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互补式访视对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30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前访视;试验组患者进行互补式术前访视.比较2组患者血压、心率、焦虑、抑郁评分变化并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试验组入手术室10 min血压、心率、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满意度评价满意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互补式术前访视可以稳定围术期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的主动配合,能够有效保持其血压、心率稳定,提高手术安全性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黄凤英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2):1522+1532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对骨折后择期手术复位患者实行术前访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骨折后择期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00例,给予常规的术前准备及术中手术配合和护理。观察组100例,术前一日由手术室护士对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焦虑值。术后由参加手术成员评价患者配合手术的满意度、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焦虑值低对于对照组(P<0.05),患者配合麻醉满意度、配合手术满意度、配合护理满意度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术前访视可降低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增强患者配合手术的能力,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探讨手术室护士术前心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将2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术前1 d接受手术室护士的访视,采用测量患者血压及心率,并对手术室工作质量综合评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组患者进行测评。手术室护士术前对患者采取心理干预,可减轻或解除术前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全麻患者焦虑和苏醒期兴奋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人,实验组行术前访视,对照组无此干预。2组均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分别于术前2d及术日患者入手术室后,测量其焦虑水平和生理指标变化,观察苏醒期兴奋发生率。结果术日实验组焦虑水平显著低于术前2d,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对照组显著高于术前2d(P〈0.01);2组患者生理指标差异显著,观察还发现实验组全麻苏醒期兴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前访视可降低患者术前焦虑及全麻苏醒期兴奋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肿瘤全麻手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前常规访视,不进行任何心理干预;试验组除常规访视外还给予支持性的心理干预,通过心电监护、焦虑量表进行测量,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及焦虑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抑郁状态、心率及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干预后试验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6.0%)高于对照组(82.0%),P<0.05。结论针对性的术前心理干预能够明显缓解肿瘤患者全麻术前的心理焦虑和抑郁情绪,生命体征接近平稳,对促进术后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巡回护士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及访视组(60例),巡回护士术前对访视组患者进行访视,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访视前及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Hamilton抑郁量表(HRDS)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访视前两组患者HAMA、HRDS评分及焦虑、抑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手术室后,HAMA评分访视组为(13.2±3.0)分,对照组为(15.9±2.7)分,访视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焦虑心理发生率访视组为48.3%,对照组为65.0%,访视组低于对照组(P〈0.05)。访视组HRDS评分及抑郁心理发生率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巡回护士术前访视及心理护理能够减缓手术患者术前的心理焦虑,维护患者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进行围术期访视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0例中、大类择期手术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术前护理干预即术前访视方法,运用调查问卷和术后回访形式收集资料,进行试验性研究;对照组不进行围术期访视,仅在术前向患者发放术前须知和麻醉前谈话。观察2组患者术前心理和术时紧张情况变化以及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 2组患者心理紧张变化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是手术患者的需要,可以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张玲花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0):903-904
目的探讨手术室舒适护理对上消化道穿孔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对上消化道穿孔患者采用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和术后随访的围手术室护理,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手术室护理宗旨。结果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术前恐惧、焦虑得到改善,术中能够自觉配合手术,术后切口愈合良好。结论通过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安全感、被尊重和满足感得到明显增强,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同时也能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围术期患者实施术前访视、手术日接送、术中护理、术后回访由同一巡回护士负责,观察对患者情绪反应及各项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选择围术期患者67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6例,观察组术前访视、手术日接送、术中护理、术后回访由同一巡回护士负责,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心率、血压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患者入室时心率、血压、焦虑、抑郁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围术期患者实施术前访视、手术日接送、术中护理、术后回访同一巡回护士负责可显著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保障手术顺利完成,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前访视在心脏体外循环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2年1月~2004年5月在我院进行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未进行术前访视的5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将2004年6月~2008年4月我院手术室开展术前访视后入院行心脏体外循环手术的59例患者作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前1天及手术当天患者接到手术室后、麻醉开始前测定其焦虑值,手术后3d进行术后访视,调查其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并对两组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麻醉开始前的焦虑值及术后3d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有显著差异.结论 术前访视,可降低患者的焦虑值,增强其手术信心,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术前访视在微创外科手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在微创外科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120例微创外科手术患者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术前访视,对照组不进行术前访视。并观察两组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紧张焦虑时心理调查、术前血压和心率、患者对术前访视的满意度评价等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访视可减轻微创手术患者的焦虑和恐惧等心理,使患者生命体征处于较平稳的状态,较好地配合手术,使麻醉和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两种不同麻醉方式用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及气管插管全凭静脉全身麻醉用于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观察,为该类病人的临床麻醉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ASAⅠ~Ⅲ级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42例,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A组,n=21)和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全身麻醉组(B组,n=21).观察两组麻醉效果,术中、术后麻醉并发症,记录术前、麻醉诱导时、术中、术毕(B组加拔管时)HR、SBP、DBP的变化.结果A组、B组均全部获得完善的麻醉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有2例由于麻醉穿刺失败,改为全身麻醉.术中并发症:两组的SBP和DBP均较麻醉前显著下降(P〈0.01),术中出现低血压(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的30%)的患者,A组有6例(占30%),B组麻醉诱导时12例(占60%),B组拔管时有4例(占20%)出现血压升高,需用乌拉地尔控制.术后随访3d,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并发症.结论两种麻醉方式均能满足手术需要,麻醉方式的选择不能照搬教条,需要术前综合评估,术中严密监测,针对两种不同麻醉方式的利弊,因人因时而定.  相似文献   

13.
