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用两种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单克隆抗体,本院自制了G-CSF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经国内7家大医院试用,对临床标本测定的结果表明:细菌培养阳性发热患者(n=31),G-CSF阳性检出率为100%。未做细菌培养临床诊断为细菌感染发热患者(n=269),G-CSF阳性率为89.2%;非细菌感染发热患者(n=153),G-CSF阳性率只有6.5%;正常人(n=157),G-CSF检测全部为阴性  相似文献   

2.
探讨深部痰液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测定对毛细支气管炎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74例单纯毛经细支气管炎和27例毛细支气管炎合并细菌感染患儿的深部痰液G-CSF阳性率,并对两组患者进行痰细菌学培养和病毒病原学检测。结果:两组G-CSF阳性率和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和P〈0.05),病毒病原学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痰液G-CSF检测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发性腹膜炎腹水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技术测定25 例自发性腹膜炎和25 例非细菌感染性腹水患者腹水中的G-CSF。结果:在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腹水中G-CSF阳性率(92% )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性腹水中的阳性率(4% ),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1)。其敏感性为92% ,特异性为96% 。并且腹水中的G-CSF水平明显高于血清中的水平。随着自发性腹膜炎感染的控制,腹水G-CSF水平逐渐降至正常。结论:腹水G-CSF检测可有效区别自发性腹膜炎与非感染性腹水,对自发性腹膜炎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均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定性检测了50例尿路感染患者血、尿中的G-CSF,结果发现尿路感染患者尿G-CSF阳性率88%,与对照组(16.67%)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血G-CSF阳性主要见于急性肾盂肾炎(77.8%),初步认为尿G-CSF测定对尿路感染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热时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GF)的变化与感染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了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发热患者血清G—CSF的水平,同时设对照组。结果:对照组血清G—CSF的水平检测全部为阴性;实验组中发热伴细菌培养阳性者血清G—CSF的检测均呈阳性,且血清G—CSF含量与体温呈现正相关;反复感染者急性感染期血清G—CSF水平(OD值0.183±0.080)低于非反复感染者同期水平(OD值0.382±0.166);差异显著(P<0.05)。结论:细菌感染是血清G—CSF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血清G—CSF检测在小儿发热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活性在小儿发热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了63例发热性疾病(急性白血病14例,呼吸道感染病49例)血清G-CSF活性,同时采用F-820血球计数仪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ANC)绝对值。结果 非细菌感染性病例血清G-CSF呈阴性反应,外周血ANC正常或低于正常 病例血清G-CSF阳性,其活性与外周血ANC计数呈正相关,而部分急性白血病患儿二者呈负相关。结论 检测血清G-CSF活性有助于小儿发热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7.
黄培宁 《右江医学》1997,25(4):194-195
使用酶联免疫法对原发性肝癌(肝癌组)和非消化道癌与非消化道疾病(对照组)患者进行血清糖抗原19-9(CA19-9)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结果为:CA19-9肝癌组检测29例,阳性26例,阳性率为89.65%;对照组检测40例,阳性12例,阳性率为30.00%,两者有非常显著差异(χ2=18.28,P<0.01)。AFP肝癌组检测51例,阳性32例,阳性率为62.75%;对照组检测40例,阳性7例,阳性率为17.50%,两者有非常显著差异(χ2=18.74,P<0.01)。肝癌组CA19-9和AFP两项检测的阳性率(89.65%和62.75%)也有非常显著差异(χ2=6.71,P<0.01);两项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由单测AFP62.07%提高到93.10%。可以认为,血清CA19-9是检测原发性肝癌的一项重要指标,与AFP联合测定可提高其阳性率。本文对CA19-9和AFP诊断原发性肝癌阳性率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夺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对19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和27例病毒性脑膜炎(病脑)患儿进行了脑脊液G-CSF的测定,并对部分患儿进行动态观察。结果:G-CSF在化脑患儿脑脊液中的阳性率为78.9%,明显高于病脑患儿的阳性率3.7%,并且随着化脑患儿进行抗生素治疗的好转或恢复,脑脊液中G-CSF的阳性率明显降低。提示:脑脊液中C-CSF的测定有助于化脑和病脑的鉴别及  相似文献   

9.
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21例,正常体检人员64例,肝病患者27例,非肝脏良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18例,非肝脏恶性肿瘤患者20例,进行血清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务血清甲胎蛋白(AFP)的测定,结果显示:PHC组的AFu值(198.36±52.94nKat/L)显著高于其它各组病例(P<0.001),AFu对PHC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9%、76.19%、80%、96.15%;准确度为94%;PHC患者AFu的阳性率为53.33%,AFP和AFP联合检测对PHC诊断阳性率达93.33%。  相似文献   

10.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定性检测了50例尿路感染患者血。尿中的G─CSF.结果发现尿路感染患者尿G─CSF阳性率88%,与对照组(16.67%)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血G─CSF阳性主要见于急性肾盂肾炎(77.8%).初步认为尿G─CSF测定对尿路感染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的水平,阐明其在CAP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27例CAP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127例CAP患者以合格痰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分为细菌培养阳性组(n=54)与细菌培养阴性组(n=73);根据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将细菌培养阳性组患者分为重症肺炎组(n=13)和非重症肺炎组(n=41)。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PCT水平、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后第8天,细菌培养阳性组、细菌培养阴性组和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8天,细菌培养阳性组和细菌培养阴性组研究对象血清PCT水平低于入院后第1天(P<0.05);重症肺炎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非重症肺炎(P<0.01),重症肺炎组患者WBC计数、NEUT%和CRP水平虽均高于非重症肺炎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细菌培养阳性为诊断细菌感染的金标准,血清PCT水平诊断细菌性CA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优于NEUT%和WBC计数。结论:血清PCT水平对诊断CAP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可指导判断CAP是否为细菌感染、评估肺炎的严重程度和停用抗生素的时机。  相似文献   

