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槲皮素改善糖尿病肾病与肾小球周期素激酶抑制剂 p2 7的关系。 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 (DM )模型 ,分为DM +Qu组 ( 6只 )及DM组 ( 6只 ) ,分别给予槲皮素 10 0mg·kg-1·d-1及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 8周 ;对照组 (正常大鼠 6只 )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 8周。采用蛋白印迹 (Western杂交 )方法测定肾小球裂解液 p2 7蛋白水平 ,采用ELISA方法测定肾小球裂解液细胞外基质 (ECM )蛋白 (Ⅳ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 )和尿白蛋白。结果 DM组大鼠肾小球 p2 7水平为 18.5± 4.3 ,尿白蛋白排泄为 ( 3 9.62± 3 .68) μg/ 2 4h ,肾重 /体重比例为 ( 14.87± 2 .0 2 )× 10 -3,均较其他 2组明显增加 ,ECM蛋白水平也较其他 2组明显增加。与DM组相比 ,DM +Qu组肾小球 p2 7水平 ( 10 .6± 3 .1)、ECM蛋白水平、尿白蛋白排泄 [( 17.62± 3 .0 2 ) μg/ 2 4h]及大鼠肾重 /体重比例 [( 11.3 5± 1.76)× 10 -3]均明显降低 (P <0 .0 1) ;DM +Qu组的血糖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 槲皮素可能通过降低肾小球 p2 7水平改善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2.
醛糖还原酶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葡萄糖代谢的多元醇通路由醛糖还原酶 (AR)和山梨醇脱氢酶共同构成。醛糖还原酶是该通路的限速酶 ,属还原型辅酶II(NADPH)依赖型醛 -酮还原酶族 ,特异性较差 ,可催化多种醛还原为它们相应的醇 ,将D -葡萄糖还原为山梨醇 ,随后在山梨醇脱氢酶的催化下氧化为果糖。正常  相似文献   

3.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肾衰竭的主要原因。蛋白尿可作为糖尿病肾病评估的重要指标[1],临床以患者休息时晨尿或随机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测定来判定糖尿病肾病分期,早期糖尿病肾病以持续微量蛋白尿为标志,ACR为2.5~30.0mg/mmol(男),3.5~30.  相似文献   

4.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对大鼠肾脏醛糖还原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依帕司他对大鼠肾脏AR mRNA水平和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运用在单侧肾结扎的基础上注射STZ的方法建立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给予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灌胃4周,RT—PCR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皮质AR mRNA水平.观察依帕司他对AR mRNA是否有影响以及血清和尿液中尿素氮(BUN)、肌酐(Cr)和总蛋白(TP)的变化。结果:给药组大鼠肾脏AR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给予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4周后,低剂量组(L组)、高剂量组(H组)AR mRNA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M组)(P〈0.05),但L组和H组之间没有差别(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AR mRNA水平明显升高,说明AR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有关: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没有影响,但可降低AR mRNA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高糖刺激肾小球固有细胞合成和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因子,而且肾小球固有细胞可以通过这些因子相互作用,导致肾多种细胞肥大、细胞外基质过度积聚,从而导致尿病肾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联合使用这些生物活性因子的拮抗剂或抗体,将有助于防治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及该影响与肾小球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7的关系。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DM)模型,分别以生理盐水或槲皮素(100 mg·kg1·d-1)灌胃8周。蛋白印迹(Western杂交)法测定肾小球裂解液P27蛋白水平,ELISA法测定肾小球裂解液细胞外基质(ECM)蛋白(Ⅳ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和尿白蛋白。结果:DM 8周大鼠肾小球P27水平增高,ECM蛋白水平增加,尿白蛋白排泄增多,肾质量/体质量比值增高。槲皮素灌胃8周显著降低DM大鼠。肾小球P27水平(10.6±3.1 vs 18.5±4.3,P<0.01)和ECM蛋白水平,减少尿白蛋白排泄[(17.62±3.02)vs(39.62±3.68)μg/24 h,P<0.01],降低DM大鼠肾质量/体质量比值(11.35±1.76 vs 14.87±2.02,P<0.01)。槲皮素不改变DM大鼠血糖水平。结论:槲皮素可能通过降低肾小球P27水平改善糖尿病肾病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78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9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降糖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口服依帕司他治疗。两组患者均严格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治疗6个月时,测定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肌酐,尿微量白蛋白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0个月时)相比,,治疗3个月时,A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A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舒张压、血清肌酐、尿白蛋白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0个月)时相比,治疗3个月时和6个月时,B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随着依帕司他的应用逐渐下降,而A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疗效优于常规降糖治疗。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合并肾小球肾病临床上少见,现报道1例,并结合文献对其治疗和鉴别进行探讨。1病例报告患者,男,23岁,工人,以间断浮肿7a,多饮多尿7a,多食消瘦1a加重2周于1988年5月12日住院,患者于1981年前出现面部及双下肢水肿,尿蛋白定性( ),定量5.5g/24h尿,血浆蛋白降低(具体不详),尿糖阴性,血糖5.5mmol/L。诊断为“肾病”,以强的松及中药治疗症状消失,尿蛋白转阴,血浆蛋白恢复正常。1987年6月上述症状再发,查尿蛋白( ),无红细胞及白细胞,血压正常。当地医院以中药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0.
研究醛糖还原酶抑制剂防治糖尿病肾脏病变的意义。利用糖尿病SD大鼠动物模型观察了醛糖还原酶抑制剂sorbinil对大鼠尿蛋白和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糖尿病鼠用sorbinil治疗后尿蛋白呈下降趋势,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及系膜基质堆积明显减少。结论: sorbinil对肾脏病变有明显疗效,使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防治糖尿病肾病将是一条有希望的新路。  相似文献   

