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2010年上海市15岁及以上居民饮酒行为现状.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2010年“上海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部分资料,研究上海市15岁及以上居民饮酒现状、饮酒频率、饮酒类型、每日酒精消费量及分级.结果 15岁及以上居民饮酒率为26.1%,男性为43.9%,女性为8.0%.饮酒者中酒精摄入量为34.3 g/d,男性为37.7 g/d,女性为14.9 g/d.不同年龄组中,男性45 ~ 59岁年龄组饮酒率和每日酒精摄入量最高(53.9%和42.6 g/d),女性18~44岁年龄组饮酒率最高为9.6%,45 ~ 59岁年龄组酒精摄入量最高为16.5 g/d;中心城区和非中心城区的饮酒率分别为22.9%和28.5%,酒精摄入量分别为28.5g/d和37.8 g/d.男性饮酒者中,饮酒频率以几乎每天饮酒的比例最高(35.5%),3~6d/周的比例最低(13.0%);饮酒类型中,以饮黄酒、啤酒为主,比例为62.0%和42.8%,饮低度白酒的比例最低为9.8%;过量饮酒、危险饮酒和有害饮酒的比例分别为20.0%、9.2%和20.6%,单次大量饮酒比例为24.6%.结论 2010年上海地区15岁及以上居民饮酒率较高,不同性别、年龄和地区间饮酒行为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东省深圳市居民饮酒行为现况,为相关部门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3个区647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显示深圳市居民的现在饮酒率为15.46%(100人),男性现在饮酒率为25.96%(74人),高于女性的7.18%(26人);45~59岁组饮酒率最高为24.44%(33人);现在饮酒者中<18岁开始饮酒者每天或几乎每天饮酒;饮酒主要类型依次为啤酒(37.00%)、白酒(24.00%)、其他酒类(21.00%)和果酒(18.00%);酒类消费中平均每天酒精消费量为18.84 g,其中男性为22.49 g,女性为8.17 g。酒类消费者中过量饮酒比例为22.00%(22人),其中男性为24.32%(18人),女性为15.38%(4人)。结论深圳市居民总体饮酒率不高,但是饮酒行为有年轻化趋势,并且在某些人群中饮酒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高血压病患者饮酒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患者饮酒状况,为慢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指导。方法利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慢病综合干预项目管理的且有完整饮酒信息的高血压病患者数据,分析饮酒状况。结果 18 976名城市高血压病患者平均年龄(62.4±11.1)岁,饮酒率为20.7%,男、女性分别为36.1%和9.3%,男、女性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中位数分别为21.7 g和5.8 g,过量饮酒的比例分别为46.5%和26.9%。男性以45~59岁组日均酒精摄入量和过量饮酒比例最高,60岁以上组最低。女性各年龄组日均酒精摄入量和过量饮酒比例接近。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特别是男性患者饮酒严重,45~59岁男性高血压病患者饮酒干预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分析2010-2012年中国15~17岁人群饮酒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个人健康情况调查问卷”中的饮酒情况数据,对6 581名15~17岁人群饮酒率、饮酒类型和日均酒精摄入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中国15~ 17岁人群饮酒率为14.0%,男性(19.2%)高于女性(8.5%);17岁人群饮酒率最高,为18.0%.不同性别、年龄人群饮酒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8.04,52.67,P值均<0.01).饮用啤酒的比例最高(85.1%),其次为葡萄酒(35.2%).饮酒人群的日均酒精摄入量为4.9 g,其中男性(5.6 g)高于女性(3.4 g),17岁人群日均酒精摄入量最高(5.5 g),不同性别、年龄及城乡人群饮酒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3.37,7.67,29.70,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家庭人均年收入<10 000元、现在吸烟者饮酒率高.结论 中国15~17岁人群的饮酒问题不容忽视,建议尽早对该人群进行不饮酒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贵州省成年民居民饮酒现状,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贵州省12个县(区)≥18岁共9 280名居民进行一般情况及饮酒相关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饮酒率为32.1%。