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131I治疗DTC肺转移的回顾性研究,评价131I治疗DTC肺转移的疗效;结合疗效,对可能影响131I治疗DTC肺转移疗效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4年9月至2007年3月期间在华西医院核医学科进行131I治疗的48例DTC肺转移患者,评价131I治疗DTC肺转移的疗效,对可能影响131I治疗DTC肺转移疗效的多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按照131I治疗DTC肺转移的疗效评价标准,48例DTC肺转移患者治愈率10.5%、有效率62.5%、无效率37.5%.(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胸部X线或CT、除肺之外的远处转移、确诊肺转移时的血Tg水平和肺摄取131I率等是影响131I治疗DTC肺转移疗效的因素;性别、肿瘤病理学类型、颈部淋巴结转移、残留甲状腺组织等时131I治疗DTC肺转移疗效无明显影响.(2)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远处转移、确诊肺转移时的血Tg水平和肺摄取131I率等是影响131I治疗DTC肺转移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 131I治疗DTC肺转移有较好的疗效.DTC肺转移患者中,无肺之外的远处转移、确诊时的血Tg水平低和肺摄取131I率高的患者1231I治疗效果好.总之,131I治疗DTC肺转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对131I治疗DTC肺转移疗效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总结,对今后提高131I治疗效果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估算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住院期间对核医学医护人员的照射剂量(RD)。方法 随机选取47例行131I清除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的DTC患者,其中男7例,女40例,年龄23~56(41±13)岁。在患者口服131I后1、12、24、48及72 h,利用辐射监测剂量仪测量患者1.0 m处的照射剂量率(DR),利用指数函数拟合DR-时间曲线。假定核医学医护人员在患者服131I的5 d内,每天短暂接触患者1次,接触距离为1.0 m,每次接触时间为10 min,计算医护人员的RD。 结果 DTC患者服131I后1 h的DR为15.81~46.48 μSv/(h·GBq-1),平均为(27.88±5.72) μSv/(h·GBq-1)。核医学医护人员每接触一位DTC清甲患者,RD为4.02~28.35 μSv。结论 DTC患者接受131I治疗期间,核医学医护人员短期接触DTC患者时的照射剂量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31 I-antiAFP McAb-DOX-BSA-NP对肝癌移植瘤的抑制和杀伤作用.方法 制备131I-antiAFP McAb-DOX-BSA-NP;培养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及建立荷瘤裸鼠模型;将成瘤裸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6只.A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B组:单纯131I核素治疗组;C组:131 I-antiAFP McAb治疗组;D组:131 I-antiAFP McAb-DOX-BSA-NP治疗组;E组:antiAFP McAb-DOX-BSA-NP治疗组.裸鼠瘤周注射治疗,DOX剂量为40 μg/只,131I活度0.2 mCi/只(1 mCi =3.7×107Bq),注射体积为0.2 mL/只.于4、9、14、20 d测量并记录各组裸鼠瘤体体积.同时分别在24、48、96、168 h对放射治疗组(B、C、D组)裸鼠进行SPECT检查.结果 标记产物呈澄清溶液;pH值7.4;放射性化学纯度>99%,活度浓度3.91 mCi/mL;在0.2 mol/L PB缓冲液中1、2、4h放射性化学纯度分别为97.17%、97.10%、95.22%,稳定性良好.各组裸鼠治疗后肿瘤体积变化及生长抑制率比较:B、C、D、E治疗组较空白对照组肿瘤体积明显减小(P<0.05);与B、C、E组比较,D组肿瘤生长抑制率最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CT检查结果显示:24 h时,B、C、D3组瘤区放射性计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8、96、168 h时,131 I-antiAFP McAb-DOX-BSA-NP治疗组(D组)及131 I-antiAFP McAb治疗组(C组)放射性计数值均高于131I治疗组(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时间延长其差异性越来越显著.结论 单克隆抗体免疫治疗、放射性131I内照射治疗及载药纳米粒缓释化疗联合运用对肝癌移植瘤有显著抗癌效果.  相似文献   

4.
