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腮腺混合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方法:通过收集经病理证实的20例腮腺肿块,分析探讨腮腺混合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将其分别与腮腺恶性肿瘤、腺淋巴瘤、单形性腺瘤、单纯性囊肿及表皮样囊肿鉴别. 结果:腮腺混合瘤常单发,边界清楚,后方回声增强.与腮腺恶性肿瘤、腺淋巴瘤、单纯性囊肿及表皮样囊肿声像图表现不同. 结论:超声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但与少数良性肿块(单形性腺瘤)鉴别困难. 相似文献
3.
4.
5.
6.
<正>患者男,59岁。半年前发现右侧颈部耳旁下方偏后侧有一肿物,近1个月肿物明显增大,无压痛,质硬,无活动度,与周围无粘连。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为了提高对腮腺混合瘤手术治疗的效果,通过对80例腮腺混合瘤患者的诊断、治疗及愈后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对80例腮腺混合瘤患者通过回顾病史、临床检查、辅助检查、手术方式、愈后情况综合评价其疗效。结果与结论:根据肿瘤的部位采取不同的术式可收到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腮腺混合瘤也称多形性腺瘤,是腮腺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超声已作为目前涎腺检查最简便、最实用的方法。本院曾收治1例异位于面部右颧区的腮腺混合瘤,现报道如下:
1病例简介
患者女,19岁,于2014年7月21日以“右面部肿块3年,肿胀不适1周”主诉就诊,患者3年前发现面部花生米大小肿块,无明确不适感,未治疗,逐渐增大,近一周来面部肿胀不适,无畏寒发热等症状,曾在当地小诊所进行抗炎治疗无效,以“面部肿物”收治入院。查体:右侧颧部触及一鹌鹑蛋大小的肿物,中等硬度,无压痛,活动度好。颈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使用仪器为GE VIVID7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 MHz。超声显示:右颧部探及一23 mm×15 mm大小的低回声包块,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内部为密集细小均匀低回声,可探及细小斑片样强回声,见图1,CDFI:内血流丰富,阻力指数RI:0.61,见图2。 相似文献
1病例简介
患者女,19岁,于2014年7月21日以“右面部肿块3年,肿胀不适1周”主诉就诊,患者3年前发现面部花生米大小肿块,无明确不适感,未治疗,逐渐增大,近一周来面部肿胀不适,无畏寒发热等症状,曾在当地小诊所进行抗炎治疗无效,以“面部肿物”收治入院。查体:右侧颧部触及一鹌鹑蛋大小的肿物,中等硬度,无压痛,活动度好。颈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使用仪器为GE VIVID7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 MHz。超声显示:右颧部探及一23 mm×15 mm大小的低回声包块,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内部为密集细小均匀低回声,可探及细小斑片样强回声,见图1,CDFI:内血流丰富,阻力指数RI:0.61,见图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腮腺混合瘤手术切除的范围及如何防止面神经损伤,肿瘤局部复发和涎瘘,方法:分析腮腺混合瘤98例的临床资料。按肿瘤所在的区域选择手术进路。结果:腮腺混合瘤手术切除范围可在腮腺浅叶内作局部广泛切除。随访1.5-15年,随访率90.8%。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和涎瘘。出现暂时性面瘫9例。术后1.5-2个月面神经功能恢复6例。3个月后恢复3例。结论:腮腺混合瘤手术范围可在腮腺浅叶区域进行局部广泛切除。面神经损伤,肿瘤局部复发和涎瘘均可防止。 相似文献
13.
神经鞘瘤起源于神经鞘细胞的良性肿瘤(良性神经鞘瘤)主要由雪旺氏细胞组成,很少恶变,故又称雪旺氏细胞瘤。该瘤可发生在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混合神经,小神经或主要神经干上。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发病最多的是头颈部,尤以迷走神经常见,面神经较少。也可以发生在喉部,听神经,躯干和四肢、咽侧、颈侧、内听道等,一般发生于腮腺者可有面瘫,有的局部不能触及包块。本病术前诊断比较困难。我科于1993年5月~1995年6月共发现2例,均在术前误诊为腮腺混合瘤,现述之如下:例1:患者男性,40岁,于1993年5月人院。就诊前4年无意中发… 相似文献
14.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3):278-281
目的:比较高频超声与CT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91例腮腺肿瘤手术患者资料(共91个瘤体),术前均接受高频超声和CT检查,依据瘤体直径将91个瘤体分为A组53例(瘤体直径>2.0 cm),B组38例(瘤体直径≤2.0 cm)。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出总体以及A、B两组两种检查方法的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高频超声诊断腮腺混合瘤总体符合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8%、76.0%、75.6%,CT分别为72.5%、78.0%、65.9%,两种检查方法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高频超声诊断腮腺混合瘤符合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1%、84.6%、77.8%;CT分别为58.5%、61.5%、55.6%,两种检查方法的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高频超声诊断腮腺混合瘤的符合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4%、66.7%、71.4%;CT分别为92.1%、95.8%、85.7%,两种检查方法的符合率和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大瘤体直径的腮腺混合瘤高频超声诊断效率优于CT检查,而对于小瘤体直径的腮腺混合瘤CT检查的诊断效率优于高频超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改良单纯块摘除术治疗腮腺混合瘤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观察72例行传统的肿瘤及腮浅叶摘除术和72例行改良单纯肿块摘除术的腮腺混合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所有144例患者术后随访年均无复发,改良组术后积液和局限性面瘫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01),结论:改良单纯肿块摘技术治疗腮腺混合校传统的肿瘤及腮腺浅叶摘除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132例腮腺混合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132例经病理证实为腮腺混合瘤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认为由于包膜不完整及多灶性的特点,术中采用“无瘤”操作及摘除周围部分正常腺体是避免肿瘤局部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腮腺混合瘤不同声像图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腮腺混合瘤声像图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追踪观察46例(46个)腮腺混合瘤声像图并与术后病理对比分析.结果:46例声像图表现:实质均匀低回声14个占30.4%,实质非均匀低回声21个占45.7%,混合回声7个占15.2%,囊性回声4个占8.7%,根据肿瘤形态是否规则,包膜是否完整,边缘是否整齐与恶性混合瘤发生率做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著性差异.46例腮腺混合瘤中12例为恶性,总诊断符合率78.3%.结论:腮腺混合瘤声像图具有某些显著特点,但更重要的是声像图的多样性.超声主要以二维图像特点做综合分析,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能在声像图上提供病灶的血管分布和血流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造成腮腺混合瘤手术切除后面神经损伤的原因。方法对76例腮腺混合瘤的患者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式,观察其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76例患者中有26例手术后出现面瘫,占34%。其中腮腺区域性切除者面瘫发生率为22.2%,为暂时性面瘫;行腮腺浅叶和瘤体切除者面瘫的发生率为37.9%,均为暂时性面瘫;全叶切除者发生率为46%,1例为永久性面瘫。结论手术方式、手术范围、面神经的解剖方法是影响面神经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面瘫的发生率与手术术式、肿瘤与面神经的位置关系、以及面神经的解剖形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腮腺混合瘤术后复发和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68例腮腺混合瘤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术后复发原因。对手术术式的选择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总结腮腺混合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方法 本组149例腮腺混合瘤均行手术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结果 随访1-10年,术后复发者7例。面瘫者16例。涎瘘6例,耳颞神经综合征12例。结论 对腮腺混合瘤手术治疗原则上应彻底,术中,术后采取必要方法,可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