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齐鲁学刊》1985年第1期发表了我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质疑》(以下简称《质疑》)的短文。文中提出了“共性不能寓于个性之中”的观点。任日宏同志在《昌潍医学院学报》上发表了题为《也谈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以下简称《也谈》)的文章,又对我的  相似文献   

2.
各地对本刊试刊号的反映自本刊试刊以来,已在省内外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受到了一定的好评。如我院66届毕业生孙益鑫、张兰如等四人联名给编委会的来信中指出:“当我们收到试刊后,在淮南工作的校友不约而同的聚在一起畅谈感想”,大家都为“有了自己的学报而感到十分高兴”。现在怀宁县医院工作的校友李滨同志,来信表示一定要尽一切力量支持《学报》,“把学报办出自己的特色,使她真正成为学术交流的阵  相似文献   

3.
三焦形质及其功能的现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质疑录》中说过:“人身十二脏腑经络,《灵》、《素》详辨,各有定名部分,独三焦之名,在经文亦多臆说……”犤1犦。自《内经》提出三焦的概念,两千年来,历代医家对三焦本质的认识,始终是各执一端,众说纷纭,对于三焦的结构一直存有异议。由于对三焦形质的认识不  相似文献   

4.
对高民同志撰写的《图书馆评估引入效益分析势在必行》一文中否定图书馆评估成果、全新评估模式、效益指标、评价优劣馆长四个观点进行了质疑,提出了个人看法,旨在通过学术讨论,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5.
我刊1979年第六期刊登梧州地区医院眼科陈廷建同志撰写的《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初步小结》一文,后读者来信对该文报道35只眼手术资料提出质疑(当时梧州地区医院作此术仅3只眼)。作者函复如下,作为对该文的校正。对于该文的采用,我们缺乏严肃的态度,没有通过作者所在单位进行核实,使不切实的资料得以登出,这是我们应引为训的。——编者  相似文献   

6.
《内经》约成书于春秋,《难经》成书于战国,《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三者相差不远。仲景自序曰"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则《伤寒杂病论》必当与内、难理论一脉相承,关系紧密。《伤寒论》之六经本质自古以来就是困扰《伤寒论》学习者的最大障碍之一,因其莫可名状,难以理解,致使大多学者望而却步,变生遗憾。即便伤寒名家亦于此见解不一,多成各家之言。有关《伤寒论》六经本质与内、难之关联性亦屡遭质疑,甚至认为《伤寒论》所论六经与内、难毫无关联,乃仲景另出一独特辨证体系,岂不荒谬乎?此文旨在从《伤寒论》之精旨、原文与《内经》《难经》对照分析,明确《伤寒论》六经实乃源宗《内经》《难经》,以期为后学指引迷津,免生坎坷。  相似文献   

7.
本刊1984年3卷1期发表史家华同志《呋喃唑酮引起迟发性过敏反应一例报告》后,收到寇同志《是迟发过敏反应还是Ⅲ型变态反应》一文,对史家华同志文章内容提出不同意见。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我们在此分别发表寇和吴敏毓同志的意见。我们曾去信给史家华同志,因他已调动工作,新址不明,无法取得联系。如果史家华同志及其他读者另有意见,望直寄我刊编辑部。我们欢迎争鸣文章,也欢迎对本刊缺点、错误提出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贵刊今年第一期刊登了李建华同志的《柴胡劫阴说的质疑》一文(以下简称“该文”),拜读之后,颇受启发。但对“柴胡‘劫阴,之说应予摒弃不用”的观点,笔者深感立论根据不足,特提出以下看法:  相似文献   

9.
本院1991年第4期学报刊胡先生《素问识小议之小议》一文,是对拙作《素问识小议》之驳斥批判。我的那篇《小议》,是从拙著《素问质疑》中摘出的,而《质疑》又是从《素问讲疏》旧稿中摘出的,全属学术讨论,完全没有任何其它意思,原书原稿具在,可以复校。对丹波元简的求实态度,素所崇敬,但其在学术上仍存在某些缺点和错误,对中土文化仍不无隔膜,则未敢附和苟同,在《质疑》中提到一些,为了向海内外学者请教,摘出15条在学报发表,年老昏糊,错误自属难免,得胡文提出八条意见,“十分高兴,但有关学术是非及某些质问,则不得不作出答复,极盼广大专家教授尤其才思敏捷的青壮学者,赐以指教匡正。1.《阴阳应象》“七损八益”条;王注:“谓房色也”,可谓一语破的。马王堆竹简养生方中七损八益,完全可以证明。而《紊问识》对此阐释达167字之多,除前十字外,全属其隐名前辈之言,对王注房色无一字道及。拙作在录其前辈转弯抹角凑成七八之言后,认其为“牵强附会……”似亦情理之常。至于是否责其“牵强附会”,抑当“肃然起敬”。那是各人的  相似文献   

10.
对《中西医结合治慢性肺心病》一文的一点质疑贵刊1983年第五期刊登了冯伯训的《中西医结合治慢性肺心病》一文,其中的“祛痰合剂”一方,我们在采用时发现山梗菜硷与氨茶碱发生浑浊现象,并经查对‘八十种常用静脉滴注药物化学性配  相似文献   

