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肌少症和害怕跌倒的概述、国内外害怕跌倒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害怕跌倒对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肌少症病人的影响及改善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肌少症病人害怕跌倒的干预措施等方面综述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肌少症病人害怕跌倒的研究进展。指出今后应进一步关注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肌少症害怕跌倒的病人,借鉴国外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本土文化特点,探索更多适合我国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肌少症害怕跌倒病人的干预方法,以促进病人的意识、行为改变,恢复功能锻炼及日常活动,减轻害怕跌倒心理,提高病人生存质量,使其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骨质疏松与肌少症性肥胖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福建省立医院肾内科和内分泌科住院的CKD患者,共123例为实验组;并将实验组患者以是否合并肌少症和/或肥胖,分为正常组、仅肌少症组、仅肥胖组、肌少症性肥胖组,共4个亚组.选择同期57例来自本院体检中心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测腰椎、髋关节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T值及体质成分,计算出相对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relative 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index,RASMI);采用握力器评估肌肉强度、六米步速评估肌肉功能.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各亚组间各部位的BMD T值以及实验组各亚组间骨质疏松发生率.结果 CKD伴肌少症性肥胖患者各部位BMD T值均低于CKD正常组和对照组患者(腰椎:t肌少症性肥胖组-对照组=1.473,P肌少症性肥胖组-对照组=0.001;t肌少症性肥胖组-正常组=1.235,P肌少症性肥胖组-正常组=0.014.髋部:t肌少症性肥胖组-对照组=1.439,P肌少症性肥胖组-对照组<0.050;t肌少症性肥胖组-正常组=1.307,P肌少症性肥胖组-正常组<0.050.股骨颈:t肌少症性肥胖组-对照组=1.429,P肌少症性肥胖组-对照组=0.002;t肌少症性肥胖组-正常组=1.313,P肌少症性肥胖组-正常组=0.027);CKD伴肌少症性肥胖者罹患骨质疏松的概率明显高于CKD正常组患者(χ2=19.940,P肌少症性肥胖组-正常组<0.05),但仅稍高于CKD伴仅肥胖或仅肌少症患者.结论 CKD伴肌少症性肥胖者罹患骨质疏松风险高.  相似文献   

3.
综述老年肌少症性肥胖的定义、流行病学、诊断标准、健康结局以及非药物干预措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临床护理人员早期识别并干预老年人肌少症性肥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因疾病及疾病治疗导致机体储备降低,衰弱的发生率较高,与接受手术、化疗、放疗治疗的肿瘤患者不良结局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衰弱与肌少症的评估和诊断方法及其对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以期提高肿瘤医务工作者对衰弱与肌少症的认识,早期识别高风险人群,为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实行个体化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肌少症作为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研究认为肠道菌群的变化与骨骼肌功能的生理衰退有关,目前认为肠道菌群可直接通过炎性反应、激素水平以及营养、维生素的合成等方面对肌少症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本文旨在对肌少症的发病机制以及肠道菌群变化所起的作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正>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是以骨骼肌质量和力量进行性和全身性丧失为特征的综合征[1]。肌少症的发病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60~70岁患病率为5%~13%,80岁以上人群则高达11%~50%[2]。肌少症与多种不良结局有关,如跌倒、骨折、残疾甚至死亡[3]。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型肥胖对正常体质指数(BMI)老年人发生肌少症及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10月于江阴市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全科医学科)就诊的年龄>60岁、体质指数(BMI)正常的老年人223例。根据内脏脂肪面积(VFA),将其分为腹型肥胖组113例(VFA>100cm2)和非腹型肥胖组110例(VFA≤100cm2)。分别测定两组受试者的BMI、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VFA值、步速、握力、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以及骨密度(BMD)等,通过t检验、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正常BMI老年人的VFA与肌少症及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结果:腹型肥胖组和非腹型肥胖组VFA、ASMI、腰椎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型肥胖组肌少症、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合并肌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腹型肥胖组(P<0.05)。重度(VFA≥120cm2)、中度(110cm2≤VFA<120cm2)与轻度(100cm2≤VFA<110cm2)腹型肥胖组间ASMI及BM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BMI正常的腹型肥胖老年人的VFA与腰椎BMD(r=-0.416)、ASMI(r=-0.436)均负相关(P<0.05)。结论:即使BMI正常,腹型肥胖也可增加老年人发生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的风险;VFA越高,老年人肌少症及骨质疏松越严重。加强老年人群内脏型肥胖筛查对预防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肌少症是一种低认知、高发病率的老年综合征,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本文对肌少症的低认知现状和常用评估工具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公众及医护人员的认知,同时为肌少症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肌少症筛查量表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国内临床选择适合的肌少症筛查工具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相关文献,从肌少症的概念、常用筛查量表、不同系统疾病的应用现状、不同机构的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 汇总肌少症常用筛查量表共8个,分别是小腿围、简易5项评分问卷、简易5项评分问卷结合小腿围、简易5项评分问卷结合年龄和体质量指数、5条目迷你肌少症风险评估问卷、7条目迷你肌少症风险评估问卷、指环试验和Ishii评分,分别介绍了各个量表的条目、分类界值、开发人群、开发国家等特点。以上量表均已在我国应用,其中简易5项评分问卷应用最为广泛,简易5项评分问卷结合小腿围和5条目迷你肌少症风险评估问卷筛查准确性更佳,部分改良版量表也显示出较好的可靠性。结论 目前肌少症筛查量表各有优缺点,建议在医疗机构的临床应用中,优先选择筛查准确性稳定的量表,避免漏筛;在社区和养老机构的临床应用中,优先选择简便、快速、有效的量表,节省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0.
