室性旱搏组与单纯高血压纽患者SDNN、rMSSD、PNN50、T1检测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伴室性早搏患者TO与SDNN、rMSDD值呈负相关(P〈0.05),TS与SDNN、rMSDD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伴室性早搏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系统受损较单纯高血压患者严重,HRV、HRT与高血压伴室性早搏存在相关性,可作为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美托洛尔干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后心率震荡的变化。【方法】选择有室性早搏的CHF患者60例,分为美托洛尔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29例,所有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计算心率震荡的初始值(TO)、震荡斜率(TS)。【结果】美托洛尔治疗组TO>0,对照组则TO<0;美托洛尔治疗组的TS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HRT明显改善,TO下降,TS升高。【结论】美托洛尔可改善CHF的自主神经功能,进而改善HR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24h动态心电图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震荡(HRT)的关系,以及比索洛尔干预后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有室性早搏的病人68例,分为DCM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人均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计算心率震荡的初始值(TO)、斜率(TS);DCM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口服2月后复查24h DCG监测。结果DCM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O升高,TS降低;DCM患者口服比索洛尔2个月后,HRT有明显改善,表现为TO下降,TS升高。结论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受损是DCM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HRT可作为DCM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比索洛尔能改善DCM患者HRT的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测定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浓度,明确基质金属蛋白酶在高血压心脏病心室重构中的作用。方法12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超声心动图测各相关指标,分为四组:健康组32例,高血压组28例,左室肥厚无心衰组26例,左室肥厚心衰组34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MMP-1、TIMP-1浓度。结果健康组与高血压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左室肥厚无心衰组、左室肥厚心衰组三组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质量指数(LVMI)、TIMP—1浓度逐渐升高,而血清MMP—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TIMP—1浓度与左室重构指标LVMI呈正相关(r=0.54,P〈0.05)。结论正常左室结构和功能的高血压患者血清MMP一1、TIMP-1正常。TIMP—1可能促进了高血压患者心室重构和心肌舒张功能障碍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