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表达,探讨其在肺癌诊断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放射法检测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14名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血清与BALF中IGF-1、IGFBP-3的水平.结果 肺癌组血清和BALF中IGF-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GFBP-3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IGF-1/IGFBP-3升高(P<0.01).IGF-1、IGF-1/IGFBP-3在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Ⅲ~Ⅳ的肺癌患者血清、BALF中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和TNMⅠ~Ⅱ期者(P<0.05),而IGFBP3下降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及TNMⅠ~Ⅱ期者(P<0.05).肺癌组血清IGF-1、IGFBP-3浓度与BALF中的浓度呈正相关(P <0.01);患者血清BALF中IGF-1与IGFBP-3浓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GF-1、IGFBP-3的表达对肺癌的诊断、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D2-40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40例子宫内膜腺癌作为实验组,14例正常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GF-1R、VEGF-C、D2-40的表达。结果实验组淋巴结转移与IGF-1R的阳性表达无相关性,而与过度表达相关(P〈0.05);实验组VEGF-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在IGF-1R过度表达组织中高于非过度表达组织,VEGF-C阳性表达高于阴性表达,且IGF-1R过度表达和VEGF-C阳性表达在实验组呈正相关。结论 IGF-1R、VEGF-C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对于早期判断淋巴道转移有一定价值,联合检测二者有助于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对结肠癌患者血清细胞质胸苷激酶(TK1)、表皮生长因子(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66例结肠癌患者,33例行腹腔镜手术(A组),33例行开腹手术(B组),手术前及手术后1、4周测血清TK1、EGF、HGF、IGF-1、CRP及IL-6。33名健康人作对照(C组)。结果术前A、B组血清TK1、EGF、HGF、IGF-1、CRP及IL-6水平相近(P均>0.05),但均显著高于C组(P均<0.01);术后1、4周,A组上述各指标均低于B组(P均<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后患者血清TK1、EGF、HGF、IGF-1、CRP及IL-6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结肠癌组织中VEGF-C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44例原发结肠癌标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表达,分析VEGF-C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结果VEGF-C阳性表达率为43.2%(19/44)。VEGF-C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相关(P均〈0.05)。VEGF-C阳性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明显短于VEGF-C阴性表达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VEGF-C是影响结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认为结肠癌组织中VEGF-C表达上调;VEGF-C阳性表达在判断结肠癌侵袭性和预后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表观扩散系数(ADC)联合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PWML)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PWML早产儿114例(观察组),其中PWML病情程度轻度35例、中度46例、重度33例,规范治疗后预后良好85例、预后不良29例,同期另选无颅脑疾病的早产儿34例(对照组)。所有早产儿出生2周内接受颅脑MRI检查,常规行扩散张量成像扫描,选取感兴趣区测量ADC;采集外周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F-1。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DC和血清IGF-1水平对PWML早产儿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结果 观察组ADC和血清IGF-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随着病情程度增加,PWML早产儿ADC和血清IGF-1水平逐渐降低(P均<0.05)。预后不良者ADC和血清IGF-1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者(P均<0.05)。ADC、血清IGF-1水平单独和联合诊断早产儿PWML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2、0.762、0.960,ADC、血清IGF-1水平联合诊断早产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手术切除的结肠癌肠组织病理标本92例,组织学分型均为腺癌,并取相应标本距癌灶5 cm以上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正常结肠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中VEGF-C表达,并分析VEGF-C与结肠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EGF-C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71.73%比34.78%,P0.001),VEGF-C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VEGF-C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有助于为结肠癌诊疗及预后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翔  冉志华  林维  萧树东 《胃肠病学》2006,11(3):139-142
背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具有维持细胞正常增殖和分化的作用。多种脏器肿瘤存在IGFs过表达,IGFs与其受体IGF-R结合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并可能加速肿瘤转移,提示IGFs/IGF-R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有重要作用。目的:研究IGF及其受体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0例结肠癌患者的手术标本,以亲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癌组织和远离癌灶的正常结肠黏膜组织IGF-ⅠR、IGF-Ⅱ的表达。分析IGF-ⅠR、IGF-Ⅱ的阳性程度与结肠癌Dukes分期的相关性。结果:结肠癌组织IGF-ⅠR、IGF-Ⅱ的表达均局限于细胞质,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5%和55.O%,较正常结肠黏膜组织的32.5%和2.5%显著增高(P〈0.01)。IGF-ⅠR的阳性程度与结肠癌Dukes分期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结肠癌存在IGF-ⅠR、IGF-Ⅱ过表达,其中IGF-ⅠR的表达与结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存在相关性。IGFs/IGF-ⅠR的检测可能对判断结肠癌患者的预后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IGF-Ⅰ受体(IGF-Ⅰ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50例(观察组)、体检健康者50例(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手术前后、对照组体检日血清IGF-Ⅰ、IGF-ⅠR、IGF-Ⅱ。