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活检前列腺癌组织及植入125I粒子在前列腺癌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治疗组前列腺癌患者49例,均经直肠超声引导下活检确诊,其中低危组28例,采用单纯经直肠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高危组21例,采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术后口服内氟他胺内分泌化疗药物治疗。对照组20例行根治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需要时长、住院时间、术后随访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值变化及PSA无进展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1.4 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8 d。49例患者平均植入粒子(57±12)粒。术后随访3~24个月。无因操作技术引起的严重并发症。45例粒子植入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比较PSA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16.50±12.43)ng/mL和(0.67±0.28)ng/mL(P〈0.05)。4例治疗后3个月血清PSA未降低,其中1例术后18个月发生骨转移,有2例在术后平均19.3个月出现PSA生化复发,2例于术后36个月死亡,累计PSA无进展患者生存率为89.8%。对照组中1例于术后21个月死亡,1例在术后14个月发生骨转移,1例在术后平均16个月出现PSA生化复发,累计PSA无进展患者生存率为85.0%。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及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125I放射粒子植入结合去势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对行前列腺125I放射粒子植入结合去势治疗的16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手术顺利,植入125I放射粒子21±9粒,手术时间35±5min,术后住院5.5±1d。12例随访3~6个月,术后1个月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下降,术后3个月明显下降,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永久性放射粒子植入前列腺内放疗治疗前列腺癌是一种有效、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在经直肠B超引导定位下,经会阴部穿刺前列腺^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5例,其中3例合并骨转移。结果5例手术均顺利,平均植入^125I粒子40例,平均手术时间75min,平均住院时间6d。术后随访3-11个月,平均5个月,完全反应3例,部分反应1例,病情恶化1例。PSA无进展生存率为80%(4/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125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前列腺癌是一种安全、创伤小、并发症低且疗效肯定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中125I放射粒子(种子源)植入联合睾丸切除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11例前列腺癌患者术中切除睾丸后,依据术前治疗计划所需粒子数目和位置,经膀胱切口将放射性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前列腺癌组织中行内放射治疗。结果术后6~12个月随访,发现9例患者前列腺体积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均有不同程度降低,1例死亡,1例病灶控制不理想,其余患者无一例出现尿潴留、尿失禁及便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术中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睾丸切除是治疗前列腺癌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植入^125I粒子近距离放疗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前列腺癌患者采用直肠超声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近距离放疗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3个月血清PSA浓度值均已下降至正常水平,术后3个月复查直肠超声全部病人前列腺肿瘤缩小。结论:^125I粒子前列腺永久性组织间植入治疗前列腺癌,患者创伤痛苦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放疗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 采用TPS治疗计划系统作治疗计划,在直肠超声引导下对16例前列腺癌患者植入125I粒子行近距离放疗.临床分期T2N0M0~T3N0M1.结果 1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随访36~58个月.术后6个月血清PSA值均显著下降至正常水平,术后12个月复查直肠超声全部患者前列腺体积缩小.术后3年T2期患者无进展生存率为63.6%(4/11),9例复发.结论 125I粒子前列腺永久性组织间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具有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放疗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采用TPS治疗计划系统作治疗计划,在直肠超声引导下对16例前列腺癌患者植入125I粒子行近距离放疗。临床分期T2N0M0~T3N0M1。结果1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随访36~58个月。术后6个月血清PSA值均显著下降至正常水平,术后12个月复查直肠超声全部患者前列腺体积缩小。术后3年T2期患者无进展生存率为63.6%(4/11),9例复发。结论125I粒子前列腺永久性组织间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具有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前列腺癌患者在直肠超声引导下经直肠125I粒子植入术,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各随访时期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粒子植入术后3个月,42例前列腺癌患者PSA平均值为(0.547±0.386) ng/ml,与术前(17.298±10.109) ng/m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继续随访发现患者PSA的水平呈进行性下降,且在术后12个月,患者PSA值降至0.2 ng/ml以下。42例患者术后有12例出现15次PSA反弹,其中46.74%的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15.83%的患者术后出现里急后重、黏液便等症状,随访3个月后上述症状均改善。结论直肠超声引导下经直肠植入125I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前列腺癌,其疗效肯定,未出现尿道狭窄、肠梗阻以及肠瘘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125I粒子前列腺永久性组织间植入治疗前列腺癌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放疗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采用TPS治疗计划系统作治疗计划,在直肠超声引导下对16例前列腺癌患者植入。125↑I粒子行近距离放疗。临床分期T2N0M0-T3N0M1。结果1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随访36—58个月。术后6个月血清PSA值均显著下降至正常水平,术后12个月复查直肠超声全部患者前列腺体积缩小。术后3年T2期患者无进展生存率为63.6%(4/11),9例复发。结论125↑I粒子前列腺永久性组织间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具有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15例前列腺癌患者均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每颗粒子活度为0.35~0.50 m Ci,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PD)130~150Gy,最多植入粒子82颗,最少植入粒子29颗,平均植入50颗。结果:15例患者术后经X线证实植入部位精确。