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临床用血前交叉配血不合104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总结临床输血中遇到的疑难交叉配血病例,探讨输血前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使临床输血更加的科学、安全、有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合肥市不同医院送到本站进行用血前疑难交叉配血病例104例,疑难交叉配血采用盐水法、MP法和抗人球蛋白法等方法检测。结果 104例疑难交叉配血标本中,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1例,受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28例,冷凝集素凝集5例,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43例。104例疑难交叉配血结果为,盐水法交叉配血主/次出现凝集13例,聚凝胺法交叉配血主/次侧出现凝集34例,抗人球蛋白法交叉配血主/次侧出现凝集44例。结论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主要有:缗钱状假凝集,冷凝集素所致非特异性凝集,红细胞被致敏引起的凝集,不规则抗体引起的凝集等。临床用血前交叉配血应选择能同时检测完全抗体和不完全抗体的方法,确保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出现不规则凝集的原因和安全输血对策。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广东省四会市人民医院3 983例进行交叉配血的受血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交叉配血前对受血者和供血者的正反定型,然后采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观察交叉配血结果,统计交叉配血的凝集阳性率和交叉配血不符合情况。结果 3 983例受血者全部为同型血输注,凝集阳性率2.54%。分析原因包括,受血者产生自身抗体,如有输血史的贫血患者或有妊娠史的经产妇;体内产生免疫性抗原吸附在红细胞表面,造成红细胞致敏,对供血者血浆产生不规则凝集。采用安全输血对策,即预约洗涤红细胞,可排除次侧凝集的影响,确保输血疗效。紧急用血,使用盲配,选用多个供血袋,寻找完全相合的供血者,可降低输血风险。结论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出现不规则凝集的原因包括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假凝集、抗筛阳性、操作不当、微柱凝胶干涸等,需要按照原因分析和安全输血原则,采取不同解决办法和对策。最佳的安全输血对策,是减少异体输血的风险,大力推行自体血回输,达到降低输血风险和输血成本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解决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非AIHA)患者微柱凝集技术交叉配血主侧相合、次侧配血不合时的临床输血问题。方法建立流程,通过复查患者和供血者标本信息、ABO及Rh血型复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对比DAT和次侧凝集强度、抗体筛查试验等措施,分析次侧配血不合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实验室处理。结果应用该流程处理3 014例非AIHA患者次侧配血不合问题,发现次侧配血不合主要原因为患者DAT阳性(占98.6%),该类患者输注次侧配血不合的悬浮红细胞,其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51%)和输血有效性(87.4%),与同期主、次侧配血均相合悬浮红细胞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48%)和有效性(85.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导致次侧配血不合的原因分别为标本或血型错误(占0.8%)、供血者不规则抗体(占0.6%),此类情况可换血重配,输注主、次侧均相合的悬浮红细胞。结论该流程可快速、安全地解决非AIHA患者次侧配血不合的临床输血问题,适用于采用微柱凝集技术交叉配血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能检测出IgG抗体的敏感的交叉配血方法,保证输血安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配血,观察输血后是否发生因红细胞抗原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结果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交叉配血可发现凝集较弱的配血不合,受血者经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交叉配血相合,输血后均未发生因红细胞抗原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结论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交叉配血方法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低丙球蛋白患者疑难配血的原因.对低丙球蛋白患者的交叉配血异常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此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法 收集了交叉配血结果异常的患者的病史资料,用生理盐水法、凝聚胺法、卡式凝胶法三种方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结果 三种方法均出现主侧即患者血清与献血者红细胞凝集.次侧即患者红细胞与献血者血清不凝集.微柱凝胶法筛选不规则抗体阳性.结论 低丙球白血症长期反复输血患者,易发生同种免疫反应[1],导致输血反应的发生.应选择相合的洗涤红细胞输注,才能避免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6.
