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肠末端炎164例内镜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肠末端炎164例内镜病理学分析周国华,薛红仙,左大镒,陈奉条,周红梅我院1987年3月至1995年6月经临床、内镜、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回肠末端炎者164例,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64例,其中男104例,女60例,年龄15~68岁,...  相似文献   

2.
杨永浦  张梅欣 《山东医药》2002,42(21):65-65
198 4~ 1988年 ,我院将 2例回肠末端恶性淋巴瘤并溃疡穿孔患者误诊为阑尾炎 ,现报告如下。例 1:女 ,47岁。因上腹疼痛伴食欲不振 1个月入院。查体 :慢性病容 ,上腹压痛 ,其余无明显异常。胃镜检查示胃角切迹有一 3cm× 3cm表浅不规则溃疡面 ,基底不平。病理诊断为胃恶性淋巴瘤 ,拟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入院第 2天患者出现右下腹疼痛 ,局限压痛 ,考虑并发阑尾炎 ,给予抗感染保守治疗。第 3天腹痛加重 ,出现腹胀、腹肌紧张、右下腹压痛与反跳痛 ,以阑尾炎穿孔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内有 30 0 ml黄色粪臭味脓液 ,胃体部小弯侧后壁略增厚 ,…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肠结核、淋巴瘤三种常见回肠末端溃疡性病变小肠细菌过生长(SIBO)的情况.方法 选择近5年在我院首次住院确诊的,且内镜下仅回肠末端或合并回盲部、回盲瓣存在溃疡性病变的克罗恩病组、肠结核组、淋巴瘤组三组患者,治疗前通过葡萄糖氢呼气试验(GHBT)分别检测其SIBO情况,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三组回肠末端溃疡性病变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SIBO阳性率及试餐后呼气氢浓度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肠结核组患者的SIBO阳性率及试餐后呼气氢浓度较克罗恩病组和淋巴瘤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回肠末端溃疡性病变患者容易发生SIBO,特别是肠结核患者尤为明显,通过呼气氢浓度检测,有利于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诊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回肠末端糜烂和(或)浅溃疡对小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对162例胃镜及结肠镜检查正常(正常组)、57例除回肠末段糜烂和(或)浅溃疡外胃镜及结肠镜检查均正常〔回肠末端糜烂和(或)浅溃疡组〕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年龄是否≥60岁、性别进行分组。结果 1正常组:胶囊内镜通过胃的平均时间为(68±55)min,通过小肠的平均时间为(316±117)min,其中60岁以下组胃平均通过时间为(61±36)min,小肠平均通过时间为(291±98)min;60岁及以上组胃平均通过时间为(78±49)min,小肠平均通过时间为(354±114)min;两组胃平均通过时间无明显差异(P=0.21),两组小肠通过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5);女性组胃平均通过时间为(66±42)min,小肠平均通过时间为(298±103)min;男性组胃平均通过时间为(68±54)min,小肠平均通过时间为(325±112)min,两组胃和小肠通过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32)。2回肠末端糜烂和(或)浅溃疡组:通过胃的平均时间为(59±42)min,通过小肠的平均时间为(251±102)min,同正常组比较胃平均通过时间无明显差异(P=0.35),小肠通过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26);结论 60岁以上人群较60岁以下人群小肠通过时间明显延长,但胃通过时间无明显差异。回肠末端糜烂和(或)浅溃疡患者小肠通过时间,明显较正常人缩短,提示其可能与肠道排空速率有关。  相似文献   

5.
正胃肠道脂肪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非上皮性肿瘤,常无临床症状,通常在内镜检查或外科手术中意外发现。近来随着胃肠镜检查的普及,脂肪瘤的发现率明显提高。一般无症状瘤体小的脂肪瘤不需要特殊治疗,而对于有症状瘤体直径≥2 cm者应作治疗[1-2]。我科曾收治1例回肠末端巨大脂肪瘤患者,综合评估后行双腔内镜下尼龙绳结扎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51岁,2016-12-01因里急后重感半年余,来我院查肠镜示末端回肠  相似文献   

6.
回肠末端炎的临床、内镜、病理学及病因学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回肠末端炎的临床、内镜、病理学及超微结构、细菌学改变的特点及病因学。材料与方法:全部病例均行内镜及病理学检查,15例作细菌学检查,7例作电镜检查。结果:1.本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P>0.05);易与结肠疾病并存但又不同于小肠疾病。2.本病的内镜下改变与病理学改变一致。3.本病多有回盲瓣舒缩功能异常(P<0.01)。4.病灶处杯状细胞增多,吸收细胞变性或坏死。5.本病有细菌失衡:保护性细菌减少,且回盲瓣内外细菌改变一致(P>0.05)。结论:本文分析了本病临床、内镜、病理学的变化特点。推测本病可能与感染和免疫反应有关。同时指出,结肠--回肠反流在本病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回肠末端病变1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肠末端是空回肠病变的好发部位。胶囊内镜及双气囊内镜的临床应用,使小肠疾病诊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由于检查费时且价昂,普及率低,目前大多数基层医院仍然以结肠镜逆行检查回肠末端,作为诊断回肠末端病变主要手段。我们近几年来通过结肠镜检查回肠末端9326例,发现病变14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回肠末端淋巴滤泡增生症与慢性末端回肠炎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结肠内镜技术的不断提高,对末端回肠疾病的认识更加深入,但回肠淋巴滤泡增生症与慢性末端回肠炎的关系仍不十分清楚。我院通过对二者临床表现、内镜下改变、病理学改变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二者的关系及其病因和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结肠镜末端回肠检查133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2年来,我院内镜室运用电子结肠镜对1335例患者进行末端回肠检查。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25个月中,共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1815例,除确诊为大肠癌以及因结肠息肉摘除、肠道清洁不佳、腹部手术后粘连等原因仅插至结肠回盲部以下外,其余1 335  相似文献   

