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盲襻综合征     
盲襻综合征是由于器质性或功能性原因引起小肠的郁积、细菌过度生长和各种营养吸收不良的一个综合征。临床上以脂肪泻与腹泻、营养不良、体重减轻和巨细胞贫血为特征。本综合征又称小肠郁积综合征、小肠污染综合征、襻郁积综合征。系因小肠结构或功能改变引起小肠菌丛的过度生长。本征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  相似文献   

2.
细菌过度生长(bacterial Overgrowth)常与盲袢综合征、小肠郁积综合征或停滞综合征有关。由于细菌在小肠繁殖引起吸收不良综合征。临床症状各异,以腹痛和痉挛、腹胀、脂肪泻与腹泻、体重减轻和营养吸收不良为特征。胃手术后引起细菌过度生长可由以下几种情况引起:1.进入小肠细菌过多:胃大部切除术后无酸、胃空肠吻合术、部分或全部胃切除后等因素导致胃屏障破坏,使细菌易于进入小肠。2.胃手木:包括输入袢郁积、木后盲袢。由于郁积或盲袢的形成,使细菌在小肠的繁殖率增加,从肠道细菌的清除率降低。3.上述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引起小肠液内的细菌过度生长,细菌浓度增加。正常近端小肠的细菌通常是<10~2/ml,很少超过10~3/ml肠液,细菌主要来自口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属于常见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糖代谢紊乱,会引发脂肪与蛋白质的代谢障碍等.在医学持续发展下,加强妊娠期孕妇血糖控制,是降低孕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关键,但患者诊断过程极易出现误诊、漏诊情况,会引发不同并发症.基于此,加强妊娠期糖尿病诊断,可以根据其诊断结果进行相应治疗与控制,以保证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4.
影响消化吸收有些药物作用于肠道,阻滞了食物消化和吸收的正常功能,导致脂肪性腹泻、蛋白丢失、维生素缺乏、水盐代谢紊乱等。如秋水仙碱、氨甲喋呤等影响小肠上皮细胞的分裂和再生,致肠道吸收不良;降脂剂如消脂胺等与胆酸融合,影响脂肪和维生素A、D、K的吸收;石蜡油可使胡萝卜素、维生素A、D、K在小肠内吸收不良或从粪便中排出;某些泻药可导致蛋白质丢失性肠道炎和脂肪泻;卡那霉素、多粘菌素、杆菌肽等,也可导致肠道吸收不良而发生腹泻。影响胃液分泌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可促进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加,刺激胃肠壁上皮细胞,导致胃肠黏膜充血…  相似文献   

5.
小肠吸收不良是指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分别或同时受损,以致肠腔内的营养物质不能顺利透过肠粘膜转运入组织,而大量从粪便中排泄,引起营养缺乏的临床表现。由于小肠吸收不良病例有腹泻,粪便稀薄,量多,油腻多脂,症状产生与脂肪吸收障碍有关,故称为“脂肪泻”。小肠粘膜有许多独特的形态和功能特点,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粘膜有  相似文献   

6.
胰源性腹泻是指由于胰腺外分泌不足或缺乏,而引起消化和吸收不良所致的腹泻,常表现为脂肪泻,多见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囊性纤维化和胰腺广泛切除术后。诊断:胰性脂肪泻的诊断条件:1.粪便镜检有较多脂肪颗粒和未消化的横纹肌纤维;2.十二指肠引流液中缺乏胰淀粉  相似文献   

