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5 毫秒
1.
学术背景:骨髓基质细胞能够表达多种细胞表面分子及分泌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其共同组成的微环境可以调节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和发育。造血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可表达很多共同基因.提示二者存在类似的发育和分化机制。 目的:深入认识骨髓基质细胞提供的微环境对神经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2—01/2007—03的相关文献,检索词“bone marrow stem cells,microenvironment,neuml stem cells,differenti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6—12的相关文献,检索词“骨髓基质细胞,神经干细胞,分化”,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125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髓基质细胞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①重复性研究。②Meta分析。 文献评价:文献来源主要是通过对骨髓基质细胞所提供的微环境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方面的内容进行汇总分析。所选用的31篇文献中,7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 资料综合:①骨髓基质细胞易于分离培养,其分泌的各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成分所构成的微环境能够调节神经干细胞的发育和分化。②从mRNA水平看,骨髓基质细胞不仅有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还有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从蛋白水平看,采用ELISA法在骨髓基质细胞的培养液和细胞蛋白中均可检测到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生理状态下,骨髓基质细胞能分泌具有神经营养活性的物质,对损伤的运动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此外研究证实骨髓基质细胞分泌至细胞外的可溶性物质具有直接调节神经干细胞分化的能力。 结论:骨髓基质细胞通过分泌各种细胞因子所构成的微环境能够调节神经干细胞的发育,并诱导其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各因子间可能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具体作用机制以及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国外神经干细胞和抑郁症的相关研究出发,探讨海马神经干细胞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可能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5-04与神经干细胞和抑郁症相关文献,检索词分别为“neuralstemcell,hippocampus,rat”和“depression,hippocampus,rat”,并限定语种为英文;并手工检索2003-01/2005-02《中国临床康复》相关文献,检索词为″海马,神经干细胞,大鼠″并限定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从资料中选取有关神经干细胞、抑郁症实验研究的相关文章,纳入标准:①实验中涉及激素、神经递质和各种营养因子诱导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的研究。②实验中涉及抑郁症时海马损伤的研究,如糖皮质激素、谷氨酸、一氧化氮等。③实验涉及中神经营养因子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排除综述类文献,对剩余文献查阅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相关文献106篇,42篇纳入标准。排除相似或重复文献27篇,共15篇文献选定为参考文献。15篇文献涉及诱导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内容有10篇,探讨抑郁症海马损伤的研究有5篇。资料综合:海马损伤是抑郁症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病理表现,这与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轴-谷氨酸-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一氧化氮途径亢进有关;由于该途径还能够抑制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导致海马的自身修复能力下降,引起海马萎缩。因此抑制其亢进是预防和控制抑郁症的重要手段,促进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是抑郁症治疗的关键措施。目前,利用原位诱导神经干细胞的方法治疗抑郁症更有实际意义。结论:原位诱导神经干细胞,促进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将可能成为治疗抑郁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证实成年哺乳动物的神经组织中可以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干细胞能不断分裂增殖,并可进一步分化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对神经干细胞的最新研究提示了神经系统疾病未来的治疗方向,即通过神经干细胞移植替代死亡的神经细胞而达到功能修复.为此,回顾了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各种信号调控,以期阐明诱导干细胞向一定方向分化的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5-01/2004-08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neural stem cell,differentiation,signal,cell transplanta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5-01/2004-08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神经干细胞,分化,信号,细胞移植",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选取涉及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细胞内外信号的文献,查找全文.资料提炼查到符合条件的全文共30篇.对内容有所关联的文章进行比较,汇总,共选用有代表性的全文18篇.资料综合这18篇文章均从不同方面涉及神经干细胞分化的信号调控,包括各种重要的细胞因子以及自身基因的调控.结论细胞内外信号均能影响干细胞分化.而目前在神经干细胞移植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诱导干细胞向一定方向分化,从而实现"移植"真正所需要的细胞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背景:近几年国外学者在脊髓损伤的病理机制、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少突胶质细胞的再生及神经干细胞的移植治疗等研究方面取得了实质性地进展。介绍国外近10年来对脊髓损伤的新认识,最新研究成果及未来的科研和治疗方向。资料来源:应6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87-01/2006-10脊髓损伤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检索词为“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轴突;神经营养因子;动物模型”,进行不同组合,选出相关文章。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脊髓研究中的与神经干细胞及神经营养因子有关的研究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脊髓损伤中以探讨其机制及新治疗方法的文章。②探讨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生长锥作用,引导再生方向的靶点,突触再形成及功能重建的文章。③神经营养因子和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的文章。排除标准:①未被SCI收录的文章,相类似的研究。②无英文摘要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相关文献1166篇,按上述标准纳入101篇,实际采用61篇,脊髓损伤机制相关文献12篇,轴突再生相关文献14篇,增长锥作用相关文献8篇,少突胶质细胞相关文献8篇,神经干细胞相关文献7篇,神经生长因子相关文献12篇。其余文献均被排除。