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克诚  杨大斌  苗锋  贲晨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2040-2040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在冠心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非体外循环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20例。结果 患者中19例痊愈出院,随访1~2年心绞痛症状消失。1例术中室颤改为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脑死亡;1例术后出血,再次剖胸止血。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住院时间、经济支出减少,且手术的并发症降低,心功能可得到较好保护,更合适高龄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报告18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病例。方法 常温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5例。其中冠状动脉搭桥加室壁瘤切除术5例,同期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加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2例。结果 18例病人均治愈出院。结论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能有效缓解或消除心绞痛,改善心肌缺血,避免心肌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血清肌钙蛋白Ⅰ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的变化,探讨两种术式心肌损伤的差异。方法选择36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其中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1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18例,分析两组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的血浆浓度变化。结果两组术前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术后观察期内血浆肌钙蛋白Ⅰ及肌酸激酶同工酶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心肌损伤低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分析,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的成功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术前用药的选择、术中管理的方法、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为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提供成功的经验。结果 本组66例顺利完成手术。3例在手术中发生室颤,1例经抢救顺利完成手术,另2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改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本组无麻醉死亡。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管理难度大,术中要及时正确处理好各种血流动力学变化,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方法 择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16例。采用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异氟醚等行常温非体外循环静吸复合全麻。结果 16例手术均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围手术期循环功能稳定。无麻醉并发症,所有病人均痊仍出院。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和心肌氧供与氧耗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传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都在体外循环心脏完全停跳下进行。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G)。我院自2001—06-2005—05共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63例,其中59例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完成。仅有4例在体外循环下进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1999年 6月~ 2 0 0 0年 5月 ,共完成 45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术前积极改善心脏功能 ,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 ;术后处理重点是稳定循环功能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减轻心脏做功 ,预防冠状动脉痉挛 ,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180min ,lcu监护治疗时间 36h ,住院时间 3周。所有病人均治愈出院 ,术后心绞痛完全缓解。结论 :掌握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特点 ,可有效降低术后并症 ,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随着外科手术和麻醉技术的提高,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已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逐渐倾向于实施快通道心脏麻醉。快通道心脏麻醉是利用改良的麻醉技术,在心脏手术后早期(1~6 h)拔出气管插管,从而缩短了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和病房的停留时间,其目的在于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医疗费用。2011年1月~2013年1月,作者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45例实施快通道心脏麻醉,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技术对患的心功能及内环境影响小,有利于患术后恢复,近几年在全国多家医院开展。但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较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而言,技术难度大,操作要求高。我科于2002年8月至2003年2月应用美国St Jude公司1999年9月份研制开发的主动脉近段吻合器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研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治疗,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14 h内拔除气管插管;在ICU监护的时间为72~98 h;出院时间为12~18 d。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能够降低患者免疫损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等发生几率,有效保护患者心脏功能,并且减少呼吸神经系统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药实践》2014,(12):901-903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6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14支[(2.2±0.9)支]。非体外循环手术时间为2.04支[(2.2±0.9)支]。非体外循环手术时间为2.05 h[(3.6±1.2)h];术中无改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成功率100%,无手术死亡。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术后心绞痛、胸闷、气短等均有明显缓解,心肌缺血明显改善,随访65 h[(3.6±1.2)h];术中无改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成功率100%,无手术死亡。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术后心绞痛、胸闷、气短等均有明显缓解,心肌缺血明显改善,随访660个月,均恢复良好,心功能Ⅰ60个月,均恢复良好,心功能Ⅰ级。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严格掌握手术指证、熟练的外科手术技巧、妥善细致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26例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有效外科手段,有助于恢复冠心病患者缺血心肌的血供,挽救“冬眠”心肌,改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与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相比,在操作过程中心脏处于跳动状态下,心脏仍有血供,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要明显降低。我院心脏外科2005年2月至2008年3月共完成26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现将相关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本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分析,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的成功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术前用药的选择、术中管理的方法、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提供成功的经验.结果 本组60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在手术中搬动心脏时严重低血压,改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例术中发生室颤,经30ws电击恢复窦性心律,完成手术.本组无麻醉死亡.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管理难度大,术中要及时正确处理好各种血流动力学变化,合理应用各种血管活性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本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分析,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成功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术前用药的选择、术中管理的方法、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提供成功的经验。结果40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在手术中发生室颤,经抢救复苏,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康复出院,无并发症。2例由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改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全组无麻醉死亡。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管理难度大,术中应及时正确处理各种血流动力学变化,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传统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入选3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分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组15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组21例,记录两组临床常见并发症等近期临床效果指标。结果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组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在桥血管数、住院期间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组在心律失常、住院时间、引流量、血肌酐等方面优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P〈0.05)。手术时间明显少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P〈0.01)。住院期间两组死亡率均为0。结论在有适应证情况下,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安全可行,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比,可以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减轻各脏器功能损害,住院时间,在临床疗效上具有优势,近期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月共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41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取大隐静脉、乳内动脉,使用心肌表面局部固定器及冠状动脉塞子。结果手术均成功,无死亡病例,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心绞痛均明显缓解。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疗效好,费用低,手术安全,并发症少,适宜单、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和具有高风险因素的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17.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即在患者跳动的心脏表面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与传统的CABG相比,它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特别适合高龄、危重、不能耐受体外循环的冠心病患者。我院于2003年6月至2007年8月为96例冠心病的患者实施了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1999年6月~2000年5月共完成45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前积极改善心脏功能,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术后处理重点是稳定循环功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减轻心脏做功,预防冠状动脉痉挛,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80min,lcu监护治疗时间36h,住院时间3周,所有病人均治愈出院,术后心绞痛完全缓解。结论:掌握  相似文献   

19.
由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O)不需要体外循环,减少了体外循环对患者的生理干扰,术后并发症减少,恢复快而成为目前冠心病手术治疗的一种重要选择。我院自2000年开展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共计67例,现就其麻醉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林芬  陈健  张新 《福建医药杂志》2003,25(3):194-194
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术后会给患者带来诸多的不良反应。因而 ,越来越多的心外科医师选择了在非体外循环心脏搏动下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伴随着手术方法的进步与更新 ,手术护士在手术中的配合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近两年来我科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5例 ,现将手术的护理配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例中 ,男性 4例 ,女性 1例 ;年龄 38~ 77岁。术前 5例病人均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病史。其中 2例合并有高血压 ,2例合并有高脂血症。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冠状动脉单支阻塞者 1例 ,冠状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