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381例慢乙肝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检测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2(IL-2、IL-10、IL-12)、免疫球蛋白(IgM、IgG、Ig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补体C3水平(C3)。结果: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证CD4渐降而CD8、CD4/CD8渐升(P〈0.01);湿热中阻证与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证相比CD8明显降低而CD4/CD8渐高(P〈0.01);IgM、IgG水平在湿热中阻、瘀血阻络证高于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证(P〈0.01或P〈0.05);慢乙肝各中医证型的细胞因子及C3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组C3水平明显低于湿热中阻、瘀血阻络组(P〈0.01)。结论: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可为慢乙肝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400例COPD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检测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3、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阳虚水泛、肺肾气虚CD3、CD4渐降,CD8渐升,而CD4/CD8渐降(P<0.01);痰浊阻肺证、痰热蕴肺证、痰蒙神窍证与阳虚水泛、肺肾气虚相比CD8明显降低而CD4/CD8渐高(P<0.01);IgG、IgA水平在痰浊阻肺证、痰热蕴肺、痰蒙神窍证中高于阳虚水泛、肺肾气虚(P<0.01或P<0.05);COPD各中医证型的细胞因子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阳虚水泛、肺肾气虚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低于痰热蕴肺、痰浊阻肺组(P<0.01)。结论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可为COPD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相关因素。方法:检侧符合诊断标准的38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指标的水平及208例患者肝组织病理,观察上述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瘀血阻络组HA、PCⅢ、LN、Ⅳ-C、TGF-β1高于其它各型(P<0.01);肝郁脾虚型HA、PCⅢ、LN、Ⅳ-C、TGF-β1、TNF-α高于正常水平(P<0.01或P<0.05),明显低于其他各型(P<0.01);湿热中阻、瘀血阻络组TNFα、TGF-β1高于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组(P<0.01),而湿热中阻组TNF-α高于瘀血阻络组(P<0.01);肝郁脾虚、湿热中阻型S1~S2级G1~G2期较多,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S3级G2~G3期较多,瘀血阻络型以S3~S4级G3~G4期为主。结论:慢性乙肝的肝组织病理改变、HA、PCⅢ、LN、Ⅳ-C、TGF-β1、TNF-α等指标的异常变化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见义  王灵台 《光明中医》2010,25(9):1743-1744
<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高发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之一,其发病机理复杂,迁延难愈,国内外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治疗手段,调查数据表明,我国慢性乙肝就诊患者中有70%左右的人在服用中药治疗,可见中医药防治慢性乙肝已成为重要的临床手段。中医药对慢性乙肝的治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与细胞因子病毒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细胞因子及病毒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400例慢乙肝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检测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白细胞介素-2、10、12(IL-2、IL-10、IL-12)、HBV-DNA、HBV标志物。结果: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证CD4渐降而CD8、CD4/CD8渐升(P<0.01);湿热中阻证与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证相比CD8明显降低而CD4/CD8渐高(P<0.01);慢乙肝各中医证型的IL-2、IL-10、IL-1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肝郁脾虚、脾肾阳虚组HBV-DNA定量>1.0×105cop ies/mL、HBVeAg及抗K-HbcIgM(+)均高于湿热中阻、瘀血阻络组(P<0.01或P<0.05)。结论:细胞因子、病毒指标检测可为慢乙肝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免疫性肝炎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免疫性肝炎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2000年4月-2005年12月于本院感染科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80人的肝功能、HBV-DNA、抗核抗体(ANA)谱及中医证型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找出病证规律。结果:ANA阳性和ANA阴性两组患者多数具备肝郁脾虚表现,而兼肝胆湿热型、瘀血内结型、肝肾两虚型表现者ANA阳性组比例明显高于ANA阴性组(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免疫性肝炎与中医证型的相关。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初次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15例,分为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和瘀血阻络型,并检测各患者血CD3 、CD4 、CD8 和血IgM、IgG、IgA。结果CD4 水平在湿热中阻证中最高,与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D8 水平在脾肾阳虚证中最高,与湿热中阻、瘀血阻络证相比差异显著(P<0.05);血IgM、IgG水平在湿热中阻证中最高,与脾肾阳虚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机体免疫功能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关免疫指标对辨证分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乙肝患者生化、氧化损伤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381例慢乙肝患者进行辨证分型,以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清生化及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结果:①AST、ALT、GGT、NO、MDA在湿热中阻、瘀血阻络、肝肾阴虚证中较其它证型显著升高(P0.01或P0.05);②GLO、LPO、aPOA-1/aPOB在瘀血阻络、肝肾阴虚证中高于其它证型而ALB、A/G比值较低(P0.01);③TBA、CHE、aPOA-1、aPOB在瘀血阻络、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证中明显低(P0.01)。结论:生化及氧化损伤指标可为慢乙肝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 复感儿常因反复呼吸道感染而严重影响着其生长发育和发生许多变态反应性疾病。