资料综合:①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基础:损伤的轴突再生及增长;轴突穿透损伤瘢痕区的能力;轴突朝着正确的靶区方向再生;轴突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停止,终端形成突触,与神经元相接;神经传递功能重建及运动功能重新恢复。②脊髓损伤的神经病理分析:脊髓损伤后的原发性损害、继发性损害。③脊髓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包括3个方面:对于成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神经元的发展、再生,神经元通路的建立起着重要的作用轴突增长锥;对轴突的再生起到抑制作用中枢神经系统髓鞘蛋白;细胞膜和细胞内信号传递。④脊髓损伤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和因子:少突胶质细胞,白血病抑制因子和Minocycline,内源性神经干细胞。⑤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最常使用的模型是全部离断、部分离断模型和挫伤模型。⑥脊髓损伤研究的前景:已经开始把动物实验中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干细胞治疗发现用于临床,如白血病抑制因子在国外已经开始临床Ⅳ期实验,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诱导调控增殖研究也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结论:神经营养因子干预治疗及神经干细胞治疗使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成为可能。进一步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引起轴突再生的机制,将是脊髓损伤研究领域的未来方向,了解引导调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方向,将在修复脊髓损伤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影响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传导通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 edline1995-01/2003-12有关平滑肌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文献,检索词为“atherosclerosis,apoptosis,SM C”,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1994-01/2003-12有关平滑肌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文献,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为“动脉粥样硬化、凋亡、平滑肌细胞”。资料选择选取所有检索到的相关文献,包括动物实验、细胞培养和临床研究,进行初审,排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评价指标主要是内容是否所需,资料是否真实,设计是否严密,实施过程是否严格,统计学处理是否合理。资料提炼共检索48篇有关平滑肌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文献,其中16篇符合要求。排除的32篇中,26篇与平滑肌细胞凋亡的调控无关,6篇内容重复。资料综合选取16篇文献,对动脉粥样硬化中平滑肌细胞凋亡的调控因素进行深入分析。①动脉粥样硬化中影响细胞凋亡的外部信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机械扩张、炎性细胞因子、活性氧、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1等。②动脉粥样硬化中影响细胞凋亡的内部基因及传导信号c-m yc、Bcl-2、P53、Id3基因及白细胞介素1β转换酶家族。结论动脉粥样硬化中平滑肌细胞凋亡的调控需要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相关基因通过不同的传导通路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脐血间质干细胞经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方法,已成为近来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热点问题。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4-01/2004-08以及NCBI1994-01/2004-08期间的关于脐血间质干细胞与神经干细胞的文章,检索词“humanumbilicalcordbloodmesenchymalstemcells,neuralstemcells,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CNKI1994-01/2004-08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脐血,间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中分离脐血间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相关实验研究,及脐血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论著。资料提炼:共收集到关于脐血脐血间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及用于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文献37篇,中文4篇,英文33篇。资料综合:神经干细胞移植已被用于促进神经系统疾病的修复,但神经干细胞的来源十分有限。脐血间质干细胞是中胚层发育的早期细胞,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以通过骨髓、脐血和周围血获得。脐血间质干细胞在适宜的体内或体外环境下,可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并在分化过程中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志。加之脐血来源丰富,采集方便,免疫排斥反应低,使脐血间质干细胞成为用于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患的又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如何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向目的细胞类型分化是神经科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在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中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8-01/2006-03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bFGF,EGF,nerve stem cell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06-03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神经干细胞”,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在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78篇相关文献,3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46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32篇文献中,8篇涉及神经干细胞的研究现状,10篇涉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4篇涉及表皮生长因子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8篇涉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表皮生长因子合用对神经干细胞增值、分化的影响,5篇涉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对神经干细胞作用的比较。资料综合:①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在不同微环境中可增殖、分化为不同干细胞以及不同类型的成熟组织细胞,微环境中的多种细胞因子对其分化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②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强大的促神经干细胞增殖作用,可激活中枢神经系统不同区域的神经元前体细胞潜在的再生能力,细胞增殖或分化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依赖性。③表皮生长因子既能促进神经干细胞的生长,也可促进其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表皮生长因子促细胞增殖作用也呈浓度依赖性。