7.
多数药物是通过胃肠道及消化系统转运、吸收并发挥作用。药物进入人体后,对人体所需营养物质的合成、吸收、转运、储存、代谢以及排泄均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用药不慎也可引起消化性营养不良。 有些药物作用于肠道,阻滞了食物消化和吸收的正常功能,导致脂肪性腹泻、蛋白质丢失、维生素缺乏、水盐代谢紊乱等。如新霉素有使胆盐沉淀及抑制脂肪分解的作用,若连续每日口服3克以上,一周以后大便中的脂类、氮素、钾、钠排出增加,维生素B_(12)、铁、糖等吸收减少;秋水仙碱、氨甲喋呤等影响小肠上皮细胞的分裂和再生,致肠道吸收不良;降脂剂如消胆胺与胆酸融合,影响脂肪和维生素A、D、K的吸收;石蜡油也可使胡萝卜素、维生素A、D、K在小肠内吸收不良或从粪便中排除;碳酸钙用量大时,可形成不溶性钙皂沉淀而致脂肪性腹泻;某些泻药可导致蛋白质丢失性肠道炎和脂肪泻;卡那霉素、多粘菌素、杆菌肽亦可导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性腹泻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因自主神经功能病变导致肠道功能紊乱所致。近年来,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中医益气健脾、祛湿止泻法治疗糖尿病性腹泻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符合WHO诊断标准,每日大便3次以上,不成形,无脓血便,反复腹泻超过1月,呈顽固性、间歇性,大便常规检查多无炎症表现。  相似文献   

