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志梁 《山东医药》2009,49(8):41-41
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在放疗过程中联合应用抗肿瘤、扶正制剂,是临床上常用的放疗增效方法。我科于2000年1月~2008年1月以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X线适形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9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对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21例原发性肝癌在螺旋 CT 定位扫描后,采用 Fisher 3DTPS 设计治疗计划,Varian 600C 直线加速器实施计划,90%等剂量线包绕计划治疗体积(PTV),DT:36~48Gy/5~F/10~14D。结果放疗后5天 AFP 下降,有统计学非常显著差异(P<0.001)。治疗后肝功好转,较治疗前有统计学非常显著差异(P<0.001)。血象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立体定向适形放疗结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肯定,并用是一种安全的、无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应用6MVX线直线加速器对79例中晚期肝癌行适形性放疗。肿瘤靶体积(GTV)平均336.4cm^3,计划靶体积(PTV)平均416.5cm^3。单次靶区处方剂量2Gy-10Gy,隔日一次。总照射剂量平均38Gy。近期疗效CR24.1%(19/79),PR48.1%(38/79),NR27.89%(22/79),总有效率(CR+PR)为72.2%。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2.1%(57/79)、45.9%(28/61)和20.0%(8/40)。放射性肝炎发生率为6.3%(5/79)。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对肝癌具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及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TAE)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应用WDXK-808立体定向放疗系统、WDVE-6/100直线加速器,DT量3600CGY/6S/zw,立体定向适形放疗1周后行TAC/TAE。用药为5-FU1000mg,阿霉素40mg,丝裂霉素C10mg,IL-2200万单位。然后观察毒副作用、疗效和生存率。结果 18例原发性肝癌治疗后复查:CR27.8%(5/8),PR44.4%(8/18),总有效率(CR PR)为72.2%(13/18)。NC16.7%(3/18)。PD11.1%(2/18)。甲胎蛋白(AFP)下降率为88.8%(16/18),1年生存率为61.1%(11/18),2年生存率为38.8%(7/18)。局部控制率1年为55.5%(10/18),2年为33.3%(6/18)。结论 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及TAC/TAE联合应用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8):124-128
不能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附254例报告);肝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临床疗效评价;介入治疗结合分次立体定向适形放疗交替治疗肝癌的疗效评价;阻断肿瘤血供后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附120例临床分析);胸腺肽α1对原发性肝癌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编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3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给予动脉灌注化疗十三维适形放疗 动脉灌注化疗。结果 32例中有20例肝脏功能明显改善,总有效率(CR PR)75%,生存时间延长。结论 动脉灌注配合三维适形放疗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分次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附3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董桂兰 《山东医药》2006,46(23):33-34
对31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行分次立体定向适形放疗,采用6MVX线照射,3~5个射野,整体铅模适形,以90%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边缘为处方剂量线,每次剂量2~5Gy,1次/d,每周5d。常规放疗后局部加量为30-36.8Gy,单用三维适形放疗者总剂量为48-60.8Gy。结果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14例,1、2、3、4a生存率分别为80.6%、51.6%、19.4%、9.7%。提示分次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技术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三氧化二砷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各15例,对照组仅体外适形调强放射治疗;A组予三氧化二砷5mg静滴联合三维适形放疗;B组予三氧化二砷10mg静滴联合三维适形放疗;C组予三氧化二砷15mg静滴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四组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以及生存期进行比较。结果疗程结束后1个月,A、B、C组及对照组完全缓解分别为6、4、3、2例,部分缓解分别为6、5、5、2例,无变化分别为2、5、4、7例,进展分别为1、1、3、4例,有效率分别为80%、60%、53.3%、26.7%,A组与其他三组比较,P〈0.001。A、B、C组及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组及对照组出现血液学毒性分别为2、3、6、4例;胃肠道反应分别为2、5、8、6例;肝损伤分别为1、3、5、3例;A组与其他三组比较,P〈0.05;C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生存曲线显示A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和B、C组(P〈0.05)。结论小剂量(5mg)三氧化二砷静滴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材料和方法对19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进行了肝动脉化学栓塞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ACE灌注化疗药物丝裂霉素C20mg,5-氟尿嘧啶l000~l500mg,顺铂60—80mg,栓塞剂为40%碘化油,治疗1~3次;三维适形放疗应用Topslane计划系统,6MV—X直线加速器实施治疗,4~8个适形固定野,计划靶体积13.3~907cm^3,总剂量30~48Gy,每次4~7Gy,连续照射6~10次。结果近期有效率(CR+PR)74%.1、2年生存率分别为79%和42%,治疗前后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肝动脉化学栓塞联合三维适形放疗能提高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但不增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闫丽  梁军 《山东医药》2007,47(27):22-23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治疗肝转移瘤的预后因素。方法39例肝转移瘤患者接受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共3—6周,肝转移瘤放疗剂量52—68Gy,平均58.8Gy,25例放疗前曾接受化疗。用Log—rank法比较各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用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39例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预后与肝转移瘤体积大小、数目、位置、放疗剂量、治疗时间、化疗、KPS评分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剂量、化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是治疗肝转移瘤的有效方法,放疗剂量和化疗是重要的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1.