邰军利  李安民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12):1204-1206,1223
目的 探讨131I近距离放射杀伤培养C6胶质瘤细胞的有效剂量率及有效剂量,指导治疗计划.方法 将负载活度60mCi 131I的放疗囊置于距离培养的C6胶质瘤细胞5mm、30mm处照射,持续72h/次,每隔4d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以及克隆形成率法检测照射后C6胶质瘤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存活分数.结果 照射72h后能诱导部分瘤细胞凋亡,凋亡率可达16.42%±1.66%;瘤细胞存在增殖性死亡现象;瘤细胞存活分数在72h照射后下降,最低为59.0%±2.39%;在131I近距离放射时,较低剂量率(<400mGy/h)情况下,也可诱发C6胶质瘤细胞凋亡.在剂量率186.6-677.8mGy/h区间,随剂量率加大凋亡率反而减小.诱导瘤细胞凋亡的有效吸收剂量率应≥47.64-61.65mGy/h,72h累计吸收剂量≥3.9Gy.结论 放疗囊负载131I近距离照射72h后可诱发C6胶质瘤细胞部分凋亡,瘤细胞存活分数下降.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有效剂量率应≥47.64-61.65mGy/h,72h有效累计吸收剂量≥3.9Gy.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碘-131(~(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骨转移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6例DTC骨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甲状腺切除术,术后给予~(131)I治疗,每次~(131)I治疗前停用任何含碘药物,低碘饮食4周;首次给予~(131)I口服溶液3. 70~4. 81 GBq,空腹口服;以后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反应情况给予第2次~(131)I口服液5. 55~7. 40 GBq;共治疗2~4次,连续治疗间隔时间为4~6个月,~(131)I累积剂量14. 80~34. 41 GBq。治疗后评估治疗效果,并分析治疗效果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86例DTC骨转移患者中,66例患者有骨痛症状,~(131)I治疗后55例骨痛缓解,11例未缓解,治疗有效率为83. 3%(55/66)。~(131)I清除DTC转移灶效果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病理类型及是否合并其他部位转移无相关性(P> 0. 05)。86例患者中,~(131)I清除DTC转移灶有效48例,无效38例,清除DTC转移灶有效率为55. 8%(48/86)。~(131)I清除DTC转移灶效果与患者年龄、肿瘤病理类型、肿瘤转移情况及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有相关性(P <0. 05),而与患者性别无相关性(P> 0. 05)。结论 ~(131)I能够有效缓解DTC骨转移患者的骨痛症状,并对DTC转移灶清除有一定效果,但清除DTC转移灶效果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是否合并其他部位转移及癌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监测131I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住院患者对医务人员造成的辐射剂量水平.方法观察住院接受131I治疗的Graves病患者140例,在服用131I后每日用辐射率仪测定距患者0.5 m、1 m处空气的辐射率直至患者出院.7名病房护士作为被观察对象,代表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医务人员受到的照射水平,收集其热释光剂量元件的测定结果.结果观察期间患者接受131I治疗的总活度为870 mCi,每名患者平均服用的131I活度为(6.21±2.67)mCi.测算护士在不同受照距离下的接触时间,为1 m距离7 min、0.5 m距离3 min.所有患者在不同距离测定得到的剂量率与工作人员在该距离的接触时间相乘得到该次接触所受到的辐射剂量,将所有的值累加,经换算得到总辐射剂量为1.62 mSv.热释光测定结果为2.58 mSv,平均(0.37±0.26)mSv.结论从事131I治疗的医务人员受到照射的最高剂量当量在国家规定的最高限值20 mSv之下,即使受照射水平最高的个体也属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大剂量131I治疗术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16例DTC患者术后接受131I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每次服131I后第4天131I全身显像进行对比观察作为判断疗效的依据,根据患者病理类型、转移部位、服131I次数分别观察其总体疗效.结果 大剂量131I治疗术后DTC患者总有效率86.57%,对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疗效明显优于纵膈转移、肺转移及骨转移,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结论 术后联合大剂量131I治疗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是一种有效而又安全的方法,癌灶转移部位对131I治疗的疗效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评价131I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接受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手术和131I治疗的儿童及青少年DT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14岁为切点值将患者分为儿童组(<14岁)(17例)和青少年组(14~18岁)(13例)。对3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131I治疗次数和剂量进行分析,并进行疗效和短期副作用评价及随访。结果 30例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86.7%,肺转移的发生率为36.67%。患者平均接受131I治疗2.43次,平均累积剂量为8.71 GBq。其中儿童组患者平均治疗2.29次,平均累积剂量5.89 GBq,青少年组患者分别为2.61次和12.41 GBq。无肺转移组患者平均治疗1.73次,平均累积剂量为5.85 GBq,肺转移组患者分别为3.63次和14.30 GBq。30例患者肿瘤完全缓解率(CR)为56.7%,部分缓解率(PR)为23.3%,稳定率(SD)为20.0%。无肺转移组的CR率为73.7%,PR率为10.5%,SD率为15.8%;肺转移组的CR率为27.3%,PR率为45.5%,SD率为27.3%。131I治疗后3天内颈部肿胀疼痛发生率为16.7%,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33.3%。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DT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肺转移发生率较高,131I治疗儿童及青少年DTC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时尿含量,间接推算体内滞留量,为临床诊断、防护,及医学规程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分别收集病人24h和48h尿量,用加样器采样1ml,在甲功仪测定100s,并计数。按下列公式计算尿中131I含量,GBq(mCi)=标准源浓度/标准源计数/×(lml尿样计数/标准源的计数)×尿量(ml)。结果 40例131I治疗的甲癌病人,口服剂量不同,而24h、48h尿中131I排量基本相同,24h为82%,48h为94%,24h体内滞留量为18%,48h滞留量为10%。结论甲状腺癌131I治疗和甲亢131I治疗一样,是否可以在门诊治疗?甲癌131I尿中含量测定为远距离转移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根据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患者131 I治疗后辐射剂量率评估患者住院隔离时间。方法107例DTC术后患者,分为首次治疗组(FT组,n=55)和重复治疗组(RT组,n=52),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在不同距离、不同时间点的辐射剂量率,同时测量1 m处400MBq131 I标准源及同一区域本底辐射剂量率,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评估患者所需住院时间。结果 DTC患者131 I治疗后剂量率随时间推移和距离增加成倍下降,但下降速率随时间推移而减缓;两组患者24 h的剂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72 h后,FT组剂量率明显高于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TC患者131I的有效半衰期随时间推移而延长,FT组的有效半衰期明显长于RT组( P<0.01);85.0%的患者可在131 I治疗后48 h出院,RT组48 h出院比例高达96.2%,两组患者达到国家规定的出院标准时间分别为(3.5±1.9)、(2.5±1.3)d。