输血前进行血液交叉配伍试验,是为了检查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含有能够凝集献血者红细胞的抗体,其目的是为了预防输血反应。临床上常有病人在短时间内连续输入多个献血者血液的病例.这不仅要做受血者与献血者之间的交叉试验(主管、次管交叉试验),还要做献血者与献血者之间的交叉试验。这是因为如果某个献血者的血液中含有不规则抗体或ABO系统以外的抗体,使病人输入该血液后,也能相互作用,出现不良的输血反应.故献血者之间的交叉试验与主管、次管具有同等的临床意义。笔者运用数学排列组合方式,介绍一种适合大量输血交叉配血法,供…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患者交叉配血结果异常的解决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肝硬化患者的交叉配血异常结果 进行分析,提出此情况下准确发布实验结果 和及时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法 收集了4例肝硬化患者的交叉配血结果 异常的病例,ABO血型以外抗体筛查和自身对照实验采用抗人球蛋白法,采用盐水法、聚凝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流式细胞术检测红细胞表面抗原抗体的反应情况,密切观察输血前后的临床症状及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ABO血型以外抗体筛查和自身对照实验为阴性,4例病例均出现聚凝胺法的主侧凝集,而盐水法和抗人球蛋白法的主侧不凝集,三种实验方法 次侧均不凝集的情况,流式细胞术结果 显示患者血中无针对献血员红细胞的抗体,输血后未出现急性输血反应.结论 在肝硬化患者的配血实验中,遇到异常的实验结果 时,应以抗人球蛋白法为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取消微柱凝胶法(MGT)次侧配血的可行性。方法以在柳州市人民医院首次MGT交叉配血试验主侧相合次侧不合患者3 269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处理次侧不合因素后输注悬浮红细胞;以对照组病例中再次输血患者次侧配血不合2 793例作为试验组,不做处理直接输注红细胞,比较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3%(12/2 793),与对照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55%(18/3 26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P0.05),次侧不合未处理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输血风险并无增大。结论 MGT次侧配血不合对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安全性无影响,确定献血员和受血者血型正确无误时,可以取消MGT次侧配血。  相似文献   

9.
IgG型抗E抗体引起配血不合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防止由免疫性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在输血工作中,我们采用聚凝胺法交叉配血,发现IgG型抗E抗体引起配血不合2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1,男,70岁,AB型血。因直肠癌入院手术,术后临床申请输“AB”型红细胞悬液2U,用聚凝胺法配血时主侧呈(++)凝集,怀疑有不规则抗体。?..  相似文献   

10.
输血治疗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在病员救治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输血安全成为日益关注的问题.临床输注全血或含红细胞成分血液前需要做交叉配血试验,发现供血者和受血者的红细胞和血浆间是否存在抗原体反应,以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发生交叉配血不相合的情况,即主侧和次侧出现红细胞凝结.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7岁,汉族,因溶血性贫血入院。经初查血型为A型,Rh(+)。曾在当地医院输注同型红细胞悬液8U,无输血反应,欲再次输血时,出现交叉配血困难,送检患者血样至本站进行检定。交叉配血发现主、次侧有凝集,经血清学方法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伴同种不规则抗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不规则抗体特异性不明确患者的输血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分析19例产生无特异性不规则抗体的贫血患者的输血疗效及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随机选取的与患者ABO同型的献血员进行交叉配血,评价在微柱凝胶法与盐水法配血均相合的情况下进行输注的输血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9例患者产生的无特异性不规则抗体均为IgG类不规则抗体;均进行红细胞输注,其中输注有效率为73.7%,部分有效率为26.3%,无效率为0.0%。所有输血病例均无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结论对于血清不规则抗体特异性不明确的患者,在微柱凝胶法与盐水法配血均相合的情况下进行输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交叉配血试验,亦称配合性试验,通过检查受血者与献血者的抗原及抗体成分是否相容,以保证安全输血。