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进展期胃癌病人NK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报道我科近年来对一组进展期胃癌病人检测其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和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提示这类病人的NK活性和T细胞亚群中CD_3~ 、CD_4~ 细胞均明显低于正常值,而CD_8~ 细胞有增高,CD_4~ /CD_8~ 细胞比值减小。这一变化已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并已用于开展对中、晚期胃癌病人手术、化疗前后全过程的免疫学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布鲁菌病患者性别、年龄、职业分布特征及并发症,外周血NK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101例布鲁菌病患者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法进行调查,采用流式细胞仪抗体双表法检测38例布鲁菌病和非布鲁菌病发热患者外周血NK细胞(CD16^+CD56^+)、淋巴细胞绝对值(CD45^+)、T淋巴细胞绝对值(CD3^+)、T辅助细胞绝对值(CD3^+CD4^+)、T抑制/细胞毒细胞绝对值(CD3^+CD8^+)、B淋巴细胞绝对值(CD19^+)、CD4/CD8比值,并进行分析。结果布鲁菌病患者以男性居多,中老年患者居多,发病人群主要为农牧民及从事防疫工作者,并发症以肝功能损害最多;布鲁菌病患者外周血NK绝对值显著低于非布鲁菌病发热患者组,具有统计学意义(t=-2.58,P〈0.05)。结论布鲁菌病以男性中老年患者居多,以农牧民和防疫员为主,布鲁菌病患者外周血NK细胞常受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心脏体外循环(CPB)手术前后病人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观察分析心脏CPB手术病人细胞免疫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4例风心病择期换瓣病人,术前、CPB10分钟、CPB2小时、术后第1天、3天、5天检测血清sIL-2R水平、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术后第1天血清sIL-2R水平升高,CO4(辅助细胞)活性明显降低,CD4/CD8(辅助细胞/抑制细胞)比值下降,NK活性降低;并且sIL-2R与CD4、NK活性呈负相关。结论:低温心脏CPB手术对病人免疫机能有不良影响,临床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术后病人的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直肠癌癌患者手术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酶标法动态检测46例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表达,结果(1)直肠癌组CD3,CD4阳性细胞数和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CD8阳性数高于正常对照组,(2)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受抑与癌肿分期密切相关,(3)根治性切除术后免疫功能可逐渐恢复,姑息性切除,草纯造口或探查术后免疫功能持续低下,结论: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与癌肿负荷密切相关,采用T细胞亚群的动态检测对于判断肿瘤发展,手术疗效和评估预后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成份输血对食管癌、直肠癌病人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方法 24例食管癌和24例直肠癌病人,分别随机分为四组,输盐水组(Ⅰ组),输压积红细胞组(Ⅱ组),输全血组(Ⅲ组),输血浆组(Ⅳ组),每组1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5、10、15天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CD3^+CD8^ )比例及自然杀伤细胞(CD16 56^ )的变化。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1天四组病人CD3^ 、CD4^ 、CD8^ )/(CD3^+CD8^ )、CD16 56^ 显著降低(P<0.05或0.01);术后第5天输全血组和输血浆组CD3^ 、CD4^ 、CD8^ 、CD^ 16+56显著降低(P<0.05),输盐水组及输压积红细胞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第10天输全血组和输血浆组,CD^ 16 56仍较低(P<0.05)。组间比较:术后第1天输全血组和输血浆组CD^ 16+56显著低于输盐水组(P<0.05);术后第5天输血浆组CD4^ 显著低于输压积红细胞组(P<0.05)。结论 食管癌和直肠癌病人术后可出现一个可逆性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过程,输全血和血浆可加重免疫抑制,而输压积红细胞以机体的免疫抑制较轻。  相似文献   

6.
胃癌围手术期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癌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与肿瘤分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40例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结果 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CD_3~+细胞、CD_4~+细胞、CD_4~+/CD_8~+比值和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D_8~+细胞显著升高,并与病理分期相关,分期越晚改变越大。手术后以上指标可显著改善。结论 胃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病理分期越晚细胞免疫功能越低,肿瘤负荷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异体输血和等容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对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变化。方法:选择直肠癌,结肠癌格或胃癌根治术病人30例,随机均分为2组。H组术中输异体全血400ml;A组于手术切皮前放血400ml,同时输入等量羟乙基淀粉。术中自体血回输给病人。分别于术前,输血前,术后第1d,第5d抽取静脉血,用流林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数量。结果:两组术后第1dCD3^ ,CD4^ ,CD4^ /CD8^ ,NK细胞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或0.01),异体输血组较自体输血组减少更明显(P<0.05)。术后第5d异体输血组CD3^ ,CD4^ ,CD4^ /CD8^ ,NK细胞仍较术前显著减少,自体输血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围术期输异体血严重抑制病人免疫,因液稀释自体输血免疫抑制轻微,且术后免疫功能很快恢复。  相似文献   

8.