11.
1 997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以下简称《标准》)是现今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卫生统计、医政管理、出版及国内外交流均必须遵循的国家标准。正如《标准》所言 :“坚持不懈地开展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可以使“中医学术不断完善”。《标准》自颁布以来 ,已经对中医学术的标准化、规范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正如标准所言“中医学理论渊博 ,实践性很强” ,因而《标准》的制订不可能一次就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 ,所以《标准》也明确提出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标准》颁布以后 ,中医学术界一些同志在刊物上或某些学术讨论的议论中 ,对《标准》的某些内容 ,提出了不同意见或质疑。这符合《标准》中有关“标准都会被修订”以及探讨使用标准新版本可能性的精神。我们认为 ,只有首先认真学习、研究和在实践中具体应用《标准》 ,才有可能对《标准》的修订提出正确而可行的意见和方案。正是因为基于这种认识 ,我们才坚持连续转载《标准》 ,以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学习、使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对《燕赵名医祖扁鹊》的再质疑温如杰,张新美(山东省新汶矿务局莱芜医院271103)关键词扁鹊;里籍;中国医学史拙作《对“燕赵名医祖扁鹊”的质疑》一文发表以后,曹东义先生又在《河北中医》上发表了《扁鹊寨越人里籍求真》一文,并作为对笔者《质疑》一文的回答...  相似文献   

13.
<正> 王琦、曹开镛同志主编的《中医男科学》,已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34万字,分总论与各论两大部分。总论述及基本理论,各论主要是对40个男性特有病症的辨证论治。《中医男科学》的问世,反映了中医临床学科的新发展,亦反映了医学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和新趋势。随着男性疾病的增加,自70年代开始,国际上开始重视男性医学,有些国家建立了“男性生殖生理研究室”,“男性学门诊”;1969年出版了国际  相似文献   

14.
“陈皮非陈不能入药”质疑长岭县第三人民医院(131500)王振财赵宏伟【关键词】陈皮烈气挥发油陈皮即橘皮,橘皮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陈皮之名始见于《食疗本草》,后世亦多沿用此名。陈皮之沿用,是因传统认为橘皮入药以陈者为佳。如《名医别录》谓:“陈皮...  相似文献   

15.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在1981年2期载有张广麒同志浅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一文,认为后世对《金匮·痰饮病篇》的这一治疗准则立意“未窥其全”;其治法亦“未能探其详尽”。从而在全面阐述这一治则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以下新的论点:(一)、《金匮》所称痰饮,非专指饮病,实为痰与饮二者。张文说:“仲景所创痰饮病是以病因来命名的,是痰饮互结为一病因,以饮为重,以  相似文献   

16.
脉症会解     
《脉症会解》原系我省名中医徐大桂(1895~1944)遗作之一。徐先生自幼好学,理论与实践并重,曾与一代名家秦伯未先生结下莫逆之交。生前著有《伤寒论类要注疏》等医著十部。为使未佚之徐先生遗著得以弘扬海内,霍山县卫生局在省卫生厅支持下,组织人力、物力承担此项繁重整理工作,由杜兆雄同志精心校对、通盘整理,历时3年,遂成今文。原杜文中尚有《序》、《作者小传》、《整理说明》诸节,凡数千字,为节约篇幅,征得其同意均已删节。参加资料搜集者有俞昌发、余立功同志;指导者有朱厚永、刘钟奇诸位老前辈;省内名家学者张琼林、王乐匋、张笑平、杨修嘉诸先生亦予以赐教,整编者嘱编者在此一并致谢。我刊自本期起开始连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再论阴精阳气——答王强先生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强先生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发表的《“不是气”的阳气与“不是精”的阴精质疑》一文(简称王文)中,运用“逻辑法则”论证了我们定义的阴精、阳气“与中、西医理论皆相去甚远”。实际上,他的推理并不符合逻辑法则。  相似文献   

18.
章楠在《伤寒论本旨》中对仲景诸方进行了深刻的评析:循经发挥,阐释方义;注解质疑,剖析药性;煎服方法,深入阐发;详辨服药后症状。这些对于深入研究《伤寒论》经旨起到了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1997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以下简称《标准》)是现今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卫生统计、医政管理、出版及国内外交流均必须遵循的国家标准。正如《标准》所言:“坚持不懈地开展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可以使“中医学术不断完善”。《标准》自颁布以来,已经对中医学术的标准化、规范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正如标准所言“中医学理论渊博,实践性很强”,因而《标准》的制订不可能一次就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所以《标准》也明确提出:“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标准》颁布以后,中医学术界一些同志在刊物上或某些学术讨论的议论中,对《标准》的某些内容,提出了不同意见或质疑。这符合《标准》中有关“标准都会被修订”以及探讨使用标准新版本可能性的精神。我们认为,只有首先认真学习、研究和在实践中具体应用《标准》,才有可能对《标准》的修订提出正确而可行的意见和方案。正是因为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才坚持连续转载《标准》,以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学习、使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讣告     
我们沉痛地向读者和广大医务工作音宣告:《四川医学》第二届编辑委员会编委、华西医科大学神经病学教授胡昌恒同志,因患肝癌医治无效,于1989年2月13日凌晨5时55分,在华西医大附一院不幸逝世,终年64岁。胡昌恒同志曾任《四川医学》第一届编辑委员会编委。在任职期间,胡昌恒同志积极支持《四川医学》工作,关心《四川医学》的建设,在审阅稿件中,给编辑部以指导和帮助,对《四川医学》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