其中,男、女性饮酒率分别为52.8%,13.2%;在不同年龄组中,45~59岁组饮酒率最高;城市、农村饮酒率分别为30.8%,32.6%;日均饮酒量为25.2 g。其中,男性为29.9 g、女性为7.9 g;在不同年龄组中,以45~59岁组最高,为30.4 g;男性中每周饮酒5 d以上者32.4%,女性12.7%;饮酒种类中以高度白酒饮用率最高(43.5%),其后依次为啤酒(42.6%)、米酒(36.7%)、低度白酒(28.2%)、葡萄酒、黄酒及青稞酒。高度白酒饮用者以中年男性居多,低度白酒者以老年男性为主。啤酒饮酒者以青年人群为主,女性居民米酒和葡萄酒饮用率高于男性。其中米酒饮用者以老年女性为主。饮酒者中具有危险饮酒行为者9.4%。其中,男性10.5%,女性5.2%,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30,P0.001)。有害饮酒者11.1%。其中,男性13.0%,女性3.6%,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96,P0.001)。结论贵州省饮酒现象较为普遍,应加强饮酒危害健康的相关知识宣传,降低饮酒相关疾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饮酒行为现状,为开展社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健康管理和有针对性的生活方式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深圳市福田区随机抽取12个社区,通过多种途径(体检资料查询、日常门诊发现、家庭医生发现、义诊发现)在被选取的社区中筛查发现慢性病高风险个体1 923名,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最终获得1 870名慢性病高风险个体的有效问卷。结果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现在饮酒率为11.39%,其中男性和女性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现在饮酒率分别为21.65%和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病高风险人群中现在饮酒者平均酒精摄入量为21.09 g/d,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25.40 g/d)显著高于女性(7.06 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现在饮酒者中过量饮酒者比例为24.41%,男性(28.22%)和女性(12.00%)现在饮酒者中过量饮酒者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和婚姻状况与慢性病高风险人群过量饮酒行为的发生与否存在相关性(OR=10.939,95%CI:4.867~24.589;OR=2.988,95%CI:1.203~7.424)。结论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总体饮酒率不高,但饮酒者酒精摄入量和过量饮酒比例偏高,需针对其人群分布特点制定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进而防止和减缓饮酒相关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2009年辽宁地区18岁及以上居民饮酒行为现状。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部分资料,研究辽宁省成年居民饮酒现状、饮酒频率、饮酒类型、每日酒精消费量及分级。结果 18岁及以上居民饮酒率为34.0%,男性为58.0%,女性为11.7%。饮酒者中每日酒精消费量为13.4g/d,男性为15.7g/d,女性为5.1g/d。不同年龄组中,男性45~岁年龄组饮酒率和每日酒精消费量最高(62.5%和18.9g/d),女性18~岁年龄组饮酒率和每日酒精消费量最高(16.1%和5.7g/d);4类地区中,城市、郊区、县城和农村居民的饮酒率分别为34.9%、35.3%、32.7%和33.6%,每日酒精消费量农村最高(16.3g/d),郊区最低(8.4g/d);不同教育程度中,小学及以下饮酒率最低(24.2%),而酒精消费量最高(17.3g/d)。饮酒频率中,以几乎每天饮酒的比例最高(32.1%),每月少于1次的比例最低(11.9%)。男性主要以几乎每天饮酒(35.9%)和每周饮酒1~2次(28.1%)为主;女性主要以每月饮酒少于1次(30.2%)和每月饮酒1~3次(28.6%)为主。饮酒类型中,以饮啤酒、白酒为主,比例为71.3%和59.1%,饮葡萄酒的比例最低(12.2%),其中女性饮葡萄酒比例(31.7%)约为男性(8.0%)的4倍。每日酒精摄入量分级中,适量饮酒比例为66.2%(男性为64.0%,女性为76.2%),过量饮酒、危险饮酒和有害饮酒的比例分别为13.1%、10.8%和9.9%。结论 2009年辽宁地区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饮酒率较高,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和教育程度间饮酒行为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8.
