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表面细胞反应及前膜形成,是白内障囊外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一种严重并发症,往往影响患的术后视力,甚至失明。本对该并发症的临床表现、人工晶体表面细胞学、眼组织病理学、免疫学、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前膜形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前膜形成杨方耀随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普遍开展,防治术后并发症已成为眼科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将我科近5年来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前膜形成病例,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自1989~1993年,共施行后房型...  相似文献   

3.
无晶体后囊膜支持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二)北京三○四医院眼科周朝辉综述四、并发症无后囊膜支持的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植入术的并发症包括全部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并发症,仅除外后囊膜混浊及后发性白内障,缝线固定并不能改变大多数并发症,这里仅讨论不同点.(一)缝线...  相似文献   

4.
后房型人工晶体脱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后房型人工晶体脱位是现代白内障囊外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综合近年有关献,对这一半发症的临床表现,发生机理,不同情况下的处理原则及手术方法进行综述;并对有关手术的并发症及预防后房型人工晶体位的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后房型人工晶体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房型人工晶体脱位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综合近年有关文献,对这一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发生机理、不同情况下的处理原则及手术方法进行综述;并对有关手术的并发症及预防后房型人工晶体脱位的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随着白内障术式的不断改进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逐步普及,关于术后的一般并发症国内外相继已有许多报告,但人工晶体(IOL)植入术后,各种细胞成份在人工晶体表面附着的异物反应,国内报告甚少。笔者1990年4月~1994年4月在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眼中发现8例,分析讨论如下。典型病例例1,女,68岁。左眼老年性白内障,有轻型糖尿病史。后房型人工晶体手术经过顺利,术后矫正视力O.8(IOLC一200DS),6周左右复查眼球充血(-),角膜清亮,KP(一),Tyn(-),瞳孔轻度根椭圆形.IOL位置正常居中,IOL表面出现类羊脂状、灰黄…  相似文献   

7.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42眼总结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眼科(312500)方健,周先贡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近十余年来发展起来一项新技术,它能使白内障患者迅速复明,特别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因其术后疗效显著,且并发症较少,目前均已成为发达...  相似文献   

8.
兔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眼前段组织病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兔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眼前段组织病理变化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眼科杨方耀,刘业滋,林云朝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李绍珍为了探讨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表面细胞反应及前膜形成的发病机理,我们制作了兔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模型,并进行了眼前段组织病理观察,现将...  相似文献   

9.
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为目前矫正无晶体眼性屈光不正的最佳方法。但当晶体囊膜由于某些原因如白内障术中出现并发症、晶体脱位、以前的白内障囊内摘除术以及人工晶体置换术等 ,受到损伤而不完整或缺如 ,不足以支撑人工晶体时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可能发生困难 ,此时可选择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或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 (trans- scleral fixation)。前房型人工晶体虽然方法简单 ,但其人工晶体不符合生理位置 ,并有长期慢性损伤角膜内皮的危险〔1〕,因而在晶体囊膜支撑力不足的情况下 ,多数手术者较倾向于选择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一…  相似文献   

10.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表面细胞反应及前膜形成的研究近况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眼科杨方耀,刘业滋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李绍珍英国眼科医生Ridley于1949年11月29日第一次将人工晶体置入到病人眼后房内,由于术后并发症较多,未被广大眼科医生们接...  相似文献   

11.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表面细胞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光镜及扫描电镜对30只兔眼后房型人工晶体表面细胞反应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有巨噬细胞,类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异物巨细胞,超大巨细胞及淋巴细胞粘附在人工晶体表面,扫描电镜下,这些细胞共同形成一层半透明薄膜,复盖在人工晶体表面,提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表面细胞反应是由于人工晶体刺激引起的一种以异物反应为主,免疫细胞参与的慢性炎症反应,该反应由于术后时间推移而渐减弱,最后由眼内环境接受。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患者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前段并发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患者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前段并发症赵菊莲,蓝绪达我们对20例(20只眼)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前段进行观察,并与采用相同手术的20只眼非糖尿病白内障对照,结果发现,糖尿病患者术后眼前段并发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3.
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内固定术罗燕王湘山西省眼科医院(030002)目前,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各种类型白内障最理想的手术。但是,对于外伤性白内障晶体后囊破裂、囊内摘除术后及囊外摘除术中晶体后囊破裂的患者,常规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不能进行。对这些无...  相似文献   

14.
后囊破损的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后囊破损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2例后囊破损的白内障术后患者,根据后囊破损的大小和位置,分别采用睫状沟或囊袋内固定和缝线睫状沟单襻或双襻固定的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主。结果 后囊破损的Ⅱ期后房型人工日本植入术术后矫正视力≥0.5者占59.1%,术后前房及人工晶体表面渗出者占22.7,而同期所做的后囊破损的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者后矫正视力≥0.5者占40%,术后前房  相似文献   

15.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并发症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并发症及防治深圳市红十字会医院眼科姜映滨随着眼科显微手术的普及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技术的发展,目前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木已成为发达国家治疗白内障的首选术式'1。汉因手术操作不当或器械所限而发生手术并发症。下文就199...  相似文献   

16.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色觉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色觉改变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210029)梁平梁慷孙红为了解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病人的色觉改变,我们对43人(53眼次)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病人进行了色觉调查,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本组43人53眼次,均已行...  相似文献   

17.
由于人工晶体的材料、制作工艺及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近年来,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在国内逐渐走向普及。特别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并发症少、视力恢复满意,符合眼的生理功能,更为眼科临床工作者所重视。为了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现将我院从1987年2月至1989年3月植入的后房型人工晶体57例62眼的随访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共52例62眼,其中男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白内障除后房型大C袢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体与虹膜内面(后上皮层)有相应的距离,可减少术后炎症反应及并发症的探讨。方法:术后第一天裂隙证侧照观察人工晶体与虹膜的相应距离。结果:人工晶体与虹膜有距离反应轻,并发症少,无距离反应重,并发症多,结论:后房型大C袢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后,人工晶体光学部分后沉紧贴晶体后囊膜,使人工晶体与虹膜产生了一定的距离,房水循环通畅,且人工晶体不刺激虹膜与睫状状,所以反应轻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偏位原因分析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224300)黄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其在眼内的位置对术后视力的恢复和减少因人工晶体植入带来的并发症都至关重要。我们自1993年以来,在人工晶体植入术中遇到7例植入后偏位难以调正的情况,报告分析...  相似文献   

20.
107例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并发症临床分析四川绵阳市中心医院眼科白小良,张由良,毛灵源,刘荣诚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人工晶体植入已成为当今治疗白内障的常规增视手术I’1.1989—1995年我们行白内障现代挥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107例(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