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贺广明  胡超  茆康成  王庆忠 《吉林医学》2013,(32):6781-6782
目的:探讨治疗全脑室铸型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21例全脑室铸型出血患者行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及脑室内灌注尿激酶治疗。结果:18例存活,其中恢复良好3例,轻残6例,重残6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3例。结论: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及脑室内灌注尿激酶是一种治疗全脑室铸型出血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脑室出血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合并脑室出血铸型的Hunt-HessⅣ-Ⅴ级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初步经验。方法8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48h内进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其中2例采用电解可脱弹簧圈(GDC),4例采用水解可脱弹簧圈(TRUFILL DCS Orbit),2例采用水凝胶弹簧圈(HES)技术,术毕均行双侧脑室外引流,3例术后1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7例动脉瘤致密填塞,1例大部填塞。出院时患者预后(GOS标准):良好5例,中残2例,重残1例。结论虽然Hunt-Hess高分级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病情危重,治疗风险很大,但积极地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辅以脑室外引流术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脑室出血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54例重型脑室出血(Graeb>8)患者行额角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引流术,辅以脑室内尿激酶注入溶解血块,拔脑室引流管后行腰大池引流治疗.结果 恢复良好:13例(24.08%);轻残:8例(14.81%);重残:11例(20.37%);植物状态:7例(12.96%);死亡:15例(27.78%).结论 侧脑室外引流配合脑室内注入尿激酶并腰大池引流,能有效改善重型脑室出血患者的预后,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常并发脑积水及脑血管痉挛,早期形成急性脑积水给以脑室外引流,早期介入栓塞动脉瘤,防止再出血,可以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方法对3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入院后头颅CT显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积水,急诊行脑室外引流术引流血性脑脊液,降低颅内压缓解脑血管痉挛,病情缓解后尽早行全脑血管造影,诊断为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栓塞,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结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积水,可引起急性颅内压增高,急诊行脑室外引流可迅速降低颅内压缓解脑血管痉挛,但减压后待患者病情平稳,应早期行介入栓塞动脉瘤,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可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侧脑室外引流及脑脊液净化治疗全脑室铸型出血的围手术期治疗措施。方法:46例在局麻下行侧脑室前角穿刺术,术后4~6h观察引流管无新鲜出血后,将尿激酶1~2万U用0.9%氯化钠注射液(生理盐水)稀释至4ml注入脑室系统。结果:死亡16例,重残9例,中残8例,良好13例。结论:早期脑室外引流,加强脑脊液置换过程中引流管的管理,对围手术期并发症监护得当,可明显降低全脑室铸型出血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胡全军  宫彬  赵虎威 《医学综述》2013,19(5):937-938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配合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疗效。方法对彬县县医院36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采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和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27例存活,9例死亡。随访3~6个月后按Glasgow结果评分(GOS)对患者进行评价:优良14例,轻残8例,重残3例,植物状态2例。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配合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铸型出血,操作简便,疗效确切,是救治脑室铸型出血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脑室系统铸型出血的治疗方法,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21例全脑室铸型出血患者采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脑室内灌注尿激酶治疗及腰穿释放脑脊液.结果 21例中18例治愈好转,3例死亡.18例随访6~15个月,13例恢复良好,3例轻瘫,2例重瘫.结论 双侧侧脑室引流及尿激酶灌洗疗法治疗脑室内铸型出血操作容易,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韦廷求 《微创医学》2012,7(2):128-130
目的 观察重症脑室出血采用微创铸型侧与非铸型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侧脑室穿刺引流与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的有效性.方法 脑室出血患者194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进行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非铸型侧脑室穿刺引流术(A组)、非铸型侧脑室穿刺术加腰穿脑脊液置换(B组)、铸型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加腰穿脑脊液置换(C组),观察三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微创穿刺脑室引流及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重症脑室出血,脑室积血清除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0.05);铸型侧对比非铸型脑室穿刺,脑室积血清除时间明显缩短(P<0.05),亦明显降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病残率.结论 微创侧脑室穿刺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铸型侧脑室穿刺疗效比非铸型侧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室及腰大池穿刺置管加尿激酶灌洗外引流术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0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采用双侧脑室额角及腰大池穿刺置管术,术后予尿激酶脑室内灌注,交替开放外引流,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30例病人死亡6例,存活病人无脑积水发生。结论该方法可以迅速清除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的积血,重塑脑脊液循环通路,明显降低脑室铸型出血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全脑室铸型出血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采用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及脑室内灌注尿激酶溶解血凝块冲洗结合腰穿脑脊液置换的方法,对16例全脑室铸型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存活13例,死亡3例。对10例存活患者6个月后随访,恢复良好6例,轻瘫3例,重瘫1例。结论 脑室内灌注尿激酶溶解血凝块冲洗结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是一种治疗全脑室铸型出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刘生华  郑秀菊  张合林  齐再利  王吉华 《医学综述》2009,15(23):F0002-F0002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洗治疗高血压脑室内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8例高血压脑室内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亚低温治疗组和常温对照组,其中常规组给予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洗,亚低温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给予亚低温治疗48~72 h。