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彦伟 《当代医学》2013,(22):78-78
目的总结探讨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要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CT资料,记录肿瘤平扫的密度、边界、钙化情况及肿瘤强化特点。结果 16例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中8例患者CT平扫呈高密度,12例患者增强CT呈均匀强化及延迟强化。结论 CT平扫及增强对于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小松 《吉林医学》2012,(10):2132-2133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CT资料,观察其影像学表现。结果:23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平扫肿块均呈高、等、低均匀或混杂密度影,其中18例可见明显脂肪组织影,1例巨大肿瘤病灶内显示有高密度出血灶。增强扫描表现为病灶不同程度强化,脂肪组织及出血区无强化,部分患者血管呈条索状和斑点状强化影。结论:16层螺旋CT能清晰显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灶内的脂肪、血管、平滑肌成分及肿瘤病灶内的出血灶,病变内脂肪组织存在是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特征性表现,16层螺旋CT检查可作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T诊断肾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与透明细胞癌(CCRC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90例肾病患者,其中47例肾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43例透明细胞癌患者,利用CT扫描重新进行诊断。探析CT技术对这两种肾病的鉴别诊断以及临床价值。结果:CT对肾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透明细胞癌准确诊出率均很高,且病灶钙化常见于透明细胞癌,少见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平扫密度高于透明细胞癌;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强化程度低于透明细胞癌。结论:诊断中注意病灶钙化、CT平扫密度值以及细胞强化程度,将使得CT诊断更具有临床价值,更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平扫肿块均呈等、低、高低混杂密度影,17例显示有脂肪密度影,3例显示有高密度出血灶.增强扫描皮质期肿块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低于正常肾实质,脂肪、坏死囊变、出血区无强化,分泌期肿块持续强化.结论 CT能显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肿块内的脂肪成份,增强扫描能了解肿块的强化方式,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梁博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1,31(2):148-149,151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超声及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超声及CT表现。结果:15个病灶在二维超声上表现为高回声,彩色血流多普勒显示血流信号较少,呈低速高阻型。2个病灶表现为低回声,3个病灶表现为混合回声。CT图像上17例病灶内可见脂肪密度,大部分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并延迟强化。3例病灶仅表现为低密度灶,未测得明显脂肪密度。结论:超声及CT两种检查方法对典型病例的诊断有较高价值,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增强CT有助于进一步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到2014年3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5例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CT资料,并分析其CT特点。结果 5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例;1例患者病灶为两个,其余4例为单发;其中2例误诊为肾癌。6个病灶的肾皮质期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肾实质期肿瘤强化程度不一,可表现为明显减退、轻度减退及持续强化。结论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含有脂肪成分,也可不含脂肪成分;CT表现在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8例。全部病例均作上腹部CT平扫、增强动脉期及门脉期扫描,其中3例加病灶薄层扫描,2例加延迟期扫描。结果CT平扫8个病灶均呈低密度,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有强化,门脉期5例病灶仍有持续强化;8例中5例病灶内有明显脂肪成分,3例含脂肪较少经薄层扫描显示脂肪成分。结论含脂肪较多的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常有典型的CT表现,诊断容易;含脂肪较少的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经薄层扫描能提高脂肪的检出率,从而能提高病变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5):114-117
目的 探讨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细胞癌的CT鉴别诊断,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参考。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9年12月在内蒙古林业总医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肾细胞癌44例和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1例,在德国西门子炫速双源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中观察比较肿瘤大小、有无钙化、有无坏死、边缘清晰情况、假包膜存在情况、是否单发及强化延迟的存在情况,进行平扫期及三期动态增强,得出平均CT值。结果 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肿瘤成像大小要小于肾细胞癌,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钙化、坏死、假包膜、强化延迟的情况较肾细胞癌少,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边界情况较肾细胞癌清晰,并且大部分为单发,比较肾细胞癌患者与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平扫和各期增强扫描的CT值可以发现,在平扫期、皮质期、实质期和排泄期肾细胞癌患者的CT值高于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在鉴别诊断肾细胞癌与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肿瘤内寻找脂肪成分是鉴别肾细胞癌与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关键,对于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应用CT进行肿瘤强化程度以及强化模式的选择是主要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经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09年10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经GE16排多层螺旋CT诊断并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经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患者36例,对其多层螺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中共发现病灶46个,病灶多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位于肾实质内者34个,病灶突出于肾包膜轮廓外者12个;病灶最大截面为0.3cm×0.5cm~5.2cm×7.5cm。平扫病灶内可见脂肪、索条及软组织密度影,病灶内的脂肪组织CT值平均为-50HU,脂肪组织可占病灶容积的30%~95%;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表现。结论:多层螺旋CT在经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中,不仅扫描速度快,无需特殊准备,还能多期增强扫描及多方位成像,既有利于发现病灶内的脂肪密度明确诊断,还能明确病灶的位置、大小,能够为术前评估及随访观察提供真实、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变的CT表现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影像资料,分析其病灶大小、部位、边界、CT平扫及增强表现等.结果 肿块来源于肾实质,可突出肾轮廓或贯穿肾实质,边界清楚,呈低密度或混杂低密度,增强扫描肿块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灶内脂肪成分的存在为其CT表现特征,增强扫描有时见洋葱皮状或旋涡状强化.  相似文献   

11.