凌建忠  胡志成  刘号  张小琴 《吉林医学》2012,33(27):5830-5831
目的:探讨上腹部手术应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联合连硬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上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连硬外麻组(A组)、单纯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组(B组)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联合连硬外麻组(C组)各20例。结果:三组患者在麻醉开始后30 min SBP、DBP、MAP及HR较术前均有下降(P<0.05),但C组患者的SBP、DBP和MAP下降幅度较B组、A两组有显著改变(P<0.05)。结论: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联合连硬外麻在上腹部手术麻醉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三镜(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行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其优缺点。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12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行三镜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经腹置入鼻胆管引流术+一期缝合术62例(50.4%),以下简称三镜组;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T管引流术61例(49.6%),以下简称T管组。通过观察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术中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随访情况,对比分析三镜联合行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和T管引流术各自的临床疗效及其优缺点。 结果 三镜组与T管组性别、年龄、术前伴有急性胰腺炎、术前慢性疾病率(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结石数目、手术时间、术后1 d鼻胆管和T管引流情况、术后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术后漏胆率、术后出血、术后胰腺炎并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胆总管直径、术前总胆红素、术前胆管炎严重程度分度(应用2018版东京指南分级)、既往上腹部手术史情况、术中估计出血量、结石大小、腹腔引流管术后1 d引流量、术后残石率、手术治疗费用、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成功手术且术后恢复良好,随访期间内无结石复发及胆道狭窄或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 结论 在可靠的腔镜缝合技术支持下,三镜联合行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安全可行,临床疗效满意。但不应盲目选择一期缝合,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和不同术式优缺点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作为全麻术前用药在减少腺体分泌以及对循环功能、体温的影响,探讨长托宁用于术前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全麻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长托宁(A组)和阿托品(B组)。入室前不用药,入室后分别静注长托宁或阿托品,剂量为0.5mg,记录用药后30min内BP、HR、SpO2、T的变化及患者的口干程度,术毕记录口腔分泌物量。结果2组患者BP、SpO2在给药前、后差异无显著变化。2组患者基础HR差异无显著意义,B组给药后30min内HR明显增快(P〈0.01),A组给药后30min内HR无明显增快,2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用药后30min后体温升高,B组术毕分泌物多于A组。结论长托宁作为全麻术前用药,可明显减少腺体分泌,且无HR增快,无T升高,因此是术前用药中较为理想的抗胆碱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减轻全麻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120例全麻下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术前访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进入手术室后和手术后1d焦虑自评量表(SAS)、状态焦虑询问表(S-SI)评分,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术后苏醒期躁动反应发生率和舒适度评分.结果 干预组入室后和术后1d时点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入室后干预组S-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入室后干预组收缩压(SB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躁动评分比较差异显著(W=3227.50,Z=-2.224,P=0.026).舒适度评分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3.01,P=0.004).结论 术前心理干预有利于术中循环功能保持稳定,改善患者术后由应激反应导致的心理反应,减轻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有利于患者安全顺利度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之前使用充气升温毯预暖对围手术期患者体温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常规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两组,每组20例。A组患者入室后采用棉被覆盖法进行保温处理,B和C组患者入室后采用充气升温毯进行预热处理,到达预热时间后再行麻醉诱导,B组预热时间15min,C组预热时间45min,入室后监测鼻咽温度,记录入室时麻醉诱导时、切皮时,开腹时及开腹后60,90及120min的鼻咽温度。术后第1天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进行温度舒适度的评估并记录。结果:B组和C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及以后的各时间点鼻咽温度显著高于A组(P<0.05),C组患者在开腹后120min时的鼻咽温度显著高于A组和B组,B组和C组患者温度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5),C组患者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在麻醉实施前期使用充气升温毯预暖是维持正常体温的有效保暖方法;充气升温毯预暖的时间越长越有利于患者的体温的维持和提高舒适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术前访视对骨科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访视组和对照组,测定其术前、术后的焦虑值,术中对麻醉及手术体位配合度及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通过术前访视,降低了患者焦虑值,增强了手术信心,主动配合麻醉及手术的进行,提高了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结论:术前访视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麻醉和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03例拟行择期开腹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接受全身麻醉继以术后静脉镇痛(全身麻醉组,53例)或全身-硬膜外复合麻醉继以术后硬膜外镇痛(全身-硬膜外复合麻醉组,50例).分别在术前1日和术后第7天对患者进行神经精神功能9项测验,各测验项目术后值功能降低等于或超过术前值的20%判定该项目出现术后功能恶化;一个患者术后有2个或2个以上的测验项目出现功能恶化判定该患者发生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结果:92例患者完成了手术前后神经精神功能测验.术后第7天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全身麻醉组为44.4%(20/45例),全身-硬膜外复合麻醉组为48.9%(23/47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年限短和普通外科手术是发生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在腹部手术后早期有46.7%的患者发生了认知功能障碍,但不同的麻醉和术后镇痛方法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教育年限短和普通外科手术是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