10.
肠末端炎的临床,内镜,病理学及病因学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相似文献   

11.
回肠末端指回盲瓣至回肠肛侧约30 cm的部分,它是小肠病变多发部位,随着结肠镜插镜技术的提高以及双气囊小肠镜的应用,其病变检出率不断提高.发生在回肠末端的溃疡性病变,如克罗恩病、肠结核、淋巴瘤等,其内镜下表现及临床特点相似,容易误诊.本文对55例回肠末端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及诊治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2.
回肠末端是小肠病变的好发部位,但多数疾病无诊断金标准,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缺乏特异性,给疾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不小难度。本例患者病史长,以口腔、外阴和回肠末端溃疡为主要表现,先后并发不全性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经消化内科、消化外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多学科协作诊治,最初考虑白塞病可能,最终诊断为CD,经积极治疗病情得以控制。  相似文献   

13.
十二指肠溃疡伴发胃癌37例临床内镜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均是临床常见的上消化道疾病,但十二指肠溃疡伴发胃癌的病例报道则较为少见。我们回顾性分析61372例胃镜检查中发现的37例十二指肠溃疡伴发胃癌患者,并就其临床、内镜、病理特点和可能的病因、发病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韦宗萍  黄雪  刘爱群  覃桂聪 《内科》2009,4(6):866-867
目的探讨大肠癌近年来的发病情况、内镜表现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来697例大肠癌的临床、肠镜及病理资料。结果697例大肠癌中男394例,女303例,男女之比为1.3∶1,其中青年组(〈40岁)328例、中年组(40~60岁)297例、老年组(≥60岁)72例。各年龄组构成比分别为10.33%、42.61%、47.06%。内镜下表现各年龄组均以肿物型为主,以直肠为好发部位,病理以管状腺癌为多见,青年组以低分化性腺癌多见,中、老年组以高分化性腺癌多见。结论结肠镜联合病理检查是诊断大肠癌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03例胃石症及其溃疡并发症的内镜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胃石症及其溃疡并发症的内镜表现,提高对此病及其并发症的认识。方法对内镜下发现的103例胃石症及其溃疡并发症的特点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胃石数目的多少,分为1、2、≥3等三组;根据胃石的大小,分为5cm、≥5cm两组;分别统计各组溃疡并发症的例数,并采用χ2检验分析各组间溃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有无差异。结果发现的103例胃石患者中,胃石位于胃腔内、十二指肠球部、十二指肠水平部、毕Ⅱ式术后输入袢内、毕Ⅱ式术后残胃腔内、胆肠吻合口处分别为91例、3例、2例、4例、2例、1例;胃石数目平均为(1.32±0.67)个,大小平均为5.10×4.04×3.38cm3;胃石溃疡并发症49例,占胃石症患者的47.57%;溃疡单独位于胃角、胃窦、胃体共21例,溃疡同时位于胃角、胃窦、胃体中的两处或三处共26例,位于十二指肠球部、毕Ⅱ式术后残胃腔内各1例;溃疡数目平均为(2.44±1.38)个,大小平均为0.96×0.73cm;49例溃疡并发症病例中,胃角、胃窦、胃体出现溃疡总例数分别为:33、25、17,位于胃角、胃窦、胃体溃疡平均数目分别为:1.06±0.16、2.79±0.75、1.25±0.47,平均大小分别为:1.26×1.08cm、0.63×0.34cm、1.01×0.79cm;按胃石数目分成的三组中,溃疡并发症分别为38、5、6例,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4.12,P0.05);按胃石平均大小分成的两组,溃疡并发症分别为33、16例,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3.17,P0.05)。结论胃腔内胃石溃疡并发症最常见的部位依次为胃角、胃窦、胃体,溃疡平均数目最多为胃窦,其次为胃体、胃角,平均大小最大为胃角,其次为胃体、胃窦;溃疡的发生与胃石的数目、大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148例胃癌内镜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48例胃癌内镜及病理分析谭雪君唐保禄刘金贤我院1984年3月~1995年8月共进行胃镜检查2393例,检出胃癌272例,占11.36%,在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148例,占检出的54.41%。为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水平,现将资料分析如下。一、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7.
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并发出血的内镜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并发出血的内镜特点武景连,任凤岩,孙秀琴十二指肠球后溃疡是指十二指肠球部第一环Kerckring皱壁开始至十二指肠空肠曲部所发生的溃疡。本文探讨了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并发出血的临床和内镜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1.研究对象:1.本组112例...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43岁,2003年出现腹痛,停止排便排气,当地医院诊为肠梗阻,保守治疗1周后痊愈出院。此后间断有腹痛、腹泻,腹痛无规律,可自行缓解。2005年下消造影未见明显器质性改变。2006年2月再次出现停止排便排气1周,伴右下腹胀。于我院行结肠镜检查,顺利到达回盲部,常规由回盲瓣插入回肠末端约10cm处见一巨大菜花样隆起,大小约6.0cm×5.0cm,有长蒂,放大观察见腺管开口为脑回状(Ⅳ型)。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20.
我院1999~2000年共行纤维胃镜检查2240例,检出贲门溃疡110例(占4.2%),现就其内镜检查结果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