宁雪坚  于洪波 《山东医药》2011,51(18):115-116
早期原发性肝癌以手术切除为主,但临床上中晚期肝癌占绝大多数,无法进行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放疗设备、计算机及影像技术的发展,以及对肝癌生物学特性认识的加深,三维适形放疗(3-DCRT)技术在肝癌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现将3-DCRT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一、放射性肝损伤一肝癌放疗关注的问题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新发病例超过137000例,约占世界总发病例数的40%。手术是治疗PLC的首选,但是能手术切除的病例仅占20%~30%,非手术治疗在缓解肝癌症状和延长生存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放疗作为非手术治疗肝癌的一种重要方式,过去因全肝耐受剂量的影响曾受到限制。近年来随着放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因其能最大限度地杀灭癌细胞,并使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少受照射或免受不必要的照射在肝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12):124-129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肝癌TACE后应用时间的临床探讨;肝癌合并胆管内癌栓的诊断与治疗效果;中医药诱导原发性肝癌细胞凋亡的研究近况(综述);复方甘草酸苷对伽玛刀治疗肝癌防治肝功能损害的疗效观察;原发性肝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现代放疗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地区,每年新发患者占全世界新发病例的42.5%。自1994年以来,肝癌已经成为我国部分农村的首发癌症,在部分城市仅次于肺癌。肝癌主要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手术、介入、热疗、酒精注射、冷冻、化疗、分子靶向药物以及放射治疗等。由于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属于中晚期,因此仅有15%~30%的肝癌患者可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7,(4):122-125
血清中VEGF与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辅助诊断中的研究,胆管细胞性肝癌和肝细胞性肝癌临床比较,伽玛刀结合苦参素治疗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观察,原发性肝癌的彩色多普勒及三维血流能量成像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用Lyman NTCP模型分析原发性肝癌三维适形放疗引起的放射性肝病。  相似文献   

16.
周莉  朱小鹏 《肝脏》2014,(9):697-699
目的:探讨肝癌行立体定向放疗中不良反应及护理要点。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肿瘤体积缩小42例,无显著变化8例,密度降低50例,分别占总数的84%、16%、100%;本组患者治疗后的TBil、GOT、AFP水平均明显比治疗前低(P<0.05),但治疗前后本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水平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本组患者治疗后发热、乏力、纳差、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均明显比治疗前低(P<0.05)。结论肝癌行立体定向放疗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生放射性肝损伤(RIL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9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以假设检验筛选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纳入研究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9例,在完成放射治疗后发生RILD 14例(35.9%);各类别单因素的假设检验提示肝癌患者的年龄和肝功能CTP评分与放疗后RILD的发生相关(P<0.05);进一步的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15.72,P=0.020)和肝功能CTP评分≥6(OR:24.95,P=0.005)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后发生RILD的2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通过对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生RILD的研究,初步识别了肝癌患者接受放疗后发生RILD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日后制定治疗计划时减少RILD的发生,或建立适当的干预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伴门脉主干瘤栓的原发性肝癌适形放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上首选根治手术。但对多数患者而言,确认时多系中晚期,无手术适应证。其中,门静脉瘤栓是主要原因之一。Fukuda等[1]报告其发生率为62.6%~90.2%.  相似文献   

19.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采用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6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PTV周边照射总剂量为3200~4600eGy,分割处方剂量为300~600cGy,1次/日,6次,周,7~10次完成治疗。结果总有效率(CR+PR)为79%,无变化(SD)18%,进展(PD)3%。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1.2%、40.3%、22.8%。本组治疗无放射诱发的肝病(RILD)发生,主要反应为上腹部不适,食欲下降。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是一种疗效确切、副作用较小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乙肝相关性肝癌约占原发性肝癌(PLC)的80%,随着肝癌放疗地位的提高,放射性肝损伤倍受关注。为了探讨抗乙肝病毒治疗对放射性肝损伤的影响,我们对部分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抗病毒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