9.
初治骨关节结核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初治骨关节结核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特点、与临床观测指标的关系及抗结核治疗对患者细胞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平台流式细胞术检测骨关节结核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T细胞亚群的绝对数及百分比,并与恶性骨肿瘤患者和健康人比较。结果 初治骨关节结核组CD4及CD8T细胞绝对数较健康对照组低(P〈0.01)。骨关节结核患者在治疗1-2个月后CD4T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青年组CD8T细胞绝对数和百分比显著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P〈0.05,P〈0.01),CD4/CD8显著低于中年组及老年组(P〈0.01)。T细胞亚群各参数与PPD反应直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脊柱结核合并脓肿组CD4/CD8较低,CD8T细胞百分比较高(P〈0.01)。结论 初治骨关节结核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缺陷,以中老年组更明显。脊柱结核是否形成脓肿与CD8T细胞有关。初治骨关节结核患者经1~2个月化疗后,细胞免疫状况改善,是病灶清除术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FTY72 0对近交系小鼠淋巴细胞及T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以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 选用雄性C5 7/bl近交系小鼠。FTY72 0 3mg·kg-1·d-1,连续口服 14d。在各所选时间点计算淋巴细胞百分比 ,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亚群变化。 结果 服用FTY72 0后 ,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迅速下降 ,并于 4h降至最低值 ,之后保持稳定。停用FTY72 0后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仍在低水平徘徊 2周 ,第 3周开始出现明显回升 ,停药后第 6周恢复至服药前水平。T细胞在服用FTY72 0后的变化与淋巴细胞相似。CD-8T细胞对FTY72 0相对较敏感。 结论 FTY72 0对外周血淋巴细胞的作用起效迅速 ,安全稳定 ,特异性强 ,可逆。对T细胞及其亚群的作用基本符合以上特点 ,CD-8T细胞对FTY72 0相对较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直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直肠癌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直肠癌手术408例术后早期肠梗阻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经手术探查发出以机械性梗阻占多数(19/21),手术治愈18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均为延误手术时机造成。非手术治愈5例。结论 直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虽有梗阻症状,但由于术后诸多 影响,大多缺乏典型机械性梗阻的临床表现,易与术后肠麻痹,炎性粘连梗阻相混淆,应注意加以鉴别。处  相似文献   

12.
直肠癌旁移行黏膜的分布规律及survivin基因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survivin基因在直肠癌旁移行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黏液组化方法检测了解各种组织类型直肠癌旁移行黏膜的分布规律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凋亡抑制基因sur vivin在直肠癌及癌前状态的表达情况。结果 黏液癌的癌旁移行黏膜范围平均为 7.83cm ,明显大于乳头状癌及管状腺癌 (P <0 .0 1) ;癌旁移行黏膜DukesC期平均 5 .61cm ,明显大于DukesA ,B期 (P<0 .0 5 ) ;正常黏膜 (NM )、移行黏膜 (TM )、非典型增生黏膜及癌组织中均有survivin基因产物表达 ,由正常直肠黏膜到癌组织表达率逐渐增加 ,4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在非典型增生及癌组织存在survivin基因表达上调 ,提示survivin基因对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有望成为直肠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在黏液癌及DukesC期直肠癌旁移行黏膜范围明显增宽 ,提示对低位黏液癌及DukesC期直肠癌保肛手术应持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13.
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附320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适应证,术式选择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后≥5年的320例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各种术式的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死亡率。结果低位直肠癌保肛率为58.5%(320/547)。术后发生吻合口漏为4例(1.25%),1年内吻合口狭窄发生26例(8.13%),术后排便情况以加做结肠末端粪袋成形术者为佳。5年生存率及吻合口局部复发率:Dixon手术组为63.24%,10.27%;Park手术组为66.67%,5.13%;局部切除手术组为89.46%,10.7l%。5年盆腔软组织复发ll例(3.44%)。全组手术死亡2例(0.6%)。结论 低位或超低位结肠一直肠吻合术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主要术式。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可考虑施行低位直肠癌的局部切除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并不影响5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式选择无关,辅助性的结肠末端粪袋成形术,有利于改善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14.
