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规12导联心电图对右室梗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明  董志远  韦娟娟 《临床荟萃》1999,14(13):619-620
1 资料和方法 1993年7月至1998年4月本院住院急性下壁或后壁MI21例,男16例,女5例,平均年龄(57±8)岁,合并RVI20例,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59±10)岁。 RVI诊断:急性下后壁MI出现下列表现者:①有右心衰竭的体征而无左心衰竭的表现或不能完全用左心衰竭解释者;②出现低血压而不能用泵衰竭或低血容量解释者;③右胸导联心  相似文献   

2.
王旭航 《临床医学》2008,28(5):75-76
目的 探讨头胸导联在右室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36例急性下壁梗死患者、40例右室肥大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同时行头胸导联(HC导联)和常规导联右室心电图作对比分析.结果 发现HC导联较常规导联对于急性下壁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检出率和右室肥大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均明显提高(两者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 HC导联对右室疾病的诊断明显优于常规导联,可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  相似文献   

3.
4.
常规心电图诊断右室梗塞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进 《临床荟萃》1998,13(17):808-809
临床工作中,右胸导联(V_3R~V_5R)目前仍未列入常规心电图(ECG)检查中.右心梗塞的早期诊断主要依据右胸导联上ST段的改变,如V_4R导联ST段抬高幅度≥lmm.但V_aR导联ST段抬高持续时间较短,约50%在发病10小时内降至正常,同时一些医院对急性心梗患者未能加做V_3R~V_5R导联心电图.容易漏诊右室心梗(RVMI).为此,常规ECG诊断RVMI日益受到关注,为解决这一课题,国内外学者致力研究,并相继报道常规ECG诊断RVMI的一些方法,本文对此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进一步确定头胸导联心电图临床应用的可靠性。方法 选择我院冠脉造影同时进行头胸导联心电图检查81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冠脉造影阳性51例,阴性30例;51例冠脉造影阳性病例45例头胸导联心电图异常,6例正常,常规导联心电图异常25例,正常16例;30例冠脉造影阴性病人头胸导联心电图异常5例,正常25例,常规导联心电图异常18例,正常12例。结论 头胸导联心电图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7.
温晓红 《现代康复》1997,1(6):420-421
同时对比观察60例正常人WilsonV1R~V9R及头胸导联(HC)HV1R~HV9R右胸导联心电图特征,结果表明:HC导联P波具有特异性,右胸QRS波无1例向下及宽深的Q波,T波大多直立,一旦在HC右胸导联出现宽深的Q波,T波出现直立倒置的动态改变,提示右室心肌损害,对诊断急性右室心肌缺血或梗塞HC导联较Wilson导联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同时对比观察60例正常人WilsonV1R~V9R及头胸导联(HC)HV1R~HV9R右胸导联心电图特征,结果表明:HC导联P波具有特异性,右胸QRS波无1例向下及宽深的Q波,T波大多直立,一旦在HC右胸导联出现宽深的Q波,T波出现直立倒置的动态改变,提示右室心肌损害,对诊断急性右室心肌缺血或梗塞HC导联较Wilson导联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索陈旧左室下壁、右室梗塞患者右胸心电图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描记34例临床确诊患者同时间、同部位的Wilson导联(V3R-7R)和头胸(HC)导联(HV3R~7R)图形。结果  两种方法图形大致相仿、53%及59%的患者分别在V3R~7R和HV3R~7R导联均含病理Q波、多数T波倒置或平坦,ST段基本无编移。约 35%和 16%的患者分别在 V3R、 V4R和HV3R、HV4R出现 r波。 34例患者 HV6R、HV7R病理 Q波出现率达97%,T波倒置或平坦达80%。24例(71%)患者HV6R、HV7R的 QRS—T波群形态酷似下壁导联 aVF。结论 HC导联的HV6R、HV7R病理Q波有希望提供陈旧右室梗塞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侯清奎  王维练 《临床荟萃》1996,11(5):210-211
急性右室梗塞(ARVI)的心电图特征是右胸前导联(V_(3R)~V_(7R)),尤其是V_(4R)导联ST段的抬高。然而右胸前导联并非常规记录,因而难免会遗漏右室梗塞的诊断,这就有必要探索根据常规心电图的某些导联诊断右室梗塞的简便方法。我们通过对20例急性下、后壁MI合并右室梗塞者以及30例单纯急性下、后壁MI患者心电图研究发现,急性下、后壁MI合并ARVI者Ⅱ、Ⅲ导联以及V_2、avF导联ST段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这些规律性对于心电图诊断ARVI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对125例首次急性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塞(MI)患者记录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并加作 V_7~V_9、V_3R~V_7R、CR_3R~CR_7R,发现合并右室梗塞者43例。结果提示:急性下壁或下后壁 MI时,除 STⅢ/Ⅱ>1可作为右室梗塞的诊断依据之一外,STaVL↓/aVF↑≤50%,STV_2+V_3↓/Ⅱ+Ⅲ↑≤50%可作为常规12导联 ECG 诊断右室梗塞的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14.
头胸导联心电图诊断右室梗塞的价值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石卓勋,戴海鹰目前心电图对右室梗塞的诊断主要依据Wilson导联右胸部标测,但有一定局限性[1]。本文旨在探讨头胸导联心电图对右室梗塞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及诊断标准1991年以来在本...  相似文献   

