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格列美脲是新一代磺脲类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具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与传统磺脲类药物相比,具有较少刺激胰岛素分泌。较强的胰外作用,起效迅速,药效维持时间长,药物剂量小,低血糖发生率低,副作用小,服用方便等特点。我院使用格列美脲片(科德平)治疗2型糖尿病56例。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收集5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用药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可较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方法安全简便,是糖尿病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格列美脲(万苏平)与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血脂、血红蛋白、血糖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81例T2DM患者,采用格列美脲与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格列美脲与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后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格列美脲与胰岛素治疗2糖尿病效果显著。结论:格列美脲与胰岛素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备选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4.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9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给予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有助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体重指数,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及其与格列美脲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2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J组)、格列美脲组(G组)、西格列汀和格列美脲联合治疗组(U组),J组服用西格列汀,G组服用格列美脲,U组服用西格列汀与格列美脲.检测3组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和胰岛素(FIns)、以及餐后2h胰岛素(2h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结果 3组FPG、2hPG及HbA1c较治疗前降低[FPG:治疗前:(9.2±3.0)、(9.2±2.8)、(9.3±3.2) mmol/L,治疗后:(7.7±3.0)、(6.9±2.6)、(6.0±2.5)mmol/L,t值分别为2.205、3.203、3.691;P <0.01,P<0.05;2 hPG治疗前:(14.1±5.7)、(14.8±6.3)、(15.0±6.8) mmol/L,治疗后:(7.9±2.9)、(9.0±3.1)、(7.1±3.1)mmol/L,t值分别为3.881、3.159、4.189,P均<0.01; HbA1C:治疗前:(8.52±2.01)%、(8.48±1.94)%、(8.56±2.27)%,治疗后:(7.64±1.92)%、(6.81±1.55)%、(6.19±1.84)%,t值分别为2.292、2.184、3.269,P<0.01,P<0.05];HOMA-β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前:1.42±0.07、1.44±0.06、1.41±0.11,治疗后:1.76±0.14、1.68±0.20、1.85±0.17,t值分别为2.180、2.073、2.882,P<O.01,P<0.05];治疗后U组HbA1c及血糖水平低于J组和G组(HbA1c:t值分别为2.785、2.138,P<0.05,P<0.01;FPG:t值分别为2.252、2.346,P均<0.05;2hPG:t值分别为2.147、2.829,P<0.01,P<0.05),HOMA-β高于G组(t=2.153,P<0.05),但与J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96,P>0.05);J组HOMA-B、HbA1c及FPG水平高于G组(t值分别为2.108、2.202、2.121,P均<0.05),2hPG水平低于G组(t=2.307,P<0.05).结论 西格列汀能够显著降低血糖,与格列美脲联合应用治疗T2DM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观察西格列汀与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比分析使用西格列汀(n=28)与格列美脲(n=30)治疗2型糖尿病10周的降糖效果,比较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 Al 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BG)、体重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FPG、PBG、Hb Al C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10周后与格列美脲组对比,西格列汀组Hb Al C下降更为显著(P0.05);治疗10周后西格列汀组体重明显下降(P0.05),而格列美脲组稍有增高;西格列汀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格列美脲组(P0.05)。结论: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优于格列美脲,低血糖发生率低,且能降低体重,尤其适合肥胖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参芪降糖胶囊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血糖指标、胰岛细胞功能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河南省睢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方案干预+二甲双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服格列美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芪降糖胶囊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血糖指标、胰岛细胞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16%)高于对照组(76.47%)(P<0.05);治疗后研究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活性氧(RO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芪降糖胶囊联合格列美脲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疗效较佳,可改善氧化应激反应、血糖指标及...  相似文献   

8.
9.
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IG)、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分别与格列美脲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39例口服降糖药而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注射1次IG;44例口服降糖药而血糖控制不佳(HbA1C〉7.0%)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注射1次NPH。两组均联用格列美脲早晨1次口服治疗16周,比较IG组和NPH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和HbA1C的变化。结果:治疗16周时,IG组和NPH组的HbA1C值分别下降(4.1±0.7)%和(3.3±0.6)%,FPG水平分别下降3.5±1.6mmol.L-1和4.4±1.6mmol.L-1,两组疗效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G组较NPH组发生低血糖事件次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睡前注射1次IG或NPH联用口服格列美脲的治疗方法可使单纯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良好控制。两种方法的疗效大致相同,但IG治疗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故更具选择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国产格列美脲对 2型糖尿病 (DM )病人胰岛素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对按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诊断标准判定的 2型DM病人 2 9例 ,给予国产格列美脲片 2~ 6mg/d ,疗程 8周 ,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空腹胰岛素 (FINS)、餐后胰岛素 (PINS)、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空腹血糖 (FBS)和餐后 2h血糖 (PBS) ,按胰岛素抵抗稳态模型公式 :FINS×FBS/2 2 5计算出胰岛素抵抗指数 (IRI)。结果 经治疗 8周 ,FBS降低 1 42± 1 60mmol/L (P <0 0 0 1) ,PBS降低 3 2 5± 2 97mmol/L (P <0 0 0 1) ,HbA1c降低 ( 0 89±0 72 ) %(P <0 0 0 1) ,FINS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PINS增加 3 3 96± 19 46mIU/L (P <0 0 0 1) ;IRI为 1 5 2±0 47,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0 1)。结论 国产格列美脲可以在刺激PINS分泌的同时明显改善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