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治疗:附206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的术式选择及保肛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6例低位直肠癌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 0 6例中行Miles手术 61例 ,各种保肛手术 14 5例。 14 5例保肛手术中术后发生吻合口瘘 16例 ( 11.0 % ,16/ 14 5 ) ,肛门狭窄 13例 ( 9.0 % ,13 / 14 5 )。无手术死亡。术后 5年生存率Miles手术为 62 .3 % ,保肛手术为 67.2 % (P >0 .0 5 )。结论 低位直肠癌的治疗可根据患者情况选用保肛手术或Miles手术。在保证根治的情况下 ,应尽可能选用保肛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直肠癌术后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2 3例直肠癌术后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行尿流动力学检查 ,明确诊断 ,并给予相应治疗 ,观察疗效。结果  2 2例患者经治疗后恢复正常的排尿 ,1例尿失禁患者在随访 6个月后仍未恢复正常。结论 直肠癌术后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应早期行尿动力学检查 ,并根据尿流动力学检查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全置入式人造排便控制装置在低位直肠癌患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全置入式人造排便控制装置应用于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 采取“自主控制排便式直肠癌根治手术”对3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在采取Miles手术对病灶根治性切除的基础上,于会阴部重建肛门,安装全置入式人造排便控制装置。观测术后不同时期患者排便控制效果、排便方式对患者心理影响,以及并发症与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32例中31例在术后1个月达到理想排便控制,全部病例术后2个月达到理想排便控制,且无明显不良反庆及并发症。对照组16例中8例在术后3个月,4例在术后6个月达到排成形大便1-2次/d的效果。结论 对低位直肠癌患者,采取“自主控制排便式直肠癌根治术”能够达到既根治性切病灶又保持接近生理排便方式的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拖出式Welch法治疗低位直肠癌: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中下段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最佳治疗术式。方法 对28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实施经腹经肛门拖出式Welch法低位切除术。病灶下缘距肛缘6—8cm者20例,8—10cm者8例。Dukes A期8例,B期16例,C期4例,切缘距肿瘤下缘的距离分别是2,3,4cm。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未发生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术后平均随访30个月,2例于术后18个月局部癌复发(7.1%),余26例无癌生存。全组术后平均8—12周排便次数及功能接近正常人。结论 拖出式Welch法直肠癌超低位切除术,在确保癌根治的情况下,保存了肛提肌和肛管内、外括约肌,保存了正常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PHCC)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卵白素-辣根过氧化物酶(LSAB)法对30例PHCC和20例癌旁组织手术切除后的石蜡标本组织中的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检测.结果 VEGF表达,MVD在PHCC组织中比癌旁组织明显增高,在PHCC中,有转移者及包膜不完整者VEGF表达,MVD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及包膜完整者,VEGF表达,MVD在大肿瘤(直径>5厘米)与小肿瘤(直径小于等于5厘米)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VEGF的表达与MVD相关,结论:PHCC组织中的VEGF表达,MVD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判定PHCC发生,转移及预后的指标,为监测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测大肠癌患者血清、癌组织中胃泌素的表达 ,观察大肠癌细胞内胃泌素分泌颗粒的超微结构 ,旨在探讨血清胃泌素、胃泌素型癌细胞与大肠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 5 3例大肠癌患者血清胃泌素、癌组织中胃泌素的表达。用免疫电镜技术观察 10例大肠癌细胞内胃泌素分泌颗粒的超微结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大肠癌组术前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增高 ,分化良好者增高尤为明显 (P <0 .0 5 ,P <0 .0 1)。大肠癌组织胃泌素免疫组化阳性率为 5 6.6% ( 3 0 /5 3 ) ,高分化腺癌阳性率明显高于中、低分化腺癌。胃泌素阳性胶体金颗粒见于癌细胞内不同电子密度的分泌颗粒中和微绒毛膜表面。结论 大肠癌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增高 ,癌组织胃泌素表达阳性 ;大肠癌细胞形成胃泌素分泌颗粒释放胃泌素 ;血清胃泌素、胃泌素型癌细胞与大肠癌临床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活体胃血供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活体胃血供的特点,旨在探索中晚期胃癌的局部灌注化疗方法。方法 对36例胃溃疡患者在行胃大部切除治疗时,进行亚甲蓝染色,观察活体胃各分支动脉自然血供区域和血流阻断后血供范围的变化。结果 术中见左、右胃网膜动脉和左、右胃动脉分别为胃大、小弯近、远段相应区域提供血液,胃壁组织染色时间很短;阻断动脉血流后,染色范围扩展,染色时间延长;阻断伴行静脉后,染色范围进一步扩展,染色时间再度延长。结论 胃左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为胃血供的主要动脉,其他动脉分支为辅助性动脉;一般情况下,经动脉灌注的亚甲蓝在胃组织停留时间极短;阻断伴行静脉后,可使该染料在组织停留时间延长。推测此法可使化疗药物在胃组织中存留时间延长,从而有利于胃癌的局部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