杨琦琦  孙颖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9):1006-1008,后插1
肌少症,亦称骨骼肌减少症,是由Rosenberg(1997)首先提出的一种新的老年综合征,是仅与年龄相关的进行性和全身性的骨骼肌疾病,与跌倒、骨折、失能和死亡等不良预后的风险增加相关。2014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siaWorkingGroupforSarcopenia,AWGS)将肌少症定义为年龄相关的骨骼肌质量、力量的丧失和(或)功能的减退[1],老年人肌少症的患病率为4.1%~11.5%[1]。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比较老年人不同大便性状与肠道菌群间的相关性。 方法将23例老年患者根据bristol大便分型分成便秘组(13例)及便溏组(10例),并同期选择9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留取新鲜粪便样本并提取DNA,对细菌16S rDNA基因V4区进行粪便微生物DNA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IL-17、IL-22、白三烯B4(LTB-4)及前列腺素E2(PGE2)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肠道菌群相对丰度与大便性状的相关性。 结果三组患者间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 8.449,P= 0.015;H= 6.884,P= 0.032),且便秘组患者Shannon指数[6.4(5.8,6.6)vs. 5.0(4.8,5.6)]和Simpson指数[0.95(0.93,0.97)vs. 0.88(0.83,0.94)]均显著高于便溏组患者(P均< 0.05)。但三组患者间Ace指数和Chao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 3.821,P= 0.148;H= 3.516,P= 0.172)。三组患者间柯林斯均属(H= 6.599,P= 0.037)、丁酸弧菌属(H = 8.707,P = 0.013)、嗜胆菌属(H = 7.354,P = 0.025)、厌氧棍状均属(H = 6.179,P = 0.046)、巨球形均属(H= 6.095,P= 0.047)的相对丰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三组患者间TNF-α、IL-10、IL-17、IL-22、LTB-4及PGE2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 0.442、1.034、3.217、0.957、0.595、1.440,P均> 0.05)。同时,柯林斯菌属、丁酸弧菌属、嗜胆菌属、厌氧棍状菌属与大便稠度显著正相关(r= 0.455、0.415、0.449、0.411,P= 0.009、0.018、0.010、0.019)。 结论在老年人中,大便性状的不同与肠道菌群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肥胖是许多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肥胖与骨之间的病理生理关系是复杂的,最近来自流行病学和动物研究的数据表明:脂肪堆积对骨密度不利。肥胖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影响骨代谢,由于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起源于共同的多能间充质干细胞,肥胖能增强脂肪细胞分化并促进脂肪积累,进而减少成骨细胞分化和骨形成。肥胖与慢性炎症有关,在肥胖患者中,循环血液和组织的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增加,从而通过修饰NF-κB(RANK)/RANKL/骨保护通路的受体活性,而增进破骨细胞活性并加速骨吸收。此外,肥胖患者中脂肪细胞分泌瘦素过多和(或)脂联素生成过少可能直接影响骨形成或通过上调促炎细胞因子而间接影响骨吸收。另外,高脂摄入可能干预肠道钙吸收而降低成骨可利用的钙量。本篇叙述了肥胖对骨代谢影响的作用机制,阐明脂肪和骨代谢之间在分子水平的关系,有助于开发预防或治疗肥胖和骨质疏松的治疗性药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6 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单独应用5 mg唑来膦酸钠1次,两组同时服用阿法D3胶丸。