徐州市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饮酒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徐州市不同人群饮酒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8年6月—2008年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对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采用统一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44 791人,其中城市10 400人,占23.21%;农村34 391人,占76.79%。男性21 524人,占48.05%;女性23 267人,占51.95%。15岁及以上人群饮酒率15.64%,标化饮酒率为16.53%,35.95%的饮酒者为每天或几乎每天都饮酒;男性饮酒率为30.13%,女性为2.23%,男性饮酒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居民饮酒率为16.46%,农村居民饮酒率为15.39%,城市居民饮酒率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P<0.01);15岁及以上饮酒者平均开始饮酒年龄为(20.45±0.48)岁,男性饮酒者平均开始饮酒年龄明显早于女性(P<0.01)。平均每天的乙醇摄入量为(132.5±3.5)g/d,饮酒者平均每天的乙醇摄入量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饮酒人群中饮酒类型以白酒为主,占68.67%。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人的人群饮酒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男性、<40岁、文化程度较高、经济收入高人群饮酒行为的干预和教育,是降低徐州市居民饮酒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中国居民饮酒行为现况   总被引:62,自引:1,他引:62  
目的:了解我国居民饮酒行为现状,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城乡15岁及以上居民159117人的饮酒情况。饮酒信息的收集采用个人健康情况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询问获得。结果:我国居民的现在饮酒率为21.0%,男性现在饮酒率为39.6%,明显高于女性的4.5%;城乡居民的现在饮酒率分别为20.9%、21.0%。45~59岁组饮酒率最高。现在饮酒者中18岁之前开始饮酒的比例为8.8%。39.9%的男性和29.5%的女性饮酒者每天或几乎每天饮酒。饮酒主要类型依次为白酒(50.3%)、啤酒和白酒(27.5%)、啤酒(14.1%)。男性现在饮酒者中有58.2%的人平均每次饮用白酒在100~150g,女性中有77.3%的人平均每次饮用白酒在50~100g。结论:我国居民中饮酒是一种普遍的行为,需要进一步探索影响因素,减少饮酒相关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东省居民饮酒行为现况,为提出合理建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全省21个市的21个县区9 600名18岁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居民的饮酒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调查样本18岁以上居民过去12个月内饮酒率为30.2%(标化率为31.3%),其中男、女性饮酒率分别为47.7%、13.9%,男性高于女性(χ2=1 290.72,P0.01)。城市、农村居民饮酒率为31.0%、29.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8,P0.05)。饮酒率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而上升,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的饮酒率最高,为57.1%。不同职业居民饮酒率有差别,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饮酒率最高,为50.3%。49.5%的饮酒者每周饮酒1 d以上,啤酒饮用率最高,为48.1%,其次为高度白酒(36.0%)。饮用高度白酒时酒精摄入量最高,达到54.2 g纯酒精,其次是低度白酒(40.3 g纯酒精)。结论广东省居民的饮酒行为流行状况并不乐观,需针对其人群分布特点制定综合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天津市≥15岁人群饮酒行为现状,为制定相关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2010-2012年开展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取的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河西区、北辰区和静海县作为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农村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分别抽取6个居(村)委会,每个居(村)委会中各抽取75户,抽取膳食饮酒部分调查资料完整的≥15岁的常住家庭成员作为调查对象,共3 137人,分析其饮酒行为流行现状和特点。