分析各指标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术前血清IGF-Ⅰ、IGF-ⅠR、IGF-Ⅱ水平均高于术后及对照组(P均<0.05),但术后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低分化者血清IGF-Ⅰ、IGF-ⅠR、IGF-Ⅱ水平明显高于高分化、中分化者,TNM分期Ⅲ、Ⅳ期者明显高于Ⅰ、Ⅱ期者,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均<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前血清IGF-Ⅰ、IGF-ⅠR、IGF-Ⅱ水平明显升高,其水平变化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M1CAO)患者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侧支循环形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8月我科收治的M1CAO患者158例作为疾病组,另取169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M1CAO患者均于发病1周后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确诊,根据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形成情况,将其分为无代偿组、单纯大脑前动脉(ACA)代偿组、单纯大脑后动脉(PCA)代偿组及ACA+PCA代偿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血清PDGF、IGF-1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住院当天及15d时M1CAO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M1CAO患者出院后90d的预后进行评估,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各组受试者的临床资料。血清PDGF、IGF-1水平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1CAO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疾病组患者血清PDGF、IGF-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无代偿组比较,单纯ACA代偿组、单纯PCA代偿组、ACA+PCA代偿组患者血清PDGF、IGF-1水平依次升高,NIHSS评分依次降低(P<0.05)。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PDGF、IGF-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1CAO患者血清PDGF水平与IGF-1水平呈正相关(r=0.41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高PDGF、IGF-1水平及侧支循环形成是M1CAO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糖尿病是M1CAO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1CAO患者血清PDGF、IGF-1水平明显降低,二者水平升高与侧支循环形成及良好预后有关,是M1CAO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背景: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水平与原发性肝癌的预后有关,其检测有助于肝癌治疗效果的评价。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柃塞(TACE)治疗埘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GF-Ⅱ水平的影响,以及血清IGF-Ⅱ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33例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和48例正常对照者纳入研究。以放射免疫测定检测血清IGF-Ⅱ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前后的血清IGF-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经3次TACE治疗后,患者血清IGF-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TACE治疗期间存活组血清IGF-Ⅱ水平逐渐下降,而死亡组血清IGF-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反而有增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次TACE治疗可降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IGF-Ⅱ水平.血清IGF-Ⅱ水平可作为评价原发性肝癌TACE疗效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研究二者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根据不同临床情况,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并发症的糖尿病(DM)组、糖尿病肾病(DN)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和糖尿病神经病变(DNP)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GF-1、TGF-β1水平,并比较其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结果与DM组比较,DR组IGF-1水平高,DNP组低(P〈0.05);DN、DR和DNP组TGF-β1均高于DM组(P〈0.05或〈0.01);DN组24 h尿白蛋白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血清TGF-β1与尿白蛋白呈正相关(r=0.27,P〈0.01)。结论 DR患者血清IGF-1水平升高,DNP患者血清IGF-1水平下降;DN的发生发展与血清TGF-β水平升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玉  齐协飞 《山东医药》2010,50(37):14-15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对良、恶性胸腔积液(胸液)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良、恶性胸液各30例患者的血清、胸液VEGF-C,并与20例正常者的血清VEGF-C进行对照。结果恶性组的胸液VEGF-C、血清VEGF-C、胸液VEGF-C/血清VEGF-C均高于良性组(P〈0.01);良、恶性组血清VEGF-C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胸液VEGF-C、血清VEGF-C、胸液VEGF-C/血清VEGF-C诊断恶性胸液的敏感性分别为50.0%、73.3%和36.7%,特异性分别为96.7%、93.3%和80.0%。结论 VEGF-C与胸液形成及其性质密切相关,对良、恶性胸液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PSA(fPSA)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52例PCa患者、4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和48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GF-1,IGFBP-3,PSA及fPSA水平。结果 PCa组IGF-1水平较BPH组、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BPH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IGFBP-3水平低于BPH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BPH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F-1及IGFBP-3诊断PCa的灵敏度分别为83.6%和76.4%,特异度分别为84.0%和74.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2%和76.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4%和74.0%。血清IGF-1与PSA或fPSA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诊断PCa的灵敏度。结论 PCa患者的IGF-1及IGFBP-3水平较健康对照者发生改变,IGF-1与PSA或fPSA联合检测更有助于PCa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VEGFR-3信号途径相关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3信号途径相关蛋白C、D(VEGF—C、VEGF—D)在胃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80例胃癌手术病例分为淋巴结阳性组(n=48)和淋巴结阴性组(n=32),另设胃溃疡病例为对照组(n=10)。