27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明伟  李敏  郝玫 《重庆医学》2007,36(7):632-634
目的 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7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例的CT表现特征.结果 27例共发现35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双肾各部位发生率相当,为边界清楚或较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多脂肪型占57.1%,少脂肪型31.4%;很少或无脂肪型11.4%.瘤内出血4例,其中1例合并肾包膜下及肾周积血.未见钙化,增强扫描呈多样性强化.11个部分突向肾轮廓之外的病灶中6例(约54.5%)周围肾组织呈杯口征,9例(约81.8%)见劈裂征.所有病例均无局部侵犯和远处转移者.结论 CT检查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的CT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HAML的CT表现。结果:CT平扫7例8个病灶均为不均匀低密度,其中5个可测及脂肪密度,1个可见低密度囊变区及高密度出血区。增强后动脉期8个病灶均显著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6个病灶持续强化,5个病灶可见中心血管影。2例合并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综合病灶中的脂肪成分以及动脉期显著不均匀强化、门脉期或延迟期持续强化、中心血管影等动态强化特征,大部分的HAML在术前都可以作出明确诊断,对部分少脂肪或/和缺乏典型强化特征的HAML要注意与其它肝脏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28例手术标本,经病理证实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前均行CT和超声检查,MRI检查者8例。结果:CT示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分界清楚,密度不均或均匀,脂肪呈点、片或网格状分布于瘤体中央或边缘,部分病例有尖嘴征。超声表现为高或等回声。结论:CT、超声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特征性诊断价值,对少脂肪或无脂肪者,应做CT薄层高分辨率平扫和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对肾血管平滑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经肾穿刺活检或手术证实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行CT平扫或增强扫描。结果:36例为多脂肪型,主要由脂肪和肌肉组成;9例为少脂肪型,肿块以平滑肌和血管为主,脂肪少;3例为极少脂肪型,基本由平滑肌和血管构成,脂肪极少,CT诊断率100%。结论:CT的高分辨率和对脂肪成分的特异性表现,在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特征,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64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图像,分析其影像特点,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5例中,病灶位于左肾8例,右肾7例,双肾多发2例;直径2~9 cm,平均3.8 cm.其中9例表现为圆形及类圆形肿块,呈现以低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影,边界清晰,内见脂肪密度区,增强扫描无强化表现.肿瘤中乏脂肪成分病灶3例,肿瘤软组织成分表现为低密度区内出现形态不规则稍高密度影.肿瘤伴出血5例,平扫肿块内见片状高密度影及包膜下见弧形高密度影,增强扫描未见强化;肾周脂肪间隙周围模糊2例,肾周筋膜增厚3例,肿瘤与肾上腺分界不清楚1例.结论:多脂肪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作诊断;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缺乏特征性,易与其他肾脏肿瘤性病变混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GE16排多层螺旋CT应用于经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经GE bright speed elite 16排螺旋CT诊断的30例经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其临床诊断结果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对其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经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发现38个病灶,其中单肾单发28例、单肾多发1例、双肾多发1例;圆形病灶2个、椭圆形24个、不规则形12个;28个病灶位于肾实质、10个病灶突于肾包膜外.病灶最大截面为5.3 cm×7.2 cm,最小截面为0.3 cm×0.4 cm,9个较大病灶造成同侧肾脏发生轻度移位.平扫病灶内可见脂肪、索条、软组织等密度影,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现不均匀强化,三维重建处理病灶内脂肪组织约占病灶容积75%.结论 GE16排多层螺旋CT应用于经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中,有利于明确病灶内脂肪密度、病灶位置及大小,为术前评估及随访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改变。结果 8例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超声表现均匀等回声,CT平扫均匀稍高或高密度,增强后强化均匀,其中延迟强化6例;所有病例均无钙化,行MR检查4例,T2WI像上呈低信号改变。结论结合CT薄层及增强扫描和MRI检查能对少脂肪血管平滑肌瘤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右江医学》2016,(2):203-206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CT和MRI影像特征,提高术前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确诊的13例RAML患者共15个病灶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并对比病理结果。结果 CT和MRI检查诊断:单肾发病11例,双肾2例;肿瘤直径<3 cm的10个病灶,>5 cm的5个病灶,其中合并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2例;以脂肪密度为主的病灶8个,乏脂肪或无脂肪成分病灶7个,其中2例CT误诊为肾细胞癌(RCC)。13例术后或穿刺病理均确诊为RAML,8个病灶富脂肪性,5个病灶乏脂肪性和2个病灶无脂肪性。结论CT及MRI对富脂肪性RAML均容易明确诊断,但CT对于乏或无脂肪RAML易误诊为RCC。MRI多参数多序列成像对RCC鉴别具有优势,CT诊断乏脂肪RAML有困难时应加做MRI检查和穿刺确诊。  相似文献   

19.
刘文革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8):1248-1249
目的:评价CT在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结果:23例中,CT显示肿块全部或部分位于肾实质内,边界清楚。其中20例CT显示明确脂肪成分而确诊,3例显示脂肪成分不明显而误诊为肾癌。结论:CT能较准确地诊断含脂肪成分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并能显示肿块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可靠的信息,而对含脂肪成分较少或不含的肾血管脂肪瘤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20.
林晓 《中外医疗》2011,30(36):174+176-174,176
目的 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CT平扫及增强特点,提高与肝脂肪瘤、脂肪肉瘤及肝癌等的鉴别能力.方法 收集了3例经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3例通过螺旋CT扫描均测得脂肪密度影,病灶动脉期呈条索状及扭曲血管状不规则强化、门脉期进一步强化;实质期成等密度.但脂肪样低密度区始终不强化.结论 病灶同时含有脂肪成分及血管影是HAML的CT特征性表现,结合平扫及动态分期增强扫描;有助于提高该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