最长随访18个月,最短随访时间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均值分别为51.6 ng/m L和0.14 ng/m L,影像学检查前列腺体积均值分别为35.5 cm~3和22.5 cm~3,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随访16个月时,15例均存活。术后3个月患者出现Ⅰ级尿道症状11例,Ⅱ级尿道症状4例,直肠刺激症状5例,经对症治疗,在6个月后症状缓解。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安全、微创、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保留附睾的睾丸切除术(A组)与传统睾丸切除术(B组)在进展期前列腺癌治疗中的疗效,探讨睾丸去势治疗的最佳选择方式。方法进展期前列腺癌60例,A、B组各30例。均在局麻下行单切口双侧睾丸切除术,术后第1天起口服非类固醇类雄激素阻断剂。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1、3、6、9、12个月,观察2组血清总睾酮、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变化;了解患者手术满意度等。结果去势术后12个月,A、B组血清睾酮平均水平分别为0.2nmol/L(95%置信区间0.1~0.9nmol/L)、0.3nmol/L(95%置信区间0.2~0.9nmol/L),均〈1.9nmol/L,2组均数比较,P〉0.05;A组PSA平均值0.22ng/ml,B组0.27ng/ml,2组均数比较,P〉0.05。问卷调查示A组满意度为96.7%(29/30),B组为53.3%(16/30)。结论2种睾丸切除术在进展期前列腺癌治疗中疗效无明显差异,但保留附睾的睾丸切除术、附睾成形术有助于满足患者的阴囊外观形态和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对 40例前列腺癌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直肠指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B超、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与睾丸切除术、内分泌治疗 40例前列腺癌患者资料。结果 直肠指检 (DRE)阳性率 6 2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 4 .4~ 2 75 μg/L。穿刺活检确诊 2 1例 (72 % )。病理以低分化、晚期肿瘤居多。35例经随访 0 .5~ 7年 ,三年生存率 85 .7%。结论 PSA、DRE和穿刺活检联合应用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内分泌治疗是对前列腺癌特别是晚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晚期前列腺癌全雄阻断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3例,去势手术+口服氟他胺250 mg,3次/d;治疗组44例,去势手术+口服氟他胺250 mg,3次/d,同时口服辛伐他汀20 mg,2次/d。分别记录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术后6月和1年远处转移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1年治疗组血清PSA、IPSS评分、QOL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3个月开始辛伐他汀对晚期前列腺癌的PSA抑制作用较强,PSA下降速率治疗组大于对照组,而对照组从术后6个月开始PSA值开始上升,同治疗组有相反趋势;治疗组术后1年远处转移率1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9%(χ2=4.381,P<0.05)。两组治疗中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辛伐他汀增加了晚期前列腺癌全雄阻断的疗效,改善了患者的排尿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前列腺癌患者在超声导向下经直肠穿刺I125植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上前列腺癌的治疗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随机将作者医院收治的120例前列腺癌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根治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直肠超声导向经直肠穿刺I125植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PSA(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最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及尿路和直肠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植入穿刺针14根,植入粒子平均(42±17)粒。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上均显著的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后4~7 d拔出尿管后均能够正常排尿,观察组患者有2例出现拔出尿管后不能自行排尿,经过对症处理后缓解。术后对照组有7例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观察组有9例出现上诉症状,随访至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上诉症状均显著的好转。结论超声导向下经直肠穿刺I125植入治疗前列腺癌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同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晚期前列腺癌手术去势后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晚期前列腺癌患者24例(C1、C2、D1、D2期分别为2、6、10、6例),做睾丸去势手术后,采用间歇性内分泌治疗:氟他胺服用3~6个月,当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下降达到相对稳定水平(0.2~13μg/L)并维持2个月后停药,停药期间定期影像学检查及PSA监测,当PSA水平超过稳态水平2~3倍时进入下一周期氟他胺治疗,以此类推;抑那通在手术去势后18~24个月,当PSA大于稳态水平2~3倍时开始使用,1次/月,3次/疗程,以后每3年1疗程。结果 2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8.7±14.3)月,22例生存,生存率91.7%;3例氟他胺耐药。停药间歇期〉9个月,87.5%患者重复用药后仍能有效控制,重复用药后平均治疗时间(5.0±1.1)月。与单纯手术去势或持续内分泌药物治疗比较,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可明显延长肿瘤对雄激素依赖的时间。结论手术去势后联合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可延缓患者向雄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的进展,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内分泌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采用内分泌治疗(去势及术后服用缓退瘤)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31例晚期前列腺癌,随访症状改善情况,定期前列腺肛门指检和血PSA测定,记录生存时问。结果症状迅速改善,前列腺逐渐缩小、软化,血PSA迅速下降,1年有效率100%,8例死亡患者平均生存30.4月,23例继续随访中。结论以内分泌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原(PSA)值小于4ng/ml前列腺部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血清PSA值小于4ng/ml的前列腺癌病例(A期12例,B期2例,C期2例,D期1例),对诊治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结果:15例行双侧睾丸切除术,8例如服缓退瘤或氟他胺治疗,结论:血清PSA值<4mg/ml的前列腺癌大多是早期病变,病理分化较好,预后佳,直肠指检(DRE),游离/总PSA(F/T),经直肠超声(TRUS)为主要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晚期前列腺癌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11例采取去势手术(A组);27例采取去势术+放射治疗(B缉);41例采取TuRP+去势术+内分泌治疗(C组);综合治疗转移性骨痛患者。结果随访6~72个月。平均28,6个月,下尿路梗阻症状明显改善,骨痛症状缓解或消失,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量(OPR)下降和最大尿流率(Qmax)亦明显改善,血清碱性磷酸酶(PAP)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下降,前列腺体积缩小,CT示盆腔淋巴结消失,ECT示骨转移灶缩小或消失。结论TURP+去势术+内分泌综合治疗是晚期前列腺癌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