结果术后第1天及第3天亚低温组患者颅内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组术后3个月ADL分级法生存质量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室内出血患者的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容易控制中枢性高热,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的亚低温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使用亚低温治疗与其预盾的关系,研究亚低温治疗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我科自2000年5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7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按照Hunt—Hess分级Ⅰ-Ⅲ级57例。Ⅳ-Ⅴ级18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与对照组,亚低温组患者术后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GOS评分。术后随访3mo。结果亚低温组38例患者术后3mo时恢复良好31例,中残3例。重残及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对照组37例患者术后3mo时恢复良好26例,中残5例.重残及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结论通过亚低温治疗可提高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的恢复良好率及术后的伤残等级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微创侧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于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12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60例采用微创侧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脑积水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良好率为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脑积水发生率为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临床疗效确切,且可以降低脑积水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为其治疗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 60例脑室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脑室外引流,观察组患者给予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后3、7 d脑室内出血清除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3、7 d脑室出血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室出血清除时间及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颅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7 d,2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均有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后3、7 d 2组血清铁蛋白(SF)水平均较手术前高(P<0.05),但观察组患者血清S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可以更好地清除脑室出血,并对脑损伤指标NSE及SF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联合腰穿治疗对双侧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术的效果影响。方法:选择本院106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单纯组行双侧脑室前角钻孔穿刺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术,联合组联合腰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统计并发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组,单纯组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联合组,两组间颅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双侧脑室引流大剂量尿激酶灌注,手术安全有效、对于既往高血压患者尤其适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室穿刺外引流联合Ommaya囊植入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脑室穿刺外引流联合Ommaya囊植入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出血患者38例,同时选取同期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后积极护理,并予早期康复治疗.结果 脑室穿刺外引流联合Ommaya囊植入术术后感染发生率7.89%,单纯脑室外引流术术后感染发生率2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按GOS预后标准评价疗效,联合引流组预后良好23例,中度残疾9例,重度残疾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例,外引流组预后良好26例,中度残疾11例,重度残疾6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室内出血患者及时行脑室外引流术,同时在护理上进行有效的术前和术后护理干预,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维持有效的引流,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做好Om-maya囊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的外科治疗,就其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治疗方法、围手术期处理和治疗策略进行探讨。方法对10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在发病3d内选择可控性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囊性动脉瘤,带膜支架置入治疗梭形动脉瘤、宽颈动脉瘤或巨大动脉瘤以及显微手术夹闭。术后采用脑脊液引流等方法,积极治疗引起脑血管痉挛的病因,防止脑血管痉挛和脑出血。结果 10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治疗72例,显微手术夹闭28例。术后98例临床痊愈,其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76例,Ⅱ级13例,Ⅲ级7例,Ⅳ级2例,Ⅴ级2例。全组死亡2例,死亡率2%。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应于急性期有选择地采用最佳的外科治疗,术后治疗的策略应着重于早期处理SAH,防治脑血管痉挛(CVS)及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降碍(DIND)。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161例合并颅内血肿的颅内动脉瘤,占同期破裂动脉瘤患者的44.9%。临床和 CT 资料分析表明,前交通动脉和椎基动脉系统的动脉瘤易发生脑室内出血,而大脑中动脉和胼周动脉的动脉瘤易发生脑内血肿。治疗应根据颅内出血的类型。合并脑内大血肿者应急诊清除血肿,同时夹闭动脉瘤。合并大量脑室内出血者应作脑室外引流,待病情稳定后再行动脉瘤直接手术。此类患者预后差,死亡率为50.9%。经统计处理,发现影垧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入院时临床状况、动脉瘤部位、蛛网膜下腔出血量、脑室内出血程度,以及颅内出血的类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自发性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一侧或双侧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使用尿激酶多次灌注,辅以腰椎穿刺治疗49例自发性脑室出血。结果恢复良好12例(24.5%),中度残疾18例(36.7%),重度残疾11例(22.4%);植物生存2例(4.0%);死亡6例(12.2%)。结论微创脑室穿刺引流术加尿激酶灌注引流,结合腰穿及其它综合治疗措施,可加速廓清脑室内及蛛网膜下腔的血性脑脊液,减少脑血管痉挛的程度,减少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用于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侧脑室持续灌洗引流在脑室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双侧脑室置管外引流术加尿激酶注入与双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持续灌洗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清除脑室积血时间、颅内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侧脑室持续灌洗引流是治疗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