比较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和骨密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背痛、体位更换痛及活动不便等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骨密度值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骨密度值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结果表明唑来磷酸钠能明显缓解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痛,并能有效增加骨密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取、评价和综合老年肌少症患者营养管理的相关证据,为制订科学、有效的老年肌少症患者营养管理方案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DynaMed循证医学临床决策网站、英国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指南网、国际实践指南图书馆、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指南网、WHO指南网、苏格兰校际间指南网、美国临床实践指南网、加拿大临床实践指南信息库、UpToDate临床决策、中国医脉通临床指南网、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中华医学会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老年肌少症患者营养管理措施的所有证据,检索文献类型包括指南、专家共识、临床决策、证据总结、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月20日。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包括1篇指南、1篇临床决策、6篇专家共识、10篇系统评价。总结了包含营养筛查和评估、营养素摄入、营养监测和健康教育4个类别的32条证据。结论 该研究总结了老年肌少症患者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证据总结过程科学、严谨和全面。医护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境和患者个体因素选择最佳证据,指导老年肌少症患者安全有效地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重型颅脑伤大鼠肠道菌群、肠消化酶及小肠推进率的影响。方法建立重型颅脑损伤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A肠内营养组(三九全营素)、B益生菌组(三九全营素+益生菌)、C假手术组(正常饮食),于创伤后第3、7、14天留取肠黏膜、粪便标本,检测肠道消化酶、肠道菌群及小肠推进率的变化。结果A组、B组同C组相比,乳杆菌、双歧杆菌的含量在创伤后2周内明显降低,而大肠杆菌数量则显著增加。A组同B组相比,双歧杆菌的数量在创伤后各时相点偏低,而大肠杆菌的水平则较高。A、B组的乳杆菌含量在创伤后7d已无差异。2组致伤大鼠小肠二糖酶、Na^+-K^+-ATP酶的水平在创伤后2周内与假手术组相比显著降低,虽然B组的消化酶含量在各时相点均高于A组,但2组间无差异。同C组相比,A、B组的小肠推进率在颅脑损伤后2周内明显降低,但2组之间无差异。结论益生菌町以改善重型颅脑伤后肠道的菌群紊乱,调节肠消化酶的活性,从而减轻小肠的吸收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益生菌对重型颅脑伤大鼠肠道菌群、肠消化酶及小肠推进率的影响.方法 建立重型颅脑损伤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A肠内营养组(三九全营素)、B益生菌组(三九全营素+益生菌)、C假手术组(正常饮食),于创伤后第3、7、14天留取肠黏膜、粪便标本,检测肠道消化酶、肠道菌群及小肠推进率的变化.结果 A组、B组同C组相比,乳杆菌、双歧杆菌的含量在创伤后2周内明显降低,而大肠杆菌数量则显著增加.A组同B组相比,双歧杆菌的数量在创伤后各时相点偏低,而大肠杆菌的水平则较高.A、B组的乳杆菌含量在创伤后7 d已无差异.2组致伤大鼠小肠二糖酶、Na+-K+-ATP酶的水平在创伤后2周内与假手术组相比显著降低,虽然B组的消化酶含量在各时相点均高于A组,但2组间无差异.同C组相比,A、B组的小肠推进率在颅脑损伤后2周内明显降低,但2组之间无差异.结论 益生菌可以改善重型颅脑伤后肠道的菌群紊乱,调节肠消化酶的活性,从而减轻小肠的吸收障碍.  相似文献   

18.
