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王振亮 《基层医学论坛》2013,(19):2575-2576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临床诊治。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216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7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恢复状况良好,治愈率为95.83%。手术后患者中有5例张口受限,1例口角歪斜,1例下唇麻木,2例咬欠佳。结论开放复位坚强内固定,在颌面部骨折的治疗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合理的手术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手术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233例颌面部骨折的临床分析,了解颌面部骨折在本地区的发生及分布特点,为该类疾病防治提供有益的信息.方法:回顾自2003年~2007年间本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及骨折发生原因,观察骨折发生部位和骨折治疗后并发症.结果:233例口腔颌面部骨折病例,男女患者性别比为4∶1;患者平均年龄为(28.9±11.3)岁(1岁~73岁);21岁~30岁年龄组发生的比例最高,占所有口腔颌面部骨折的39.5%,31岁~40岁年龄组和12岁~20岁年龄组分别为25.3%和17.2%;职业上工厂或公司的工人发生颌面部骨折占39.5%;交通事故、暴力伤害和坠落伤成为损伤的主要原因;下颌骨骨折的发生机率最高(61.8%),其中下颌骨正中联合部和髁状突骨折较为多见,分别占颌面骨骨折的18.4%和15.7%.结论:对颌面部骨折发生及分布状况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减少颌面部骨折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特点及合并损伤等进行临床流行病学总结。【方法】对我科2005年1月-2008年6月间住院治疗的318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318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男女比例为3.03:1;20~40岁为发病的高峰年龄段;在颌面部骨折中以下颌骨骨折多见,占颌面部骨折的40.8%;交通事故(48.4%)在致伤原因中居首位;合并损伤以颅脑损伤最多见。【结论】颌面部创伤住院患者以交通事故伤多见。颌面部创伤骨折中以下颌骨骨折多见。骨折发生的数量、部位等与致伤原因、受力部位及相应的解剖结构有关。颅脑损伤为最严重的并发症,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口腔颌面部囊肿883例临床分析陈秉昭附属二院口腔颌面外科(050000)关键词囊肿,口腔,颌面部我科1973~1994年共治疗口腔颌面部囊肿883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509例,女性374例。年龄4个月~73岁,平均19.5岁...  相似文献   

5.
口腔颌面部是人体暴露部位,极易受到损伤,故口腔颌面部外伤是口腔科常见的急症之一。1995年8月至2006年8月我院共收治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65例,现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临床资料 本组65例,男45例(占69.2%)、女20例(占30.8%);年龄18~56岁,其中20~40岁者35例(占53.8%);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运用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方法治疗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0年5月-2013年5月前来该院就诊的60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方式进行口腔颌面部骨折治疗;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传统颌间结扎方式进行口腔颌面部骨折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后,观察组患者愈合程度、咬合关系,张口度,外形恢复等皆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腔颌面部骨折行微小切口进路坚固内固定治疗在外形恢复、口腔颌面咬合和张口关系、骨折恢复和钛板移位上的效果更加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上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7.
刘泉   《中国医学工程》2014,(9):78-79
目的总结分析口腔颌面部创伤发生原因、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1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流行病学资料和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口腔颌面部创伤多发于男性青壮年,致伤主要原因为交通意外伤,颧骨和下颌骨为骨折高发部位,通过临床准确诊断和对症治疗,病情明显好转,1001例患者中962例痊愈(96.10%),36例(3.60%)致残,3例(0.30%)死亡。结论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要早期诊断和对症处理,避免致残和死亡,在日常生活中要高度重视和警惕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孙晓功 《吉林医学》2012,33(9):1945-1946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口腔颌面部骨折住院患者的骨折部位、类型、治疗方法及预后转归等情况。结果:交通事故伤、工伤是致口腔和面部骨折的主要因素;术后随访6个月~1.5年,80例患者合关系、张口度及咀嚼功能均恢复良好,经疗效考核,治愈率为96.25%(77/80)。结论:口腔颌面部骨折应根据患者骨折的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案予以尽早治疗,以恢复患者正常的颌面功能及形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87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分析损伤原因、骨折类型、部位、合并伤及治疗方法及术后疗效.结果 致伤原因最多为交通事故,下颌骨骨折最多.187例口腔颌面部骨折行手术复位和钛板坚固内固定,均获满意疗效.结论 早期复位和内固定是骨折治疗的有效方法, 颌面部解剖结构特殊,生理功能重要,正确及时地处理颌面部骨折,能促进颌面部功能的恢复,防止面部畸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120例面颌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60例采用闭合复位固定术,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效果。结果口腔颌面部骨折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好发年龄为20~40岁,致伤的主要原因为交通事故伤,骨折主要为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于口腔颌面部骨折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闭合复位固定术(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骨折好发于青壮年男性,主要原因为交通事故,应早期骨折复位,选择适合的内固定方法,恢复患者咬合关系以及面部正常的外形。  相似文献   