为了给中医临床治疗提供较客观依据,本文对复感儿免疫功能状态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临床实验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属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流行区,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9.09%,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有3000万,已经成为严重的临床和公共卫生问题。中医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尤其在中医证候学方面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就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学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不同中医证侯机体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临床免疫指标的关联性。方法:选择初次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患者各30例,动态观察两组患者血清CD3+、CD4+、CD8+水平及IgA、IgM、IgG含量的变化。结果:肝胆湿热型患者CD3+水平在初次、随访8周和16周时均明显升高,与肝郁脾虚型患者相应数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初次、随访8周和16周时CD4+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湿热组高于肝郁脾虚组。两组患者初次IgM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胆湿热组低于肝郁脾虚组(P〈0.05),随访8周和16周时两组IgM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D8+、IgA、Ig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湿热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CD3+、CD4+、CD8+水平及IgA、IgM、Ig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CD3+、CD4+、CD8+水平及IgA、IgM、IgG含量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关联性,相关免疫指标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②不同中医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张琼  朱晓华  莫国增 《新中医》2023,55(7):175-178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2例胃癌患者,根据辨证标准分为肝胃不和型、瘀毒内阻型、痰湿凝结型、脾胃虚寒型、气血双亏型、胃热伤阴型,检测并比较各中医证型患者Hp感染情况及免疫功能。结果:82例胃癌患者有肝胃不和型18例(21.95%)、瘀毒内阻型10例(12.20%)、痰湿凝结型16例(19.51%)、脾胃虚寒型16例(19.51%)、气血双亏型13例(15.85%)、胃热伤阴型9例(10.98%);各中医证型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胃不和型与气血双亏型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胃不和型与痰湿凝结型、脾胃虚寒型、气血双亏型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瘀毒内阻型与气血双亏型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揭示其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国内外有关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的522篇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和评价。结果出现频次前8位的证型分别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湿热中阻、肝胆湿热、气滞血瘀、肝郁气滞。其中,湿热中阻、肝胆湿热、湿热蕴结、湿热内蕴、湿热蕴脾可以用“湿热内阻”统括。结论肝郁脾虚和湿热内阻是慢性乙型肝炎最主要的证型。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机体免疫状况、乙型肝炎病毒的相互关系。方法:将156例慢性乙型肝炎按中医辨证分成湿热中阻、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五个证型,观察各证型与病程、肝功能、细胞免疫功能、病毒基因分型及复制状况、脾脏大小的关系。结果:肝郁脾虚证是慢性乙型肝炎最多见的证型,肝损害较轻;湿热中阻证譬车度肝损害较多;瘀血阻络证伴有轻至中度转氨酶升高,脾大;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CD4,CD4/CD8均值低于正常。结论:正气不足反应了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不同免疫状态的证候特点. 方法 收集慢性HBV感染的免疫耐受、免疫清除和免疫不全患者各200例,制定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调查各组患者一般情况,检测肝功能、乙肝病毒学指标,筛选主要症状及舌脉情况进行中医证候分析.结果 免疫耐受组前5型依次为肝郁脾虚、脾气虚、心肝郁热、肝肾阴虚及肝郁气滞;免疫清除组前5型依次为湿热内蕴、肝郁脾虚、肝郁气滞、心肝郁热及气阴不足;免疫不全组前5型依次为肝肾阴虚、气阴不足、脾气虚、肝血虚及肝郁气滞.结论 慢性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患者涉及中医证候11个,免疫耐受以肝郁脾虚多见,免疫清除以湿热内蕴多见,免疫不全以肝肾阴虚多见.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研究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虽有全国标准,但执行者不多,主要原因为诊断过程中易有分歧,难于操作。要实现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规范化,首先应对中医证型的约定性进行研究,包括证型的名和实,具体说就是证型的名称、证型所辖证候的专属性、数量和如何量化等。其次是对中医证型的真理性进行研究,包括规范化证型的合理性验证。并认为必须引入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和生命质量量表的制订方法,在证型研究中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候分型目前仍存在较大的分歧,未形成系统化、规范化、客观化、可量化的辨证分型标准。笔者从专家经验辨证、中医计量诊断、微观辨证、数理统计学等方面探讨该病的证候特征。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免疫学指标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密切相关。从4个方面,即:与细胞因子的关系、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与免疫球蛋白的关系、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指出实证多有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增强或接近正常;虚证多有细胞免疫降低,以脾肾阳虚型最为突出。免疫功能的检测对证型的确定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病毒、病理、生化、免疫、内分泌等方面综述了近十年来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客观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高发区 ,约有 3千万患者 ,到目前为止仍无特效的根治办法。若不及时控制炎症 ,则可导致肝硬化 ,甚至肝功能衰竭、肝癌 ,每年约有 5 0万人死于与慢性乙肝相关的疾病。因此 ,慢性乙肝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传染病。中西医结合是目前治疗慢性乙肝的有效方法 ,为了提高疗效 ,除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外 ,慢性乙肝中医证型研究尤显重要。因为确定证型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前提 ,虽然对慢性乙肝的中医辨证分型已作了统一规范 ,但这些规范仍停留在传统的望、闻、问、切上 ,缺乏统一的量化和客观公认标准 ,给大规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