Age-related sarcopenia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health problem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outcomes. Sarcopenia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fat infiltration in muscle, which is attributable to interstitial mesenchymal progenitors. Mesenchymal progenitors are nonmyogenic in nature but are required for homeostatic muscle maintenance. However,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mesenchymal progenitor–dependent muscle maintenance is not clear, nor is the precise role of mesenchymal progenitors in sarcopenia. Here, we show that mice genetically engineered to specifically deplete mesenchymal progenitors exhibited phenotypes markedly similar to sarcopenia, including muscle weakness, myofiber atrophy, alterations of fiber types, and denervation at neuromuscular junctions. Through searching for genes responsible for mesenchymal progenitor–dependent muscle maintenance, we found that Bmp3b is specifically expressed in mesenchymal progenitors, whereas its expression level i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during aging or adipogenic differentiation. The functional importance of BMP3B in maintaining myofiber mass as well as muscle-nerve interaction was demonstrated using knockout mice and cultured cells treated with BMP3B. Furthermore, the administration of recombinant BMP3B in aged mice reversed their sarcopenic phenotypes. These results reveal previously unrecognized mechanisms by which the mesenchymal progenitors ensure muscle integrity and suggest that age-related changes in mesenchymal progenitors have a considerabl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arcopenia.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小腿围与骨骼肌质量指数、握力、步速的关系,分析小腿围在评估肌少症中的效果,为护理人员筛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高危人群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5月—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江苏省连云港市和徐州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61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其中男379例,女234例。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患者的骨骼肌质量指数,并进行握力、步速、小腿围等指标的测量。分析小腿围与骨骼肌质量指数、握力、步速之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得出小腿围的最佳截断值。 结果 小腿围与骨骼肌质量指数、握力、步速呈正相关。小腿围与骨骼肌质量下降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男性小腿围的最佳截断值为32.7 cm(曲线下面积为0.909,灵敏度为0.889,特异度为0.799);女性小腿围的最佳截断值为30.2 cm(曲线下面积为0.837,灵敏度为0.744,特异度为0.808)。小腿围与肌少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男性小腿围的最佳截断值为32.7 cm(曲线下面积为0.889,灵敏度为0.907,特异度为0.745);女性小腿围的最佳截断值为29.7 cm(曲线下面积为0.844,灵敏度为0.766,特异度为0.797)。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小腿围与骨骼肌质量指数、握力、步速均呈正相关,当男性<32.7 cm,女性<29.7 cm时,提示患者有可能存在骨骼肌质量下降及发生肌少症,护理人员可通过测量小腿围筛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高危人群,早期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炎症因子的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80例老年T2DM患者作为T2DM组,另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拟杆菌、普雷沃氏菌、乳杆菌、双歧杆菌和肠杆菌数量。测定并计算两组患者的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L-6)、IL-10、IL-2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老年T2DM患者肠道不同菌群与HOMA-IR相关性,肠道不同菌群与各炎症因子的相关性。 结果老年T2DM组的拟杆菌[(10.0 ± 0.3)logN/g vs.(8.1 ± 0.9)logN/g]和肠杆菌[(9.86 ± 0.27)logN/g vs.(7.05 ± 0.19)logN/g]的菌落数显著高于对照组(t = 3.162、3.016,P均< 0.05),普雷沃氏菌[(7.22 ± 0.27)logN/g vs.(9.35 ± 0.39)logN/g]、乳杆菌[(5.12 ± 0.25)logN/g vs.(7.67 ± 0.43)logN/g]和双歧杆菌[(7.2 ± 0.4)logN/g vs.(11.0 ± 0.5)logN/g]的菌落数显著低于对照组(t = 5.230、4.163、7.115,P均< 0.05)。T2DM组的HOMA-IR[(6.4 ± 0.8)vs.(3.1 ± 0.4)]、IL-6[(154 ± 15)ng/L vs.(81 ± 10)ng/L]、IL-22[(628 ± 36)ng/L vs.(106 ± 11)ng/L]、TNF-α[(208 ± 23)ng/L vs.(118 ± 11)ng/L]和IFN-γ[(136 ± 15)ng/L vs.(76 ± 13)ng/L]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 = 7.156、3.167、5.026、3.557、2.134,P均< 0.05),而IL-10[(127.7 ± 18.7)ng/L vs.(376.8 ± 1.8)ng/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 = 2.272,P <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普雷沃氏菌、肠杆菌与血浆HOMA-IR呈显著正相关(r =0.613、0.437,P均< 0.05),拟杆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与HOMA-IR呈显著负相关(r = -0.617、-0.575、-0.616,P均< 0.05)。拟杆菌、普雷沃氏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与IL-6(r = -0.617、-0.526、-0.575、-0.616,P均< 0.05)、IL-22(r = -0.636、-0.587、-0.621、-0.573,P均< 0.05)、TNF-α(r = -0.593、-0.633、-0.476、-0.539,P均< 0.05)和IFN-γ(r = -0.475、-0.538、-0.602、-0.573,P均< 0.05)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与IL-10呈显著正相关性(r = 0.535、0.623、0.459、0.506,P均< 0.05);肠杆菌与IL-6、IL-22、TNF-α和IFN-γ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r = 0.437、0.599、0.576、0.518,P均< 0.05),与IL-10呈显著负相关性(r = -0.518,P < 0.05)。 结论老年T2DM患者肠道菌群与胰岛素抵抗具有相关性,推测其机制可能与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