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程飞  赵丽芹  龚循俊 《北京医学》2007,29(7):388-39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变化与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对5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慢性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行相关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变患病率及糖尿病病程随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呈递增趋势,有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外周血管病变、高血压、空腹血糖和糖尿病病程与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变化的相关性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是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和预测指标.定期监测尿白蛋白水平变化,早期进行血糖、血脂、血压、肥胖等多种危险因素的干预,对预防和降低其血管并发症、改善预后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病.糖尿病本身又可并发很多慢性并发症,临床常见并发症是周围神经病变、冠心病(CVD)、脑梗死、肾病、高血压、眼底病、皮肤病等.心血管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发生CVD的风险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4倍[1].糖尿病的并发症虽然多.但其基础的病理变化为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流行病学状况,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911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视网膜病变情况分为两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病程(>5年)、入院时收缩压水平(>125mmHg)、肾脏并发症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应加强对糖尿病病程较长、已出现早期肾损害的患者的视网膜病变的监测,除控制好血糖外,还应重视对其血压的控制,以预防或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减缓其进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的罹患情况及相应的危险因素。方法以966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病历资料,针对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情况及相应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选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261例,占26.9%;合并糖尿病肾脏病变的336例,占34.8%;合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564例,占58.4%;合并糖尿病神经病变的647例,占67.0%;高血压473例,占49.0%;冠心病58例,占6.0%;脑血管病变107例,占11.1%。经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高血压、体重指数、血糖、C肽、血清总胆固醇、尿酸、24h尿白蛋白为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为改善患者的预后,重视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早期防治,对已出现2型糖尿病的患者应采取减肥、降糖、降压、调脂等多种措施并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临床分析(附47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斌  向红丁 《北京医学》2003,25(2):84-86
目的 分析 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的患病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以 4 71例 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依据患者的病历 ,针对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入选患者中 ,糖尿病视网膜并发症者为 5 7.3 % ;糖尿病肾脏并发症者为 3 1.0 % ;糖尿病神经病变者为 5 6.5 % ;高血压为 5 0 .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 2 6.9% ;脑血管疾病为 13 .6% ;下肢血管疾病为 5 .3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水平、收缩压水平、舒张压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分别为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为改善患者的预后 ,应重视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早期防治 ;对已出现 2型糖尿病的患者应采取降糖、降压、调脂等多种措施并重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性肝病2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性肝病(DLD)系指糖尿病引起的肝脏组织学和功能变化的病变[1],是糖尿病的一种慢性并发症.现将我院内分泌疗区收治的24例糖尿病性肝病患者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169例2型糖尿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病历,针对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进行分析。结果入选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并发症38.4%,糖尿病肾病32%,糖尿病神经病变59.7%,心血管并发症62.1%,脑血管病变22.4%,下肢血管病变36.6%。经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水平,收缩压,舒张压,血脂水平分别为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严格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情况及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老年病科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3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参与研究患者的患病情况和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通过对研究患者进行随访发现,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时间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第1、2、4、5、6年生存率均存在很大的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受到肾脏的病变、视网膜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患者的大血管病变受到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的影响;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受到患者的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结论随着老年2型糖尿病病情的不断发展,所出现的慢性并发症的风险会增加,其中患者的血糖水平和病程的长短为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社区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情况.方法:以张家港澳阳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统一的调查表,按病历记录,分别收集住院患者姓名、性别、病程、年龄、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脂、相关病史等.结果:本组研究中社区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患者微血管并发症以糖尿病视膜病病变具多,与病程、甘油三酯呈正相关,合并症中以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占比率较大,分别为38.3%、25.4%、31.2%,合并感染2型糖尿病患者占23.3%.结论:社区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提高并发症筛查的检测水平,及早发现并发症,在控制血糖同时加强血脂控制,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六联社区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分析六联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为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提供指导依据.