④大多神经干细胞培养中都联合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表皮生长因子,从而提高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效率。⑤目前对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差异认识不统一。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都具有较强的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均属于神经干细胞培养中重要的神经促生长因子,其促细胞增殖和分化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骨髓干细胞的研究已成为近年的热点,本文检索了骨髓干细胞与骨骼肌再生、心、肝、肺、肾脏疾病治疗、皮肤再生、糖尿病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关系,并对骨髓干细胞的可塑性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7-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bonemarrowstemcells,plasticit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髓干细胞的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45篇相关文献,3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13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资料综合:32篇文献中,4篇涉及骨髓干细胞与骨骼肌再生,3篇涉及骨髓干细胞与心脏疾病治疗,4篇涉及骨髓干细胞与肝病治疗,2篇涉及骨髓干细胞与皮肤再生,5篇涉及骨髓干细胞与肺脏疾病治疗,2篇涉及骨髓干细胞与糖尿病治疗,2篇涉及骨髓干细胞与肾脏疾病治疗,6篇涉及骨髓干细胞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3篇涉及骨髓干细胞可塑性。骨髓干细胞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两类,最近还发现有比上述细胞分化潜能更大的胚胎干细胞样细胞。传统认为造血干细胞主要产生所有成熟血细胞系,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骨、软骨、脂肪等细胞,新近发现这些细胞同时还有向造血和骨髓以外的其他类型的成熟细胞如神经、肌肉、皮肤、心、肝、肾、肺等分化的能力,间充质干细胞取材方便、在体内特定的微环境或体外培养条件下均可被诱导分化为不同表型及功能的成熟细胞,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强。结论:骨髓干细胞在体内特定的微环境或体外人工培养条件下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分化潜能,具有向造血和骨髓以外的其他类型的成熟细胞如神经、肌肉、皮肤、心、肝、肾、肺等分化的能力,预示可能成为临床治疗的最佳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干细胞生长的微环境。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75-01/2004-12和Ovid1975-01/2004-12以及Elserve1992-01/2004-12数据库中与干细胞微环境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neuralstemcells,nicheormicroenvironment,ortransplant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90-01/2004-12相关干细胞微环境的文章,检索词为“神经干细胞、微环境或移植”,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近5年文献。②有关干细胞、移植与其微环境关系的文献。排除标准:重复研究、Meta分析和综述类文献。资料提炼:收集了近50篇文章,纳入22篇符合标准的文章进行综述。资料综合: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主要依赖于周围特殊的微环境,即小生境。干细胞小生境可能提供了一种调节体内干细胞数量的手段。小生境不是几种细胞简单的集合体,而是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整体。成人神经发生是在血管原性的小生境中进行的。基底膜在干细胞小生境中起固定各种因子、细胞和提供各种空间信号的作用。结论:小生境与神经干细胞的生存、分裂、分化及迁移均有关系,要求在移植时尽量满足干细胞的生长微环境。  相似文献   

10.
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信号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丹  毛萌 《中国临床康复》2005,9(5):254-256
目的:研究证实成年哺乳动物的神经组织中可以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干细胞能不断分裂增殖,并可进一步分化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对神经干细胞的最新研究提示了神经系统疾病未来的治疗方向,即通过神经干细胞移植替代死亡的神经细胞而达到功能修复。为此,回顾了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各种信号调控,以期阐明诱导干细胞向一定方向分化的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5—01/2004—08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neural stem cell,differentiation,signal,cell transplanta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5—01/2004—08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神经干细胞,分化,信号,细胞移植”,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选取涉及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细胞内外信号的文献,查找全文。资料提炼:查到符合条件的全文共30篇。对内容有所关联的文章进行比较,汇总,共选用有代表性的全文18篇。资料综合:这18篇文章均从不同方面涉及神经干细胞分化的信号调控,包括各种重要的细胞因子以及自身基因的调控。结论:细胞内外信号均能影响干细胞分化。而目前在神经干细胞移植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诱导干细胞向一定方向分化,从而实现“移植”真正所需要的细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Tiotidine and cimetidine kinetics and dynamics were compared to assess mechanisms of the longer duration of effect of tiotidine in man. Both drugs has similar lag times for absorption. Tiotidine with a meal was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when fasting and was also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cimetidine with a meal. The elimination rates for both drugs did not differ; they were both approximately 2 to 3 hr. Oral doses of cimetidine achieved areas under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curve approximately three times that of tiotidine but these concentrations were only 1/10 as potent. The cimetidine concentration inducing 50% inhibition of food-stimulated gastric acid secretion was 0.41 +/- 0.04 whereas it was 0.04 +/- 0.003 microgram/ml for tiotidine. The effect of tiotidine lasted longer than that of cimetidine because the doses recommended for use in man resulted in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plasma relative to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than clinical doses of cimetidine.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