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和耐药性特征.方法:对医院2010年临床送检各种标本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做临床分布和耐药性性分析.结果:共155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于类标本,主要分布于ICU,神经内科和呼吸内科,在所有抗菌药物中主要对阿米卡星(占20%)、亚胺培南(占38.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占39.9%)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有较高耐药率.检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3株.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严重耐药,临床应加强监测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状况,指导临床舍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对本院自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痰标本分离的98株鲍曼不动杆菌按规程进行药敏试验及结果分析。结果本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呈逐年增多趋势;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分别为89.8%、84.6%、74.5%和49.0%,对其它11种常用抗菌药物敏感率均〈4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所测试抗菌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于既往的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3.
申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1):64-65
目的了解本院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病原学与耐药分析,为临床提供抗感染治疗的依据。方法对2009年临床下呼吸道标本分离出的108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以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108株鲍曼不动杆菌,细菌感染主要分布在ICU、呼吸内科、神经外科。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严重。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粘菌素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2.7%、3.5%。对亚胺培南耐药率21.3%。尤其以ICU为主。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之一,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应引起临床科室的高度重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 了解青岛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趋势,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②方法 采用Microscan MA-40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或API系统对本地区临床标本进行鲍曼不动杆菌分离培养并使用K—B法检测其耐药性。③结果 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626株,主要来源于呼吸内科(36.9%)和ICU病房(31.0%),其次为神经内科病房(12.1%)、肿瘤科病房(11.0%)和其他病房(8.9%);该菌广泛耐药,除对亚胺培南、特治星等少数抗菌药物敏感外,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④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是呼吸内科和ICU病房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对常用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须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林华  张德伦  杨思芸  李胜前  陈杰 《西部医学》2012,24(7):1300-1302
目的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内鲍曼不动杆菌(AB)标本分布、耐药情况、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预防与治疗AB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我院ICU分离的41株AB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标本85.37%)的分布、耐药情况及易感AB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B敏感率较高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100%)、亚胺培南(92.5%),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严重。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多重耐药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高;应警惕并高度重视该菌感染及耐药监测,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播散。  相似文献   

6.
董丽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1):1893-1894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分离11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本院临床分离的116株鲍曼不动杆菌用K-B法测定了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116株鲍曼不动杆菌大多分离自痰标本,分布于全院13个临床科室,有1/3来源于ICU病房,其中,有4株对亚胺培南耐药,5株对美洛培南耐药、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氯霉素、庆大霉素、美洛西林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为3.5%和5.4%。对头孢哌酮、庆大霉素、美洛西林耐药严重、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最低,但应重视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62例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巫胡兰  邹英  张杰  张晓兵 《重庆医学》2006,35(24):2211-2212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1~6月临床送检的感染标本中分离出的62株鲍曼不动杆菌,结合病程记录了解其临床分布及药敏试验,比较其耐药率。结果62株鲍曼不动杆菌通过临床排查有13株为院外感染,49株为院内感染,其中院内感染分布以ICU最多(21例,42.8%),且以老年患者多见(17例,26.98%),对头孢3代和喹诺酮类以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5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黏菌素B、多黏菌素E的耐药性较低,分别为22.4%、22.4%、0%、10.2%。院外感染的1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都敏感;仅对头孢哌酮、拉氧头孢、氨曲南、奈替米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超过了50%。结论碳青酶烯类及多黏菌素类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仍有较强的活性,但不能忽视对这两类药物耐药的多重菌株的出现,要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必须注意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鲍曼不动杆菌是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它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临床上治疗比较困难。亚胺培南对不动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往往是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 [1]。但随着亚胺培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不动杆菌也日益增多 [2]。为了解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我院的耐药性及流行情况 ,我们对在本院收集到的亚胺培南耐药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 ,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分型 ,报道如下。1.1材料收集2000年10月至2002年3月临床标本分离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0株 ,其中19株来自痰标本 ,1株来自心包积液。采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与药物耐药性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我院临床标本分离出192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来源、感染科室及对抗生素耐药情况。结果在分离出192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中,最多检出于痰液标本占70.83%。鲍曼不动杆菌分布以ICU(重症监护病房)最多,分离出89株,占有46.35%。药敏试验中,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耐药最低,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次之,耐药率分别为53.65%、67.71%和71.88%。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中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变化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标本来源、分布科室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年来检出鲍曼不动杆菌322株,标本来源主要为患者的痰液,其次为脓液及分泌物,科室分布以ICU最高;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在4年中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头孢西丁、阿莫西林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处于很高水平,其耐药率上升到95%以上;耐药率上升幅度较大的药物有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它们的耐药率从2004年的47.0%和47.1%上升到68.4%和79.5%。而目前治疗该菌的最有效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也上升至约20%。结论4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率逐年增高,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谱及其动态变化的检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及延缓该菌耐药性进一步发生,避免院内感染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院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特点和耐药状况。方法:收集2009年7~12月从我院住院患者中分离出的鲍氏不动杆菌进行药敏和临床特点分析。结果:分离出的鲍氏不动杆菌以下呼吸道为主,主要来自呼吸内科,年龄分布以中老年为主,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最低为8.16%,对其他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40.00%,多重耐药菌株多源于ICU、烧伤病房。结论: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很高,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医务工作者院内感染的意识,同时加强医院大环境、工作人员和患者的消毒,以防止鲍氏不动杆菌的传播和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李刚  邢建明 《浙江医学》2017,39(7):518-520
目的动态监测近年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的情况,为控制院内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WHONET5.6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湖州市妇幼保健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来源,在医院各科室的分布情况及该菌对哌啦西林/他唑巴坦等1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6年分离的280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64.29%)和尿液(21.43%);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哌啦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未出现耐药;对氨苄西林、氨曲南、头孢曲松、头孢替坦、头孢唑林的耐药率高达96.00%。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0.36%、8.93%、2.14%。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多数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低于文献报道,青霉素加酶抑制剂可作为治疗首选。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依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判断目标菌和定植菌,以减缓耐药菌株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3.