方法:设计出可能与T2DM慢性并发症有关的因素,随机选择调查38例T2DM患者是否具备这些危险因素以及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获得的数据经SPSS软件行相关分析,结果:病程、高血压、高血糖与大血管病变有统计学关系;病程、家族史、肥胖与微血管病变有统计学关系;病程是三者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家族史和肥胖是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2DM及其慢性并发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综合防治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健康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早期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探讨感觉阈值检查的价值.[方法]对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29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感觉阈值检查中振动觉阈值(VPT)测定和10g单尼龙丝触觉检查,并在不同病程组间及年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VPT异常检出率占32.3%,病程<1年的新诊断糖尿病占9.8%.2型糖尿病患者VPT值随病程的延长及年龄的增长升高,病程>10年组方可见10 g单尼龙丝触觉明显减弱.[结论]VPT测定方法简便、无创、患者顺应性好,有助于提高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检出率,在糖尿病患者的诊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胫前色素沉着斑(PPP)的相关性.方法 对选择的183名2型糖尿病患者(T2DM)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胫前色素沉着斑的测定,并同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纤维蛋白原(FIB).再以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结果 在有胫前色素沉着斑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远远大于没有胫前色素沉着斑的患者,两者有显著的相关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比较,糖尿病胫前色素沉着斑、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纤维蛋白原(FIB)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胫前色素沉着斑、病程、空腹血糖进入回归方程,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有关(P<0.05).结论 本组资料显示,糖尿病胫前色素沉着斑与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存在明确的相关性,糖尿病胫前色素沉着斑可能会被应用于临床实践,成为早期识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标志之一,尤其在缺乏眼科学检查设备的地方,提醒特别是病程较长、高血糖的患者,早期关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做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向阳医院社区门诊、家床、住院2006~2008年189例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情况及其与病程、年龄、体重指数、血糖、血脂、血压及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结果:有慢性并发症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血糖均明显高于无慢性并发症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组的总胆固醇水平,较无慢性并发症组明显偏高;有DM慢性并发症组的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及代谢综合征均高于无并发症组。结论: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和体重,是预防和延缓DM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正糖尿病性乳腺病(diabetic mastopathy,DM)是一种乳腺的良性瘤样纤维组织增生性疾病,是一种罕见的糖尿病并发症[1]。多发生于绝经前的I型糖尿病(T1DM)患者[1]。60%为双侧性,手术切除后可复发[2]。多数DM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如肾病、神经病变及视网膜病[3]。现将2例绝经后女性罹患2型糖尿病乳腺病病历分析如下。1病历简介病例1:患者,女性,70岁,因"发现左乳肿块1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视网膜病变情况分为两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家族史、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血脂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R组在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神经系统并发症、肾脏并发症方面均高于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年龄、糖尿病的病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增高及神经系统和肾脏等并发症的发生均为DR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消渴痹通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三大慢性合并症之一 ,目前发病率高达 60 %~ 90 % [1] ,在有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中合并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者可达 10 0 % ,目前本病尚无特效疗法。笔者在导师的指导下 ,自 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6月 ,采用西药控制糖尿病和中医益气活血通络方 ,消渴痹通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性病变 30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30例均系住院病人 ,其中男 17例 ,女 13例 ;年龄35~ 72岁 ;病程 1~ 5年者 11例 ,5年以上者 19例 ,均属 2型糖尿病。2 病例选择标准除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或有糖尿病…  相似文献   

17.
杨华章  陈亮 《广东医学》2001,22(6):541-542
近年 ,一些大型的研究如美国的 1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与慢性并发症试验 (DCCT)、英国的 2型糖尿病前瞻性研究 (UKPDS)结果表明 ,血糖的良好控制对降低糖尿病的某些并发症如大血管病变非常重要[1~ 3 ] 。UKPDS发现在新诊断的 2型糖尿病患者中 ,已存在有并发症者约占50 % ,而且 ,在确诊糖尿病前 ,其病程大约 1 0年左右。因此 ,在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中 ,选择最佳诊断标准对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某些危险因素的识别以及建立筛选干预和治疗计划尤为重要。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对糖尿病研究的深入 ,特别是对血糖值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之间…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在眼部的主要并发症.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病程在5年内的1型糖尿病患者的DR发生率为13%,病程在10~15年则高达90%;同样,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病程5年的DR发生率为24%~40%,病程超过10年可达53%~84%.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可能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分别测定29例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A组)及25例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患者(B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Ps-CRP)。采用非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及Hs-CRP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关系;计数资料用校正的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结果①2型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性别没有关系;②随年龄增大、病程延长,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③收缩压升高及Hs-CRP是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压升高及炎症反应可加速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李拥兰  李维民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4):1085-1086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以周围对称性感觉和运动神经病变以及自主神经病变最为常见[1]。其发病率高,且随年龄与病程的增加而增高。我院自2003年1月 ̄2006年10月应用前列地尔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42例疗效理想,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