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甘油果糖与甘露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两药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01—2012-06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应用甘油果糖与甘露醇治疗,观察应用不同脱水剂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结果甘露醇组总有效率75.56%(34/45),甘油果糖组总有效率75.6%(34/4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缺损评分分别为14.89±2.11、15.24±1.98,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甘露醇组肾损害发生率为15.56%(7/45),甘油果糖组发生率为3.33%(1/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甘露醇及甘油果糖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相当,但甘油果糖肾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甘露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七叶皂甙钠、甘油果糖联合及单用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价值。方法七叶皂甙钠15mg加入生理盐水40ml中静推,2次/d,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根据血肿大小2~4次/d。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七叶皂甙钠与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出血安全、有效,治愈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分析其安全性。方法 2014-02—2015-05我院9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给予甘油果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甘露醇,记录并分析治疗后2组血肿体积、神经功能评分、治疗状况及并发症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肿体积、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10.1±1.7)mL、(10.6±1.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7.9±2.1)mL、(16.2±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肾功能损害及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分别为6.7%、6.7%,对照组分别为8.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用于脑出血的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肿和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我院在研制甘露醇、尿素—甘露醇以及甘油—抗坏血酸钠的基础上自1979年6月至1982年6月,又研制成甘油—山梨醇混合液,通过60例150次的临床观察,降压效果较为满意,现将初步观察结果报告于下。临床资料本组60例,男40,女20。年龄最小者8岁,最大者70岁。其中颅内肿瘤30例,颅脑损伤14例,三叉神经痛3例,高血压脑出血2例。后颅凹蛛网膜粘连10例,颅内转移癌1例。现将观察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甘露醇和复方甘油对凋亡调控基因的影响,从而证实其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甘露醇和复方甘油对Bcl-2、bax表达的影响。结果甘露醇和复方甘油均能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但二者相比甘露醇效果更为明显。结论在脑梗死急性期应首选甘露醇,也可将甘露醇与复方甘油两药合用,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甘露醇和复方甘油对凋亡调控基因的影响,从而证实其脑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甘露醇和复方甘油对Bcl-2、bax表达的影响。结果 甘露醇和复方甘油均能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但二者相比甘露醇效果更为明显。结论 在脑梗死急性期应首选甘露醇,也可将甘露醇与复方甘油两药合用,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甘露醇和复方甘油在脑缺血急性期的疗效。方法 胜利大鼠MCAO模型,采用TTC染色及光镜观察用药前后梗塞面积大小、缺血组织病理变化特点。结果 甘露醇较复方甘油能更有效地缩小梗塞灶体积,减轻神经元的缺血损伤。结论 甘露醇与复方甘油不仅有脱水作用,而且有脑保护作用,在脑缺血急性期应首选使用甘露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甘露醇和复方甘油在脑缺血急性期的疗效。方法 利用大鼠 M C A O 模型,采用 T T C 染色及光镜观察用药前后梗塞面积大小、缺血组织病理变化特点。结果 甘露醇较复方甘油能更有效地缩小梗塞灶体积,减轻神经元的缺血损伤。结论 甘露醇与复方甘油不仅有脱水作用,而且有脑保护作用,在脑缺血急性期应首选使用甘露醇。  相似文献   

9.
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肾功能损害。方法对9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8例,应用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降颅内压;对照组50例,应用甘露醇降颅内压进行比较,观察其疗效、控制脑水肿有效率及肾功能损害。结果治疗组疗效及控制脑水肿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所致肾功能损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显示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急性脑出血,两者相辅相成,可更好控制脑水肿,抢救生命,改善愈后,并减少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剂量甘露醇联合甘油氯化钠、β-七叶皂甙钠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10%甘油氯化钠500ml,1次/d,β-七叶皂甙钠10mg每隔12h静脉注射1次,连用10~14d,治疗前后监测肾功能、尿分析、电解质。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77.5%,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58.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甘露醇致肾衰发生率分别为4例和3例,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住院4周病死率分别为:联合治疗组12.5%,常规治疗组20%,经x~2检验,两组4周后病死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小剂量甘露醇联合甘油氯化钠、β-七叶皂甙钠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疗效显著,有利于降低大面积脑硬死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卒中后吞咽障碍主要由于舌咽、迷走和舌下神经的核性或核下性损害导致真性延髓麻痹和双侧大脑皮质脑干束损害导致假性延髓麻痹所致,临床以假性延髓麻痹更为常见[1].吞咽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反射过程,包括认知准备期、口腔期、咽期、食管期,而卒中后吞咽障碍多在口腔期及咽期.吞咽功能障碍在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可高达30%~45%[2],卒中后吞咽困难易造成误吸、肺炎、营养不良和脱水等并发症,甚至可威胁到患者的生命[3].  相似文献   