11.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对糖尿病SD大鼠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糖尿病SD大鼠动物模型观察了3种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ldosereductaseinhibitors,ARIs)Sorbinil、黄岑甙、黄连素对大鼠神经传导过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糖尿病鼠用上述3种ARIs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糖尿病鼠为38.4±3.51m/s,3种ARIs分别为45.6±5.55m/s,45.8±5.02m/s和42.0±3.74m/s),结果提示ARIs对神经病变有效,使用ARIs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将是一条有希望的新路。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防治新观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肾病,即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由Kimmelstiel及Witson于1936年首次提出这个名称。糖尿病肾病(Diabetic Retirlo Dathy,DN堤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病人,特别是1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防治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并具有良好的卫生经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肾病     
<正> 糖尿病肾病(DN)仅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的合并症。胰岛素依赖型(IDDM)较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更为多见。有统计约30%的IDDM患者最终发生DN,以病程15年后为发病高峰,20年后75%患者罹此病变。在糖尿病死亡原因中,DN占主要地位。尽早诊断、合理治疗本病可遏止、延缓或逆转肾脏病理改变,保护肾功能,改善预后。本文结合文献对本病有关问题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刚活性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7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和85例正常对照(CON)作为研究对象,其中DM组划分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P)组96例和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NDC)组51例,应用改良Sriratava法测定红细胞AIK活性,并比较AR活性在不同组别间的差异。结果DMP组、NDC组和CON组间的AR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DMP组最高(0.032U/gHb),NDC组次之(0.021U/gHb),CON组最低(0.012U/gHb);AKA与HbA1C呈正相关(r=O.592,P〈0.01),AR活性与UAER呈正相关(r=0.514,P〈0.01),AK活性与病程及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均无相关性(r=0.03,P〉0.05;r=-0.02,P〉0.05;r=0.22,P〉0.05;r=0.01,P〉0.05)。结论高血糖是AR的重要激活因素,并且ARA的激活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R)活性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47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和85例正常对照(CON)作为研究对象,其中DM组划分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P)组96例和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NDC)组51例,应用改良Sriratava法测定红细胞AR活性,并比较AR活性在不同组别间的差异.结果 DMP组、NDC组和CON组问的AR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DMP组最高(0.032U/gHb),NDC组次之(0.021U/gHb),CON组最低(0.012U/gHb);ARA与HbA1C呈正相关(r=0.592,P<0.01),AK活性与UAER呈正相关(r=0.514,P<0.01).AR活性与病程及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均无相关性(r=0.03,P>0.05;r=-0.02,P>0.05;r=0.22,P>0.05;r=0.01,P>0.05).结论 高血糖是AR的重要激活因素,并且ARA的激活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高血糖对人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浓度葡萄糖对人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ldosereductase,AR)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DEAE-纤维素(DE-52)柱层析法,将正常人、糖尿病患者及体外高浓度葡萄糖孵育的红细胞醛糖还原酶部分纯化,测定其活性,并对其性质作进一步分析。结果①高浓度葡萄糖孵育的红细胞醛糖还原酶Km值下降约6~7倍;②糖尿病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活性明显高于正常人,酶活性升高程度与血糖值正相关;③高糖时醛糖还原酶不仅对多种底物的Km值(包括葡萄糖)显著下降,而且对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ldosereductaseinhibitors,ARIs)的抑制不敏感。结论①高血糖时ARIs的用量需加大,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②(DE-52)柱层析法测定红细胞AR活性准确、方便,可以作为判断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病情及评估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高血糖可激活细胞内的多元醇通路,引起山梨醇的蓄积,从而造成细胞水肿,摄取肌醇能力障碍,细胞Na~+-K~+-ATP酶活性下降,神经细胞内环境紊乱、代谢平衡破坏及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最终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醛糖还原酶是该通路的关键限速酶,其抑制剂可减少山梨醇的蓄积并改善神经功能。此外在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发展的其他代谢通路中,多元醇通路也参与其中,可能是造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18.
薛钋 《中国医学创新》2007,(10Z):125-125
糖尿病对肾脏的不利影响主要通过肾小球微血管病变、肾动脉硬化和反复或慢性肾盂肾炎几种途径。如糖尿病病史超过10年,多数病人将并发这种肾病变,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链脲佐菌素 (STZ)糖尿病SD大鼠模型 ,观察了中药复方止消通脉宁及典型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Sorbinil)对大鼠肾组织醛糖还原酶 (AR)和山梨醇脱氢酶 (SDH)活性及肾脏病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糖尿病大鼠经上述两种药物治疗后 ,肾脏AR活性明显下降 ,SDH活性显著升高 ,血糖、2 4h尿白蛋白含量显著下降 ,肾重及肾重 /体重显著降低 ,且止消通脉宁组疗效优于Sorbinil组。提示中药复方止消通脉宁可改善多元醇代谢 ,为临床上使用止消通脉宁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