5年间检出鲍曼不动杆菌及耐药性变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霞 《中国热带医学》2006,6(9):1665-1666
目的 了解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1~2005年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分布及耐药变迁趋势,为有效防控制感染、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和统计该院2001年1月~2005年12月临床送栓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栓出情况并分析。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栓出由2001年全年12株上升至2005年全年63株。5年中发现一株全耐株;高耐株、泛耐株共占15.6%。对鲍曼不动杆菌最为敏感的药物是亚胺培南。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占60.1%,其主要来自呼吸科。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和耐药率正在不断上升.应重视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分析,为临床感染的防治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来自我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包括伤口分泌物、痰、尿等)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科室及对11种常用抗生素进行耐药性分析,用Vitek32鉴定系统鉴定菌种和纸片法检测耐药性.结果: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ICU、干部病房、呼吸科感染患者,11种抗生素中仅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为28.7%.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院内感染常见条件致病菌之一,尤其在重症监护室,且耐药性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川东北地区某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变迁,为该菌所致感染性疾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情况、分布特点和药敏试验。结果:近三年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分别是2.2%(425)、2.0%(342)和1.5%(297)。1064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痰标本(76.2%),其次为脓液(13.8%),其他标本检出率较低。鲍曼不动杆菌以ICU检出率最高(38.1%),其次为神经外科(20.9%),外科的检出率高于内科。2013年至2015年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上升显著,米诺环素有所下降;除氨曲南、头孢唑林、头孢替坦和头孢曲松天然耐药外,其它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除左氧氟沙星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多在70%以上。结论:川东北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有下降趋势,但仍是临床常见致病菌,科室分布广泛,耐药率高,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2005~2007年检出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动杆菌检出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化。方法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2007年从住院病人分离出的不动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及其分布情况。菌株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药敏试验用V1TEK-2配套的GNS药敏卡测定。结果3年间共分离不动杆菌446株,其中以鲍曼氏不动杆菌为主,分离出395株,占不动杆菌总数的88.6%,其次为鲁氏不动杆菌29株(6.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75.8%),其次为血液感染(4.3%)。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低,均〈20%。对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性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不动杆菌保持良好的抗菌活性,应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进行院内感染的基线调查,并分析其耐药谱特征,为临床防治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测定17种抗菌药物对62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其耐药株的同源性。结果有1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甙类和氟喹若酮类等抗菌素均显示出较高水平的多重耐药性;其中4株RAPD分型显示有高度同源性。结论分离自ICU的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率高达21%,且大多数菌株有高度同源性。因此建立全面的药敏谱和RAPD基因分型体系,加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监测,为及时找到感染源头、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监测我院2010年-2012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及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医院感染监测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近3年来我院患者的各类感染标本,经微生物室培养后,用美国DADE-MicroScan Neg Combo Type 31细菌菌种鉴定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补充药敏试验用琼脂纸片扩散(K-B)法进行检测。所有数据通过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排除重复菌株。结果2010年-2012年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9.18%,6.92%,7.19%,其中泛耐药(XDR)鲍曼不动杆菌在所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2.41%,26.47%,13.01%。结论自2012年我院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控制药品比例以及加强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以来,虽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广西某医院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01—2009.12广西某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669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回顾性调查,用WHONET5.4统计软件分析有关数据。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以ICU及呼吸科最多,分别占44.9%和22.8%;临床标本中以呼吸道标本分离率最高,占73.4%;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最高,其次为亚胺培南,对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多重耐药性。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呈明显上升趋势,需引起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院2011年重症监护病房(ICU)内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为预防与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2011年ICU35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的标本分布、耐药性、危险因素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ICU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痰标本(35株,占85.37%),其次为创面分泌物(3株,占7.31%)。有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前期使用抗菌药物和激素、入住ICU、住院时间大于60d等是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高危因素。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100.0%)及亚胺培南西司他汀(92.5%)的敏感率较高,对其他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0%以上。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多经验性选择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及广谱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结论 ICU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控制感染的关键在于注意高危因素的防范,加强对该菌的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