11.
探讨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进行相应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1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不同类型,对其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88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中,有128例患者经X线检查显示其骨折线对位良好,治愈率为96.8%;有3例患者出现张口受限;有1例患者出现下唇麻木;有2例患者口腔的咬合关系恢复欠佳。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上睑下垂、下睑外翻等症状。结论:对不同类型的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能最大限度减少其损伤,提高手法复位的成功率,尽快恢复其颌面功能。  相似文献   

12.
<正> 我们口腔科自1990~2001年间共收治136例口腔颌面部骨折的患者,现将其病因、部位、诊断及治疗情况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36例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14例,占83.8%;女性22例,占16.2%。年龄最大的58岁,最小7岁,其中以20~40岁较多。尤以青壮年从事重体力劳动,经常外出者居多,这与国内其他资料  相似文献   

13.
763例口腔颌面部损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763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1984年1月~2004年5月口腔颌面外科住院的763例颌面部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人数占住院总人数的14.3%,男、女比例为3.51∶1,20~4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段;交通事故在致伤原因中居首位,占42.99%;颌面损伤以骨折为主,其中下颌骨骨折最为常见;颅脑损伤是颌面骨折最常见的合并伤;交通伤和面中部骨折具有较高的损伤严重度评分。结论男性青壮年为颌面损伤高发人群,交通事故是颌面部损伤的主要原因,常造成颌面部多发性骨折并可合并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14.
莫美艳 《医学文选》2000,19(5):820-821
在口腔颌面部损伤中 ,颌骨骨折较常见。加强对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救治和护理 ,对提高治愈率 ,减少伤残率极为重要 ,1993~ 1998年我院共收治口腔颌面部骨折 5 8例。现将其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8例中 ,男 43例 ,女 15例。最大年龄 75岁 ,最小 3岁。受伤原因 :撞伤 32例 ,摔伤或坠落伤11例 ,打击伤 8例 ,体育器械损伤 1例 ,爆炸伤 6例。骨折类型 :单纯下颌骨折 34例 ,上下颌骨折 6例 ,髁状突骨折 5例 ,下颌升支骨折 4例 ,上下颌骨折 5例 ,上下颌粉碎性骨折 4例 ,合并颅脑损伤 5例 ,合并四肢骨折 9例 ,合并肋骨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口腔颌面部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336例颌面部骨折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因素、骨折类型、治疗方法和预后数据进行分析。结果336例颌面部骨折患者均一期愈合,面容及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面部无明显瘢痕。结论坚固内固定是目前治疗颌面部骨折的最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张晋云 《中外医疗》2014,(26):70-71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骨折病人的临床特点以及对应治疗效果。方法从2008年1月—2014年3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骨折病人中,随机抽取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80例运用复位内固定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其中30例运用保守治疗方法治疗的口腔额面部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中80例运用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疗效果为76.67%,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只保守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进行手术过程中并未出现由于手术所导致的上脸下垂以及下脸外翻等症状。而进行保守治疗的对照组中有5例病人在治疗后出现张口受限,唇麻木以及口角歪斜各有1例。结论在临床中,对于口腔颌面部骨折病人主要是实施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而合理手术径路不仅可以取得较佳治疗效果,还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手术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创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间收治的181例口腔颌面部创伤住院病例的年龄、发病部位、原因与治疗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高发年龄段在21~30岁,交通事故在致伤原因中居首位,在颌面部骨折中,牙折最常见.痊愈175例.结论 现代社会交通事故日益增多,口腔颌面部创伤治疗是临床口腔颌面外科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内固定在颌面部骨折治疗中是极其重要的一步 ,而传统的钢丝内固定存在着很多弊病和不足。坚固内固定作为现代骨折治疗手段 ,近年已在口腔颌面外科得到推崇和应用。本治疗组自 1998年引进了坚固内固定技术 ,并应用于临床颌面部骨折的治疗 ,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颌面部骨折接受坚固内固定 6 5例 ,年龄 19~ 6 6岁 ,平均年龄 37.6岁 ;男性 4 9例 ,女 16例 ,男女比例 3:1;骨折部位 ,上颌骨 2 1例 ,下颌骨 2 6例 ,颧骨 10例 ,多发骨折 8例。1.2 固定材料 选用德国马丁公司生产的小型钛夹板 (mini-plate)和微型钛夹板 (mi…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口腔颌面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寻找造成损伤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489例颌面部损伤患者的病例治疗资料作为研究素材,对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医院住院部大约有30%的患者属于颌面部损伤患者,而且男性患者的数量是女性患者数量的9倍多。基本上患者的年龄集中于20至40岁,导致该疾病产生的因素,主要是交通意外,患者颌面部损伤以骨折的情况最为多见。结论:男性年轻人,他们是颌面部损伤的高发人群,因为交通事故导致了颌面部损伤,并且以骨折的情况居多。  相似文献   

20.
卢宇  张舜岳 《当代医学》2007,(17):14-15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创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间收治的181例口腔颌面部创伤住院病例的年龄、发病部位、原因与治疗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高发年龄段在21~30岁,交通事故在致伤原因中居首位,在颌面部骨折中,牙折最常见.痊愈175例.结论 现代社会交通事故日益增多,口腔颌面部创伤治疗是临床口腔颌面外科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