9.
《药物与人》2001,14(11):39-39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所引发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失常。通常患者靠单纯服用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虽然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患者的血糖,但不能从根本上恢复胰岛功能,而长期服用对肝肾等器官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长此以往,则会导致体能下降,胰腺分泌功能减低,甚至衰竭,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并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10.
《药物与人》2001,14(12):16-16
素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所引发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失常。通常患者靠单纯服用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虽然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患者的血糖,但不能从根本上恢复胰岛功能.而长期服用对肝肾等器官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长此以往,则会导致体能下降,胰腺分泌功能减低.甚至衰竭.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并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11.
不同病原体导致感染性腹泻的症状特征与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不同病原体导致感染性腹泻相关症状的特征与区别。方法 基于2010-2016年我国20个省份的腹泻症候群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监测,收集因急性腹泻就诊的门急诊病例,调查病例基本信息、采集粪便标本,进行共22种常见致泻病原体的病原学检测,分析不同病原体导致患者腹泻的临床症状模式特征。结果 共收集腹泻就诊病例38 950例。分别对5种致泻病毒核酸检测,轮状病毒阳性率最高(18.29%),其次为诺如病毒(13.06%);对17种致泻细菌分离培养,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分离率最高(6.25%)。细菌性与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特征差异主要体现在粪便性状与便常规检验结果,但致病性弧菌感染与病毒性腹泻较为相似。结论 不同病原体导致感染性腹泻的症状存在不同的特征,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吸收不良综合征是因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障碍而引起的一组症候群。临床主要表现为脂肪泻和体重减轻。该病主要发生于老年人,据统计老年住院患者中约12%的人有吸收不良综合征存在。老年人好发吸收不良综合征的原因与消化系统退行性变有关。进入老年期后,人体一些器官开始退行性变,消化系统表现为胃腺逐渐萎缩,小肠绒毛变短,吸收面积减少,胰腺逐渐萎缩,腺管内皮增生,胰腺实质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这些变化使得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消化道憩室炎及憩室病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加之退行性变化所引起的热量摄入不足和营养失衡,可促成或加重吸收不良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睾丸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激素,男性性激素主要是以睾酮为主的雄激素,还包括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泌乳素等生殖激素.糖尿病是一种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综合征,由于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生物作用障碍导致糖代谢紊乱,同时伴有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等代谢障碍,其中2型糖尿病(T2DM)占90%以上.长期患糖尿病可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男性糖尿病患者还可能伴有生殖内分泌系统损害.糖尿病患者雄激素浓度较正常人低,性激素异常,可表现为勃起功能障碍、性欲减退等症状,而雄激素降低又通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影响,加重患者的代谢紊乱,并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综述男性糖尿病患者的生殖内分泌异常,以期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乾 《长寿》2005,(11):14-14
老年人患糖尿病病程长,如控制不好,易出现合并症,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心血管疾病据调查,近半数糖尿病患者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患者患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5~7倍。糖尿病是以糖代谢障碍为主,同时伴有蛋白、脂肪的代谢障碍,甚至还可以有水、盐代谢和酸、碱失调。以上这些代谢障碍是发生动脉硬化的基础,故糖尿病患者容易产生动脉硬化症,使心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常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住院腹泻患者致泻病原情况,1990年1-12月对豫东睢县住院腹泻患者372例进行了致泻细菌、轮状病毒、致泻寄生虫的一次性同步调查分析.结果:201例(54.03%)检出致泻病原,共检出12种病原体计237株,检出率63.71%,其中致泻细菌检出率44.35%、轮状病毒检出率12.10%、致泻寄生虫检出率7.26%。主要致泻病原为鼠伤寒沙门菌和轮状病毒,其构成比为44.30%及18.99%。住院腹泻患者主要为0~1岁婴幼儿(占67.60%),各季度病原检出率差别不显著,发病人数以第3、4季度为多。还对流行病学主要特征、临床诊断及发病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肝源性糖尿病是由于肝细胞受损,致肝糖原代谢障碍及内生性胰岛素抵抗所致,特点是糖尿病之前有肝病史但无糖尿病史,即肝病在先,糖尿病后发。患者一般有肝病的临床表现如乏力,纳差,尿色加深,肝功检查异常及病毒学标志;同时患者血糖增高,尿糖阳性,且血糖、尿糖的变化与肝功能的好转或恶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情况。方法:选取正常对照30人;腹泻型-IBS(IBS-D)30人,便秘型-IBS(IBS-C)患者30人;测定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情况,并将结果加以比较。结果:(1)IBS-D组SIBO发生率47.7%,IBS-C组SIBO发生率43.3%,正常对照SIBO发生率6.7%组,IBS组的SIBO发生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意义:(1)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有较高的SIBO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奥美拉唑 ( OM)致低胃酸的人体和动物模型进行有关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钙、磷、镁与锌 )吸收 ,以及血浆β-胡萝卜素水平的研究。方法 分别以 1 .全胃肠道灌洗法 ;2 .血清β-胡萝卜素升高反应 ;3.小肠细菌培养 ;4.65Zn标记试餐法进行四项实验。结果  1 .健康成人口服OM( 4 0 mg,q d× 9d)并不影响食物中上述矿物质的吸收 ;2 .口服 OM( 4 0 mg,bid× 9d) ,人体血清中总 β-胡萝卜素水平升高反应低于对照组 ;3.这一剂量所致低胃酸时 ,小肠细菌呈过度生长 ,但细菌并未与 β-胡萝卜素结合而干扰其肠道吸收 ;4.OM诱发低胃酸并不影响大鼠肠道锌吸收。结论 膳食中的 H+可能具有代偿低胃酸对营养素吸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乾 《保健医苑》2005,(11):24-25
老年人患糖尿病病程长,如控制不好,易出现并发症,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心血管疾病据调查,近半数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糖尿病患者患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5~7倍。糖尿病是以糖代谢障碍为主,同时伴有蛋白质、脂肪代谢障碍,甚至还可以有水、盐代谢和酸、碱失调。以上这些代谢  相似文献   

20.
杨超 《保健医苑》2006,(5):19-19
有些乙肝患者在患病期间会发生慢性腹泻,包括溏泻和脂肪泻。这种慢性腹泻并非由肠道细菌感染所致,而是乙肝病变本身所造成的。在医学上,因肝实质性疾病所引起的慢性腹泻叫做“肝源性腹泻”。多种肝病都可发生肝源性腹泻。腹泻症状可以伴随肝病的全程,也可以间断出现,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溏泻和脂肪泻,症状都不太严重,易被忽视。这种腹泻的特点是:①多发生在清晨或早饭后,每日l~3次,量不多,粪便稀薄不成形,肉眼看不到有脓血,脂肪较多时粪便有油光。②多数患者不伴有腹痛,或有轻微腹痛,便后可缓解,也没有里急后重感。但排便不畅,排便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