15.
以往认为急性心肌梗塞主要是左心室受累,因右心室做功较少,心腔内压力较低,侧支循环相对丰富,不易发生梗塞,故常规12导联心电图也没有右室梗塞的定位体征。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有关急性右室梗塞值得诊断已受到关注。近几年来,我们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加做右胸(V3R~V6R)心电图,在80例心肌梗塞病人中发现合并右室梗塞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右室心肌梗塞渐被人们重视。其诊断方法越来越多。本文对我院自1991年以来确认的10例急性右室梗塞病例的右胸头胸导联与右胸导联心电图对比研究,以探讨头胸导联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诊断标准 患者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38~80岁(平均66.2岁)。常规心电图示急性下壁梗塞4例,急性下后壁梗塞6例。同时具有急性右室梗塞的诊断依据:(1)右胸导联V_3R~V_7R连续2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1.0mm;(2)有右心功能不全表现如颈静脉怒张、Kussmaul's征、肝大及低血压或休克,无肺部罗音;(3)超声心动图示右室增大。 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男女各15名,年龄24~71岁(平均45岁),常规心电图正常。  相似文献   

17.
正常人右胸头胸导联心电图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一种新的右胸导联心电图:头胸(HC)导联心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正常人描记同时间、同部位的Wilson导联(V3R~V7R)和HC导联(Hv3R~Hv7R)图形。结果两种导联方法心电图均无ST段抬高;HV5R~HV7R直立P波多于V5R~v7R(P均(0.05);病理Q波(Q≥1/4R,t>0.04秒)或Qr型波在V4R为6%,V5R为56%,V6R为62%,V7R为65%,T波直立者仅12%,然而HC导联均为R型或石型,T波直立者达88%。Q波出现率在V5R和HV5R、V6R和HV6R、V7R和HV7R间呈显著差异(P均<0.001),直立T波出现率在V3R~V7R和HV3R~HV7R间亦有明显差异(P波<0.01)。根据图形特征,HC导联右胸图形可分为3型:(1)HV3R~HV7R呈R型伴T波直立者占55%;(2)HV3R~HV5R为rS型,HV6R和HV7RR型伴T彼直立者占33%;(3)HV3R~HV7R均呈rS型伴T波平坦者占12%。结论由于HC导联右胸心电图在健康人群中表现为正常的P-QRS-T波群,故有益于右室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心电图常规12导联及在胸导联仍是目前诊断在室心肌梗死较简单、可靠的方法。现选择我院1995年6月~1998年6月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演变均符合急性了壁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46例,对其心电图改变与冠脉造影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心电图对右室心肌梗死的(RVMI)诊断价值。1临床资料1.1对象46例患者除外来支阻滞、心包炎和慢性肺部疾患。根据冠脉造影为急性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者为RVMI组(18例),急性于壁未合并右室心肌梗死者为对照组(28例)。RVMI组中男12例.女6例;年龄41~86岁,平均56±10.8岁。1.2方法患者就诊即刻描记…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但常规ECG表现往往不典型,故其繁感性很低。其原因是肺心病主要影响右房,右房的心电活动,而常规ECG右胸导联图形矮小多变。不能很好的反映右室面的心电变化。头胸HC导联ECG图形P波和T波的方向均为直立的。可以很好地表达右心房,室的心电活动。我们对124例病人进行了两种导联ECG的检查对比分析及治疗和观察。  相似文献   

20.
心电图左胸导联低电压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电图左胸导联低电压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66例心电图左胸导联低电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妊娠(100%)、左侧气胸(100%)、心包炎(93.3%)、肝硬化腹水(89.5%)、左侧肺炎(87.5%)、心功能不全(78.1%)、胸腔积液(68.2%)、前壁心肌梗死(61.9%)患者治疗后左胸导联低电压消失明显;各疾病伴肢体导联低电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心肌梗死(100%)、前侧壁心肌梗死(100%)、左侧气胸(94.4%)和肺源性心脏病(92.3%)患者易伴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结论:慢性心脏、肺部疾病是治疗后心电图左胸导联低电压不易消失的主要原因;左胸导联低电压患者肢体导联低电压发生率较高;前壁、前侧壁心肌梗死患者均合并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