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进行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进行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 天津≥15岁人群的现在饮酒率、危险饮酒率和有害饮酒率分别为32.2%、3.5%和4.0%,饮酒者中平均每日酒精摄入量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为29.26(0.00~546.27)g。男性现在饮酒率、危险饮酒率、有害饮酒率和酒精摄入量分别为55.9%、7.4%、8.5%和19.00(0.00~546.27)g,明显高于女性[12.6%、0.2%、0.3%和0.43(0.00~93.52)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北辰区居民的现在饮酒率(43.2%)、危险饮酒率(4.9%)和有害饮酒率(6.4%)均最高,静海县居民的酒精摄入量[22.00(0.05~540.00)g]最高;各年龄组中45~岁组饮酒率(38.7%)、危险饮酒率(5.5%)、有害饮酒率(6.5%)和酒精摄入量[16.64(0.00~546.27)g]均最高。饮酒主要类型依次为低度白酒(19.3%)、啤酒(17.2%)、高度白酒(11.7%)和葡萄酒(6.3%)。从饮酒频率≥1次/周的比例来看,4种酒从高到低依次为高度白酒(64.9%)、低度白酒(57.3%)、葡萄酒(47.9%)和啤酒(36.1%);男性高于女性(男性低度白酒、高度白酒、啤酒、葡萄酒饮酒频率≥1次/周的比例依次为62.8%、67.8%、42.0%和59.7%,女性依次为25.8%、33.3%、15.3%和20.5%),低、高度白酒以45~岁组最高(低、高度白酒饮酒频率≥1次/周的比例依次为65.2%、73.6%),其次是60~岁组(低、高度白酒饮酒频率≥1次/周的比例依次为61.5%、70.2%),而啤酒、葡萄酒年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中低度白酒、啤酒、葡萄酒均以静海县(低度白酒、啤酒、葡萄酒饮酒频率≥1次/周的比例依次为74.7%、54.3%、87.5%)为最高,高度白酒城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津人群中饮酒是一种普遍的行为,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需要进一步探索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关政策与重点人群干预措施,控制饮酒行为,减少饮酒相关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深圳市居民饮酒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健康教育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在深圳市的8个区中抽取2442名居民进行饮酒相关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对象现在饮酒率为19.2%(469人),男性饮酒率(32.3%)高于女性(8.1%)(P〈0.001);平均酒精摄入量为4.75g/d,60岁以上人群酒精摄入量最高,为7.34 g/d;平均饮酒频次为0.95次/周,45~59岁年龄段的人饮酒频次最高,为1.15次/周。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均为影响饮酒的因素。结论不同特征人群饮酒率存在差异,对重点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将有助于控制居民饮酒率。  相似文献   

13.
中国2012年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饮酒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我国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的饮酒行为和模式。方法 2012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70个县(区、团),按行业分层多阶段整群抽取≥18岁流动人口作为样本,分析流动人口调查前12个月饮酒状况。结果 共有48 697名样本人群纳入分析。调查前12个月饮酒率为51.7%(男性为71.9%,女性为24.7%)。饮酒者中男性每周饮酒率和日均酒精摄入量分别为53.9%和18.7 g,女性分别为16.7%和4.1 g。饮酒者每周饮酒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P<0.01),随文化程度提高而降低(P<0.01)。男性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随年龄增加而升高(P<0.01),随文化程度提高而降低(P<0.01)。过量饮酒、危险饮酒和有害饮酒流行率在男性饮酒者中分别为23.6%、6.6%和6.9%,在女性饮酒者中分别为6.3%、2.3%和1.5%。在男性饮酒者中,过量饮酒、危险饮酒和有害饮酒流行率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P<0.01),随文化程度提高而降低(P<0.01)。男性和女性饮酒者过去12个月发生豪饮行为的比例分别为71.2%和33.1%。在男性饮酒者中,豪饮行为的频率分布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及行业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行业中,从事建筑业的男性饮酒者每周饮酒率、日均酒精摄入量、过量饮酒、有害饮酒和豪饮流行率均为最高。