盐水介质配血和聚凝胺法是目前各医院普遍采用的交叉配血方法。笔者在工作中发现5例主侧交叉配血出现凝集,为配血不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红细胞ABO血型以外的不规则抗体是引起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和输血无效的主要原因[1].有意义的抗体多为IgG类,主要是输血或妊娠等免疫刺激产生[2].不规则抗体筛查是输血前检验项目之一,也是保证输血安全有效的安全港口.通过筛查以发现有意义的不规则抗体,避免含有弱抗体的受血者输入含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而受到免疫刺激,甚至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同时为受血者寻找相合的血液提供理论依据[3].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了解CD38单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后产生抗体的血清学特征,解决其引起交叉配血不合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输血策略。方法本院5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经过CD38单抗化疗后,观察其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首次出现阳性的时间,凝集强度及效价,与新生儿红细胞是否反应,用0.2 mol/L DDT处理抗筛细胞、谱细胞和供血者红细胞,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结果 5名患者经过daratumumab化疗后,抗体鉴定试验首次出现阳性的时间平均在24.8 d,抗体强度处于2+~3+,抗体的效价在1 024~4 096之间,且与多个新生儿红细胞均不反应。用DDT处理红细胞后,抗体筛查、抗体鉴定和主侧交叉配血变为阴性,配血相合后输血,复查血红蛋白显示输血有效。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经过CD38单抗治疗后,微柱凝胶法出现多凝集现象,可以用0.2mol/L DDT处理红细胞,用微柱凝胶法复查患者抗体筛查结果并且进行交叉配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为临床输血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确诊的54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DAT阳性患者,行DAT、交叉配血试验(凝聚胺法)、冷抗体吸收试验、磷酸氯喹放散试验及自身抗体吸收试验,观察DAT阳性凝集、DAT分型、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检测及处理结果。结果 DAT阳性患者中W+~2+凝集98. 15%; DAT分型中Ig G、C3d占50. 00%,单Ig G型占29. 63%,单C3d型占20. 37%;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占79. 63%,自身红细胞、血清凝集占61. 11%;经冷抗体吸收试验、磷酸氯喹放散试验后确定血型:A型Rh阳性13例,B型Rh阳性12例,O型Rh阳性9例,AB型Rh 9例; 54例DAT阳性患者中显示配血不合44例,其中主、次侧均显示阳性反应22例,主侧阳性反应、次侧阴性反应14例,主侧阴性反应、次侧阳性反应8例;配血不合原因:冷抗体因素17例,冷凝集素效价1:256以上8例,冷凝集素效价1:128 19例;行冷抗体吸收试验、磷酸氯喹放散试验、自身抗体吸收试验后显示交叉配血相合36例,交叉配血不合8例。结论冷抗体吸收试验、磷酸氯喹放散试验或自身抗体吸收试验应用有利于DAT阳性患者血型鉴定,提高交叉配血相合率。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常有在短时间内输入多个献血员血液的病人.这样的交叉,不仅存在着主侧和次侧交叉,还存在着每个献血员之间的交叉(简称相互交叉).由于献血员之间可能存在配血禁忌,输入病人体内后,也可引起输血反应.所以,主侧、次侧和相互交叉配血具有同等临床意义.现举例介绍一种排列交叉配血法.  相似文献   

18.
正交叉配血既可以确认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性,同时可检测出受血者血清中的不规则抗体,预防在抗体筛查试验中由于筛选红细胞缺乏相应抗原而漏检抗体。我们在为患者交叉配血时因配血不合发现了1例抗-Mia,现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  相似文献   

19.
在临床交叉配血过程中,经常遇到同型血交叉配血不相合的情况。交叉配血不相合的原因很多,排除人为操作失误原因以外,主要有同种抗体、自身抗体或ABO亚型抗体等原因。为患者提供安全、合适血源,输血前作好ABO、RhD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1]是确保输入的红细胞能在患者体内发挥输血作用并且无不良反应的保证。本文收集了2011年3月-12月的36例疑难配型病例,综合分析原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保证安全输血.受血者和献血者只是ABO血型相容还远远不够.必须保证受血者血清中没有即刻或迟发性的凝集或溶解所输入的红细胞抗体。临床反复多次输血及妊娠的患者均可产生免疫性抗体引起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寻求简便、快速、灵敏的方法进行输血前有意义的不规则抗体筛检是安全输血的根本保证。我院自2006年6月起对703例备血患者利用微柱凝胶法进行鉴定血型和不规则抗体筛检.并与凝聚胺试验进行对比。取的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