结论 DTC患者131I治疗后剂量率迅速下降,首次治疗者和重复治疗者平均住院隔离时间分别为3.5、2.5 d。治疗72 h后,除甲状腺组织明显残留及部分骨转移患者外,公众人员可在1m外与患者正常接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门诊确诊的6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卫生状况评定,找出患者存在的心理卫生问题,根据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心理疏导治疗。心理干预采用以个体为对象,以心理疏导为主。对治疗前后的SCL-90各因子分进行比较。结果:医院门诊糖尿病患者存在较多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是躯体化障碍(65.6%)、强迫(34.4%)、人际敏感(18.8%)、抑郁(54.7%)、焦虑(78.1%)、敌对(29.7%)、偏执(40.6%)、恐惧(34.4%)、精神病性(48.4%)。给予心理疏导治疗后可明显地改善患者的心理卫生问题,治疗前后SCL-90各因子分比较,躯体化障碍、抑郁、焦虑、恐怖有显著好转(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卫生问题,恰当的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情绪障碍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室间隔缺损的准确性,以及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的价值。方法运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室缺患者60例,并将超声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定位与手术完全符合的占93.4%,与手术定位有差异的占6、6%,超声对室缺口测值与手术结果对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彩超对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诊断安全、无创,可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准确的依据,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甲醇/甲基叔丁基醚混合物的膜法分离,大多采用渗透汽化方法,少有采用蒸汽渗透法。用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对以蒸汽渗透和渗透汽化两种方式分离甲醇/甲基叔丁基醚混合物(甲醇质量分数为0.01-0.30)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在甲醇质量分数低于0.05时,蒸汽渗透较渗透汽化法的分离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术后皮质激素应用的时间、方法、效果和适用性,方法:对47例行巩膜冷凝、外加压+环扎术术后第5天仍有较严重球结膜水肿的患者进行全身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mg2天,5mg1天,停药后观察其球结膜水肿程度和消退时间,与与1990年以前末用皮质激素治疗的相关病例作对比性分析。结果:47例患者应用地塞米松后球结膜水肿均有不同程度的消退(P<0.01),平均消退时间比未用者缩短约4天,经随讠1年,全部病全均未发现视网膜脱离复发。结论:对于视网膜脱离术后第5天球结仍较严重水肿的患者进行短期全身应用皮质激素治疗,是,有效的,而且不影响视网膜的复位。  相似文献   

15.
樊林燕  乐凯  张红运 《重庆医学》2011,40(20):2010-2011
目的 观察舒筋活络中药结合水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高压氧、功能训练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每日辅助水疗1次.结果 治疗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改善及肌张力的缓解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舒筋活络中药结合水疗有利于加速痉挛型脑瘫患儿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防褥疮气垫配合翻身在骨科卧床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将本院收治的骨科卧床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不使用气垫床,观察组使用防褥疮气垫,比较两组骨科患者的翻身时效积分和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翻身时效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翻身间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皮肤潮湿感、皮肤灼热感、皮肤发红及压疮发生例数均为0,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卧床患者应用防褥疮气垫床配合翻身、按摩有良好的疗效,对减少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减轻护士劳动强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赵秀伟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6):1928-1930
目的:探讨药物配合心理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心理治疗,时间为4周。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心理状况,采用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值(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血三酰甘油(TG)评价两组血糖控制结果。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及FPG、2hPG、HbA1c、TG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SDS及FPG、2hPG、HbA1c、TG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药物配合心理治疗糖尿病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低血容量休克型异位妊娠的可行性。方法2005~2006年我院共收治低血容量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78例,其中腹腔镜手术组45例,开腹手术组33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病史、术中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全部治疗成功,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低血容量休克型异位妊娠安全可靠,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0.6~2007.1月收治的5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3例患者中根治性手术组1、3、5年生存率为70.1%、40.3%、20.1%;R1手术组1、3年生存率为38.1%和0%,开腹探查组1、3年生存率为25.1%和0%。单因素分析显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淋巴结转移、手术切除与预后相关(P<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根治性切除(P<0.01)、淋巴结转移(P<0.01)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根治性手术切除可使患者具有较高的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苏丹 《当代医学》2021,27(6):167-168
目的探究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86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单独实施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采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药物治疗比较,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疗效显著,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