结论 我国流动人口饮酒行为普遍,性别差别较大;不良饮酒行为在男性饮酒者中存在明显的年龄、文化程度和行业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饮酒与男性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TG/HDL-C比值的关系。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在广西的监测数据,以年龄18~65岁之间的男性为研究对象,共1290人纳入研究,数据录入采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录入系统进行,应用SPSS19.0比较不同酒精摄入量男性基本信息分布、血脂(TG、HDL-C、TG/HDL-C)水平、异常率比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酒精摄入量男性血脂异常患病危险的OR值。结果极重度饮酒男性的TG水平和TG/HDL-C比值均明显高于不饮酒者(P0.05);重度饮酒者HDL-C明显高于不饮酒者和轻度饮酒者(P0.001)。男性居民TG、HDL-C、TG/HDL-C异常率分别为37.4%、22.6%和29.1%。不同酒精摄入量分组间TG异常率和TG/HDL-C比值异常率不同(均P0.01),TG异常率和TG/HDL-C比值异常率均随着酒精摄入量的增加而升高。调整了年龄、BMI、中心性肥胖等影响因素后,当男性居民的酒精摄入48.0 g/d时,患高TG血症和TG/HDL-C比值异常的OR(95%CI)分别为2.24(1.49~3.37)和1.62(1.03~2.56)。结论饮酒与升高男性高TG血症发病危险相关,当酒精摄入量48.0 g/d时增加男性高TG血症和TG/HDL-C比值异常的发病危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东省≥15岁居民酒精摄入情况及饮酒相关影响因素,为进行酒类相关健康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于2009—2012年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将广东省分成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农村3层,共抽取9个区县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抽取6个居委会(村),每个居委会(村)抽取75户家庭,对每个被抽中的家庭中≥15岁的家庭成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一般情况、过去12个月里是否喝过酒、饮酒类型、频率、平均每次饮用量等内容。对调查对象的饮酒情况进行描述,并采用PROC SURVEYMEANS和PROC SURVEYFREQ计算标化平均摄入量和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饮酒相关因素(人口学特征及吸烟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15岁居民9 672人,有效人数8 972人,调查问卷有效率为92.8%。8 972名调查对象中以女性(占57.7%)、中等城市(38.0%)、30~59岁(58.7%)、中学学历(56.9%)、年收入10 000元(44.2%)、已婚状态(83.6%)的人群为主,其中吸烟者占总调查人数的17.9%;过去12个月内曾饮酒的共有2 758人,粗饮酒率为30.7%,标化饮酒率为33.3%;2 758名饮酒者中平均每日酒精摄入量为(9.6±2.1)g;312名过量饮酒者平均每日酒精摄入量为(74.6±11.5)g,过量饮酒的男、女性占饮酒人群的比例分别为15.6%(279/1 787)和3.4%(33/9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8~29(OR=2.971)、30~44(OR=3.857)、45~59(OR=3.147)岁年龄组、年收入水平为10 000~25 000(OR=1.229)及25 000元(OR=1.206)、吸烟人群(OR=2.321)饮酒的可能性更大,而女性(OR=0.347)、文化水平为中学(OR=0.767)、小学及以下(OR=0.592)的人群饮酒的可能性更小。结论过量饮酒人群的酒精摄入量较高,需针对饮料酒中相关危害物质开展风险评估,控制饮酒相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饮酒与男性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TG/HDL-C比值的关系。方法 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在广西的监测数据,以年龄18~65岁之间的男性为研究对象,共1290人纳入研究,数据录入采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录入系统进行,应用SPSS19.0比较不同酒精摄入量男性基本信息分布、血脂 (TG、HDL-C、TG/HDL-C) 水平、异常率比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酒精摄入量男性血脂异常患病危险的OR值。结果 极重度饮酒男性的TG水平和TG/HDL-C比值均明显高于不饮酒者(P<0.05);重度饮酒者HDL-C明显高于不饮酒者和轻度饮酒者(P<0.001)。男性居民TG、HDL-C、TG/HDL-C异常率分别为37.4%、22.6%和29.1%。不同酒精摄入量分组间TG异常率和TG/HDL-C比值异常率不同(P均<0.01),TG异常率和TG/HDL-C比值异常率均随着酒精摄入量的增加而升高。调整了年龄、BMI、中心性肥胖等影响因素后,当男性居民的酒精摄入>48.0g/ d时,患高TG血症和TG/HDL-C比值异常的OR(95%CI)分别为2.24(1.49~3.37)和1.62(1.03~2.56)。结论 饮酒与升高男性高TG血症发病危险相关,当酒精摄入量>48.0g/d时增加男性高TG血症和TG/HDL-C比值异常的发病危险。  相似文献   

17.