采用ELISA技术进行血清VEGF—C和VEGF-D水平检测,然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两步法检测胃溃疡组织和胃癌标本VEGF—C、VEGF-D表达。结果胃癌患者血清VEGF-C和VEGF—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患者血清VEGF-C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VEGF—C、VEGF—D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VEGF-C阳性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者更高(P〈0.01)。结论血清VEGF—C可作为胃癌的标记物,对术前判定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变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的动态改变及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雄性SD鼠诱发肝癌发生,分别观察肝细胞形态学、肝及血IGF-Ⅱ的动态变化。以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鼠肝,人肝癌组织中IGF-Ⅱ表达,并以生物素标记的探针检测肝癌组织中HBV-DNA,分析IGF-Ⅱ表达与HBV复制及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诱癌过程中肝细胞出现颗粒样变性、不典型增生到HCC的形成过程中IGF-Ⅱ呈梯度表达,表现为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变性组(P〈0.01).癌变过程中IGF-Ⅱ呈阳性表达和胞内分布,肝和血IGF-Ⅱ呈显著正相关.人肝癌组织中IGF-Ⅱ高表达,明显高于非癌组(P〈0.01),与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与肿瘤数目无关;HBV-DNA阳性肝癌组织中IGF-Ⅱ表达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组。结论IGF-Ⅱ参与肝细胞的癌变过程,其过度表达可作为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 LDL)、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及8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血清TGF-β1、ox LDL、IGF-1水平,应用多普勒超声仪测定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应用螺旋CT观察脑梗死患者梗死面积,应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血清TGF-β1、ox LDL、IGF-1与IMT及脑梗死面积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血清ox LDL、IGF-1、IMT水平高于对照组,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梗死组血清ox LDL、IGF-1及IMT水平高于轻、中度组,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而TGF-β1水平低于轻、中度组,中度组低于轻度组(P<0.05)。脑梗死组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且易损斑块组血清ox LDL、IGF-1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而TGF-β1水平低于稳定斑块组(P<0.05)。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可知,ox LDL、IGF-1与脑梗死面积及IMT均呈正相关,而TGF-β1与脑梗死面积及IMT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TGF-β1、ox LDL、IGF-1水平升高与脑梗死面积及斑块稳定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探讨各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变化及其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CHB和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IGF-1和肝纤维化指标(包括HA、LN、PⅢP和CⅣ)。CHB和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HB患者血清IGF-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IGF-1水平则明显降低。CHB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肝纤维化血清指标呈正相关,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肝纤维化血清指标无相关关系。CHB患者血清IGF-1水平异常与肝脏的损害相关,而且可能与CHB患者肝脏纤维组织增生相关联。  相似文献   

18.
【】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78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7例给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血清IGF-1水平及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24hSBP、24hDBP及24hM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IGF-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FM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PWT、IVST、LVMI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硝苯地平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提高了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血压控制效果,降低了血清IGF-1水平,改善了患者心脏功能,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福辛普利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EH心肌肥厚形成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46例EH患者(EH组)福辛普利治疗前后、治疗3个月及18例正常血压者(对照组)的血清IGF-1水平。结果:EH患者的血清IGF-1为(13.28±3.59)n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9.50±l.65)nmol/L(P<0.001)。Ⅱ期EH患者的平均血清IGF-1水平(14.73±3.21)nmol/L明显高于Ⅰ期患者(11.58±3.48)nmol/L(P<0.005);伴左室肥厚(LVH)者IGF-1为(15.83±3.36)nmol/L,高于无LVH者[(1.69±2.29)nmol/L)(P<0.01);与对照组比较均P<0.00I。EH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左室重量指数(LVMI)呈显著正相关(r=0.811,P<o.001)。福辛普利治疗3个月后,血清IGF-1水平降到(10.93±2.44)nmol/L(P<0.00I),与对照组比较P<0.05;LVH者仍高于无LVH者[(12.67±1.79)比(10.62±1.98)nmol/L,P<0.OI〕。结论:EH患者血清IGF-1水平升高,尤其是伴LVH的患者,经福辛普利治疗后其水平下降,说明IGF-1可能参与EH心肌肥厚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4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5例,16例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GF-1水平。结果AMI和UAP组中IGF-1明显高于SAP和对照组(P〈0.01)。SAP组IGF-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GF-1在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均高于对照组(P〈O.05),但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IGF-1参与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