12.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3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42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清G-CSF水平,结果显示:两组化疗后血清G-CSF检出率分别为52%和33.3%,与化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而两组病程中合并感染者,检出率高达87.5%和77.6%,显著高于无感染组(P<0.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血清G-CSF水平与白细胞总数呈负相关。恶性肿瘤仅于化疗后合并感染时,血清G-CSF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呈负相关。并初步探讨了血清G-CSF变化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在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胶体金测定法对40例细菌感染者组(18例重症感染,22例一般感染)和30例病毒感染者(病毒感染组)分别进行PCT检测,同时与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PCT水平比较。结果以0.5μg/L为阳性阈值,细菌感染组PCT阳性率为92.5%(37/40),病毒感染组PCT阳性率为13.3%(4/3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感染组、一般感染组及对照组PCT水平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PCT水平检测可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其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且PCT水平对判断病情轻重及患者预后有很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时IL-8和G-CSF的检测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白介素 8(IL-8)、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变化。方法: 用ELISA法检测91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中的59例病毒性脑炎或脑膜脑炎(Vm & Ve)患儿、 22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Pm)和1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Tm),并以21例非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脑脊液、血清G-CSF和IL-8活性作为对照。结果:患儿组脑脊液IL-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患儿组间差异无显著性。G-CSF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IL-8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病中起作用,但IL-8、G-CSF的检测无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血清降钙素原(PCT)定量与半定量检测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182例疑似细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胶体金免疫结合半定量法、化学发光定量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清PCT水平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诊断细菌感染的特异度、灵敏度。结果:细菌培养结果显示:182例疑似患者中,细菌感染153例,非细菌感染29例;细菌感染的患者中有局部细菌感染64例,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51例,脓毒血症38例;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得知,将PCT≥0.5 ng/mL当作阳性诊断界点,化学发光定量法检测的特异度为65.41%,灵敏度为95.52%,明显高于胶体金免疫结合半定量法检测的46.32%、85.42%;SIRS和脓毒血症患者PCT水平明显高于局部细菌感染患者和非细菌感染患者,且脓毒血症患者PCT水平明显高于SIRS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S患者、脓毒血症患者PCT阳性率均高于局部细菌感染患者和非细菌感染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细菌感染患者和非细菌感染患者的血清PCT水平、PCT阳性率比较,脓毒血症患者和SIRS患者的PCT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定量检测对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高于半定量检测的诊断效能,且检测血清PCT水平对诊断全身细菌感染的价值更高,可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731医院192例儿科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感染110例(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82例(病毒感染组)。测定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70例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清CRP水平,比较三组儿童的CRP水平。结果 治疗前,细菌感染组血清CRP水平[(17.09±11.12)mg/L]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6.46±3.54)mg/L]和正常对照组[(5.91±2.8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细菌感染组血清CRP水平[(5.87±2.48)mg/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后病毒感染组血清CRP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RP是儿科患者感染性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指标,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积极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PCT和CRP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定量法和乳胶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172例儿科感染患者及78例正常体检儿童血清PCT和CRP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PCT及其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非细菌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的PCT及其阳性率无明显差异;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CRP及其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感染患儿的血清PCT和CRP,具有敏感度及特异度高的特点,有助于感染疾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对指导合理应用抗菌素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0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检测其血清PCT和CRP水平,并进行诱导痰细菌定量培养,治疗后再次进行血清PCT和CRP水平测定。以痰中的下呼吸道病原菌(PMM)浓度≥10~7CFU/ml作为诊断AECOPD细菌感染的金标准,将AECOPD患者70例分为细菌感染组39例和非细菌感染组31例。比较2组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治疗前AECOPD患者PCT和CRP均显著高于治疗后(P<0.05),细菌感染组PCT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2组CRP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以PCT>0.5ng/ml,CRP>10 mg/L为阳性阈值,PCT和CRP诊断AECOPD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分别为94.9%、89.7%,特异度分别为87.1%、67.7%,PCT特异度高于CRP(P<0.05),敏感度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Kappa分析PCT和CRP与痰培养诊断AECOPD细菌感染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92、0.58,一致性均较高。结论 PCT和CRP是诊断AECOPD细菌感染较好的炎性反应指标,而PCT更具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性急性呼吸道感染血清中IL-6及CRP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在老年性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全血快速CRP分拆仅(Quick Rend CRP)检到者年性急性呼吸感染患者及同龄健康体查者血清中IL—6和CRP的合量。结果:细菌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较,IL—6含量免明显增高,无显著性差异;CRP含量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IL—6和XRP含量均无明显增高,无显著性差弄。结论:老年性急性呼吸道细菌感染者,根据其血清中CRP含量的增加,对临床米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测定46例食管癌,29例结肠直肠癌,100例胃癌患者及100例正常人血清中酸溶性糖蛋白(ASP),以正常组的 +2s为正常值上限。结果正常组阳性率为2%,病例组阳性率为65.2%~78.0%,提示血清ASP检测在消化道肿瘤普查及诊断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各种消化道癌组织与对照组织的ASP含量比较,前者均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织(P<0.05~0.01),提示癌组织伴有ASP合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