2012年中国20~79岁男性饮酒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我国20~79岁不同地区、年龄、文化程度和吸烟情况的男性人群的饮酒行为。方法 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150个监测点开展抽样调查,每个监测点调查人数不少于1 000人。个人饮酒行为信息来源于“个人健康情况调查问卷”,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面对面询问获得。结果 60 791名20~79岁男性纳入分析,其饮酒率为57.8%(农村为58.3%,城市为57.3%),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为32.7 g(农村为33.3 g,城市为32.1 g)。我国50~59岁年龄组男性几乎每天饮酒的构成比和平均每日酒精摄入量在各年龄组中最高。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平均每日酒精摄入量、几乎每天饮酒的构成比和过量饮酒率明显下降。不吸烟人群的饮酒率、平均每日酒精摄入量、几乎每天饮酒的构成比和过量饮酒率均低于曾经吸烟和现在吸烟人群。结论 我国20~79岁男性饮酒行为较普遍,城乡差别较小,但平均每日来源于不同酒类的酒精摄入量在不同特征人群中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吸烟情况的男性人群过量饮酒率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呼伦贝尔蒙古族地区居民饮酒行为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1088名成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地区成年居民饮酒率为28.8%,男性饮酒率为62.8%,女性为9.0%,62.6%的男性饮酒者和85.1%的女性饮酒者饮酒频率为1~3次/周,男性和女性饮酒者平均日摄入酒精量分别为29.5g和10.5g,过量饮酒的比例为54.7%和35.1%。结论呼伦贝尔蒙古族地区男性和女性饮酒率以及平均日摄入酒精量均高于全国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吉林省居民饮酒行为现状,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四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吉林省6个市区的36个居委会及6个县(市)的36个村的1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14 415人中有2 811人饮酒,被调查者的饮酒率为19.5%;城市饮酒率为19.4%(1 510/7 788),农村饮酒率为19.6%(1 301/6 6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饮酒率为20.7%(1 462/7 073),女性饮酒率18.4%(1 349/7 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18~44、45~59、≥60岁人群饮酒率分别为1.4%(9/621)、20.6%(1 422/6 908)、22.4%(943/4 253)、16.6%(437/2 633),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酒者以饮白酒为主,占60.8%,饮白酒者每次平均饮酒量为130.1 g。结论吉林省居民的现在饮酒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白酒的平均每次饮用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开展有效的宣传活动,倡导科学的饮酒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四川省泸州市成年居民饮酒与慢性病患病率的关系。方法利用2009年泸州市健康城市建设项目的调查资料,对泸州市11 425名成年居民的饮酒和慢性病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是否饮酒与慢性病患病率的关系。结果泸州市成年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24.4%,女性(26.2%)高于男性(22.1%),饮酒率为13.2%,且男性(28.2%)明显高于女性(1.3%);1 505名饮酒者中,每次酒精量<40 g者占50.9%,40~100 g者占40.5%,≥100 g者占6.1%;饮酒频率越高(χ2趋势=8.305,P=0.004),饮酒年限越长(χ2趋势=101.345,P<0.001),饮用的总酒精量越多(χ2趋势=17.651,P<0.001),慢性病患病率越高;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饮酒与慢性病患病率之间呈负相关(β=-0.424),饮酒者患慢性病的危险低于不饮酒者,OR值为0.654(95%CI=0.559~0.766)。结论泸州市大部分饮酒者为长期、经常饮酒,应加强高饮酒率人群的健康教育,控制过量饮酒,以降低与饮酒有关的慢性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