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们大都认为心、脑、肝、肾等脏器与健康密切相关,其实,肠道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俗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气候渐暖,人体阳气开始上扬,各组织器官功能活跃,需要补充较多的营养。春天也是病菌和微生物复活繁衍、传染病多发和人体旧病复发的季节。一年四季之中,春天的气候变化最为反复多变,"气象致病因素"也最多。因此,人们应顺其特点,除做到精神情绪开朗舒畅、起居有序和锻炼身体等外,还要加强饮  相似文献   

3.
长期生活节奏过于急促、工作压力巨大、暴饮暴食以及久坐少运动等生活方式会大大地影响到肠胃的健康。因此需要调理肠胃,给肠胃做“大扫除”。而调理肠胃。喝汤是最滋润又温和的方法了。  相似文献   

4.
随着岁月的流逝,你是否注意到爸妈没有以前吃得多了?对你做的丰盛的饭菜也渐渐失去了兴趣?与其大包小包买回爸妈永远也吃不完的营养品,不如学学中医按摩,既能缓解父母肠胃不适之苦,又能让他们享受实实在在的饮食之乐,何乐而不为呢?  相似文献   

5.
春节假日的永恒主题离不开美食和休闲,这已成惯例。此刻,我们一定会和亲人们相聚在餐馆酒楼,一定会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友人们的热情款待。总之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会频繁地穿梭在大量的动物性食物之间,待到酒足饭饱以后,再到水果、零食和甜点间自由漫步。  相似文献   

6.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即要人们须应四时阴阳的生长化收藏的规律,以调神养生。因为春季自然界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要抓住时机,适当调养。  相似文献   

7.
喝牛奶拉肚子!吃油腻拉肚子!受了凉拉肚了!吃水果拉肚子!下馆子拉肚子!手术后拉肚子!紧张拉肚子!动不动拉肚子,难受! 天热火气大,大便干结,拉不出!痔疮发作,排不干净,一粒一粒!难受!  相似文献   

8.
王荣华 《健康生活》2012,(11):62-62
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制……导致肠胃越来越不顺。瑜伽体位法大多围绕腰、腹进行,有着挤压脏腑,排除毒素,理顺肠胃的作用,还能帮助纤腰收腹。  相似文献   

9.
百日咳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 临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有特殊的吸气性吼声,即鸡鸣样的回声,最后倾吐痰沫而止为特征。本病四季都可发生,但冬春季尤多。患病以5岁以下小儿为多见,年龄愈小则病情愈重。病程较长,可持续 2~3个月以上。 初起有咳嗽,喷嚏,流涕,或发热等伤风感冒症状。2~3日后咳嗽日渐增剧,痰稀白,量不多,或痰稠不易咯出,咳声不畅,咳嗽以入夜为重,苔薄白。中药可用: 银花、连翘各 5g,薄荷 3g,荆芥 3g,水煎服,每日 1剂。 药膳可用白萝卜 1个(捣烂绞汁)取汁 25m l,加蜂蜜 2m l调匀, 次服完,每日 1~2次。 1 …  相似文献   

10.
11.
胡存田 《现代养生》2002,(12):40-40
节日期间,亲人团聚,亲友来访,丰盛的家宴为喜庆节日增光添彩.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佳节饮食也应追求吃得科学,吃得卫生,吃得健康.那么,怎样安排才科学合理,有益健康呢?营养学家认为:  相似文献   

12.
秋天,人们往往会感到口干舌燥,鼻焦咽痒,皮肤干瘪,毛发不荣,小便减少,大便干结,干咳无痰或少痰,有的人甚至咳血、鼻衄。中医对上述症候称之为“秋燥”。秋燥原因很多,而饮食不当是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因此,秋季饮食应突出“清润”,即养阴清燥,润肺生津。 秋季宜多吃一些清燥润肺的食品,  相似文献   

13.
14.
糖尿病人夏天饮食原则上与其他季节一样。但因盛夏酷热,应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如不吃变质污染饭菜;贮存在冰箱内的食品,吃前应回锅等。  相似文献   

15.
16.
科雯 《药物与人》2006,19(5):44-45
现代人生活紧张繁忙,加上三餐不正常,容易造成肠胃不适,平日除了充分的休息,还可利用下列瑜伽招式来强化肠胃功能。  相似文献   

17.
18.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患者的防治,不仅要重视平喘、止咳、祛痰等药物治疗,也要积极配合饮食保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饮食保健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9.
调理饮食,是指用食物的营养来防止疾病,也就是饮食养生的意思。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第一部中医著作《黄帝内经》就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这实则是科学的混合性食谱。清代《蠢子医》一书说食补时比喻说:“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说明了药补不如食补的道理,可见饮食调理养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头晕眼花的经历。偶尔头晕可能无大碍,但如果长期头晕,那就要当心了。医学上把头晕和目眩统称为眩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