12.
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45例救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占颅脑损伤的15%-40%.其病死率为40%~85%。本文对我院自2001—09—2004—05收治的45例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的有关临床资料,手术及预后回顾性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应用甘油果糖联合吡拉西坦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38名2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甘露醇组、甘油果糖组和甘油果糖-吡拉西坦联合组(合剂组),每组46例。比较各组患者高颅压症状的缓解情况和降压效果。通过头颅CT检查和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比较三组患者脑出血和颅内水肿吸收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观察患者血清肌酐和血钾浓度变化情况评价用药的安全性。结果三组患者颅内高压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7.83%、93.48%和97.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首次用药后颅内压最大降幅、起效时间、高峰时间和持续时间等指标,合剂组与甘露醇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合剂组颅内压最大降幅和起效时间同甘油果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8±4.9 mm Hg vs.10.5±4.5 mm Hg,P=0.03;0.42±0.19 h vs.0.62±0.22 h,P0.01)。合剂组脑出血和颅内水肿吸收量,SSS评分下降值分别为16.6±5.9 m L、14.3±6.2 m L和19.12±7.27分,均优于甘露醇组(13.9±5.6 m L,P=0.04;11.3±5.2 m L,P=0.02;15.12±6.87分,P0.01)和甘油果糖组(13.4±4.7 m L,P0.01;10.5±5.7 m L,P0.01;14.18±5.76分,P0.01)。三组发生肾功异常和电解质异常的患者例数分别为13例与11例、3例与3例、3例与4例,甘油果糖组和合剂组发生率显著低于甘露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甘油果糖联合吡拉西坦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脑出血后脑水肿效果优于单用甘露醇或甘油果糖,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的数据,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的卒中人口标化患病率不断上升,由2012年的1.89%上升至2018年的2.32%[1].由此推算,我国40岁及以上卒中现患人数达1318万,其中仅2018年我国就约有194万人死于卒中[1].肺部感染是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我国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患者...  相似文献   

15.
卒中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其现已成为中国城市人群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农村人群死亡原因的第一位.据报道,全国约有600万~700万卒中幸存者,每年新发卒中人数约250万~300万,死亡人数约150万.卒中幸存者中有3/4的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丧失,重残者超过40%.缺血性脑梗死即缺血性卒中,包括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脑栓塞、腔隙性梗死和分水岭梗死等.血栓形成、栓子脱落、血管壁斑块形成及血管狭窄等是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病因.由于缺血性卒中发病原因复杂,导致了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多样性和高难度.  相似文献   

16.
复方甘油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塞初步临床观察天津市大港医院陈公群对急性脑梗塞的各种疗法,临床观点不一 ̄[1,2],低分子右旋糖酐有一定疗效,目前被广泛使用;单独应用20%甘露醇治疗急性脑梗塞亦有成功报告 ̄[3,4],但10%复方甘油注射剂(下简称复方甘油...  相似文献   

17.
自十七世纪以来,人们就对儿童脑血管疾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927年Ford氏开始注意到小儿偏瘫的病因学及存活率的研究。晚近研究资料表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烟雾病,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是儿童脑血管疾病危险的致病因素。作者报告并分析了Mayo医院1965~1974年10年期间,15岁以下的69例脑血管疾病。资料通过对1000份病例的复习和筛选,不包括分娩合并的卒中,颅内感染及脑外伤。 69例中38例为缺血性卒中(55%);31例为出血性卒中(45%)。在缺血性卒中的病例中:19%病因未明,4%有烟雾病,26%有先天性心脏病,以及约60%合并其它疾病。在出血性卒中的病例中:10%病因不明,19%继发于颅内动静脉畸形,9%继发于  相似文献   

18.
通过32例高颅压患者甘油和甘露醇交替给药的疗效比较,结果显示两药的总有效率及降ICP作用类似;但两药降ICP的显效时间、持续时间不同,尿量及尿比重也有显著差异。所以甘露醇适于急性颅压增高患者的急救,而甘油适于需长期脱水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北京与京外地区18~45岁青年卒中的危险因素、发病情况及两组人群对卒中的认识情况,达到提高一级预防青年卒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2006年北京21所三甲医院卒中住院患者1214例,同期京外地区12所三甲医院卒中住院患者1056例。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职业、生活习惯、常规危险因素、对卒中的认识、临床诊断及转归等。结果 (1)在所调查的人群中,北京地区青年卒中的比例低于京外(4.5%vs7.9%,P<0.05)。居住市区、在职人员、男性等在青年卒中所占的比例较高,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北京地区分别为:60.0%,65.5%,81.8%;京外地区分别为:63.8%,59.0%,69.9%,P <0.05)。(2)北京地区青年卒中亚型的各构成比前3位分别为:缺血性卒中、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京外地区为:缺血性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3)北京和京外地区青年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前3位均为:高血压、吸烟、大量饮酒。(4)两组超过一半的患者发病当时即治疗(北京72.7%,京外56.6%,P >0.05)。两组患者接受溶栓、超过溶栓时间的比例、高危个体的知晓无统计学差异(北京地区分别为9.1%,29.1%,29.1%;京外地区分别为 4.8%,31.3%,16.9%,P >0.05)。北京地区和京外地区青年卒中住院期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 vs 1.2%,P >0.05)。结论 (1)北京和京外地区居住市区的在职男性青年卒中在卒中中所占的比例较高。(2)高血压、吸烟和大量饮酒是两组青年卒中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3)两组青年卒中的发病类型均以缺血性卒中和脑出血为主。(4)两组青年卒中住院期间的病死率均较低。(5)两组患者对卒中知识的了解均较少。  相似文献   

20.
吸烟与青年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吸烟与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方法2002~2004年于我院神经内科行血管造影检查的青年(18~49岁)脑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患者93例,其中73例患者可能存在颅内或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作为狭窄组,20例患者无大动脉狭窄作为无狭窄组,对两组患者的吸烟及其他危险因子进行调查。研究变量包括:人口学因子(如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长期吸烟及饮酒史)、实验室检测因子(血浆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血纤维蛋白原)。结果单变量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长期吸烟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率、同型半胱氨酸及三酰甘油的升高率、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长期吸烟(OR=4.367, 95% CI 1.028-18.554,P=0.046)及血三酰甘油水平升高(OR=3.274,95% CI 1.083-9.900,P=0.036)与青年卒中患者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发生有关。结论长期吸烟及血三酰甘油水平升高可能是青年卒中患者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子,应进行大样本的队列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